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的故事源于《莊子·秋水》,說的是燕國有個壽陵少年聽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便跑來學步,但學習方法不對,不但沒學到趙國人走路的優(yōu)美姿勢反而將自己原來怎么走路也忘掉了,到頭來居然不會走路,只好以手著地爬回老家去。
李白據此寫詩說“壽陵失本步,笑煞邯鄲人”,又為這一故事濃墨重彩添上一筆。多少年來一說“邯鄲學步”,人們都會想起那個愚蠢可笑的壽陵少年,都以他為戒力避再出此類洋相。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一個完全不同的“邯鄲學步”的故事。這里說的那個壽陵少年不遠千里來到趙國,其實不是來學走路。走路人人都會,姿勢再美也美不到哪里去有什么好學的?人家是來學舞步即來學跳舞的。
話說春秋戰(zhàn)國時趙國邯鄲人很善于跳舞,當地有一種舞步叫“踮屣”就是抬起腳跟用腳尖著地旋轉飛舞,與現代流行西方的芭蕾舞有些相似。那位從燕國來趙國邯鄲留學的少年學舞非??炭?,很快得其要領,初具模樣。只可惜那孩子在獨自練舞時意外摔傷了腿骨,從此不能站立只好匍匐而行。
到了這份上人都傷殘了哪里還能再練那古代芭蕾?可他矢志不移決不半途而廢表示就是用一條腿也要把“踮屣”舞技學到手。趙國的舞師被他的決心所感動,千方百計從遠方為他請來當時的名醫(yī)妙手回春治愈了他的斷腿。壽陵少年蹦跳如初更加發(fā)奮努力,終于學得“踮屣”真?zhèn)鞒闪艘淮璧讣摇?/p>
此人學成后回到燕國成了燕王舞師。據說荊軻刺秦王告別于易水,太子丹給他送行時高漸離為他擊筑,宋玉為他唱歌。這位從邯鄲學成歸來的少年舞師激動得一步跨到酒桌上,跳了一曲激昂慷慨的“踮屣”舞。只見他金雞獨立一只腳尖在酒桌上飛速旋轉,看得壯士荊軻都目瞪口呆拼命鼓掌。
但邯鄲有“踮屣”之舞卻是有史為據的《漢書·地理志》曾說“趙地女子彈弦踮驪”《史記·貨殖列傳》中也說趙國“女子則鼓鳴瑟踮屣游媚貴富”可見此言并非空穴來風。近有學者考證也認為“邯鄲學舞”言之有據起碼應屬一家之言。也有人說到邯鄲學習的壽陵少年應該并非一人等等。
邯鄲學步橋
倒不是要否認“邯鄲學步”說,后者自有其幽默理趣和警示作用,殊為可貴。而“學舞”之說對于激勵后生學子矢志不渝、萬難不屈、拼搏成才應該說同樣有積極意義。本著“百家爭鳴”原則兩說并立有何不可。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那個小尿童號稱“第一公民”說法就有五六種之多。何況我中華文化幾千年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呢。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