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成績簡直丟人現眼,我都不知道該拿你怎么辦了!”
“考這么差還出去見人了?簡直丟我們全家的臉!”
每個成績單發(fā)放的日子,就是一些孩子不得不面對父母的咆哮和責罵的日子。
孩子們心里充滿了痛苦和羞愧,卻毫無辦法。
其實,作為父母,你有沒有想過,面對孩子考試成績,你該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才合適?
或者說你有沒有想過,你的話語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被否定的不僅是分數,還有孩子的自信
然而,如果一個家庭中,媽媽的心情由孩子的成績來左右,這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因為成績單上那個冰冷的分數,僅僅反映了孩子某次考試的水平,根本不代表孩子的全部。如果媽媽因為孩子的某次成績就對這個孩子全面肯定或否定,那既對孩子不公平,也無法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尤其是當家長因為孩子考試沒考好而辱罵他時,家長的行為已經無形中否定了孩子全面的價值。“你這個人一無是處,連考試都考那么差,簡直丟臉極了?!?/span>長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將日漸萎縮,喪失對生活和未來的期待。其實,一兩次的分數只能代表某次測驗結果,根本不能決定孩子能不能考上好學校,更不能決定孩子的命運。考試的目的,是讓孩子通過成績了解自己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不是讓分數來定義他們。家長應該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孩子,這次考不好,只代表這次,其余什么都代表不了。因此希望家長不要用分數去定義自己的孩子。過度追求分數,成績可能適得其反
如今很多學校和家長都唯分數論,仿佛孩子考不了好分數,就一切都毀了。這和我們的教育制度有關,也和我們的認知,以及對成功的定義有關。在大多數家長心里,孩子如果考不上好的高中,考不上好的大學,一輩子就廢了。所以,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家長們就開始給孩子壓力,要求他們必須進入某某重點學校,必須考出優(yōu)異的成績單。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跟家長們的期待背道而馳。當孩子被要求考高分,學習就很可能會變成孩子的負擔,而負擔往往會讓人失去熱情。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孩子都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他們既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習,也不知道學習到底能給他們帶去什么。當哪一天父母不再要求他們的成績時,他們就很有可能會直接擺爛,再也不學習了。另一方面,過度追求分數,可能會讓孩子對生活失去興趣。如果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只有學習,那么他很可能在畢業(yè)之后發(fā)現自己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北大教授曾在演講時提到,有30%的北大新生患有“空心病”,他們表現很很喪,不知道自己要干嘛,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造成這種現象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在過去十多年的學習中,他們的生活只有學習,而且很可能 不是為自己而學,而是為父母而學。其實,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學?;蚍謹?而是為了讓孩子真正掌握知識和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未來之路。但過度看重分數,注定會走偏。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
尤其是當孩子考試不理想時,到底怎么做才能既不打擊孩子,又能讓他后面努力學習呢?當孩子考得不好時,智慧的父母不是責怪孩子沒考好,而是假定孩子自己也想考好卻沒考好,因此先跟孩子共情。比如在得知孩子沒考好時,父母用“這次沒考好,你應該挺難過的吧”代替責罵的語言會更有用,因為這樣說會讓孩子覺得他是被信任的。陽明心學認為,每個人都本性具足,即我們的內心存在著一切理,如果一個人感受到自己是被愛著的、被信任的,他的潛力就很有可能會被無限放大。相反,如果他總是被質疑、被否定,他就會變得自卑,優(yōu)勢也不可能發(fā)揮得出來。其次,理解孩子內心,多鼓勵和表揚,使他們建立自信。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一次失敗只能說明某段時間某些知識點沒有掌握好,只要孩子好好努力,未來是可以進步的。因此,相比打罵,鼓勵更能讓孩子建立自信,從而自發(fā)地去學習。最后,與孩子溝通,設身處地為他們分析,使他們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而非為了分數而學習。這需要家長自己先建立起正確的觀點,即分數不能決定孩子的人生。雖然好的分數可以讓孩子考上好的大學,而好的大學可以增加孩子畢業(yè)后找到好工作的幾率。但只是增加幾率而已,孩子能否過得開心幸福,能否發(fā)展順利,都還是未知數。因為好學歷只能作為一個敲門磚,但進去之后會往哪個方向發(fā)展,能發(fā)展成什么樣,還跟孩子的性格、情商、主觀能動性、抗壓能力等多個方面有關。因此,如果一個孩子只是成績很好,其他方面都比較糟糕,那么即使考上了好大學,也未必能畢業(yè)?;蛘呒词拐业搅撕霉ぷ鳎参幢啬茏鱿氯?,或者未必能得到領導的認可。只有當家長認可這一點,才能真正讓孩子明白學習的真正意義在于學習知識和技能,而不是考個好分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