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以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三層面,若我無身,是遠離寵辱,自性解放的無上法寶。
這是因為我們太在意榮辱得失了。人的感官可能引起人的種種欲望,一般來講,名、利、色如果作為正常需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貪名、貪利、貪色。之所以我們會沉迷于貪名、貪利、貪色的過度欲望中,是我們不知道人需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
而正因為我們沒有獨立的人格,所以不由自主地隨波逐流,或受到裹挾、或盲從于他人的指揮,而不知道生命應該走向何方,以至于終日渾渾噩噩,如同行尸走肉。之所以我們會沉迷于貪名、貪利、貪色的過度欲望中,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地去愛過自己,更不要說去愛他人了!不愛自己的人怎么可能會保護好自己呢?這就有大的禍患災難了……
所以,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如果我們有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追求,為愛而生活,走進生命,了解生命,綻放生命——即通過“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不斷磨練,我們終將會獲得《道德經》第十一章中所說的“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有無相生的天地力量!
這里老子主要闡述了修身養(yǎng)性之道中關于有與無關系的覺悟,人若有我,則有分別心;有分別心,則有是非心;有是非心,則道就會在心中有缺失,偏愛之心就會形成。有偏愛,則有善惡美丑、有標準、有得失、有求不得、有已失去……最后人生就成了充滿痛苦與煩惱的一生。
老子所說的“及吾無身,吾有何患”中的“無身”,是指只有無身、無我方可以與萬物為一、與天地共生、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共存;唯有把自己放下,順道而為,順勢而為,方可以成圣成道。但生活中,人們常常容易被萬事萬物所迷惑,人們容易迷于五色、五音、五味、畋獵游戲、難得之貨。世人都好面子、皆愛美名,俗話也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但人若不恒久地守持住圓滿的德行,遲早會遭受失德失身之羞辱,失德即遭辱,無德更遭辱。覺悟這些大憂慮、大煩惱,就像覺悟自己的身體一樣。老子給出的人生幸福的方法就是:“無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無身、無我,則從根本上遠離寵辱,從而達到寵辱皆忘的境界了。
這是指人們來到地球進行這一世生命旅行之目的:
一,要放下對身體的過度欲望;
二,人必須要有對理想的追求;
三,最終要連心中的理想也一同放下,超越生命所有的執(zhí)著,回歸自然,回歸于道,回歸于無。
人必須要有大思想,大思想才會產生大力量。
思想是“無”,換句話說,不為萬事萬物迷惑的根本,是要覺悟萬物皆有其“無”,萬物的“無”是萬物的大用;萬物的“無”是萬物無中生有、生生不息的根本;萬物的“無”是萬物的無限可能性。因為萬物皆有其“無”,從而使萬物的大用才能夠無窮無盡。
所以,若我無身,是遠離寵辱、自性解放的無上法寶。無身無我,這是老子關于解決憂患意識的根本方法論;無身無我,是讓人類超然于憂患之上,可淡泊、可寧靜,也就無大患、無寵辱。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