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又稱“腰脊痛”,以自覺腰部疼痛為主癥。腰痛的病因非常復雜,臨床上常見于西醫(yī)學的腰部軟組織損傷、肌肉風濕、腰椎病變、椎間盤病變及部分內(nèi)臟病變等。
中醫(yī)學認為,腰痛主要與感受外邪、跌仆損傷和勞欲太過等因素有關。感受風寒,或坐臥濕地,或長期從事較重的體力勞動,或腰部閃挫撞擊傷未完全恢復,均可導致腰部經(jīng)絡氣血阻滯,不通則痛。素體稟賦不足,或年老精血虧衰,或房勞過度,損傷腎氣,“腰為腎之府”,腰部脈絡失于溫煦、濡養(yǎng),可致腰痛。從經(jīng)脈循行上看,主要歸足太陽膀胱經(jīng)、督脈、帶脈和腎經(jīng)(貫脊屬腎)。故腰脊部經(jīng)脈、經(jīng)筋、絡脈的不通和失榮是腰痛的主要病機。
【臨床表現(xiàn)】
以腰部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疼痛在腰脊正中部,為督脈病癥;疼痛部位在腰脊兩側(cè),為足太陽經(jīng)病癥。
腰椎X光片及CT、婦科相關檢查有助于本病的診斷。
1.寒濕腰痛 腰部有受寒史,天氣變化或陰雨風冷時加重,拘攣不可俯仰,或疼痛連及下肢。
2.瘀血腰痛 腰部有勞損或陳傷史,晨起、勞累、久坐時加重,腰部兩側(cè)肌肉觸之有僵硬感,痛處固定不移。
3.腎虛腰痛 起病緩慢,腰部隱隱作痛(以酸病為主),乏力易倦,脈細。
【治療方法】
1基本治療
治則:寒濕腰痛溫經(jīng)散寒,瘀血腰痛活血化瘀,均針灸并用,瀉法;腎虛腰痛益腎壯腰,針灸并用,補法。
處方:以足太陽膀胱經(jīng)腧穴為主。
委中 腎俞 大腸俞 腰陽關 阿是穴
方義:委中是腰背足太陽經(jīng)兩分支在腘窩的匯合點,“腰背委中求”,可疏調(diào)腰背部經(jīng)脈之氣血;腰為腎之府,腎俞可壯腰益腎;大腸俞、腰陽關、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經(jīng)脈、絡脈及經(jīng)筋之氣血,通經(jīng)止痛。
加減:寒濕腰痛加灸大椎溫陽散寒;瘀血腰痛加膈俞活血化瘀;腎虛腰痛加灸命門益腎壯腰。
操作:諸穴均常規(guī)操作;腎虛腰痛者,命門穴以隔附子灸法為佳。
2.其他療法
(1)皮膚針:在腰痛局部用皮膚針叩刺出血,并加拔火罐。適用于寒濕腰痛和瘀血腰痛。
(2)耳針:取患側(cè)腰骶椎、腎、神門。毫針刺并囑患者活動腰部;或用撳針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3)穴位注射:取地塞米松5ml和普魯卡因2ml混合液于痛點注射,每穴0.5-1.0ml。每日1次。
【驗案舉例】
章某,男,26歲?;颊咴谒さ貏趧訒r抬石頭過重不慎扭傷腰部,致腰痛難忍。查:腰部功能活動受限,不能直伸,尤其不能前俯后仰,第2—4腰椎兩側(cè)明顯壓痛,尤以左側(cè)為甚。當即先取局部腎俞穴,輕刺不留針,后強刺人中、后溪及手針“腰痛點”。一邊行針,一邊令其活動腰部.當即腰部疼痛大減,活動改善。次日如同前法再治1次而告痊愈(王啟才、針醫(yī)心悟.第1版.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01:488)。
【文獻摘錄】
1.《素問·刺腰痛》: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其郄中。太陽正經(jīng)出血……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足少陰令人腰痛,痛引脊內(nèi)廉,刺少陰于內(nèi)踝上二痏。
2.《摘英集》:寒濕腰痛,灸腰俞;閃著腰痛及本臟氣虛,針氣海。
3.《丹溪心法》:腰痛,血滯于下,委中刺出血,乃灸腎俞、昆侖。
4.《席弘賦》:氣滯腰痛不能立,橫骨、大都宜救急。
5 《針灸大全》:腎虛腰痛,舉動艱難,取足臨泣、腎俞、脊中、委中。
【按語】
1.針灸治療腰痛因病因不同,療效常有差異。風濕性腰痛和腰肌勞損療效最好;腰椎病變和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痛,針灸可明顯緩解癥狀;腰部小關節(jié)周圍的韌帶撕裂療效較差;內(nèi)臟疾患引起的腰痛要以治療原發(fā)病為主;因脊柱結(jié)核、腫瘤等引起的腰痛,則不屬針灸治療范圍。
2.平時常用兩手掌根部揉按腰部,早、晚各1次,可減輕和防止腰痛。
3.對于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痛可配合推拿、牽引等療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