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腫瘤免疫治療得獎了。今天傍晚,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出今年的首個獎項,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與日本科學家本庶佑因在腫瘤免疫負調節(jié)機制的發(fā)現(xiàn),分享了2018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談及獲獎結果,多名科學家、醫(yī)學家在與文匯報記者的交談中用到一個詞——“實至名歸”。事實上,這兩人及其所在的腫瘤免疫治療領域此前就是諾獎大熱門,兩人被視作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重要開拓者,其中詹姆斯·艾利森更被譽為“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的旗手”。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兩年前,2016年的復旦中植科學獎正是頒給他們二人,這兩人是不少中國科研人員的“老朋友”。
那么,他們兩人研究的到底是什么?對腫瘤治療的意義何在?記者多方采訪獲悉,兩人長期從事的腫瘤免疫領域充滿著蕩氣回腸的科學探險故事,其中有心酸,有挫折,更有著希望與曙光。他們的百折不饒,讓腫瘤治療取得突破進展。
腫瘤治療重大突破:一個有關“松剎車”的故事
很多人說,如今已進入腫瘤免疫治療時代。那么,腫瘤免疫治療到底是什么?今年諾獎頒出的這個生理或醫(yī)學獎到底在說什么?
人體有自身免疫系統(tǒng),這不是一件新鮮事。簡言之,當病毒、細菌等入侵人體時,人體會啟動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抵御外敵。不過,當免疫系統(tǒng)失調時,就可能與上百種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相關,其中就包括腫瘤。而今年的諾貝生理或醫(yī)學獎說的其實是一個有關“松剎車”的故事。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
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有兩個重要的發(fā)現(xiàn):第一是提出了免疫檢查點的概念;第二,研發(fā)出了世界上第一種用于免疫腫瘤療法的CTLA-4抗體。CTLA4被認為是免疫系統(tǒng)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剎車”,艾利森想到通過抗體阻斷CTLA4功能,以增強一類T細胞對腫瘤的殺傷力。在動物實驗中,他的方法被證明是可行的。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日本科學家本庶佑
日本科學家本庶佑的貢獻是首次發(fā)現(xiàn)免疫檢查點PD-1是激活T淋巴細胞的誘導基因,其后續(xù)研究進一步揭示了PD-1是免疫反應的負調節(jié)因子。形象地說,這是摸到了另一個“剎車”。
兩人的發(fā)現(xiàn)均在上世紀90年代,此后沿著他們的研究方向,一系列重磅新藥在本世紀相繼誕生,由于臨床效果顯著,還被譽為“腫瘤神藥”。
2016年的復旦中植科學獎正是頒發(fā)給了他們二人?!?994年,新的T細胞作用的機制不斷被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以為通過這個信號的阻斷,可以實現(xiàn)T細胞對癌細胞的攻擊,后來發(fā)現(xiàn)其實這個信號本身是一個負面的信號,與其說給T細胞一個信號去攻擊癌細胞,不如說我們通過對信號的阻斷,可以解除對T細胞的限制,讓T細胞對癌細胞展開必要的攻擊。只要把這些信號關閉之后,我們的人體的這樣的一個免疫系統(tǒng),就可以持續(xù)地對癌細胞進行攻擊?!闭材匪埂ぐ趶偷┲兄部茖W獎頒獎儀式上曾這樣解釋“松剎車”的概念。
▲通過“松剎車”來治療腫瘤,圖片來源: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官網
“對腫瘤的有效療法既要踩油門,也要松剎車?!鄙虾=煌ù髮W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腫瘤科主任王理偉教授告訴記者,以往科學家對腫瘤的療法傾向于“踩油門”,但獲獎的兩位科學家將目光瞄準“松剎車”,“兩者相結合,T細胞殺死癌細胞的能力自然上升?!?/p>
這被認為是方向性的重要改變?!懊庖呤且粋€老概念,但免疫治療應用于腫瘤治療此前一直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直到他們的原創(chuàng)發(fā)現(xiàn),‘把剎車去掉’,讓大家看到了曙光?!睆偷┐髮W附屬華山醫(yī)院外科主任欽倫秀教授說,這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結果,全球此前投入了大量研究,腫瘤免疫治療終于迎來突破進展。
臨床成果顯著,癌癥患者盼來新生
從基礎到臨床,人們這次確實盼來了新機。
根據(jù)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的研究結果,藥廠研發(fā)制造了人源化CTLA4抗體,并對黑色素瘤治療進行了臨床試驗,約有20%-30%的晚期病人有治療反應。此后,美國藥監(jiān)局(FDA)很順利地批準了這個藥。
▲CTLA4和PD-1的工作原理(圖片來源: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官網)
1998-1999年,日本的本庶佑課題組報道,PD-1在B和T淋巴細胞都表達,而且起到類似于CTLA4的負調節(jié)作用。由于CTLA4抗體的成功,多家公司也制造了PD-1抗體。其中,PD-1抗體對黑色素瘤的臨床試驗中首先獲得突破,有比CTLA4抗體更好的治療反應,已于2014年在日本和美國獲得藥監(jiān)部門正式批準,對肺癌、淋巴癌、腎癌等多種腫瘤治療都有不錯的效果。另有報道稱,CTLA4和PD-1抗體聯(lián)用,在黑色素瘤治療反應和多年存活率方面,均遠遠好于單一抗體。
“應該說,CTLA4、PD-1等科學發(fā)現(xiàn)幫我們進一步拓寬了對疾病認知的視野,進一步充實了我們的臨床實踐?!鄙虾=煌ù髮W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腫瘤科張俊教授告訴記者,目前已有PD-1單抗和PD-L1單抗上市,PD-1單抗在黑色素瘤、微小細胞肺癌、結直腸腫瘤、胃癌等腫瘤中都有比較好的療效。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研究員鄧劉福告訴記者,免疫負調節(jié)的治療效果臨床上被廣泛認可,尤其在治療中國高發(fā)的癌癥比如肺癌時效果較好。
說腫瘤免疫治療成為全球實驗室的“當紅辣子雞”并不過分。2013年,美國《科學》雜志把腫瘤免疫治療推為當年最大科學突破之一。其中,有幾個進展格外引人矚目:繼美國FDA2011年批準CTLA4抗體用于治療黑色素瘤,PD-1抗體也在2014年獲準用于同類腫瘤,并提前結束肺癌第三期臨床試驗。另外,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技術在白血病治療方面也有巨大成功。
可以說,無數(shù)患者盼來了新生。
痛徹心扉的支撐力,為向死而生的執(zhí)著喝彩
不過,這個科學探險的故事并非一路都是艷陽高照的。
科研人員在與記者的交談中均談到,不論是詹姆斯·艾利森,還是本庶佑,兩人的重要貢獻還在于,全身心參與了免疫治療在臨床上的進行,讓CTL4抗體、PD-1抗體等最終成為一種藥物,成為患者可以用上的救命藥?!岸幌裼械目茖W家在基礎研究取得重要發(fā)現(xiàn)后,發(fā)表了大量論文,拿獎拿到手軟就止步了?!?/p>
不過,醫(yī)學臨床轉化的過程并不容易,甚至荊棘叢生。
以詹姆斯·艾利森為例,上世紀90年代,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他發(fā)現(xiàn)抑制CTLA-4激活T細胞可以抑制黑色素腫瘤細胞的生長。為證明抑制CTLA-4是一個可行的腫瘤免疫療法,他毅然離開伯克利來到斯隆凱特琳紀念(Memorial Sloan Kettering)癌癥中心,擔任路德維奇(Ludwig)免疫治療中心的主任。就在那里,他與黑色素瘤臨床專家Jedd D.Wolchok醫(yī)生合作,共同開發(fā)Mederax(一家生物制藥公司)研發(fā)的CTLA-4抗體,以治療黑色素瘤。
艾利森曾回憶,當年CTLA-4抗體初上臨床,找病人參加實驗不容易。有位中年女性黑色素瘤患者在所有化療手段失敗后,依然有個頑強的念頭:要活著參加孩子的高中畢業(yè)的典禮!多活幾個月,就能熬到那一天。幸運的是,接受CTLA-4抗體治療的她,不僅參加了孩子高中畢業(yè)典禮,還參加了孩子大學畢業(yè)典禮、婚禮等。不過,大多數(shù)病人沒那么幸運。就像大多數(shù)新研發(fā)藥一樣,CTLA-4抗體也是幾起幾落,因為并不是每個病人都有效,這些病人還都是耐放療化療的晚期腫瘤病人,生存期大約只有半年。
相比CTLA-4抗體,PD1抗體的腫瘤療效和應用層面要好很多,在黑色素瘤、肺癌、腎細胞癌均展現(xiàn)振奮人心的結果。不過,艾利森作為開路者的功勞實在功不可沒。
“這是一項堅持了20多年的研究,這是一群執(zhí)著的科學家,起初在人們還不是很理解腫瘤免疫治療的時候,一度還有人說這是在死胡同里打轉?!鼻迦A大學免疫學研究所祁海教授與文匯報記者談及一個細節(jié),詹姆斯·艾利森的很多家人死于腫瘤,艾利森的執(zhí)著堅持、希望找到治療腫瘤的辦法,與這種痛徹心扉的支撐力不無關聯(lián)。
原來,艾利森童年時母親死于癌癥,兩個哥哥一個死于癌癥,一個也患有腫瘤。他的一個叔叔也死于癌癥。
▲年輕時的詹姆斯·艾利森
“也許正是因為家人有得癌的情況,讓他對癌癥的免疫治療總顯得那么投入,希望探索到用新的辦法來治愈腫瘤?!睆偷┐髮W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繼喜在2016年艾利森到訪復旦領取中植獎時全程陪同了這名美國科學家,為他的幽默、執(zhí)著、謙虛所感染。
有意思的是,艾利森走出實驗室的業(yè)余生活是在一個小型樂隊唱搖滾,別以為這樂隊是隨便進的,這個樂隊成員全是腫瘤界大腕。而本庶佑也并非只有科學家的嚴肅一面。復旦大學藥學院教授沈曉燕至今仍記得兩年前初見本庶佑時的場景,“當時他戴著黑色的禮帽,穿著呢大衣,我還以為是大明星來了?!北M管只在上海停留了不到三天時間,但本庶佑的風趣、氣質、風度卻在沈曉燕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與我們印象中的科學家很不一樣,很有生活情調,也很熱愛運動?!鄙驎匝喔嬖V記者,“他跟我說,如果不做科學家的話,可能會成為一名高爾夫運動員?!?/p>
需要說明的是,免疫治療并非腫瘤治療的終點。受訪專家均談到,腫瘤治療領域還有許多未解之謎,這群科學家的拓荒者貢獻不可磨滅,新的發(fā)現(xiàn)會補充他們的發(fā)現(xiàn),也可能徹底推翻他們的發(fā)現(xiàn),因為還有很多問題沒解決。比如,這類藥物如何選擇合適的人群,各類副作用如何克服,如何進一步提高療效,如何與其他療法的合作。
希望這群科學家能繼續(xù)唱出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歌,希望終有一日,人類能免于與至親好友過早道別的悲劇。
作者:唐聞佳 李晨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