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久,也是最難以忘卻的記憶。
一零年,初到蘭州讀書,聽朋友說莫高窟是歷史的瑰寶,指不定什么時間就不對游客開放了。一一年,那時還青澀膽小沒有勇氣獨自旅行。一二年,應朋友之邀走了西北線出游。一三年,抵擋不住青海湖浩渺溫婉的美麗。一四年,趁著實習的機遇順道去了中原地區(qū)。一五年,事關終生退了已買好的車票。一六年,最重要的決定與他相關,而你是我們共同的向往。敦煌,時隔七年,我終從遠方趕來與你相遇。
一六年初夏,氣候多變如天上的云彩,與你搭乘敦煌號旅游列車,嬉笑著聊過去的相識場景。一五年深秋,是一個多雨的季節(jié),我從南方回來望著窗外落雨的天空聽你發(fā)的語音,平靜從容沒有波瀾,就像是不相干的人訴說著不相干的事。最后,你說:請你吃涮鍋。一四年仲夏,草原的風吹得清涼舒適,我靠著椅子手托著下巴看你提著蔬菜走進來,身材修長皮膚白皙,黑框眼鏡顯得簡單乖靜,那天我們幾個朋友在家里吃涮鍋。在之后的很多日子里,都不曾想過這個初始的場景是我今生的牽絆。
沒有看旅游攻略,沒有查天氣預報,沒有定住宿酒店,就拿著兩張藍色的火車票奔赴遙遠的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四月底的敦煌是友好魅惑的。
落日余暉
旅途中拍落日間,無意中眺望到位于新疆天池西南的馬牙山,列車員說因山遠看像一排排巨大的馬齒,故而得此名。那時正值四月天的黃昏,山頂還沒長茂盛的墨綠色酥油草在落日余暉下更襯得馬牙山后背皚皚雪峰美如畫,似一條哈薩克族表達友誼的白色哈達將天地分開,在迎接著去新疆游玩的遠方朋友。
初到敦煌是清晨,旅店安排司機接我們,一位健談而誠懇的中年男子,有種相見如故讓人一點也不怯生的熟悉感,給我們講敦煌的旅游業(yè)與人文情懷,這就像與木先生初始情景,不陌生不親密落落大方自由隨性。大概這就是所謂的緣法,初次見面,便注定牽絆一生。
敦煌,歷史悠久,是古代中國通往西域的必經之地,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以莫高窟的藝術瑰寶聞名于世。據莫高窟旅游中心放映的影像得知,僧人樂尊自西方而來傳習佛法,走進西域大漠途徑此地,烈日炙烤口渴難耐之際,忽見遠處巖壁上金光閃耀如萬佛降臨,于是他在此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修禪。后來便有多位僧人及禪師在此鑿洞研習佛法,稱為"漠高窟",作沙漠高處之意,后世因音同改稱"莫高窟"。走進莫高窟,定會被那宏偉的佛像和精美的壁畫所震撼,那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洞窟四壁描繪的彩色壁畫記錄了中國歷史各個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
莫高窟門樓
據史料記載,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才形成如此龐大的規(guī)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每年來莫高窟考察與觀光的游客不計其數,但為了降低洞窟壁畫氧化的速度,游客只能被講解員帶領著參觀十個不一樣的洞窟,且不許拍照。所以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歷史文化的崇高藝術與建筑格局的強大震撼。目前保存下來的木質結構的窟檐都是宋代的,我們所看到的莫高窟標志性建筑九層樓是民國初重修的。
莫高窟九層樓
1990年莫高窟發(fā)現了震驚世界的藏經洞。在晚清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列強虎視眈眈的歷史中,藏經洞文物絕大部分不幸流散。在旅途中我們會聽到有游客議論,說是當時負責看管莫高窟的王道士不懂得文物價值且唯利是圖才會被人騙取大量寶貴文物。但余秋雨先生在《借我一生》里寫敦煌藏經洞文物被運走有提到"一是斯坦因他們盜竊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藏,應予嚴厲批斥。二是當時兵荒馬亂的中國無法保存這些文物,不如讓他們作為人類文化遺產,收藏在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里。"這是對于文物流散的兩種背道而馳的看法,但都有道理。"這個藏經洞藏下了中華文明最輝煌的年月,又被發(fā)現于中華民族最悲哀的時刻。"那么,這王道士又能背負多大的歷史譴責與民族質疑呢?越長大越明白世間太多事并不是絕對的,那這些我們說不清道不明又無法釋懷的大概只能歸根于緣分使然了吧。
敦煌壁畫書簽
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標志性藝術,幾乎每一個洞窟的壁畫上都有優(yōu)美的飛天,因此有傳聞,敦煌是飛天的故鄉(xiāng)。每幅壁畫都有形象動人的佛教故事,我們參觀了一幅《九色鹿》的壁畫,但我對美術與繪畫全無了解,所以起初并未看出壁畫的美妙與故事。講解員很耐心地給我們訴說每個角落的故事:"在以前有位菩薩化成鹿身,毛有九種顏色異常美麗,因此想要得到它的人不計其數,于是它躲在恒河旁邊安樂生活。一日,一個打柴人不慎落入水中,九色鹿聽到此人哀嚎呼救聲,急忙跳入水中將他救起,溺水者感謝他的救命之恩,它對此人說:'你不用謝我,但是請你不要將我的行蹤告訴任何人,否則別人就會來獵殺我。'打柴人滿口答應。后來這個國家的王后夢見一只閃閃發(fā)光的九色鹿,想用它的皮毛做大衣。于是她告訴了國王,國王昭告天下若有人知道九色鹿的居住地,便重金賞賜。這個打柴人見利忘義便告訴了國王九色鹿的藏身之所。國王帶領重兵將九色鹿包圍,九色鹿指著當初救的那個人說:'大王,當初我不顧自身性命將這位打柴人救起時,他曾發(fā)誓說為報救命之恩絕不將我的行蹤告訴任何人?,F在他自食其言,這種喪盡天良的人,不如水中漂浮的朽木。'國王聽后,心中慚愧。轉身呵斥那個人說:'你真是禽獸不如,如此以怨報德,實在該死。'并下令讓九色鹿重獲自由。從此在全國施行善政,教化愚民,使得當時的人民沒有病苦,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世界和平。"這個故事蘊含著中華民族濃濃的傳統(tǒng)文化與做人道理,它告訴人們要懂得感恩,不能背信棄義。也是我們每個去敦煌的人必須感悟的旅游意義。
石窟壁宋朝木質窟檐莫高窟出來走過干涸的河流上搭起的小橋,有一片稀疏孤立的塔林,因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我刻意找了它的位置,看起來同其他僧人圓寂塔并無差別。是啊,這只是一座塔,一個普通僧人圓寂塔,看著來來往往的游客譴責歷史中賣敦煌文物的王道士,或惋惜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里可能是李道士也一樣會丟失這些文物。是啊,在大環(huán)境大歷史面前,我們總是微不足道束手無策。
莫高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首,建筑規(guī)模與歷史藝術堪稱一絕。此生初次去莫高窟,就已不能忘卻,就如初次見戀人,便已不能自已。若去甘肅必赴敦煌,若來敦煌必不可錯過茫茫戈壁中的莫高窟。
本文均為作者個人見解,若有歷史誤差望見諒。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