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時期及之后的茶人,把水的來源分成了“天水”和“地水”,“天水”指的是雨雪露水,也是自然界中僅有的軟水,軟水泡茶,能最大化的不使茶湯失真。
在《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說妙玉泡茶用的是隔年冬天,梅花上落的雪,采集在一起,窖藏之后用來泡茶,可謂是風雅到極致了。
我前幾年聽說南方有一個茶館,接取特定情況下的雨水,經陳放過濾之后,拿來沖泡綠茶,很受顧客的歡迎,也聽說有茶友這樣嘗試著弄過,但是茶湯澀苦難咽,而且泡出茶湯的湯色和顏色都不正,不知道是地域的原因還是處理手段有問題。
陸羽《茶經》言:泡茶用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那千百年來,我們習慣性地把這句話里的上中下,理解成優(yōu)良差,品級好壞的意思,但其實結合《茶經》里面內容的上下文,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說的是方位,也許他的本意是講,山水要取山上的,江水要取中段的,井水要去深處下面的。
按照陸羽《茶經》中,他比較茶葉產地,和茶碗優(yōu)劣,慣用的是上,次,下,再用上中下說等級時,均是以上者,中者,下者強調的遣詞語法方式看,都驗證了這一點。
那么衡量水適合泡茶與否有哪些理化指標呢?
一共是來自于三方面:
第一項,微量元素的含量。
氯化鈉,每升水中不高于四百毫克,否則水味會變咸,若是水中鉛的含量達到0.2ppm時,茶味兒則會變苦,鎂的含量,大于2ppm時,茶味兒會變淡,鈣的含量大于2ppm時,茶味兒會變澀,達到4ppm以上時,則茶味兒也會變苦。
第二個方面,是關于水軟硬度了一些指標。
自然界中的水,可以分為軟水和硬水兩大類,含有鈣鎂離子少的,我們稱為軟水,含量多的,就稱為硬水,又因他們的濃度形成了硬度指標,我們習慣上是把硬度低于8度的水,稱為軟水,高于8度的稱為硬水。
若是因含有碳酸氫鈣,或者碳酸氫鎂引起的硬水,我們稱為暫時的硬水,這種水只要煮沸了,在化合分解作用下,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鹽沉淀,就可以變?yōu)檐浰?,如果是因含有鈣和鎂的硫酸鹽或者氯化物引起的硬水,煮沸了也無法形成作用,我們就稱之為永久硬水,比如地層深處流出的水,或者深井水,就多屬于這類。
像日本的多數地區(qū),水在硬度在7至9度之間,這類水泡的綠茶,滋味鮮爽,湯色明亮,故此偏愛綠茶。而歐洲的許多地方,它水的硬度是高于20度的,如果泡綠茶,茶味不濃,因此呢,多喜歡喝條調飲紅茶,咖啡,可樂等重口味的飲料。
第三個方面,是我們需要了解水的酸堿度,也就是ph值的相關指標。
在說這個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酸堿性,它指的是物質在酸堿反應中呈現的特性,常規(guī)測試辦法是用ph試紙或者石韋試液或者酚酞試液來檢測。
酸堿性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是有著不同定義的,而且還有著布朗斯特酸堿,路易斯酸堿等不同學術的說法。食物的酸堿性,是根據食物完全燃燒后,產生的灰分,融于水之后,檢測這個溶液的酸堿性來劃分確定的。
比如我們說茶葉是堿性食品,是指的是把干茶燒成茶葉灰粉之后再溶于水然后檢測這個水是呈堿性的
ph值在6.4以下的水,是被稱為“酸性水”。ph在6.5到8.0之間的水被稱為“中性水”,ph值在8.0以上的,稱為“堿性水”。
一般天然水的ph值,基本上都在7.0到8.0之間,呈弱堿性。純凈水的ph值在5.0到6.0之間,呈弱酸性,六大基本茶類的茶湯也均為偏酸性的,這點要切記,就是茶葉,呈堿性的,但是茶湯是酸性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