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壓力家長的七宗罪
從《朱成在哈佛·朱成父母家教手記》反思家庭教育現(xiàn)狀
21世紀最寶貴的是什么?人才。21世紀最累的是誰?孩子。
中國自古便有“苦讀”之說,發(fā)展至現(xiàn)代,這種“苦”越來越多,越來越濃。除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千年夙愿,現(xiàn)在又加上了社會轉型期的巨大就業(yè)壓力。當代家長感同身受,面對壓力,如臨大敵。但畢竟是“使不上勁,跟不上遛”,只能殷殷期待集于一身。傳遞到孩子身上,卻變成一個個無形的巨大包袱,壓在柔弱的肩膀、稚嫩的心頭。這種為人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浩蕩愛意的由頭之下,這些父母卻犯下了一個又一個錯誤。
一、因果倒置,扼殺成長的快樂本質(zhì)
教育的本質(zhì)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而成長的本質(zhì)是不斷地進步。而進步,本應伴隨著快樂。但實際上,我們的教育卻異常地沉重,所有的孩子無比的辛苦。這樣的狀況之下,他們沒有快樂可言。越來越多的孩子不堪重負,選擇了逃避、叛逆,甚至走上輕生的道路。
誰之過?為父為母者,難逃其咎。
讓我們看看朱爸爸、朱媽媽是怎樣做的吧。“一個快樂的人,一定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這樣他才能開朗樂觀,積極向上,不斷進取。”朱成媽媽如是說。她看事情的方式和別人不一樣,似乎因果顛倒。別人以為,學習好了,以后有了好前途,父母、孩子才能快樂。而她的理解是,只有孩子快樂,才能健康成長,才能有好的前途。
因此,在朱成的家庭教育里,“快樂原則”一直貫穿始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她的父母并不苛求她做個完美孩子,也不要求她達到怎樣的程度或高度,唯一的要求,就是讓女兒快樂成長。
那么,怎樣讓孩子快樂的成長?朱成父母給列出的是這樣的藥方:
1、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朱爸爸、朱媽媽都讓女兒掌握主動權,讓她自己選擇最能獲得快樂的項目來進行。當她征求他們的意見時,我們每次都會這樣問她:你選擇這個感到快樂嗎?如果女兒回答“是”,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支持女兒的選擇。
2、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快樂的家庭氛圍也是非常重要的。朱成的家是充滿歡樂的。每天爸爸媽媽在家里就喜歡說開心有趣的事,絕不把外面的一些負面的東西帶到家里,不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
3、如果孩子不高興,父母首先要檢討自己,看看是否教育方法不對,還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而絕不會輕易就責備孩子?;仡櫯畠旱某砷L歷程,朱成的爸爸媽媽可以很開心地告慰自己:他們不但給了女兒一個真正快樂的童年,也讓她的學習生涯始終充滿了樂趣和溫暖。
二、恐嚇與責罵,決不是教育
中國父母,即便自己連塊鐵都不是,依然可以理直氣壯地“恨鐵不成鋼”,因為那 “都是為了孩子好”。
即使是脾性溫柔的中國父母,也經(jīng)常以此恐嚇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你將來就會……”。不溫柔的父母,如果孩子成績不理想,則會怒其不爭,義正辭嚴地對孩子責罵。
我們確定,這不是教育。絕對不是!這僅僅是恐嚇,是威脅。
這樣做的后果,是讓孩子對學習充滿了抵觸,對未來充滿了恐懼,這不是我們想給孩子們的情緒。
為什么不多一些鼓勵,多一些支持呢?讓他們對未來多一些憧憬?
朱成媽媽說:“如果女兒決定去做一件事,我們都會全力去支持,為她喝彩,為她加油。”朱成爸爸說:“家是孩子誕生夢想的地方,也應該成為她實現(xiàn)夢想的起點。”
不光在學習中,而是在整個的成長過程中,朱成的父母給了她太多的喝彩與掌聲。朱成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經(jīng)常會有機會在各種場合表演。無論什么場合,無論規(guī)模大小,只要有女兒的節(jié)目,朱爸爸、朱媽媽都是最忠實的觀眾,陪著女兒一起去,在臺下為她喝彩加油,有時候甚至還一起同臺演出。用他們自己話,他倆就是女兒的頭號“粉絲”。在學習中,夫婦倆更是如此,多鼓勵,少批評,讓孩子享受成長的快樂。這樣的“幸福拉拉隊”,一定是朱成人生道路上永遠的拉拉隊,鼓舞她解決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讓她更自信、更快樂。
三、贏得起、輸不起,“放下”才能前進
“向上看,向前看”,這是中國人的口頭禪。見賢思齊,無可厚非,但如果是在孩子本身已經(jīng)過于在乎自己位置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給孩子松扣氣。
學習之道,貴在有張有弛。孩子學習壓力過大,會緊張,會失去正常的學習與反應能力。時間久了會神經(jīng)衰弱,甚至崩潰。但很多家長不懂這一點,唯恐壓力不夠,把孩子逼得沒有回頭路。長此以往,孩子真的輸不起、放不下了,一旦遭遇挫折,就會全線崩潰。
因此,睿智的朱爸爸、朱媽媽一直讓女兒學會“往下看”。因為他們擔心,太優(yōu)秀的女兒習慣了領先,卻經(jīng)不起挫折。他們常對朱成說,不需要朱成做一個完美的孩子,“要感謝天敵,感謝對手,感謝困難和失敗,讓自己看到自身的不足,看到努力的方向,做一個快樂的強者。”對他們來說,樂觀的態(tài)度、健康的身體比全A成績更讓我們欣慰。
讓孩子學會“向下看”,而不是事事要求他做到最好,這是給孩子的減壓之寶。
四、南轅北轍,忽略興趣的作用
很多家長會為了給孩子增加“一技之長”,給孩子報很多班,請一些家庭教師。學鋼琴、學美術、練舞蹈、練書法……忙得不亦樂乎。因為,家長覺得,這樣會給孩子的前途增加一些砝碼。
如此功利的一技之長,必然是家長的一廂情愿。對于孩子來講,他們也許本身還對某些事物很感興趣,但當這種東西作為一種負擔、一項任務壓在他們的身上,所有的不爽和抵觸都是再正常不過的。
朱成爸爸說:“多一種興趣,就等于多一個認識世界的窗口。”因此,他也想讓朱成多打開幾扇窗口。但是,他和朱成媽媽一樣,沒有把這當作成功的砝碼,而是增長知識的方式。朱成小的時候,各種各樣的特長輔導班遠沒有現(xiàn)在普及。當時朱爸爸、朱媽媽知道:要讓孩子快樂,就不能讓女兒一味死讀書,變成一個書呆子式的學究,而要鼓勵她全方位發(fā)展,成為一個真正快樂的人。因此,我們想方設法幫助女兒聯(lián)系各種興趣班,讓女兒去接觸各種藝術:繪畫、音樂、舞蹈……
但是,他們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做違背心愿的事情。他們讓孩子全方位地去發(fā)展自己的業(yè)余愛好,讓她“為所欲為”。在這樣的“縱容”下,朱成雖然最后并沒有選擇藝術之路,但是她在小時候培養(yǎng)的藝術愛好卻一直陪伴著她。直到現(xiàn)在,她仍然會在空閑高興的時候來幾句京劇、越劇、豫劇,她還當過哈佛學生舞蹈藝術團的義務教練。在哈佛大學藝術節(jié)期間,她表演的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扇子舞”迷倒了眾多哈佛師生。
五、急功近利,不懂得循序漸進
俗語,一口吃不成胖子。可是一旦放在孩子的學習上,家長總是“貪吃”。成績不好的,想讓孩子一下子上來,已經(jīng)挺好的,想讓孩子的優(yōu)勢更大一些。因此,孩子的頭上,便有了很多“大躍進”似的目標。
朱成上學的時候,也有目標:只追前一名。這是她媽媽給定的。夫婦倆認為,人生沒有目標不行,但是目標太高也不行。不談遠大理想,但要有近期目標,讓孩子更多地體驗到成功。
十年前,朱爸爸、朱媽媽沒有想到女兒會考上北大;六年前,我們沒有想到女兒會入學哈佛并拿到全額獎學金;三年前,我們更不會想到女兒會三進哈佛,并當選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學生會總會主席……
在朱成家里,爸媽不和孩子談“遠大”的理想。他們擔心一談理想,首先容易讓孩子走進思維的死胡同,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結果忽視了自己真實的感受,不開心了,不快樂了,那就沒什么意義了。畢竟人生有很多的變化,孩子的興趣和理想更是隨時在改變的,很早去固定、去畫好框框沒有必要;其次,在他們看來,遠大的理想太“遠”了,離孩子的生活非常遙遠,與其這樣,倒不如對孩子提出近期目標,讓她以務實的態(tài)度來做更切合實際。
他們給朱成定的目標,就是“量身定做”。所定的目標就比自身的能力稍微高一點點,也就是俗話說的,“踮個腳尖就能摸到”。他們不會定一些需要“跳”起來才能完成的目標,他們說,說不定一“跳”,不小心就傷筋動骨了。
六、釜底抽薪,犧牲健康換分數(shù)
朱成媽媽是個醫(yī)生,她說:“對孩子來說,什么都可以輸,但是輸不起健康。如果失去了健康,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多數(shù)家長不是醫(yī)生,但健康的重要性應該還是懂得。但可惜,他們沒那么做,寧肯暫時犧牲孩子的健康,只為了分數(shù)。他們有理由,學業(yè)繁重啊!無可奈何。
還是看看朱媽媽怎么給女兒健康體魄的吧。朱成有很強的健康觀念,還要歸功于媽媽的職業(yè)病。媽媽是個醫(yī)生,看過許多的病人,有的年輕而富有才華,但是卻因為生病而失去了一切,所以對孩子的健康格外重視。所以經(jīng)常對女兒說的一句話就是:“可以考試不好,可以分數(shù)不好,但是身體一定要好。”
在女兒三四歲的時候,她就開始從很瑣碎的生活細節(jié)上引導孩子,培養(yǎng)女兒健康的生活方式。“成成,吃飯的時候細嚼慢咽,有助于慢慢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成,看了半天電視了,眼睛多累啊,該讓它休息休息了,做做眼保健操。這樣它才會更加明亮。”“成成,坐的時候背要挺直,否則老是彎著、彎著,就會變成小駝背了。”……
此外,她一直督促女兒保證一定的鍛煉身體的時間。一家人可以經(jīng)常去散散步、郊游等。在女兒學習的時候,他們規(guī)定她四十五分鐘之后,一定要出來休息一下。女兒形成了習慣,就自覺地出來休息十五分鐘,邊聽音樂邊跳舞,或者吃點東西喝點水。習慣養(yǎng)成之后,即使是在臨考最緊張的時候,她也要準時出來休息一下,活動活動。當然,這時候已經(jīng)不需要鬧鐘了。
七、忽視綜合素質(zhì),搭建學習的空中樓閣
很多孩子,正在逐漸失去學習以外的生活能力。所謂生活不能自理,絕非危言聳聽,心理脆弱、思維模式單一、見識短缺就更普遍了。家長們都認為,讓孩子拿出所有的時間來學習,至于其他的,以后可以彌補就是。殊不知,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都是在成長過程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朱成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卻沒有獨生子女身上的嬌氣。朱爸爸、朱媽媽克服孩子嬌氣的辦法,是在實際生活中讓孩子吃一點苦,增強她的抗挫能力。如今,女兒與他們隔著太平洋,但他們卻很少為她擔心。因為早在之前,他們就培養(yǎng)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甚至設置一些障礙和困難讓她去鍛煉。初中的時候,朱成就形成自立、自強,擁有堅定的信念、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記得朱成很小的時候,就鬧著要自己吃飯。那時,他們經(jīng)常被女兒的笨拙樣逗得哈哈大笑。每次笑完之后,總不忘夸獎一句:“成成是個好寶寶,都會一個人吃飯了。”
就是這樣的贊揚,讓朱成從小有了獨立自主的動力,如今,更是將其發(fā)揚光大,把自己的人生路越走越寬。
綜上,當做父母的面臨孩子上學、就業(yè)的壓力時,首先要自己穩(wěn)住陣腳。要科學地分解壓力。該讓孩子承擔的,就賦予他;不該讓他承擔的,就為他挪開。成長本身,充滿著樂趣,又何必讓孩子無端品味那些沉重與艱辛呢。從現(xiàn)在開始,做一個理性和有智慧的父親母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