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在長樂宮駕崩,他生前早就預(yù)見了呂后掌權(quán)的局面。
他擔(dān)心大漢的江山會落到呂家手中,所以才想方設(shè)法地要廢掉劉盈的太子位,立劉如意為太子。
什么劉盈“不類我”,什么喜新厭舊,都是假的。
劉邦是多么理性的人,他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為江山社稷考慮的。
所以,戚夫人和劉如意這對母子,不過是劉邦穩(wěn)固江山的棋子罷了。
但呂后與太子的勢力已經(jīng)穩(wěn)固到劉邦無法撼動,奪嫡失敗了,劉如意經(jīng)過劉邦這一禍害,結(jié)局可想而知,不死也得半殘了。
劉邦臨死前,還是想盡了辦法保護(hù)劉如意的。
他給劉如意上了4道保險,如果不出意外,保住性命應(yīng)該是沒有問題的。
只可惜,劉如意有個蠢母親戚夫人,在她的一番操作下,計劃被破壞了大半,最終一個也沒用上。
第一道保險:封趙王,安排周昌保護(hù)
劉邦把劉如意封為了趙王,并且再三囑咐他千萬不要回來。
趙國是什么地方?有強兵,趙卒向來驍勇善戰(zhàn),是戰(zhàn)國末年抗秦最頑強的國家之一。
其次,趙臣但凡被提拔重用的,都是經(jīng)過劉邦考驗的,絕無與呂家有關(guān)的人。
最后,為了更好的保護(hù)如意,劉邦特地挑選了周昌為趙國相國輔佐他。
為什么選周昌?
周昌這人正直認(rèn)死理,不拒強權(quán),敢直言,絕對是條硬漢。
并且周昌對呂后母子有恩,而呂后又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不會過分為難周昌。
劉邦這個布局可謂用心良苦,只要劉如意不離開趙國,呂后根本就動不了他。
呂后一開始也沒打算收拾劉如意,他只是把戚夫人囚禁于永巷,讓她做苦力。
可戚夫人是永遠(yuǎn)都不會認(rèn)輸?shù)?,她很有才華,編了一首五言詩,邊舂米邊唱: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相伍!相離三千里!誰當(dāng)使告汝!
意思是,兒子做了王,母親卻在當(dāng)奴隸,每天舂米直到太陽落山,還要時時擔(dān)心被處死。咱們倆相隔三千里,誰能告訴你我處境有多難?
戚夫人這首歌謠算是點醒了呂后,看來劉如意不除必是禍患。
呂后當(dāng)機立斷,三次召劉如意入宮,周昌極力阻止,讓劉如意稱病不行。
可呂后有的是辦法,她先召周昌來長安,隨后再召見劉如意,失去主心骨的劉如意還是來了。
劉如意被呂后毒死后,周昌因過度自責(zé)而死,可見,劉邦給他選的人是絕對忠誠靠譜的。
怪只怪戚夫人太愚蠢,自己兒子雖然是趙王,但也僅有11歲,羽翼未豐啊,怎么斗得過老謀深算的呂后?
此時愿賭服輸,夾起尾巴做人,兒子越低調(diào)無用,越是安全的。
劉邦在彌留之際下了一道圣旨,命陳平和周勃速速去把樊噲殺了。
劉邦說的很明白,是直接斬殺于軍中,因為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必須在他死前殺掉樊噲。
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zhí)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fù)爵邑。
樊噲那可是漢初的大功臣,鴻門宴上冒死救劉邦。
如今因為說了一句要殺戚夫人和劉如意的話,劉邦就毫不留情地要殺掉他。
當(dāng)然,劉邦急著殺樊噲,是因為他手握兵權(quán),將是呂后最堅實的后盾。
只要樊噲一死,呂后勢力大減,一時半刻不敢跟趙王作對。
可惜,沒殺成。
陳平這個老滑頭,他看透了劉邦將死,未來掌權(quán)的必是呂后,而樊噲正是呂后的妹夫。
他若殺了樊噲,自己小命不保。
于是,他與周勃慢悠悠地把樊噲帶回長安。
說好聽點是等劉邦親自處置,說難聽點就是等著劉邦死。
果然,他們在路上就傳來了劉邦的死訊,樊噲被呂后釋放,恢復(fù)爵位。
在這件事上,很明顯陳平和周勃是違抗了劉邦旨意的。由此可見,沒有實力,遺詔也不好用。
第三道保險:丟車保帥,舍母保子
都說劉邦愛戚夫人,但為什么劉邦沒有安排戚夫人去趙國找兒子呢?
他明知呂后最恨的人就是戚夫人,他死后戚夫人的下場一定是很慘的,唯有趙國才是她最好的藏身之地。
而劉邦不讓戚夫人去趙國,其實是為了更好的保護(hù)兒子。
他了解呂后的性格,不出這口惡氣她決不罷休。
如果戚夫人去了趙國,呂后的報復(fù)目標(biāo)必定是趙國,母子倆被一同報復(fù)的可能性很大。
而把戚夫人留在宮中讓呂后出氣,或許還能緩解她對劉如意的怨恨。
再說,如果把戚夫人安排到趙國,劉如意年幼,趙國的大權(quán)也就落到了戚夫人的手中。
以她的性格,絕對會跟呂后繼續(xù)斗下去,這對朝局十分不利。
劉邦是個出色的政治家,他絕不能容忍國家的分裂和內(nèi)戰(zhàn),所以說把戚夫人留在宮中,也是他采取的最好措施。
舍母保子,我想劉邦是做得出來的,他是一個目標(biāo)極為清晰的人。
當(dāng)年,項羽要煮了他的父親來要挾他開戰(zhàn),他哈哈大笑著說:“別忘了煮好分我一杯羹啊?!?/span>
也許他是在偽裝給項羽看的,但項羽的殘忍他是知道的,就算真煮了,他也只能認(rèn)了。
因為他是要奪取天下的人,要成大事必有所犧牲,而劉邦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總是能保持理智。
父親都可以成為他奪天下的犧牲品,一個女人算什么?
如果戚夫人能夠看清形勢,懂得隱忍,最多也就是在苦力中熬死,但最起碼不會牽連兒子。
但她沒有那樣的智商,不甘心敗給呂后,最終惹怒呂后,將她做成了人彘,扔進(jìn)了廁所里,這應(yīng)該是最殘忍的死法了吧,歷史上僅此一例。
據(jù)史書記載,戚夫人沒了四肢,沒了五官,在廁所里還活了好幾天,估計是她連自殺的能力都不具備了。
更遺憾的是,她年僅11歲的兒子也被毒死。
第四道保險:仁弱的漢惠帝劉盈
班固是這樣評價漢惠帝的:
可謂寬仁之主。遭呂太后虧損至德,悲夫!
知子莫若父,劉邦很了解劉盈的性格,他仁厚重感情,應(yīng)該不會傷害劉如意,所以經(jīng)常囑咐他一定要照顧好弟弟如意。
到了這時,即便是前面幾道保險都失效了,這最后一道也該起到作用了。
劉盈沒有辜負(fù)父親的重托,他得知母親召如意回宮時,搶在母親前頭,親自到霸上將如意接到了自己宮里,與自己同吃同住。
劉盈為了防止母親毒害如意,所有吃的東西全部自己試過才給如意吃。
無論走到哪里,都緊緊拽著弟弟,不給母親有可乘之機。
確實,在劉盈的保護(hù)下,呂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未能動的了如意一絲一毫。
可能是如意這孩子自小被父母保護(hù)得太好,他自己是沒有任何危機意識的。
雖然他才11歲,但好歹也是一國之王,政治的黑暗應(yīng)該是明白的。
哥哥的小心翼翼也在暗示他,整個皇宮的人都想要了他的命。
可他就是心大。
一天,劉盈要外出打獵,可如意還想繼續(xù)睡懶覺。
劉盈也心疼弟弟就沒把他喊起來,結(jié)果就是這一小會兒的時間,呂后就毒殺了劉如意。
劉邦萬萬沒想到,自己為兒子上了4道保險,卻未能挽救他的性命。
這場悲劇的發(fā)生,戚夫人有錯,劉邦也有錯。
皇權(quán)爭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從劉邦欲立劉如意為太子那天起,就注定了兩個兒子只能活一個。
假如是劉如意登了基,戚夫人也不會放過劉盈母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