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畫家張大千在遺囑中,將遺產(chǎn)分成16份。其中15份留給14位子女和陪伴在身邊的妻子。剩下的那一份,留給了遠(yuǎn)方一位孤獨的婦人。婦人知道后淚如雨下:“他還在想著我,我這三十多年沒白等他。”
這位婦人是北京天橋京韻大鼓藝人楊宛君,她是張大千的第三任夫人。
第一次相遇時,楊宛君17歲,比張大千小了18歲。
楊宛君年輕貌美,有著高亢凄婉的嗓音和婀娜多姿的體態(tài),令張大千一見傾心。
當(dāng)時張大千才華橫溢,名譽天下,楊宛君看過他的畫展,也心生仰慕。
那時候,張大千已有兩房太太,然而楊婉君不介意,依然選擇跟他在一起。
1934年,楊婉君滿心歡喜地嫁給了張大千,成為他的第三任夫人。
楊婉君是真愛張大千,婚后,她伴隨丈夫輾轉(zhuǎn)各地,不離不棄。
張大千遠(yuǎn)赴敦煌,楊宛君隨他一起前往,在大西北冰天雪地的惡劣環(huán)境中,她任勞任怨陪伴左右,照料其飲食起居。
因為有楊宛君的陪伴和照料,張大千才能無后顧之憂,一心一意完成他偉大的畫作。
楊婉君對張大千愛得深邃,也愛得卑微。
都說才子多情,此話不假。1947年,張大千戀上了18歲的徐雯波,也就是后來的四太太。至此,張大千對楊婉君的感情漸漸淡漠。
此后,陪伴在張大千身邊的人不再是楊宛君,而是變成了徐雯波,又一個年輕的愛人。
但楊婉君還惦念著夫妻舊日的恩愛,仍對張大千予以期望。
1949 年,張大千離開大陸前往臺灣時,帶走了徐雯波,留下楊宛君。他把自己在敦煌臨摹的178幅作品留給楊宛君,跟她說遇到困難時可以賣掉一部分,來維持生活。
之后,兩個人便天各一方,此生不再相見。
張大千離開后,楊婉君的日子顛沛流離。然而無論生活多艱難,她都不肯賣掉一幅畫,還要省出錢來保管維護(hù)這批畫作。
楊宛君難忘舊情,一直苦苦等待著,期望有一天能跟張大千重逢。
可惜,這份深情終究被辜負(fù)了。
楊宛君從青絲等到白發(fā),苦等了34年。等來的不是期盼中熱情的擁抱,而是一份冰冷的遺囑。
聽到張大千離世的消息時,楊婉君老淚縱橫,徹夜無眠。繼而又因為那份遺囑萬般欣慰,反復(fù)喃喃:
“大千的遺囑還有我楊宛君三個字,他還在想著我,我這三十多年沒白等他?!?br>
對于張大千來說,楊宛君不過是生命過客;可在楊宛君眼中,張大千卻是一生。
@ST的流浪心情看完他們的愛情故事,我想起張小嫻說過的:
“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制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br>
張大千和楊宛君的愛情就是這樣。張大千滿足了楊宛君對愛情的所有幻想,卻也摧毀了她對愛情的全部期待。
楊婉君對張大千的愛情熱烈而純粹,卻換不來應(yīng)有的尊重和珍惜。
才子多情,美麗俏佳人也有容顏老去的一天。
不知道楊婉君在獨守空閨的34年漫長時光中,可曾有過一絲怨怒和悔恨?
都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夫妻一場,緣分難得,千萬別辜負(fù)了枕邊人!共勉。
歡迎關(guān)注
@ST的流浪心情,我們一起聊情感,談生活,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