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史上有三大輝煌時期:一是漢末魏晉,誕生了張芝、索靖、皇象、二王等一眾大師;二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張旭、懷素兩位“草圣”就生活在這一時期;三是明代,解縉、徐渭、王陽明、傅山、倪元璐是其中的佼佼者。
如果這三個時期再進行比較,論用筆之精熟,法度與情感的融合以及后世影響力,唐代更勝一籌。唐代書家在楷、草二體上取得的成就、達到的高度,空前絕后。當代書家邱振中曾說“唐人草書浪漫自由,把法度化于無形,達到'無我之境’……”。
而開浪漫自由書風者,并非張、懷,而是賀知章。很多人以為他只寫詩,殊不知他的草書令眾人折服,張旭、懷素不僅學過,還自嘆不如。李白把他比作“唐代王羲之”,寫詩稱贊:“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而劉禹錫則被其字深深震撼:“高樓賀監(jiān)昔曾登,壁上筆蹤龍虎騰”。
狀元出身的賀知章才華橫溢,自幼精于詩文翰墨,每次酒后都要縱筆揮毫,杜甫把他列為“飲中八仙”之一。晚年的賀知章曾寫下一部小草書巨著,被學界稱為“唐人小草范本”,它就是《孝經(jīng)》。
很多學草書的朋友,認為《書譜》是草書的入門首選。但孫過庭此作雖有古法,但也存在用筆單調(diào)、一字萬同的缺點,竇臮在《述書賦》中就說:“虔禮凡草,閭閻之風,千紙一類,一字萬同。如見疑于冰冷,甘沒齒于夏蟲。”
但《孝經(jīng)》則沒有這一缺點,時人評價:“每興酣命筆,好書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詩筆惟命……忽有好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也?!边_到了與天地造化相爭的境界,“雖古之張(芝)索(靖)不如也。”
《孝經(jīng)》全卷縱26厘米,橫265.1厘米,共1500余字,字徑大小約2厘米。此作一直遞藏有序,于明末清初流入日本,被島國皇室世代珍藏已有300多年,至今安放于宮內(nèi)廳三之丸尚藏館,被視為“國寶”。我國專家多次交涉討要,均被拒絕。
賀知章的草書取法于二王,并融入漢簡與章草寫法,用筆精謹細膩,豐富多變。同時《孝經(jīng)》一定程度上又突破二王的規(guī)矩,縱逸瀟灑,給人以張狂、內(nèi)斂結(jié)合的美,從二王到顛張,此作起到一種承上啟下的作用。
此帖用筆方圓兼?zhèn)洌h芒外露,棱角分明,轉(zhuǎn)折處也有絞轉(zhuǎn)處理,或富有張力,或圭角外顯,變化多端。“節(jié)筆”處理較多,提按靈巧,收筆戛然而止,干脆利落。結(jié)字因字賦形,奇崛險宕,欹正交雜,頗為暢快。
賀知章的草書妙在隨心所欲不逾矩,妙在點畫細膩,結(jié)字精準,是我們學習正宗草法的絕佳范本。
而今,我們將賀知章《孝經(jīng)》進行了超高清1:1復制,見此作如見原作,并添加釋文一一對應,非常便于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