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王永彬《圍爐夜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芍e善以遺子孫,其謀甚遠也;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昧而多財,則益其過??芍e財以遺子孫,其害無窮也?!?/p>
這段話的意思是,長期積德行善的人家,遺留給子孫后代的必定是福澤恩德;而多行不義的人家,留給子孫后代的必然是災禍。由此可知,積德行善為子孫留些后福,這才是為子孫長遠著想。賢能而積聚了許多財富,這樣就會使他的志向逐漸消失;愚笨而積聚了許多財富,這樣就會增加他的過失。由此可知,遺留許多財產(chǎn)給子孫,會有很多壞處。
做父母的,應該給子女留下什么遺產(chǎn)?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財富,看得見,摸得著,很實在,并且是越多越好。這樣,可以讓子孫后代不用辛苦勞累,就可以過上好日子,這多好呀。
父母為子孫留下財富,就真的是好事嗎?
這也許是好事,也可能不是好事。
家庭富裕,可以讓子孫過上好日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因為富裕,不用為生計發(fā)愁、奔波,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家庭富裕,也可能會出現(xiàn)另外一種情景,嬌慣子孫,使他們變得驕橫跋扈,好吃懶做,成為紈绔子弟;沒有受過艱苦生活的鍛煉,經(jīng)不起風雨的考驗,成不了事,不要說創(chuàng)業(yè)了,守業(yè)都難。
古今中外的歷史上,發(fā)生后一種情況的事例不勝其數(shù)。這也說明一個問題,金錢雖然關乎生活質(zhì)量的優(yōu)劣,但它卻不是啟動人生功能的萬能鑰匙,留給子孫財富也不是萬全之策。
《戰(zhàn)國策》:“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睈圩约旱暮⒆?,就要為他們做長遠的打算。怎樣才能福澤后代,讓后代福澤不斷呢?
古人說得好,“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善以遺子孫,其謀甚遠也”。
做父母的首先要“積善”,就是積德行善,要多做好事,做個好人。對人樂善好施,受到他們恩惠的人會感激他,還會得到人們的尊敬、社會的認可。
如果為人多行不義,必然會引起別人的怨恨,記恨在心,就會去報復他,甚至會殃及子孫后代。
常言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之報不一定是立竿見影,可能報應在做事人的身上,也可能是與他有關的人身上,這也就是常說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可以說,祖宗的積善,是家世的后福;前世的不義,是后人的禍害。
有這樣一個說法:行善必昌,不昌,祖上有殃,殃盡必昌!作惡必殃,不殃,祖上有德,德盡必殃!
行善的人一定會得到福報,如行沒有得到相應的福報,也許是祖上的余孽沒有完全消除,祖上的余孽盡了,就會有福報的;作惡的人一定會受到懲罰,如果沒有得到相應的懲罰,那也是祖上有陰德,如果祖上的陰德消耗殆盡,一樣會得到惡報。
這段話警示人們要多積德行善,行善者必有福報,行不善者必有惡果,報應不爽。如果不報,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多做善事的人家,必為許多人所感激,子孫即使遇到困難,人們也會樂意幫助。要想真正為子孫后代著想,就應該以忠厚傳家,教導他們善待他人,做好自己,這比只遺留給子孫財富更好。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辟t能又有許多金錢,這很容易使人貪圖享受,喪失上進的意志;愚笨的人卻有許多金錢,會把持不住,只能增加更多的過失,所以說留給子孫過多的錢財不一定是好事。
清代名臣林則徐作了最好的注解:“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看來老祖宗的智慧是代代相傳、綿延不盡的。
如果子孫不成才,還不如自己,留下豐厚的財產(chǎn),優(yōu)渥的生活環(huán)境會使他們沒有斗志,沒有作為事小,必為所敗,留也是白留,守不住,說不定因家有財招賊人惦記而引來禍端,人財兩空。
常言說,好兒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妝衣。如果子孫成才,比父輩還能干,即使父輩不留多少財產(chǎn),他們也能不依靠父輩的基業(yè),自己就能打拼出一片天地來。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留給子孫財富,讓他們坐享其成,不如教給他們創(chuàng)造財富的手段,讓他們自食其力,這樣才能長長久久。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边@句話出自于《周易?坤?文言》,這句話被很多名門大家作為家訓,世代相傳。
北宋名臣梁燾,在《家庭談訓》里,就原封不動地把這兩句話作為梁氏家訓。
清人王永清也把這句話寫入《圍爐夜話》,來教育自己的子孫。
2016年12月12日,國家領導人在接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也引用了這句話。
積德行善是價值觀,也是一種處世原則,從古到今,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并代代相傳,具有了超越地域和時空的永恒的價值。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立刪)
讀書感悟人生,寫文傳承文化。歡迎關注@丁小悟典,與你一起領悟傳統(tǒng)文化之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