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謹小慎微,凡事看得過重的自尋煩惱的時代,應該宣告終結了。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形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strong>
——渡邊淳一《鈍感力》
也許世間沒有一本“完美”的書,正如并不存在一個完美的人。
這是一本備受爭議的書,不過,書中提出的“鈍感力”的觀點比較新穎,也能帶來一些啟發(fā),還是可以利用碎片時間翻一翻的。讀者可以有選擇性地去讀,捕捉到書中對個人有價值的那部分就好。
至于內容的可取之處,取決于讀者對這本書的期望值有多高。
渡邊淳一的《鈍感力》這本書,可以結合《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一起讀,前者提出現(xiàn)代人不要對日常生活過度敏感,人們需要一些“鈍感力”獲得平衡;后者則給出高敏感人群如何去平衡內心,化解焦慮,擺脫負面情緒,從而讓生活更為和諧。
敏感不是罪過,敏感的人對世界保有一種好奇心和敏銳的視角,這類人心思細膩,善于觀察,有豐富的內心世界。但過度敏感,就會成為一種負擔,一種消耗。
人的精力不是消耗在這里,就是消耗在那里,內耗嚴重干擾人的情緒和判斷,情緒狀態(tài)不佳,注意力被瑣碎過度分散,就沒有“余力”專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了。
敏感的同時,擁有一些“鈍感力”,是一種人生智慧。
“鈍感力”即“遲鈍的力量”,但并不等于遲鈍,它強調對周遭事務不過于敏感的能力,是對困境的一種耐力,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鈍感力的五項鐵律(評判標準):
1)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2)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xù)挑戰(zhàn)。
3)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4)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
5)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今天的文章結合《鈍感力》這本書,對自我進行了反思與總結,以下,共勉吧:)
你是否會因為別人無心的一句話,給自己對號入座,產生自我懷疑或情緒波動呢?
某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條動態(tài),其中有句話是:“研究書本的人就是在破麻袋上繡花……”
我馬上就想到了亂翻書的自己:這個破麻袋上繡花的人應該就是我吧,我能翻出什么名堂呢?
又有一次,看到“我最討厭不懂裝懂的人了”。我下意識地又開始自我懷疑和反思:平時是不是太活躍了,太招搖了(因為我總是把自己寫的東西分享出去,但我也清楚自己寫得并不好,還有很多學習和成長的地方)。
可是說這句話的人與我?guī)缀鯖]有什么交集,又怎會無端指向我呢,其實是自己的敏感心在作祟。別人也不一定就是在說我,況且也只是發(fā)發(fā)自己的感慨。敏感如我卻自己對號入座,實在是有點庸人自擾了。一個人的內心空間有限,如果連這些不相干的聲音都“吸收”,那如何“消化”得了。說到底,人之所以會被一些不相干的“聲音”所困擾,根源在于內心的不自信、不強大。《鈍感力》一書中說:“一旦下了決心,就能夠無視周圍人的目光和流言蜚語,毅然決然地進行。即使聽到別人的諷刺,也是一副“與我無關”的架勢,大大方方地勇往直前。這種鈍感力,正是人們向嶄新的領域挑戰(zhàn)時能夠獲得成功的原動力?!?/strong>你可以有一顆敏感的心靈去感知周圍的世界,但不必對一些聲音過分“敏感”,適當保持“鈍感”,心靈會更自由、輕盈。
面對當前社會中各種激烈的競爭,有時難免會有焦慮感,一想到“比我優(yōu)秀的人都比我努力”,還有什么資格“擺爛”。于是爭分奪秒地學習和提升自己,知識儲備不夠,就瘋狂地閱讀充電,文筆不夠好,就多寫多練。
既然要做讀書博主,就要持續(xù)深耕,不停地“加固”這條路,沒有條件就創(chuàng)造條件。
這段時間,感覺自己其實有一些焦慮,對時間的焦慮,對文章的焦慮??偢杏X時間不夠用,閱讀量也并不樂觀。于是暗暗跟自己較勁。又深知自己做得不夠好,瘋狂“充電”。《鈍感力》一書中說:“任何事情都是'過猶有所不及’,看得過于清晰,在精神衛(wèi)生方面也有負面影響。”每天亂翻書,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碼字,眼睛反復發(fā)炎,正是應了“過猶不及”四個字。但我又沒有辦法讓自己停下來。一旦停下來,就好像突然“斷片”,手中的事情被突然割裂,我得再花時間去延續(xù),心里反而別扭,索性就讓眼睛多分擔點,發(fā)著炎,倒也不痛不癢,沒什么大礙。今天突然意識到,這種過分緊張和對時間的擔憂,其實源于內在缺乏一些“鈍感力”,太過關注那些競爭和成功的案例,過分追求“速成”,而忽略了成長的循序漸進規(guī)律。沒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一個讀書博主的成長,需要信心、耐心,也需要時間的沉淀。自由職業(yè)做自媒體創(chuàng)作,算是一種小型的自主“創(chuàng)業(yè)”吧,其中的壓力只有自己清楚。如遇“瓶頸期”,更需要強大的信念作為支撐。固然每個圈子都很“卷”,競爭激烈是事實,擁有一些“鈍感力”,是疲憊時的暫歇,是成長中的“緩沖”,是退一步的開闊天空,也是慢下來的厚積薄發(fā)。03 在愛情和婚姻中,有點“鈍感力”,會更容易感知幸福
關于這一點,其實和前面的兩點也有關聯(lián)。敏感體質的人,在任何關系中都會敏感。無論是愛情還是婚姻,親密關系始終都是人生的重要“課題”之一。在親密關系中過度敏感,會令雙方都會感到無所適從。擁有一些“鈍感力”,會更容易感知幸福。無論聽了多少道理,都不能解決現(xiàn)實問題。唯有投入到生活中,很多現(xiàn)實問題才會暴露出來,在經歷中,人們終將獲得覺悟與成長。
在兩性關系中,想要長期維持雙方的良好關系,不僅需要敏感,敏于了解對方的想法及需求,及時作出回應;同時也需要更有益的、能夠原諒對方的鈍感——“假如對任何事情都抱著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態(tài)度,錙銖必較,雙方都會因此而窒息,彼此之間的關系很快就會土崩瓦解。”《鈍感力》一書中提到關于婚姻生活中的爭吵:“爭吵的原因其實并沒有什么道理可講,關鍵在于,在乎的人耿耿于懷,不在乎的人完全不把此事放在心上。那些天生聰慧、神經質的人很難鈍感。他們對對方做的每一件事都極為在意,煩躁和不滿不斷升級。而在婚姻中,夫妻雙方都不該在某些地方過于在意,應該更不拘小節(jié)一些才對?!?/strong>親密關系一旦建立,彼此就會產生依賴,但過分在意,也會使人變得偏執(zhí)。好的關系不是互相掌控對方,而是在具備愛的力量的同時,彼此之間信任、包容,不因過分“計較”瑣碎而迷失自我。04 擁有“鈍感力”,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從容地面對生活
人們的煩惱,有很大一部分其實來自內心,瞻前顧后,患得患失,杞人憂天……內心過于敏感和脆弱,情緒失衡,一些微小的影響力就容易見縫插針,“鈍感力”能成為保護自己的盔甲,讓你減少傷害和損耗。如何擁有“鈍感力”,其實可以作為一種自我暗示,在自己感到過分敏感、產生內耗的情況下,及時止損。降低對他人的期待;遠離別人的目光,學會自我審視;轉移注意力,化情緒為動力;培養(yǎng)一些興趣愛好,從愛好中獲取力量;注重內在建設。如此,你會發(fā)現(xiàn),幸福離你更近了些。
“鈍感力”能夠讓你在人生的至暗時刻,學會坦白面對,默默成長起來,靠自己走出陰霾,迎來曙光。溫馨提示:這兩本書在微信讀書APP可找到電子版,喜歡紙質書,也可點擊下方鏈接進行獲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