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的中草藥治療秘方
廣西 賀州 荷香月暖(QQ:353159928)
經前出現心煩易怒,胸脅脹滿,乳房脹痛,月經來潮的第1~2天,經行不暢,腹痛難忍,常伴有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則暈厥。經色暗紅有塊,痛劇則伴嘔吐、腹瀉,并伴腰痛。婦女在經行前后或正值經行期間,小幅及腰部疼痛,并伴隨月經周期發(fā)作著,稱為痛經。
痛經,中醫(yī)亦稱之為痛經或經行腹痛,一般認為痛經多因經期前后七情內傷,起居不慎,或由六淫入侵沖任,瘀阻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中醫(yī)認為,痛經有兩個原因,一是: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意思是女性在月經前后,由于生理上沖任的氣血較平時變化很大,導致沖任、胞宮(子宮)氣血運行不暢,而不通,經血刺激子宮,而引起疼痛;二是:不榮則痛,即中醫(yī)上說的沖任、胞宮失于濡養(yǎng),也就是說子宮生命力不旺盛,以致功能懈怠,呈現病態(tài)而至痛經。中醫(yī)看待問題都從整體入手,痛經是外在表現的癥狀,但外癥多由內因引起。與女性痛經相對應的內部器官即女性的“胞宮”,它在現代醫(yī)學中稱之為子宮,中醫(yī)認為它是陰脈之海,為女子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對于女性的氣血調和起著無法代替的作用。女子胞宮與腎功能有直接關系,也和脾、肝、氣血、沖脈、任脈相關。肝藏血,主疏泄,喜條達,其體為血,其用為氣。肝氣條達則疏泄有權,血行通暢,月經通暢;若肝氣不疏,則血行不暢,“不通則痛”。因而痛經最常見的原因為肝氣不舒,所以調經止痛最先應當調肝疏肝。肝郁可因情志不遂所致,亦可因脾虛生化無源而致血虛,肝血不足則失其條達之性,疏泄失常,氣機阻滯易致血行不暢。血虛以及肝腎虧虛導致沖任、胞宮、胞脈失于溫煦或濡養(yǎng)而“不榮則痛”,久則陽虛寒凝而氣血運行不暢,這些都可以導致痛經。中醫(yī)認為經水出諸腎,意思是月經病和腎功能有關,和脾、肝、氣血、沖脈、任脈、子宮也相關。
從中醫(yī)角度來看,女性子宮的一系列病癥,可以通過調節(jié)體內腎脾,祛風除濕,調理氣血,祛寒驅濕邪,從而達到溫經止痛之功效。采用中藥進行活血化瘀,祛除寒凝,驅寒除濕,加速女性胞宮的血液循環(huán),祛除宮寒,讓行經期經血順暢,從而消散痛經之功。
治療方案:
1、經行肋痛類型:行經時兩肋作痛,甚至肋內有塊,疼痛不已,經血紫暗,采取理氣活血化瘀進行治療為主。經期小腹綿綿作痛,月經量少,色淡質薄,神疲乏力,面色蠟黃,食欲不佳,大便溏瀉等。應服具有益氣補血止痛作用的藥物。
2、經行關節(jié)痛類型:行經時周身骨節(jié)疼痛。采用疏通氣血,活血化瘀,祛風寒濕邪進行治療。經前或行經期間出現小腹脹痛、乳頭觸痛、心煩易怒,經量少或行經不暢等。應服具有舒肝理氣、化淤止痛作用的藥物。
3、經前腹痛類型:多系寒凝血滯,小腹冷痛異常,采用溫里活血化瘀進行治療。經期或經后小腹冷痛,月經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軟,手足不溫,小便清長等。應服有溫經散寒,養(yǎng)血止痛作用的藥物。
4、經后腹痛類型:多系血虛夾滯所致,采用補虛通滯進行治療。月經干凈后1—2日出現腰酸腿軟,小腹隱痛不適,或有潮熱,頭暈耳鳴等。應服具有益腎養(yǎng)肝止痛作用的藥物。
由于氣血虛弱或肝腎虧損造成的,平時應注意調補,補氣養(yǎng)血或滋補肝腎,也就是不榮則痛。二是 “不通則痛”,是因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宜祛淤止痛。
2011年07月27日 22:27于廣西賀州 荷香月暖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