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言
01
老無所依這四個字,說起來感覺無比沉重。
我總是在想:什么才叫老有所依呢?
是兒孫滿堂,子女孝順,還是不愁吃穿,身體健康?
我后來漸漸明白一件事:其實生活中的多數(shù)人,到了晚年都是老無所依的。這,和你有沒有錢無關,也和你有多少孩子無關,孩子能不能干更是沒多少關聯(lián)。好像人老了,行動不便了,就是意味著孤獨。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的時候,帶著父母滿滿的喜悅,而離開的時候,帶著的多少都有一些無奈和孤寂吧。
我想起昨天刷微博,看到一個保姆動手打老人。在16秒的監(jiān)控視頻里,保姆5次打擊老人頭面部并伴有一次踢踹行為。
生活中很多的子女,因為自己身上背著的任務和責任,都不可能把父母接到身邊來照顧。
能給父母請得起保姆的,其實家里條件應該還是不錯的那種。
但盡管這樣,老人的晚年依舊是被動的,由不得自己抉擇。
而老人經(jīng)歷的日子,也同樣是一場渡劫。
人老了,不得不向現(xiàn)實低頭吧。
我的父親有一個叔叔,他這個叔叔這輩子過得比較辛苦,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
因為他如今已經(jīng)87歲的年紀,還一個人住在老家,他們老家現(xiàn)在整個村子,幾乎可以說只有他一個人了。
我上次看到老人的時候是去年,他來城里走親戚,感覺他走路都顫顫巍巍的了。
但是我媽說,就算是這樣,他還是一個人在家里種了很多地,村里別的人家都走了,那些地不種了,他就把那些土地挑好的全部種了起來。
甚至,他前年一年的時間,自己賣地里種的一些瓜果蔬菜,還賣了一萬多塊錢,老人說這個錢他是存起來的。
我當時聽到我媽說這些,第一時間反應的是:快90歲的年紀,這么大的歲數(shù),還在家里種地,萬一出點什么事的話,摔了或者是怎樣了,都沒人知道吧?
他的孩子們不擔心嗎?
02
當一個人逐漸長大以后,父母和孩子的交集,終究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途。
遺憾的是:愛的箭頭總是向下。
尤其是,當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后,生活的重心開始偏移,曾經(jīng)被捧在手里長大的孩子,也有了捧在手里的稚子。
而父母,則要開始一場獨自老去的旅途。
想起曾經(jīng)看到的一則新聞。
南京市某小區(qū),一位81歲的獨居老人在家中去世兩個多月后才被發(fā)現(xiàn),老人的身邊有這樣一封遺書:
我于昨晚(農(nóng)歷八月十五)走了,走時心如止水……這世間無論達官貴人與無名小卒,均相互爾虞我詐,令人可怕。好在這大千世界很公正,人都是匆匆過客,無一幸免……
原來,老人早在兩個多月前,在這個意味著團圓的日子,獨自離開這個世界。
從遺書可以看出來,81歲的老人,能夠?qū)懙贸鰜磉@樣的句子,也是個有文化的人。
而據(jù)老人的鄰居說,老人有子女。原本老人以為,自己第二天就會被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去世這個事實,沒想到過了兩個月,這件事才被鄰居發(fā)現(xiàn)。
這說明一件事:在老人去世的兩個月多里,兒女沒有一個人聯(lián)系過自己。
老人的遺書里,寫滿老無所依的真相。
就像是很多老人一樣,看起來他們不應該如此孤獨,因為有孩子,不就是意味著可以防老嗎?
然而,現(xiàn)實卻告訴我們的是:很多時候啊,親情只是用來送別的,孩子再多也是如此。
孩子,可以是一種保障,但是這種保障,只在極為關鍵的時刻。比如,父母不能動了或者是生病了,或許有孩子在,總不至于沒人管。
但是,生活卻同樣告訴我另外一番真相:久病床前無孝子。
03
看吧,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都是一場讓人感到唏噓的結尾。
我以前時常聽得一個老人感慨,她說:“我不怕生病,就怕的是一下子死不掉,要拖很長時間,這樣惹人煩,自己也遭罪。”
老人早已看透這場父母親情的本質(zhì),卻還是竭盡所能地盡著一個母親的職責。
這個老人,說起來同樣讓我感覺有點難過。
她的丈夫現(xiàn)在已經(jīng)走了快20個年頭,老人一直一個人住在老家,她瘦瘦小小的個子,卻特別勤快,在家里種了很多地,還養(yǎng)了很多豬和雞鴨這些。
老人有3個孩子,兩兒一女,每年過年的時候,家里殺了豬,這些肉她都是讓三個孩子拉走,自己只留很小的一部分。
包括雞鴨還有糧食這些也是一樣,她閑不下來,前些年的時候,地甚至越種越多。
遺憾的是,現(xiàn)在她老了。
她開始有點老年癡呆了,認不到人,說話顛三倒四。
現(xiàn)在她不再種莊稼,因為她連什么季節(jié)該種什么菜,都已分不清,大冬天說要去撒籽;她經(jīng)常稍微走遠一點,回來就找不到路,幸好還有一個鄰居,有時會去找她。
現(xiàn)在,老人還是一個人住在農(nóng)村,她的3個孩子,女兒嫁去外地,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自己也是有家有室,孩子要上學,壓根顧不上她,只是過年回來看看。
老人有一次因為吃錯了藥差點走了,當時也只有大兒媳回來看了一下,送到醫(yī)院去確認沒事后,還是把老人送了回去。
我以前問我媽:“這個婆婆都這樣了,她的孩子怎么不把她送去養(yǎng)老院,至少有人照顧啊。她現(xiàn)在在老家,萬一出了事怎么辦?”
我媽回了我一句:“你以為養(yǎng)老院不要錢嗎?”
我聽完沉默。
像這樣的例子,我身邊不止這一例。
很多農(nóng)村老人,他們沒有退休工資,也沒有自己的房子,很多都是年邁后依舊一個人住在老家,甚至老人的孩子也是有心無力。
我家樓下的阿姨,50多歲,上次就和我媽感慨,說她的婆婆現(xiàn)在生活已經(jīng)快不能自理,快90歲了,一個人在老家不行了。他們5個子女,因為要不要把媽接來養(yǎng)老院這件事,已經(jīng)吵了好幾架。
因為想法不能統(tǒng)一。
04
孩子多了,反而各自都有想法和私心。
條件稍微好點的,愿意拿錢,但是認為要平攤,而條件差點的,并不愿意拿這筆錢。這兩種想法不能一致,所以就只好一遍遍作罷。
同樣是我家對門的阿姨,他們采取的策略是4個孩子,一家養(yǎng)3個月。
老人是她的婆婆,需要坐輪椅,不能走路,生活也不能自理。
每次她婆婆過來的時候,我時常聽到那個阿姨在罵人。
她家是三室一廳的房子,有兩個孩子,平時她的小女兒并不在家,小女兒的臥室是鎖著的。
阿姨不讓她的婆婆住小女兒的臥室,她說住臭了。所以她一般是給婆婆打地鋪,然后早上撤掉,只要有太陽,就把婆婆睡的棉被拿到樓上去曬。
前兩年的時候,她的婆婆走了,她給我媽說起來長舒一口氣:“癱了快20年了,我們也都是怕了。”
活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無奈。在日復一日的病痛和麻煩面前,那些親情也早被磨平,因為老人的兒子,有時比他媳婦還說得過分。
這個老人最終不算老無所依,至少有人照顧,但從某個角度而言,她也依舊是老無所依。
我曾經(jīng)聽得一個感言,也是一個老人說的,她說:“人這一輩子,如果幸運的話,身體無病無災,那么兒女的作用,差不多就只是臨走前在病床前的哭泣和關心,還有走了以后的敲鑼打鼓,熱熱鬧鬧。”
我于昨夜去世,走時心如止水;我于今早重生,來時心懷暖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