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1
昨天,我陪3歲多的兒子,在王府井手工樂園做模型。
突然,耳邊傳來尖銳的聲音,“說了不是這樣拼的,你這樣拼,拼成了四不像,都不是恐龍了。媽媽一步一步告訴你,就是不讓你拼錯,你總是不聽,你把恐龍的爪子,拼哪里去了?”
我看到一個打扮入時的媽媽,正大聲指責著兒子,兒子坐在椅子上,手里緊緊抓著模型,聽到媽媽的指責后,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
媽媽也許意識到自己的態(tài)度,蹲下來安慰了幾句,兒子很快喜笑顏開,重新開始拼模型。
這一次,我以為媽媽會放手,讓孩子自由發(fā)揮。
誰知媽媽還是緊緊盯著孩子,整個手工樂園里,都是媽媽一個人的聲音,“寶寶,你看你這里又拼錯了,你要聽媽媽的話,媽媽說的都是對的,你自己想的,都是錯的?!?/span>
小男孩想說點什么,卻只是撇撇嘴,然后點點頭,最后按照媽媽說的,繼續(xù)動手拼模型。
整個下午,小男孩全程在媽媽不斷糾錯中度過。不知道他玩得累不累,作為旁觀者的我,看著都好累。
卻也更讓我膽戰(zhàn)心驚。
一個絲毫不允許孩子,犯錯的媽媽,一個對犯錯零容忍的家庭。
一個唯唯諾諾,不敢真實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
媽媽以為引導孩子走對的路,是在幫助孩子成長,她不知道,孩子就像是破繭而出的蝴蝶一樣,人為的外力幫助,剝奪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天性。
孩子對這個世界的體驗,就是在不斷地犯錯中,成長起來的。而媽媽,卻剝奪了孩子,自主體驗這個世界的機會。
2
小軒最近成為媽媽群的當紅人物。
6歲的小軒在媽媽的指導下,可以做出一大桌子菜。就連剁椒魚頭、啤酒鴨,這種大菜,都可以做得色香味俱全。
看著小軒媽媽,在朋友圈每天發(fā)兒子做菜視頻,我終于按捺不住好奇心,問小軒媽媽,是怎么把兒子培養(yǎng)成小廚神的。
在我眼中,廚房是兒子的禁地。熱水、刀、飛濺的熱油,這一切都讓我把兒子屏蔽在廚房門外。
偶爾兒子好奇,想陪我一起做飯,我都以廚房太危險,拒絕兒子的要求。看著兒子在廚房門口期待的眼神,比起他的好奇,我更在意他的安全。
小軒媽媽卻說,越是約束孩子,越不讓孩子靠近,其實孩子越好奇。從小軒4歲起,我就讓他幫我打下手,先是擇菜、洗菜、洗生姜,干這種小活。
他最開始總是幫倒忙,耗費比較長的時間,明明我一分鐘就可以剝完的蒜,在他手中5分鐘都不知道會啥樣。
這就要求媽媽,得耐心地陪著兒子,不要催促,并在旁邊慢慢指導。
5歲左右,我和他一起準備食材,實操做菜的具體過程。
偶爾,他會被熱油濺到,又或者被刀割到手,媽媽這時一定要淡定,并從容地安慰兒子。
成品好不容易做出來,有時鹽放多了,菜煮爛了,每次不管小軒做成啥樣,我都會鼓勵他,小軒做菜的過程,就是從不斷試錯中,有了今天的廚藝。
其實,沒有捷徑也沒有竅門,一個耐心陪伴而不過分管制的媽媽,用從容地態(tài)度面對孩子試錯的過程,我們知道,結(jié)果會一次比一次好。而6歲的小軒,動手能力極強,性格也特別陽光、活潑。
沈奕斐曾說:孩子的成長是螺旋性的,要自己不斷去試錯,才會知道前進。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吃了苦頭,才會想著去改變,而這就是成長。
無獨有偶,英國家庭教育中提倡的試錯教育,就與小軒媽媽的觀點不謀而合。他們一致認為,孩子在實際學習動手中,家長只需在旁邊,時時監(jiān)督,不但可以保護孩子,還能糾正錯誤,并做出正確的示范。
真正愛孩子,要讓他經(jīng)歷失敗,因為失敗才會孕育成功,這樣孩子也會知道規(guī)避風險,長大成熟。在試錯教育中培養(yǎng)出的孩子,更自信和從容。
3
前段時間,在《@所有人》節(jié)目中,陶虹分享了自己和女兒的故事。
有一次在臨出門前,女兒把一杯牛奶,不小心摔在地上。陶虹沖上去就說:“你怎么回事?”
然后她回過頭,看了一眼,發(fā)現(xiàn)女兒突然一哆嗦,沒有哭的她,呆看著媽媽。陶虹在女兒的眼中,看到了恐懼。
她瞬間覺得自己做錯了,真的是做錯了。陶虹哽咽著說:“如果媽媽都不能包容孩子犯錯,那這個世界上,誰會包容孩子?!?/span>
第二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時,陶虹做出了和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反應。
她走過去抱住女兒,并安慰到:“害怕了吧,沒事沒事?!?/span>
她不希望在女兒的印象中,留下的,是媽媽不允許我犯錯的記憶。
普通家長不允許孩子犯錯,在他們意識中,犯錯就意味著事情做錯了,失敗了,會有非常嚴重的后果。
而聰明的家長,是允許孩子犯錯的,并在孩子犯錯后,給予相應的心理支持和鼓勵,因為聰明的家長知道,在孩子不斷試錯中,孩子已經(jīng)在茁壯成長。
進化心理學家哈瑟爾頓和列托曾說:人類是以不斷犯錯的方式,來適應世界的,不允許孩子試錯,意味著在謀殺孩子的生命力。
就像陶虹最后說的一樣:如果家長是上帝,家長不會出錯,很明顯家長也不是上帝,也會經(jīng)常出錯。當孩子犯錯,我們訓斥孩子的時候,我們完全是以一個上帝的姿態(tài),在糾正孩子。其實,聰明的家長,就會允許孩子不斷犯錯,不斷試錯。這是他們和這個世界進行鏈接,最好的方式。
4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曾提出過試錯學習理論。
他做過一個著名的迷箱實驗。
把一只饑餓的貓放入設有打開門閂裝置的迷箱,迷箱外有一盤食物。在貓第一次偶然打開門閂,逃出迷箱之后,又將它放回迷箱,進行下一輪嘗試。“逃出——放回”如此重復多次。
桑代克記下貓每次逃出迷箱所需要的時間,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多次連續(xù)嘗試,貓?zhí)映雒韵渌枰臅r間越來越少,以至到了最后,貓一進迷箱,就能打開門閂,跑出迷箱,獲得食物。
桑代克認為,孩子的學習成長就像迷箱中的貓一樣,是一個在錯誤中不斷探索的過程。
試錯是每一個成長中孩子必然的經(jīng)歷,聰明的家長會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而不是在錯誤中打壓。家長對孩子試錯后的態(tài)度,幾乎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試錯教育這么重要,家長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引導孩子。
1. 耐心地引導和等待
在孩子成長中,孩子會需要面對很多的問題,家長不能一味一輩子包辦和限制。
兒子三歲時,迷上了自己穿鞋子,剛開始他穿不上,特別著急,我就告訴兒子慢慢來,你可以慢慢穿,媽媽會在你身邊陪你。
從穿不上,到總是把左右腳穿反,不會系鞋帶,他從0開始,先慢慢把兩只腳穿進去,最開始我要等他十分鐘,還要幫他最后完善,到有一天他可以獨立穿鞋,只需要1分鐘的時間。
媽媽地耐心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有莫大的幫助。
如果試想一下,本來孩子就不會穿,內(nèi)心特別著急,媽媽還總是在一旁催促責罵,孩子又怎么有心情,學會穿鞋。
2. 面對孩子錯誤的結(jié)果,家長要鼓勵
孩子第一次獨立做事情,如果沒有成功,媽媽的態(tài)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兒子自己穿鞋,穿了半天,鞋子穿反了,我問他,你這樣穿舒服嗎?兒子說,媽媽我很舒服啊。
我高興地告訴兒子,你又長大一點了,你看你可以自己穿鞋子了。兒子臉上有了一種長大后的自豪感。
不管孩子最后的結(jié)果怎么樣,最重要是媽媽可以看出他為此事的付出,而不是一味強求結(jié)果而全盤否定,這樣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
3. 家長要監(jiān)督但是不強加干涉,給孩子安全范圍內(nèi)的自由
孩子最怕的一種家長,就是內(nèi)心讓孩子去嘗試,但是嘴上卻還是緊緊管著孩子。每一步都不放手,不給孩子任何自主地機會。
就像那個玩恐龍模型的媽媽一樣,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拼模型,偏偏總是干涉孩子的每一個動作和行為。
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在自主的思想中產(chǎn)生的。
聰明的家長,會給孩子對抗所有不安和慌亂的心理支持,會果斷地放手,讓孩子自由翱翔,我們也不必強求于孩子成功和失敗最后的結(jié)果,讓孩子從試錯中,源源不斷地汲取屬于他們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吧!
作者簡介
十月:自由撰稿人,左手帶娃,右手碼字的寶媽,寫走心文字,過溫暖人生!
微信:510506624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