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華民族的五位開天之皇,五位偉大革命者
關于中華民族的淵源,《史記》里有記載,也有其他說法,大體為三皇五帝之說?,F(xiàn)提一個較為合理的說法。中華民族有五位開天之皇,每一位開天之皇都帶領華夏族進行一次偉大革命,完成一次次跨越,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
第一位,有巢氏
大約幾十萬年前、人類群落和老虎獅子的群落沒有太大區(qū)別。人吃野獸,也被更強壯的猛獸捕殺。相比獅子老虎熊等猛獸,人實在沒有優(yōu)勢。就在這種情況下,有巢氏應運而生,教大家筑巢而居,從而幸存下來,群落進一步擴大。那些沒有掌握筑巢技術的群落就慢慢衰退了。
從野生兩足動物到巢居,這是一場革命嗎?當然是,現(xiàn)在覺得習以為常很簡單,其實不簡單。這個舉動意義重大。老虎不會筑巢,猴子猩猩也不會。
第二位,燧人氏
筑巢而居,人群數(shù)量越來越多,需要的食物也越來越多,遷徙不像以前那么方便。那么就需要囤積食物,時間一長,食物就會腐敗。怎么解決?燧人氏應運而生,教天下人如何用火?;鸬母竟δ茉谟谑故澄镉缮兪欤ジコ?。保暖是次要功能。因為學會用火的重大意義,史學界把會不會用火當作人和其他動物的區(qū)別。
同期其他沒有學會用火的民族和部落,因為食物腐敗問題無法解決,很多人得病而死,人口數(shù)量越來越少,就慢慢的衰退滅絕了。
第三位,伏羲氏
因為人口數(shù)量的增加,狩獵已經無法養(yǎng)活這么多人。食物短缺越來越嚴重,無奈之下,人類只能轉型,從狩獵為主變成采集為主,從吃草變成吃肉。
定居,用火,采集,人類的社會性和組織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依靠原有的,象動物群落一樣本能管理已經無法適應人類部落。這時候需要一套可以理解和運用的法則來支撐社會運轉。完成這項工作人員就是伏羲氏。伏羲氏依據(jù)更為久遠的河圖洛書而創(chuàng)制八卦。從八卦而六十四卦,發(fā)明人類社會的第一個管理系統(tǒng)。中華文化自此發(fā)端。所以伏羲氏被稱為人文始祖。
第四位,神農氏
相比狩獵而言,采集要求的技術要高的多。大部分動物抓來就能吃,而植物則需要判斷是否有毒,那些能吃,那些不能吃。完成這項工作的就是神農氏。這就是,神農嘗百草。這可是一項艱辛的工作,直到現(xiàn)在植物學家還在進行。因為植物的種類實在太多了。神農氏不僅完成了百草鑒定,還馴化野草成為可供種植的糧食。從采集到農業(yè)耕種,這又是一個劃時代的大事件。華夏族人開始農業(yè)種植,食物得以保證,人口快速擴張。同期還停留在靠采集為生的部落要么被兼并,要么被淘汰。
第五位,黃帝
因為農業(yè)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口數(shù)量快速增加,人增加了土地就需要增加,為了尋找適合開墾的土地,需要交通工具完成遷徙。車作為工具被黃帝發(fā)明。
在黃帝時代,華夏族群開啟了大合并。其中最有影響就是黃帝和炎帝之戰(zhàn),此戰(zhàn)以黃帝族群勝利告終。自此,我們被稱為炎黃子孫。
在黃帝時代,一個劃時代的文化大事件發(fā)生了,這就是文字的發(fā)明。倉頡依伏羲卦畫造字,中華民族進入了文字紀事時代,中華文明史由此開啟。
2.中華文化起始于伏羲創(chuàng)八卦。
關于中華文明史的官方表述,中國有著連續(xù)的五千多年文明史。這是指從夏王朝開始至今的時間段。上世紀末,國家開展了一項大型文化工程叫“夏商周斷代工程”,經過考證確定了夏王朝為中華文明史的開始,才有了現(xiàn)在的表述。其中最主要的有兩項:有文獻,有器物(文物)。
因為年代實在太久遠,留存下來的文獻文物太少,也因為我們太不自信,才會把一萬多年的文化史,八千多年的文明史說成現(xiàn)在的樣子。其實,一萬多年前,自伏羲氏依河圖洛書創(chuàng)制八卦開始,中華民族就已經進入文明時代,只不過是另一種我們都不懂的符號記事方法而已。八千多年前,黃帝由卦畫創(chuàng)制文字,中華民族進入了以文字紀事的文明時代。所以伏羲被尊為人文始祖,黃帝尊為人文初祖。
3.《河圖》、《洛書〉《易經》是中華文化總源頭
孔子在《周易》系辭里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伏羲氏依河圖洛書而創(chuàng)制八卦,再疊八卦而六十四卦。用一套符號系統(tǒng)來說天道地,把天地之道用于管理人類社會,用天道齊人道,以天倫齊人倫。開創(chuàng)了以天地為依的中華文化,一脈相承至今。
所以《易經》在文字出現(xiàn)之前是一套用于管理的符號系統(tǒng),因為本身復雜和時間過于久遠,我們現(xiàn)代人不能破譯。但其中蘊含的數(shù)字關系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發(fā)。
到了黃帝時代,文字出現(xiàn),除了原有的符號系統(tǒng)外,為了讓更多君王掌握這套管理方法,圣人就用文字來描述卦畫,并且給每卦命名。到了夏朝易被稱為《連山易》,商朝被稱為《歸藏易》,很遺憾,這兩部經書都已失傳,只知書名。
到了周朝,周文王以乾坤二卦并建把六十四卦重新排列,并且給每卦寫了卦辭。文王之子周公又給每爻寫了爻辭。從此,始稱《周易》。
到了春秋時期,孔子對《周易》進行了解讀和發(fā)揮,把每一卦卦辭和爻辭闡述說明和進一步發(fā)揮。并且整理了《易經〉的幾部著作,總共有十部。歷史上把文王周公寫的易經部分稱為《經》,把孔子續(xù)寫的部分教《傳》?,F(xiàn)流行的《周易》就此形成。
孔子,一代文化大成者,一輩子述而不著,他的核心思想就藏在《易傳》里。老子的《道德經》的思想也源自《易經》。而法家、醫(yī)家、兵家各學派之核心思想無一不來自《易經》。所以,《易經》被稱為諸經之首。產生《易經》的河圖洛書也有其他的衍生思想,比如五行學說。
孔子之后,歷代多有學者注易解易,這些著作形成了中華文化獨有的文化遺產,滋養(yǎng)著一代代經學者。
所以, 《河圖》、《洛書〉《易經》是中華文化總源頭。
4.《易經》不同時代的解讀和使用
任何一門學問如果在實踐中沒有用處就沒有價值,也不可能流傳下來?!兑捉洝窔v萬年而不衰,自有它巨大的價值。然而時代不同,解讀不同,用法也不同。
把不同時代的《易經》放在相應的時代背景下去解讀,才能更好理解和還原它的巨大價值。簡單總結如下:
伏羲易,依河圖洛書創(chuàng)作八卦,疊八卦而六十四卦。用一套符號系統(tǒng)來管理社會。
黃帝易,用文字來說明符號蘊含之理。給卦賦予了文字之意。把《易經》由單純的符號變成圖文并存。
夏商之易,易被更多的賦予了占卜功能。可不要小看了占卜,在那個時代,占卜是國之大事。非一般人所能為。
文王之易,乾坤并建,有了卦辭和爻辭。易之象、數(shù)、理、占四德具備。
孔子之易,續(xù)寫《傳》,《易經》由以前“君王之學”變?yōu)椤熬又畬W”。用解易注易表達自己的修己治人之思想主張。影響中華文化兩千多年。
歷代學者之易,孔子之后,易學分為多個派別。象數(shù)派,易理派,占卜,風水等等?!兑捉洝繁徽`解,被污化。
現(xiàn)代之易,如何讓《易經》時代化和平民化,傳承好,弘揚好《易經》,激活這一中華瑰寶蘊含著的豐富思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是我輩之責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