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進志第 334 篇原創(chuàng)文章
我是不是一個會精神內耗的人?
Sure,在某個程度上來說,曾經 100% 是(另一個角度我們一會兒也會談到)。我曾經抄過這樣兩段: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有說道理的癖好。…我的個性如此地妥協、世俗,頂多對人性的復雜、神秘有一定覺察。我個人喜愛一切鮮亮事物,害怕陰郁、殘破、疼痛和疾病。…我明白自己有太多直覺的、發(fā)散式的、霧霰般的感受;我不希望自己被這些東西牽著走。
— 艾云《尋找失蹤者》
這恐怕是一種頗費功夫的性格:一個不寫成文字就無法順利思考的人。
— 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
這兩段話初見如獲至寶,實在是太像在說我了。我的隨時不放過自己,大約也可見一斑。但現在的我,顯然并非如此。
上次我們談到,因為自己真心想做的事還沒有出現,在現實與理想之中,會有一些假性內耗。生活中還有一些典型的內耗,可能常常被段子化,比如我們都不忍心責怪的拖延癥。
好難受的拖延癥
不得不做但實在不想做的事,一直拖一直拖,越臨近 deadline 越揪心。
泰·沙哈爾老師在《幸福課》里講拖延癥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來自于完美主義??傁氲鹊阶罴褧r機、準備得“足夠”充分(恐怕永遠也足夠不了)、萬事俱備、肯定不會出現意料之外的糟糕結果時,才開始做一件事。
所以就變得遙遙無期,越拖越痛苦,甚至成為自己的心結了。
我并不覺得拖延癥跟完美主義有多大關系。人多半會重視眼前而輕視長遠,所以眼前的愉快、輕松多么重要,而將來交貨期時的“死期”顯然并沒有多大感覺 — 擱一擱,來得及,有什么關系?
拖延癥跟不愿意花一個整塊的時間來做規(guī)劃和計劃,不無關系。
一個重大的事情,花一個相對完整的時間來做規(guī)劃和計劃,滿腦子想著它,以人、物、事件和時間逐個厘清,其實,拖延本身就幾不可能了。因為你已經很有效地轉起來了。
是的,將重要但不特別緊急的事優(yōu)先摘出來完成,它將幫助你有全局觀,有時間計劃,而之后,一步步 run 起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難就難在,人們更加愿意小打小鬧,查查資料、問問人,項目拆分得七零八落,而在網上查資料這件事,如果不收攏聚焦,是相當耗時間也相當低效的。
等自己七看八看好像了解得差不了了,好,我們開始著手正式啟動吧,這個時候,可能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而且做慣了散的碎的,深度思考變得尤為困難。
相反,在有全局觀和初步探索的基礎上做搜索,找人力物力資源,就很可能有的放矢,既有項目成果,也順手撿一些有趣但暫時用不上的好東西,為今后做儲備。
無論是大項目還是小任務,“開始”是最難的。沙哈爾老師講了一個 5 分鐘工作法,親測很有用:
這個方法很有用,建議你試試。
對我本人來講,避免或者打破拖延癥在于… 它令我太難受了。
如果沒有做好該處理好的事,尤其是臨近交貨/交稿/活動期,我會睡不著,滿腦子都是這也沒做好,那還差一點,總是出狀況、時間很夠嗆…
因為我了解,如果我沒有竭盡全力去做一件事,那這些壓迫感將不請自來,所以我老老實實地嘗試著不同的方法,在工作時間內用好時間和自己。
好吧,雖然是被自己追著趕著在先,聽上去很慘,但睡個好覺,輕輕松松為一天劃個句點,還是很值得的。
遇事不決,打圈圈
碰到 A/B 選項就猶豫不決,自己一個人就餐時能在兩個套餐間選到崩潰 — 老板,你為什么不只做一個?。?/span>
難以做決策(小事不如叫決定)的人,其實蠻慘的。
一方面,難以取舍的背后,是各種看上去不錯的特性/質,其實你是沒有真正排個序,想清楚自己究竟最在意的是什么的。
另一方面,這倒恐怕有點適用于完美主義者,我就是想要美觀大方性能好內存大擴展性好輕薄適合外帶價格適中的,我就想要心目中完美的那個,不行嗎?
玩笑話說“成人的世界不做選擇,我全都要”,這真過于玩笑。
你怕脫產幾年脫離社會,選擇在職,就無法全身心地融入校園環(huán)境,跟老師同學浸入式交流學習,反之亦然;你選擇做管理者,覺得彼處前途無限,那一線的技能技術就會越來越生疏,成為頂級工匠就不可能了。
成人的世界,隨時隨地在 trade-off,取舍。做選擇題,覬覦“得”,就不懼“失”。
隨時隨地在做決定/策,有這個打底,才可以放過自己不停地繞圈圈,避免大量的心力和時間耗費在毫無進展的粗淺選擇或逃避選擇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