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前面病因病機的分析,并綜合各地多年來的治療經驗,慢性萎縮性胃炎可分為下述四型:
1.脾胃氣虛(或脾胃陽虛) 胃脘隱隱作痛,病勢遷延不愈,食欲不振,納少腹脹,噯氣,倦怠乏力,或見面色不華或萎黃,手足欠溫,大便溏薄,時泛清水b舌淡苔白,脈細弱或濡弱。
2.肝胃不和 胃脘脹滿,攻撐作痛,痛連兩脅,胸悶噯氣,善太息,心煩易怒,每因煩惱郁怒而作,苔多薄白或黃,脈弦或弦細。
3.胃陰不足 胃脘隱隱灼痛,甚至有燒心感,嘈雜善饑,饑不欲食,痛則喜按,口燥咽干,煩渴思飲,大便秘結。舌紅少津,苔少或剝,脈細數(shù)。
4.瘀阻胃絡 胃痛較劇,或如錐刺,持續(xù)不已,固定不移,拒按,或見吐血,便黑,甚至納谷銳減,干嘔,形體消瘦,面色晦暗。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
另有脾胃濕熱(郁熱)型,從臨床報道看,此型所占比重不大,且多以兼證形式出現(xiàn),故不另作分型。證狀可見胃脘滿悶不適,疼痛不已,口臭納呆,便溏不爽。舌紅苔膩,脈滑等。
(1)胃友湯
處方:黃芪30克,肉桂10克,吳茱萸10克,枳殼10克,片姜黃10克,川芎10克,紅花10克,桃仁10克,丹參30克,三棱10克,莪術1克,甘草6克。
加減:伴腸上皮化生者加水蛭10克,烏梢蛇8克;伴潰瘍者加白芷10克,白及14克,姜半夏10克,蒲公英10克;伴胃粘膜粗糙不平,隆起結節(jié)或痘疹性胃炎者加炮山甲10克,王不留行15克,海藻15克;伴粘膜脫垂者加黨參10克,枳實10克,炮山甲10克,王不留行15克,水蛭10克;若胃酸過多者加服二陳湯;胃酸過少或無酸者酌加山楂、沙參、烏梅。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910例一律服用于胃友湯,其中痊愈37例,好轉245例,無效28例,總有效率為96.9%。
(2)胃安膠囊
共分兩型,胃安Ⅰ號用于肝胃氣滯型;胃安Ⅱ號用于胃陰不足型。
組成:胃安I號:川楝子6克,延胡6克,砂仁1.5克,佛手3克,黃連5克,山楂6克,維生素C300毫克。胃安Ⅱ號:南沙參6克,石斛3克,白芍3克,黃精6克,黃連5克,山楂6克,炒枳殼6克,甘草3克。
用法:上藥制成膠囊,每日3次,每次6~8粒,飯后2小時溫開水送服,3個月為一療程。
療效:用胃安Ⅰ號共治療185例,其中顯效65例,好轉74例,無效46例,臨床總有效率為75.14%;用胃安Ⅱ號共治療237例,其中顯效Ⅲ1例,好轉84例,無效42例,臨床總有效率為82.28%。
(3)胃炎含劑
分兩型,1號用于氣虛夾濕熱瘀滯型;2號用于氣陰虛夾濕熱瘀滯型。
組成:胃炎1號:黨參、黃芪、白術、枳實、白芍、神曲各3克,仙靈脾、黃連、延胡、當歸、北柴胡、莪術各2克,砂仁、甘草、陳皮各1.5克。胃炎2號:玉竹、沙參、黃芪、麥冬、佛手、花粉、枸杞各6克,淮山藥、麥芽、谷芽、丹參各9克,白芍10克,黃連、五味子、甘草各3克。
用法:1號制成片劑,每片0.5克,每次5片;2號水煎,每日1劑,均飯前半小時服。
療效:兩型共治療147例,其中顯效85例,好轉57例,無效5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6.6%;胃鏡活檢有效率在52.7%~59.1%之間。
(4)益中活血湯
組成:黃芪30克,肉桂8克,吳萸10克,丹參15克,乳香8克,沒藥8克,生蒲黃13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川芎12克,烏藥10克。
加減:食道裂孔疝加生赭石、半夏等;胃粘膜脫垂者加柴胡、升麻、黨參、枳實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輕度連用40天,中、重度者連服60天。
療效:共治療60例,顯效49例,好轉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3.3%。
(5)健胃茶
組成:生芪4.5克,徐長卿3克,麥冬或北沙參3克,烏梅肉1.5克,生甘草1.5克。
加減:偏虛寒加當歸3克,紅茶末1.5克;偏虛熱加丹參3克,綠茶末1.5克。
用法:上藥共為粗末,代茶泡飲;每日2次。
療效:共治療42例,其中顯效18例,好轉16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0.95%。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