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性體質者的調理與飲食
【zjg99按】選食原則是:“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寒涼性食物屬于陰性,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功效;溫熱性食物屬于陽性,有散寒、溫經、通絡、助陽等功效。這就是說,寒涼體質的人宜食溫熱性食物,溫熱體質的人宜食寒涼性食物。即“辨體施食”,冷熱搭配,這樣,可以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寒屬陰,熱屬陽),收到維護人體健康的效果。
所有嚴重疾?。ɡ纾喊┌Y、心肌梗塞、腦中風、艾滋病),絕大部分患者屬寒性體質。
寒性體質的辨證:
屬寒性體質的人可按下述方法辨別,符合其中的1~2條就屬于屬寒性體質。
1.顴骨以上到額頭面色青白、黃,黑眼圈,舌質淡白,舌胖有齒痕,舌潤、白苔,無神、倦怠、嗜睡、懶言、少氣。(注:黃色是中性偏寒,此條辨證最為容易、最為準確、最為重要)
2. 鼻子過敏,早晚癥狀較嚴重,怕冷 ,冬天四肢冰冷,肌肉僵硬,受風寒及食涼癥狀即加重。
3. 口淡,口甘甜,流口水,不喜歡喝水,即飲喜熱飲,痰多,大小便頻繁。
4. 脈細、無力。
中性體質:
在任何時間及環(huán)境下,都處于一種平和、寧靜、舒適的狀態(tài),既不怕冷也不怕熱。
體質沒有上熱下寒、表熱里寒或寒熱交雜的問題;除中性體質外,不是偏寒就是偏熱。
寒性體質者的飲食及用藥的觀念:
勿食:冰品、茶葉、生冷蔬果等。
因為寒性體質才是致病的重要因素,故答案不在酸堿平衡及缺少各種營養(yǎng)素的問題,只要把寒性體質改善了,身體各種狀況就能自動調整回來。更進一步說,沒有一種藥物可以直接治療某一種疾病,反過來說,也沒有一種藥物可以直接造成某一種疾病,因為在生病后寒性體質會趨向更寒,熱性體質會趨向更熱,而離中性體質越來越遠。
藥性必有所偏,就是要把過寒或過熱的體質調整回來,進而達到治病的目的,故對于偏寒體質的患者而言,藥物也只不過是一種內熱源罷了,而不是真的能直接治病。
△致病之緣 :
內緣:壓力、焦慮、生氣、憂煩、不眠、勞累、飲食過冷、服藥不當?shù)取?/font>
外緣:環(huán)境污染、外傷、外感風寒、中暑、姿勢不正、過度使用、敷藥不當、手術不當?shù)取?/font>
△ 保健之緣:
1. 以原始點療法來診斷及按推,可以充分預防錯誤的治療及疾病的產生。
2. 徹底修正自己的錯誤習慣,如需要規(guī)律的作息、適當?shù)男菹?、天冷宜保暖?font color="#990030">多食溫熱性食物。
3. 要活就要動,運動是最好的補藥,如柔軟操、拉筋、瑜珈、太極拳……都是很好的運動選項。
4. 常懷喜悅、感恩、包容之心,與人為善,樂于助人。
5. 保護好環(huán)境資源,使我們吃的食物、喝的水源、呼吸的空氣不再遭受污染,一切回歸自然,為后代子孫留下一片凈土。
寒性體質者的調理:
如果患者屬寒性體質,則須加熱源溫之,嚴重者甚至可在患處溫之。
熱源使用,可分為:
(1)內熱源:溫熱中藥、溫熱飲食、運動……
(2)外熱源:溫灸、溫敷袋、電熱毯、電熱器、遠紅外線……
熱源使用應以患者感覺溫暖舒服為宜,不可有燙的感覺。
寒性體質影響他處筋傷的處理:
偏向他處筋傷則以按推為主,內、外熱源溫之為輔;
偏向寒性體質則以內、外熱源溫之為主,按推為輔。
按推時若出現(xiàn)不適癥狀或無效,需立即改以內、外熱源溫之;
反之,內、外熱源溫之出現(xiàn)不適癥狀,需立即改以按推處理。
本處受傷就需要時間讓體質來修復本處,在這段修復期,休息很重要,期間可以按推原始點。
如果是寒性體質,可以在原始點甚至患處加熱源溫之,來改善體質,以便加速本處的修復。
若屬本處受傷,如脫臼、骨折、割傷、燙傷等,則可參考中、西醫(yī)學的處理方法。
受傷后應注意事項:
1. 手受傷,盡量避免握拳、持重。
2. 腳受傷,盡量避免久坐、站立過久。
3. 腰背受傷,盡量避免彎腰、持重。
4. 關節(jié)受傷,如手腕、肩、頸……,日?;顒右宿D向不痛側。
(以下是本人加的內容)《藥性賦》一書將藥性分成“溫、平、寒、熱”四種,溫性的藥如:黃耆、黨參、甘草等。平性的藥不燥,像“玉竹”,學名叫“委蕤”,可在市場買到,很便宜,可當食物又可當藥物。
寒性:黃連系列和瓜類
寒性的藥如:黃連、黃柏、黃芩、大黃、知母、龍膽草等,都有清熱、消炎作用;最常用的是「黃連」;黃連是大苦大寒的藥,寒到極點的話反而燥。
就食物而言,西瓜、冬瓜、綠豆、絲瓜等也屬于寒性。寒性的食物吃多了會產生抑制作用、影響機體的活動,比如痛風的人喝到冰啤酒馬上就會發(fā)作。
熱性:干姜、附子或龍眼、荔枝
熱性的藥物,像附子、干姜、肉桂等;以食物來講,有龍眼、荔枝等,所以有的人龍眼吃多了會流鼻血,荔枝吃多了會醉,就是這個道理。
了解了藥物的屬性,就可按照體質的寒熱加以補充。例如寒性體質(較喜歡喝熱飲),那就用一些熱性藥物,如:干姜、生姜、肉桂、附子、肉豆蔻、砂仁等來調理;如果是熱性體質(較喜歡喝冰冷的東西),常會口干舌燥、嘴巴容易破,大便老是干的、易便秘,就要以寒性或平性、有滋潤作用的藥物、食物來對應。
最古老《神農本草經》,里頭收錄三百多種藥食,到陶宏景時已加了一倍,變成七百多種;再到明朝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時達到一千八百九十二種,每一種藥食都明列其藥性,給后人很大的方便,譬如喝茶要注意自己的胃是不是寒性(寒性胃的人大便不成形),如果是的話不適合喝未發(fā)酵過的茶,以免對胃造成傷害;如系熱性體質,則宜喝寒性的菊花茶,以清肝熱,化解眼睛易生眼屎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