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印款刻拓
篆刻印款就是刻在印章邊側(cè)的款識,其與印文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故明清以來,篆刻家們一直把它看作是篆刻藝術(shù)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邊款的刻法
(一)基本刀法
邊款的刻法,重要有單法和雙刀法兩種。
1.單刀法
單刀法,是指一刀刻成一筆線條,不復(fù)刀。單刀法一般是用切刀刻成的,以刻行楷書為宜。單刀法刻邊款時一般不先寫字樣,隨手在石上刻去。但遇到跋語較長時,可先在石上涂沙層墨,再用鉛筆在上面劃出每一行的直格,這樣刻起來容易掌握行數(shù)及行距,并可保證每一行都刻得挺直。石面著墨,容易看清刻成后的效果。單刀法是印章邊款中最常見的一種刻法,著力表現(xiàn)筆畫的頓挫,著意于刀刻的意味,字跡為陰文。
單刀法刻邊款,利用腕的轉(zhuǎn)動,使刀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入石,不必轉(zhuǎn)動印石,或很少轉(zhuǎn)動印石。具體刻法簡述如下:
點
點有兩種,均作三角形,一種是平頭在上的,一種是平頭在下的。
平頭在上的,刀桿斜向內(nèi),用外刀角入石,向左略按便成。
平頭在下的,刀桿斜向外,用內(nèi)刀角入石,向內(nèi)一按便成。
橫
橫有短橫與長橫兩種。
短橫,刀桿斜向右內(nèi),以右刀角入石,然后擺動刀桿,向左稍切便成。
長橫,起刀同短橫,切下的幅度較大,或于切下的同時,刀角向左移,便成長橫。
直
直有短直、長直和帶鉤直三種。
短直,刀桿向右外,用外刀角入石,然后擺動刀桿,向內(nèi)切下便成。
長直,起刀同短直,在切下后,隨即將刀角向下移動便成。
帶鉤直,刻如短直或長直后,隨即把外刀角移到下端,向左一推便成。
撇
刀桿向右內(nèi),用外刀角入石,擺動刀桿,向左下切去,便成一撤。
捺
在單刀邊款中,捺筆一般都是以長點來代替作形,可以內(nèi)刀角入石,向左上切去,或把印石轉(zhuǎn)動90度,以外刀角入石,向左下切下便成。
戈
刀桿向右外,用外刀角入石,釘下后,隨即邊移動刀角邊向右下切去,然后在下端補刻一三角點便成。
直彎鉤這一筆用三刀接成。第一刀與刻直筆相似,但下端末銳處須注意略向右彎,第二刀刻法與橫畫相似,在估計應(yīng)為挑鉤處進(jìn)刀,向左切,注意與前一刀末銳處搭接,然后在挑鉤處補一三角點便成。
耳
長直刻好后,在耳形右上角進(jìn)刀,先向左切,把刀收回,轉(zhuǎn)動刀桿,再向左下切,成一彎折,然后把刀角移下,刀桿向外,先輕后重,向下推動,同時擺動刀桿,使成一圓弧彎,最后把刀角向左一推,便成一鉤。
單刀小行草書邊款,是在刀角入石后,用切、劃、拉、轉(zhuǎn)、挑等手法,像寫字那樣刻成。這種刻法,執(zhí)刀須緊,用力在腕,同時宜有較好的行草書功底,否則很難刻好。一般較大的單刀行草書款,多先在印石上寫好墨稿,然后根據(jù)其筆勢刻成,較易掌握。
篆書和隸書款,也可用單刀法刻,但一般亦均在印石上寫好墨稿后再刻。
2、雙刀法
雙刀法,先在印石上寫好印稿后,用雙鉤的方式在點畫的兩內(nèi)側(cè),以沖刀法刻好,然后挖去中間部分,宜于刻字型較大的行草書和隸書邊款。它的特點是,基本保存筆寫的意味,較少露出刀鑿的痕跡。雙刀法邊款有陰文、陽文、裝飾圖案等各種形式。
(二)邊款的位置
1、終于左側(cè)
邊款經(jīng)內(nèi)側(cè)而結(jié)束于左側(cè),這是一種最常見的刻法,但往往在刻較長印款時必須經(jīng)過仔細(xì)的計算,這樣才能保證結(jié)束于左側(cè)。
2、始于左側(cè)
邊款左起經(jīng)外側(cè),一側(cè)一側(cè)刻下去,直至結(jié)束。邊款的這種安排較為合理。
3、成對章
邊款一側(cè)一側(cè)連續(xù)刻下去,直至結(jié)束,最好刻成八面或十面。
4、獸鈕印
邊款應(yīng)刻在獸頭所向一面。
(三)邊款的內(nèi)容及形式
1、內(nèi)容
邊款能長能短,、沒有定式,可以是兩三個字的,稱為窮款或短跋,也可以是十幾個字,乃至數(shù)百個字的,稱為長款或長跋。
(1)單款:僅刻作者的名字,刊刻的位置不宜居中或太低,一般安排在印章左側(cè)的兩邊;
(2)雙款:除了作者名字外,還刻上此印為誰所作,同時刻有作者表示謙遜的用詞;
(3)時間:記述刻印的時間,一般采用農(nóng)歷記時;
(4)地點:記述刻此印時所在地方;
(5)緣由:記述此印為何而作;
(6)技法:記述此印所采取的藝術(shù)技法;
(7)錄文:以詩詞、文章、格言等作為邊款的內(nèi)容。
2、形式
有行書、楷書、隸書、篆書、草書、圖文并茂等形式。
(四)邊款的章法
1、長款
一行一行刻下去,每面行數(shù)相等,行距勻稱,字型大小基本一致,每行的末一字,不要離底線太近;
2、印壁單面款
章法安排,變化較多,一般來說,不宜刻得太滿,以留有一些空白透氣的地方為好。
3、頂款
可分幾行刻滿,或刻一側(cè)或上下留空刻中間一條均可,但必須注意印頂和印面的天字方向要一致。
二、邊款的拓法
邊款的拓法有蠟?zāi)睾湍貎煞N,蠟?zāi)匦Ч焕硐?,故只介紹墨拓法。
〔一)工具和材料
1、棕刷
系用棕柯皮卷孔而成的圓柱形刷子,市場有售,打磨后方可使用,也可用尼龍牙刷代替。
2、拓包
用來撲墨的,需自制,內(nèi)芯為一小團棉花或海綿,外用塑料薄膜包裹,再裹一層毛嘩嘰,最外層裹上一層細(xì)絹,用細(xì)繩扎緊即成。
3、紙
連史紙或薄型的綿連紙,拷貝紙,毛邊紙等。
4、墨和硯臺
油煙墨或高級書畫墨汁,硯臺須洗凈。
5、白芨
中藥店有售,每次三一五片,用熱水泡成極薄而略帶粘性的液汁待用。
6、毛筆
兩支,一支蘸清水,一支蘸白芨水,均須潔凈。
(二)拓款的步驟
1、清理石章
將石章上的石屑及油膩污垢清除,以利于拓紙復(fù)合和著墨。
2、著水蒙紙
用干凈的筆蘸白菠水濕潤印章的拓面,然后將拓紙蒙在上面,再用清水筆潤紙,使之濕度均勻。
3、吸干余水
待拓紙漲足后,用毛邊紙蓋在上面,通過手掌輕按,將水分吸干,以拓紙不能透視石章頗色為度。
4、刷擦拓紙
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將拓紙下的石章鉗住,用右手將拷貝紙復(fù)在拓紙上,然后用棕刷刷擦。先將拓紙刷平服,由拷貝紙吸去余濕,再將拷貝紙由內(nèi)側(cè)向外側(cè)輕輕揭去,移位后再復(fù)上,繼續(xù)加以刷擦,如此反復(fù)。刷擦的力度可適當(dāng)加強,直至拷貝紙與拓紙毫無粘連,拓紙字跡顯示清晰,字跡完全嵌入石內(nèi),并呈半透明狀。
5、均勻著墨
用拓包蘸上墨汁,先在其它紙上按拓幾下,調(diào)整墨色的濃度和墨的干濕,墨宜濃、干。先從無字處開始,逐步展開。拍打時可略帶斜度,頻率宜快。注意著墨均勻,墨宜薄,不可在一處反復(fù)過多以致墨汁透到拓紙下后滲開。可一層一層拍打,直至字跡清晰、烏黑光亮為止。
6、干后揭下
拓好的邊款不能馬上揭下,因拓紙未干會起皺,造成前功盡棄。干透后揭下,便取得光挺平整的墨拓邊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