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兄弟間之十六:
兄著書立說,弟投筆從戎
——班固與班超
一
在歷史上一家父子兄弟兄妹都非常厲害,而且其成就又表現(xiàn)在多個方面的很少。在政治權力上子承父業(yè),他爹當皇帝死了,兒子再當,那算不上什么,而通過自己的努力闖下名頭的、有所作為的,那才叫真有本事。
東漢時期班彪與他的兩個兒子班固、班超,還有一個女兒班昭,都是響當當?shù)娜宋?,其中父親班彪與大兒子班固雖然也當過一定的官職,可那都是小官,他們不以官位而出名。他們的真正成就、在歷史上留下痕跡的是因為他們父子倆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史學家,尤其是班固,他以一部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而名垂千古;班昭作為一名女性,也是大有學問的,她幫助哥哥完成了那部大書,做了大量的具體的工作,也應大樹特樹一下。
而班超原來也是一個文人,可他后來特立獨行,一改家傳,竟然投筆從戎,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外交家、探險家與軍事家,他的功績極少有人可以相比,即使是衛(wèi)青霍去病或張騫在許多方面也難以與之相提并論。
更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他們不是出身于皇家,沒有什么權力之爭,所以兄弟之間特別和睦團結,他們各自按照自己的理想與理念去打拼屬于自己的事業(yè),互不干涉,又相互關懷。他們比之諸如秦始皇或劉邦或曹操還有其他所有的帝王的后代們都要幸福得多,人間本應享有至情至愛在他們身上都得以完美的體現(xiàn)。所以,從家庭來講,那班家是個美滿的家庭,從兄弟的角度而論,班固與班超則是一對情投意合的好兄弟。
其實,班家也是世家,祖上有不少人當過官。班彪生于漢朝扶風安陵,即今陜西咸陽東,其祖父在漢成帝時為越騎校尉,其父親在漢哀帝時任廣平太守。也正是因為生在這樣的富足之家,后代才有可能讀上書。在西漢末年群雄并起之時,班彪曾避難于割據(jù)一方的大軍閥陴囂家里,陴知道班彪滿腹才學,總愿與他談論天下大勢,總結秦漢興亡之歷史經(jīng)驗。不過陴囂這小子野心很大,在與班彪談話中說:漢以前也沒有姓劉的當皇帝,既然劉姓可取秦而代之,那么別的人也可取漢而代之吧?可班彪認為他不具有打江山坐天下的本事,所以后來就離開陴囂而投奔劉秀了。
但班彪一生的貢獻還在于史學上,他搜集了許多西漢的歷史資料,還寫了65篇的《史記后傳》,可他沒有留下一部完整的史學著作就去世了,他的未竟之事業(yè)只能讓他的兒子班固來完成了。
二
生于書香門弟的班固,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他天資極高,所以9歲時就能寫出漂亮的文章。在父親的影響下,他眼界大開,并接觸了不少其父的朋友與學生,其中后來成為著名思想家的王充就是班彪的得意門生,他來到班家與班固成為很好的朋友,兩個人相互砥勵,也彼此欣賞。16歲那年,班固又去洛陽的太學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在知識的全面性與研究的方法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為以后的著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54年,班彪去世了,家中的經(jīng)濟狀態(tài)也隨之而急速下滑,在外面游學的班固不得不回到扶風老家?;氐郊抑泻?,班固翻出了父親生前搜集的那些史料,他就萌生了要寫一部《漢書》的想法。為了這個想法,他興奮了好多天。他閉門不出,埋頭撰述,決定成為司馬遷那樣偉大的史學家。可是,也不知因為什么,他在家寫史書的消息竟被別人知道了,有人知道了可能暗中為他叫好稱道,可有人知道了,就要鬧出事來。有小人上告朝廷,說班固私修國史,這是一種違規(guī)犯法的事,必須嚴懲。地方官派人到了班家,把班固抓了起來,關進了大牢,還把他寫好的一部分史書稿件搜走了。
班固被抓走了,老母親在家憂心如焚,如何把兒子救出來呢?他父親已經(jīng)去世了,還有一個小兒子班超,可他太年輕,能做什么呢?然而,在這樣的時候,年輕的班超卻勇敢地挺身而出了,他有一種剛烈的性格,不怕一切。他決定到都城去找皇帝說道說道,為什么哥哥一心寫史書,來為大漢歌功頌德,怎么還被逮了起來?世間還有這樣的道理嗎?年輕的班超出發(fā)了,從老家扶風出發(fā),一路向東,目的地是都城洛陽。這一路上沒有火車汽車飛機,只有一匹馬。他騎著馬,背著干糧,朝著東方狂奔。路上他吃了許多的苦,也迷過路,但他的堅強決心在支撐著他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班超終于了到了洛陽,那時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已經(jīng)去世,接班人是他的兒子劉莊,亦即漢明帝。漢明帝是一個明白人,他得知班超來為哥哥打抱不平,就詔見了他,還聽了他的陳述,并要了班固寫的部分書稿。漢明帝認真閱讀了班固的書稿后,大為震驚,為其才華所驚,更為其立志為大漢王朝修史的品格所感動。他馬上下令,立即釋放班固,把他請到了都城來,還提拔他為蘭臺令史,這也算是一個皇家的史官。
三
班固得到了重用,開始受漢明帝之命,先集中精力編寫關于漢光武帝劉秀當政時的大事記,他日夜加班,非常努力地完成了這一任務。之后開始明正言順地撰寫他的《漢書》。那一時期,他的日子過得很舒心,有自己的事業(yè),而且這是他的興趣所在,也有穩(wěn)定的收入做為生活的保障,沒有人再敢對他指手劃腳,或打小報告說三道四了。
他順利地度過了漢明帝在位的18年,又度過了漢章帝在位的16年。章帝之后,是僅10歲的小皇帝漢和帝上臺,當時竇憲一家的勢力無人可比。竇憲在東漢資格很老,他曾跟隨漢光武帝打天下,是著名的“二十八云臺將領”之一,當年那些打天下者,大都死去,可他很長壽。那個時候北部匈奴還在活動,還有威脅中原的可能,朝廷就派竇憲帶兵前去征討北匈奴,而這時班固的大作也基本完成,他就應竇憲之邀,一起北上,并參與一些事務,為竇寫寫文書,或出謀劃策。
可是竇憲打敗匈奴回來后,便更加趾高氣揚,不把他人放在眼中,而且他手下的那些心腹也加緊活動,甚至想謀害漢和帝。到了這時,竇家倒霉的時刻也到了?;实叟c皇帝身邊的人不可能容許你胡作非為,竇家的勢力開始被削弱,老竇憲也被逼自殺。
其實,竇憲所做那一切,都與班固沒有半點關系,人家有什么秘密事情,也從沒與他商量過,可在外人看他卻是竇的黨羽,有與竇家有仇的人,借此機會來打壓所有與竇憲從前有往來的人,班固自然在其例。他又一次被逮了起來,這次的罪名是謀反。已年過六旬的他在獄中受盡了折磨,不久就死在那大牢里。一代大史學家的命運,到晚年竟是如此,可悲可嘆!
班固一生的成就是那部《漢書》,這部大作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它的記事始于漢高祖劉邦元年,終于王莽地皇四年。這是研究西漢歷史的必備之書,在史學界常將其與太史公的《史記》相提并論。
《漢書》的體例與《史記》相比,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妒酚洝肥且徊客ㄊ?,《漢書》則是一部斷代史?!稘h書》把《史記》的“本紀”省稱“紀”,“列傳”省稱“傳”,“書”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漢代勛臣世家一律編入傳。這些變化,被后來的一些史書沿襲下來。
四
與哥哥班固不同的是,弟弟班超這人天生就有奇氣,他是知識分子家庭出來的人,本人也有很好的文化修為,若是專職去做點與文字打交道的事,也可做得很好,保證是稱職的合格的。他在30歲那年,因了哥哥被朝廷提拔為了校書郎一職,也與母親一起到了都城洛陽。當時他們家生活較為艱苦,為了貼補家用,班超一個大小伙子不能在家里閑著,就要去找工作干。他能做什么呢?想到自小所受到的教育,也讀了不少的書,做點文案方面的事應當沒有問題。
在他哥哥的推薦下,別人也看著他死去的父親與現(xiàn)在當了不大不小官兒的哥哥的面子,就讓他去了秘書處。班超到了秘書處的具體工作還不能獨立去為皇帝或某個高官起草講話稿,也不是去參與制定國家的大政方計,而是抄寫文件。他天天上班,坐在那里就是把原來或現(xiàn)在別人寫好的東西拿過來,再認真地抄寫一遍,甚至是多遍。這樣的工作沒有任何創(chuàng)造性,顯示不了一個人的才能,只要字寫得好就可以了。
班超日復一日地在那里抄寫,心里早就煩透了。有一次,抄著抄著,他猛地站了起來,把手上的筆狠狠地扔到了地上,對著秘書處一屋子的同伙說: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應有更大的作為,一天到晚老是在這里抄呀抄呀,有什么意思?應當像張騫那樣到邊疆去闖蕩一番,為國家做些更大的貢獻。
那些早就習慣于當秘書并以此為自豪,還想著通過這樣的崗位再往上升一下的小秘們,都紛紛抬起了頭,驚訝地看著班超,有的還用帶有嘲笑的口氣說:你是個弄么的?哼,有這份工作干著,拿著朝廷的奉祿,已經(jīng)不錯了。別這山看著那山高,邊疆那么遠,是你能去的嗎?還是好好立足自己眼下這個崗位吧!班超明白,道不同不相為謀,對那些人說多了等于白說。他嘆了口氣只說上一句:“小子安知壯士志哉!”這話說得很重,你們這些小子們怎么知道我這樣的壯士的志向呢!這與當年給地主干苦活的陳勝,面對蒼天,對著同伙感嘆:“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有相似的味道。
班超說辭職就辭職,沒有半點猶豫,他決心已定,一定要去邊疆,到朝廷最需要的地方去。恰好那時朝廷派大將竇固赴西北去打匈奴,班超就主動報名參軍。就這樣他跟隨著竇固的大軍一路向西,直至現(xiàn)在的新疆一帶,那一年他40歲。想不到的是,他此次一去就在西北那片廣闊的土地上為國家奮斗了31年,到了71歲他回來后不久就去世了。
五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很多,但同時多條涉及到同一個人身上的成語也并不多見,在班超那里人們熟悉的就有兩條,一是前面提到的“投筆從戎”,另一條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在部隊時,竇固很賞識他的軍事才干,就派他和從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西域那片神奇的土地,自張騫之后,中原已多年沒有前往了,那里的各少數(shù)民族建立了幾十個小國,有的則是被匈奴人操控著。班超他們一行小分隊只有36人,經(jīng)過短暫而認真的準備之后就向西域進發(fā)。他們先到鄯善國(今新疆羅布泊西南)。鄯善王對班超等人先是噓寒問暖,禮敬備致??珊髞硗蝗桓淖儜B(tài)度,變得疏懈冷淡了。班超憑著自己的敏感,估計必有原因。他對部下說:“寧覺廣禮意薄乎?此必有北虜使來,狐疑未知所從故也。明者睹未萌,況已著邪”(《后漢書·班超列傳》)。他已清楚地判斷到肯定是匈奴來人了,給鄯善王施加了壓力。要想讓鄯善國歸順大漢,必得解決掉匈奴人。
當時匈奴去了少人,班超手下有人害怕,認為漢人少,打不過人家。這時班超豪邁說說出了那句激勵部下的話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率領將士直奔匈奴使者駐地。那時天刮大風,班超命令十個人拿著鼓藏在敵人駐地之后,約好一見火起,就猛敲戰(zhàn)鼓,大聲吶喊。并命令其他人拿著刀槍弓弩埋伏在門兩邊。安排已畢,班超順風縱火,一時,三十六人前后鼓噪,聲勢喧天。匈奴人亂作一團,逃遁無門。班超親手搏殺了三個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殺死了三十多人,其余的匈奴人都葬身火海。解決了匈奴人,班超于是請來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級給他看,鄯善王大驚失色,舉國震恐。班超好言撫慰,曉之以理,鄯善王表示愿意歸附漢朝,并且同意把王子送到漢朝作質子。
鄯善國歸向漢朝之后,班超決定乘勝追擊,讓西域那里的其他各國都臣服于漢朝。由于有了前面的經(jīng)驗,加上班超膽大心細,講究民族政策,又很懂策略,所以其他一些小國都紛紛表示投靠大漢王朝。這些國家包括于闐、疏勒、龜茲、姑墨、大月氏、溫宿、焉耆、危須、尉犁等五十多個國家。可以講,班超為中華民族江域版圖的擴大,為漢族與西北眾多少數(shù)民族的聯(lián)系與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在那里三十多年吃盡了苦頭,費盡了心機,直到白發(fā)蒼蒼才回到了都城,不幾個月就告別了人世。
六
班超的身上有一種理想主義與英雄主義的氣慨,但又是典型的現(xiàn)實主義者。他有著闊大的胸懷、周密的思考與冷靜的判斷,他豐富的軍事與政治知識是在長期的艱苦卓絕的奮斗中累積而來的,當然也有著天生的秉賦。他可與張騫等人一樣,青史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