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這句諺語大家都知道,說到張良呢,肯定有小伙伴們會問了,是那個一開大我就動不了的那個么?答案呢,當(dāng)然不是啦!
今天我們說的是歷史上的張良,在歷史上,這位千古謀臣的一生可是充滿了傳奇的色彩,他從一個顯赫的貴族公子哥,淪落到流亡下邳,又輔佐劉邦建功立業(yè),到最后的隱居山林。他的一生可謂是豐富多彩,充滿了離奇與曲折!
首先呢,我們來說說張良的出身,他是戰(zhàn)國末年韓國人,出生在貴族世家,他的爺爺張開地,是韓國的三朝宰相,他的爸爸也是兩朝的宰相,不過到張良這,他可沒有順風(fēng)順?biāo)睦^承了宰相的位置。
公元前250年,他的爸爸去世,20年后,秦國就滅了韓國,當(dāng)時年輕的張良雖然沒有在朝廷任職,但是作為憤青的他怎么能忍受得了國破的恥辱呢,雖然當(dāng)時的他還有私家仆從300多人,小生活過得還不錯,但最終他還是毅然而然地投入到了反秦的大業(yè)之中。
說到刺殺秦王,最出名的可能就是荊軻刺秦王了,荊軻刺秦王,兩條什么什么抗?不知道是否有小伙伴們還記得這個呢?
咳咳,題外話少扯,我們的小憤青張良找的可不是荊軻,當(dāng)時的張良把全部的身價全部都壓到了這件事情上面,他為了完成這件事情,聯(lián)合了東方的滄海君一起來干這件事。
首先呢,他們找到了一個大力士,給他弄了一個120斤的大鐵錘,然后到處打探秦王的行蹤,目的就是等掌握了秦王的行蹤之后,讓這個大力士扛著錘子上去,連車帶人直接一錘子給呼上去,然后讓秦王涼涼!
終于呀,功夫不負(fù)有心人,在秦王的一次東巡的時候,還真的讓他們抓住了一次機(jī)會,張良也是牟足了勁就要去弄秦王,事情進(jìn)展得也是相當(dāng)?shù)捻樌?20斤的錘子呼的一下就給輪到馬車上去了。
可是秦王多雞賊呀,沒事就被人刺殺,都快成習(xí)慣了,張良的那個大力士砸的馬車并不是秦王坐的,所以這次行刺可是失敗的不能在失敗了。
還好,我們的小憤青張良趁亂從蘆葦叢里跑了,這次行動的失敗,也開啟了張良的流亡之路。不過張良做事還是有一手的,秦王被行刺了,當(dāng)然不會善罷甘休了,所以就全國嚴(yán)查,但是卻又無從查起,張良這才僥幸的保住了小命。
大家說說,這好好的公子哥不當(dāng),非要去當(dāng)憤青,為了自己的理想,最后落得個啥也沒有的結(jié)局,家底也敗光了,人也不敢太高調(diào)了,這是不是有一點不值當(dāng)呢?
話說張良行刺失敗后,就一路的顛沛流亡,最后是跑到了下邳那,也就是現(xiàn)在的江蘇省睢寧縣附近,長時間的逃跑打磨了這個年輕人的性格,此時的他呀經(jīng)過了漂泊的生活,以及種種的磨難,性格方面呢也是得到了極大的改變,而這種改變,也為他后面的精力埋下了伏筆。
有一天呀,張良沒事出去遛彎,走到一個橋上呢,看見了一個老頭,老頭跟張良擦身而過的時候,故意地把鞋子脫下來扔到了橋下面,并對張良說,小子,去給我把鞋撿回來!
張良也是感覺莫名其妙,你一老頭牛啥呀牛!要不是我現(xiàn)在需要低調(diào)一點的話,就我這身世能給你把這事辦了?雖然心里翻江倒海,但是看在他是一個老頭的份上,張良還是違心的給他把這事辦了!
就在張良把鞋撿回來以為這事就過了的時候,這個作妖的老頭又提條件了,竟然讓張良給他把鞋穿上!張良心里的怒火呀,這是蹭蹭的往外冒,不過我們前面也說了,逃亡中的張良性格磨得也差不多了,所以呀,他是強(qiáng)壓這怒火,給這老頭穿上了鞋!
就這種事,如果各位遇到的話,會不會給這老頭倆大筆都呢?反正我是不敢,我怕老頭訛我!
話說這老頭呢也是不含糊,看張良表現(xiàn)還行,就跟他說,小伙子呀,我看你骨骼驚奇,五天后的凌晨你還來這橋上,我到時候給你看個大寶貝!張良不知道這老頭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于是就小心翼翼地答應(yīng)了。
五天后呢,張良早早地來到了橋上,誰知道那老頭比他更雞賊,比他更早的來到橋上,還譏諷他說,你跟老人家約會,怎么比我還遲呀,大寶貝今天不給你看了,你五天后再來吧。
張良雖然恨得牙癢癢,但是他能忍啊,忍一忍海闊天空嘛,第三次張良可是長了一萬個心眼,他直接橋上打了個地鋪,我就睡橋上,我看你還能比我早么?老頭一看,呦呵,這小子還真是不錯,不僅性格好,忍耐力強(qiáng),這小手段也是老母豬戴Bra,一套又一套的??!
于是嘿嘿一笑,來這個大寶貝就送給你了。張良定睛一看,原來這個大寶貝竟然是《太公兵法》。這玩意還真是個好玩意呀,從此以后呀,張良就潛心的研究起了這部兵法書。
之后的整整十年,張良就一直的在鉆研兵法,肚子里墨水多了,此時作為中年憤青的張良更加堅定了推翻秦朝的決心,這十年的學(xué)習(xí),還為未來輔佐劉邦奠定了基礎(chǔ)。
轉(zhuǎn)眼之間,時間就到了公元前209年,這時候的張良已經(jīng)42歲了,因為秦王總是亂來,當(dāng)時的天下已經(jīng)大亂了,張良也是帶著一直百余人的隊伍加入了反秦大潮,他本意是準(zhǔn)備帶著自己的一百來號人投奔項羽去呢,結(jié)果半道上就碰見了劉邦。
兩人見面這么一聊,那是相當(dāng)?shù)耐稒C(jī)呀,于是呼,劉邦在前面打,張良就給他出謀劃策,這小默契度,蹭蹭的網(wǎng)上漲,隨著倆人配合的越來越默契,張良決定輔佐劉邦共同謀劃大業(yè)了。
經(jīng)過了很多詞的戰(zhàn)役之后呢,劉邦也是打出了名聲,最終被封為了漢王,而通過張良的明修棧道的策略奪回關(guān)中下邑,后來又是多次出奇謀,幫助劉邦打敗了楚軍擴(kuò)大了地盤。在這些光輝的戰(zhàn)績背后,張良可謂是功不可沒!
而張良的睿智可不僅是助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更在危急關(guān)頭,為劉邦解圍,扭轉(zhuǎn)了局勢。在楚漢戰(zhàn)爭中,張良策反九江王英布,聯(lián)絡(luò)彭越,派韓信北擊燕趙等地,扭轉(zhuǎn)了楚漢戰(zhàn)爭的局勢。一年后,韓信擊敗龍駒,滅楚軍20萬,漢軍完成了對楚軍側(cè)翼的戰(zhàn)略迂回。
公元前203年,項羽與劉邦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然而,張良建議劉邦不要放過項羽。于是,劉邦撕毀盟約,追擊項羽。張良成功勸說韓信和彭越率軍而下,將項羽困至垓下,最終項羽自殺。
韓信、張良、蕭何被劉邦認(rèn)為是漢朝取得天下的最大功臣,被后世稱為漢初三杰。劉邦定都關(guān)中,大肆分封,確保了漢朝的穩(wěn)定。而張良以運籌帷幄之才成為了日后謀士的最高評價。
在漢朝的宮廷的殘酷斗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面,恪守明哲保身的原則。公元前197年,劉邦察覺呂后懷有不軌之心,想改立太子,呂后向張良求救。
張良告訴呂后只有請到江山四號保住太子。呂后請四位老者輔佐,劉邦見太子已封,不再提改立之事,呂后更加敬重張良。
淮南王英布謀反,劉邦親自前往,張良輔佐太子代理朝政,但很少出來議事。公元前186年,65歲的張良病逝。他請辭3萬戶十邑的封地,選擇在自己與劉邦初次相遇的地方做了留侯。
漢朝政權(quán)日益穩(wěn)固時,他又請告退,專心修道,成為了留侯祠的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名節(jié)無損的謀臣之一。
張良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智慧與忠誠。他在歷史的舞臺上,如同一道流光,為大漢王朝的光輝歲月增添了無盡的光彩。他的智慧和才干不僅幫助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更在危急關(guān)頭,為劉邦解圍,扭轉(zhuǎn)了局勢,奠定了漢朝的基石。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張良的故事不僅傳頌千古,還為后世的謀士樹立了典范。正如同他曾經(jīng)為劉邦立下的那道輝煌的光輝,張良的名字將永遠(yuǎn)閃耀在歷史的天空。
他的生活雖然充滿了曲折與挫折,但正是這些經(jīng)歷造就了他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讓我們銘記張良的傳奇一生,從他的故事中汲取智慧與力量,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目標(biāo),勇往直前,繼續(xù)書寫屬于我們的傳奇篇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