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語:“有酒沒菜不算慢待”,說的是在餐桌上,有了好酒,就無所謂好菜。這句話是中國古代客人對于主人的客氣之話,因為古代窮困,很多人招待客人找不到好的菜肴,客人客氣的話語。甚至有客人說:“清酒就白鹽,強似做狀元”。這都是客氣話語,若是主人家當(dāng)真了,真不準(zhǔn)備什么菜肴,恐怕這桌酒菜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飲儲,常言道“下酒菜”。但是在中國古代有個專有名字“案酒物”,也寫作“按酒物”。在中國古代,因為酒的度數(shù)并不高,所以飲儲除了通常意義上的食物,其實也用書文。所以飲儲在酒文化上不是緊緊的菜肴,實際上涉及到美學(xué)、哲學(xué)、烹飪學(xué)、營養(yǎng)學(xué)、設(shè)計學(xué)、心理學(xué)等多種知識的一種文化性質(zhì)的表現(xiàn)。
飲儲=下酒菜
袁宏道在《殤政》一書中,明確指出,飲儲分為五類:
下酒物色,謂之“飲儲”:一清品,如仙蛤糟蚶酒蟹之類;二異品,如熊白西施乳之類;三膩品,如羔羊子鵝炙之類;四果品,如松子杏仁之類;五蔬品,如鮮筍早韭之類。
用菜下酒屬于飲儲的最下類,因為菜蔬常見,所以最不稀奇。但是在中國,還是保留著一些專門吃菜蔬的飲食習(xí)慣,比如山西太原冬天早餐頭腦,就是一碗頭腦湯,一壺黃酒,一籠燒麥,和一碟腌韭菜。這里的腌韭菜是山西特有的以醋腌制的方法,目的是把黃酒、頭腦湯中的羊肉通過韭菜進(jìn)入身體的引入物,是中藥的作用。而腌韭菜在頭腦早餐中,口感也很重要,它是頭腦早餐中唯一一個清爽入口的植物。這種口感只有山西太原具備,算是獨一無二的飲儲。
山西頭腦
比蔬品稍微好的是果品,常見的就是花生米?;ㄉ窃a(chǎn)美洲的作物,所以袁宏道的記載中,只有松子杏仁,沒有花生米。所以常見的喝酒就花生米,不算慢待,就是這個意思——它比常見的蔬品稍微高級一些。膩品就是肉,在中國今天配餐最常見,主要因為酒是化肉的,若是干喝酒不吃肉,其實是很傷身體的行為。喝酒吃肉,雖然是《水滸傳》豪杰行為,其實也反映了中國人的一種養(yǎng)生文化。異品則是山珍海味,比如熊白是熊的脂肪,屬于東北特產(chǎn),西施乳則是河豚身上的部位,河豚有毒,采用河豚下酒,非尋常廚師辦不到。熊白西施乳表示對客人的極大尊重,但是現(xiàn)在中國不主張吃野生動物,所以這類飲儲對現(xiàn)代人的作用就是不碰,屬于“禁品”。第五則是海味,屬于配酒最高境界。
油炸花生米=最常見的下酒菜
所以在中國,飲儲代表主人的心意。比如在“婚宴”上,飲儲一般是配備鴛鴦餃(葷素餃子)、湯圓、雞魚等,代表吉祥如意、幸福美滿、成雙成對的意思;“壽宴”上則要有壽桃、壽面,表達(dá)祝福延年的含義?;旧?,飲儲一般要跟著餐席主題變化,既要立意主題,又要善于變通,構(gòu)思新穎。飲儲的搭配是餐飲藝術(shù)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到了酒文化藝術(shù)中,飲儲則代表思想境界的升華。因為在中國酒藝術(shù)中,有兩種飲儲是尋常餐桌看不見的,一為海鮮,特別是螃蟹;二為書本。這兩類飲儲是中國古代酒文化中旗幟鮮明的一類。
首先聲明一點,我國禁止捕食野生動物,但是漁業(yè)特產(chǎn)如魚、螃蟹、貝類等不在這個范圍之內(nèi),當(dāng)然,國家保護動物除外。其次,古代喝的酒多為黃酒,黃酒發(fā)熱,所以作酒輔以海鮮正好中和。但是現(xiàn)在常見的啤酒都難以做到黃酒的效果,以至于啤酒配海鮮往往有情況,比如啤酒和海鮮容易造成痛風(fēng),因為啤酒本身是用來解渴的,作用與白開水類似,而與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酒相差很遠(yuǎn)。在本文中,酒主要是以中國酒為主,葡萄酒、啤酒、威士忌等外國酒不在討論范圍之內(nèi)。
黃酒是中國特有酒種
陸游有云:
久厭膻葷愁下箸,眼明湖上得雙螯。
陸游大英雄,大詩人,大氣魄,也承認(rèn)螃蟹是好吃的。在中國,螃蟹種類多,河蟹、赤蟹、溪蟹、大閘蟹、海蟹;螃蟹做法也多,醋赤蟹,酒潑蟹,奈鄉(xiāng)嚇蟹、陳皮蟹、五味醬蟹。中國美酒和螃蟹在此碰撞出絢麗的火花,除了滿足尋常人口腹之欲,滿足了肚中酒蟲,更是激發(fā)了諸多文人的才華,形成美麗的“酒文”。
螃蟹
比如古代因酒有名的一人畢卓,曾留詩一首: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
拍浮酒池中,便了此一生。
(美?。?/p>
也有絕句:
腹有別腸能儲酒,天生左手慣持螯。
辛棄疾表示同意:
右手淋浪才有用,閑卻持螯手,
未應(yīng)兩手無用,要把蟹螯杯,
斷吾生,左持蟹,右持杯。
勸公飲,左手蟹,右手杯。
(^-^手不夠用了)
吃螃蟹
在酒店飽餐一頓,作為文人,除了作詩作詞,自然要留下酒聯(lián),要不然沒有“酒文”樂趣。于是便有了這一副酒聯(lián),就在酒店的門口:
低頭思故鄉(xiāng),舉頭望明月;
左手持酒杯,右手持蟹螯。
看來辛棄疾時代時代前后的吃酒吃蟹的習(xí)俗還不一樣,左右手握的東西相反。
中國古代文人,以蟹作酒,不過饕餮之宴。況且文人多窮,花不起大價錢吃蟹,更多時間,則是以文作(zuo三聲)酒。以文作酒的最高境界是行酒令,這期不做展開,后期專門介紹。這里說說作酒的古代其他典故。
北宋文學(xué)家蘇舜欽愛喝酒,每晚飲酒,寄宿在舅舅家也不例外。舅舅杜老怕他因酒費時,派人暗中觀察。下人回稟:“君臣相遇,風(fēng)云際會,難得!難得??!”杜老知道蘇舜欽在讀《史記·張良傳》,不禁扶須莞爾:“酒怕不夠??!”
當(dāng)浮一大白
明朝有個讀書人叫做張靈,喜歡讀書配酒。有一次讀《劉伶?zhèn)鳌?,飲文中精彩,嘗嘗拍案喝酒,以至于童子告知:“先生不要喝了,已經(jīng)沒酒了。”
最著名的以文作酒,在中國古代是一名女性,叫做李清照(李白是李家先祖表示不與本家小妹妹爭)。李清照有多首詞文表達(dá)她的以文作酒。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世人只曉得李清照才氣大,卻不知道飲酒人羨慕趙明誠有個好妻子。每當(dāng)飲酒作樂時,世上只有他能有知音。每次看到趙明誠和李清照喝酒吟詩,都不自覺喝下一杯酒,不知為何酒中總是藏著酸酸的味道。
李清照
中國的飲儲其實是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比如根據(jù)《禮記·曲禮上》記載會發(fā)現(xiàn),連肉帶骨的葷菜(羊蝎子)要放到餐盤的左面;柔軟的肉塊(紅燒肉)會放到餐盤的右側(cè)。因為骨頭為硬,硬為陽,所以在上首左側(cè);而肉是軟的,軟為陰,所以在下首右側(cè)。同樣的米飯和湯,也是米飯在左,湯在右。作為飲料,酒在左,漿(飲料)在右,也是體現(xiàn)的陰陽。《禮記》的記述表達(dá)了中國古代的分餐制源遠(yuǎn)流長,而且有明顯的中國陰陽區(qū)別的特點。在今天新冠疫情期間,國家倡議分餐制,中華的分餐制一定要按照中華傳統(tǒng)風(fēng)格,不比學(xué)習(xí)日本那種簡約或者美國那種放漢堡的方式,中國有自己的放餐方法,遵守的是陰陽法規(guī)。這是中華哲學(xué)、倫理學(xué)與美學(xué)結(jié)合的產(chǎn)物。
分餐制后,中餐擺放應(yīng)該與西餐完全不同
中國的飲儲也在與時俱進(jìn),比如今天的壽宴上,很多時候會放生日蛋糕,上面畫著松樹和流水,意思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飲儲是東西方酒文化的一個顯著差別。比如俄羅斯、美國喝酒的作酒物多為腌黃瓜,俄羅斯卻又愛吃野韭菜。俄羅斯吃野韭菜的習(xí)俗和中國吃韭菜的習(xí)俗一樣,屬于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而腌黃瓜的習(xí)俗則是西方的傳統(tǒng),在網(wǎng)上經(jīng)??吹蕉砹_斯喝二鍋頭要吃腌黃瓜,有點替他們難過——他們要是配上魚子醬一定好喝。
俄羅斯人喝酒喜歡作以腌黃瓜
近些年在德國大閘蟹泛濫,在德國求援中國游客的同時,也有德國人把大閘蟹運到歐洲各地的中餐廳,大受中國游客的歡迎。一方面德國人不吃大閘蟹,而德國污染少,大閘蟹的分量足。另一方面則是德國沒有中國釀酒習(xí)俗,德國的啤酒其實不適合配海鮮,適合配螃蟹的酒還得是中國酒,因為中國酒大多是糧食釀造。
再次重申:不要喝酒配野生動物。
中華酒文化,最精彩的不在美酒,而在美文。在飲儲中,最光鮮的要數(shù)以文作酒。中國的以文作酒有多種方式,在本文中表述的大多是看書、作詩,也有酒聯(lián)。而作為飲儲的最佳的代表,那么一定要數(shù)“酒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