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施今墨臨床經(jīng)驗
施今墨先生說:我國醫(yī)學界存在著兩種理論體系,一為經(jīng)歷幾千年的中醫(yī),一為18世紀由西洋傳入的西醫(yī),一個講氣化,一個講細胞。看似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理論,要在看病中進行結合,確實難度很大。中醫(yī)學的整體觀確實在診療疾病中具有概括簡單迅速的優(yōu)點,但在疾病分類學上,卻有著太過籠統(tǒng),缺乏統(tǒng)一標準的缺點。例如:中醫(yī)診斷的胃脘病,西醫(yī)認為是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膽結石、膽囊炎、胰腺炎等。由于西醫(yī)有很多理化檢驗手段,因而使它在疾病分類學上更加客觀,更加有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規(guī)范。正是因為如此,施先生20世紀30年代開始,就倡導中西醫(yī)病名統(tǒng)一,要用西醫(yī)疾病分類學的方法作為診斷標準。然而,同一疾病在發(fā)展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不同癥狀,而不同疾病,有時在某一階段可以出現(xiàn)相同癥狀。西醫(yī)忽略了這一現(xiàn)象,而中醫(yī)學說中早已有“異病同治,同病異治”的理論。如果用中醫(yī)辨證的靈活性加上西醫(yī)診斷的標準化,就可能在臨床中創(chuàng)出一條中西醫(yī)結合、集中西醫(yī)各優(yōu)勢的新辦法。因此,施先生在自己多年深厚的中醫(yī)功底基礎上,開始進行辨癥辨證相結合的臨床實踐。例如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西醫(yī)認為是由于冠狀動脈硬化引起供血不足所致。而中醫(yī)往往按胸痹治療。施先生總結為:“心絞痛之癥狀,中醫(yī)論之可分為數(shù)因:有為心虛邪干而痛者;有為陽氣郁伏而痛者;有為血因邪泣在絡不行而痛者;有為血虛而痛者;有為痰濕阻抑而痛者,總之皆屬血行不暢所致。
對于糖尿病,中醫(yī)過去治療,常分為上中下三消。而西醫(yī)認為是胰腺胰島素分泌不足所致。施先生認為:五臟六腑中并無胰腺,而中醫(yī)理論中卻有“脾主運化”的學說。運化者,代謝也。因此他治糖尿病,即把重點放在治脾上,他總結出黃芪配山藥,蒼術配元參兩組對藥。他說:“健脾余用黃芪伍山藥,蒼術配元參兩組對藥。黃芪甘溫,入手足太陰氣分,補氣止消渴,前世醫(yī)家用之甚多。山藥甘平,入肺、脾、腎三經(jīng),補脾陰之力著。明周慎齋有:脾陰不足,重用山藥之語。二藥配合,氣陰兼顧,補脾功用益彰。蒼術辛苦溫,入脾胃二經(jīng),燥濕健脾,楊士瀛稱蒼術有斂脾經(jīng)不禁,治小便漏泄不止之功。元參甘苦咸寒,入肺腎二經(jīng),滋陰降火,清熱解毒。蒼術性辛燥但伍元參可以治其偏而展其才。二者相伍,既能健脾,又可滋陰。有人謂蒼術辛燥,虛其傷陰,不敢在消渴病中用之。東垣先生生津甘露飲子內(nèi)有藿香、豆蔻、畢澄匣等辛燥之品,佐以取之,亦無辛燥之嫌。據(jù)多年實踐,黃芪伍山藥,蒼術配元參,一陰一陽,一脾一腎(黃芪補脾,山藥益腎;蒼術健脾,元參滋腎)應用于治療糖尿病,可有降低血糖,減除尿糖之功。余治糖尿病在辯證基礎上,多加用這兩對藥味。施今墨弟子祝諶予教授、兒子施小墨等名醫(yī)根據(jù)糖尿病病人多出現(xiàn)微循環(huán)障礙的病理,又在黃芪配山藥,蒼術配元參這些對藥的基礎上,加入了活血化瘀的對藥丹參配葛根,用以治療糖尿病的主藥,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崇尚脾胃學說,重視后天之本
以糖尿病為例,認為糖尿病多食而瘦、多飲、多尿等主要癥狀均與脾胃有關。李東垣在《脾胃勝衰論》中指出:又有喜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氣分則能食,脾虛則肌肉削。上渴下尿,尹為當液輸出布失常,也與脾胃關系極其密切。在治療方面,東垣指出:惟當以甘溫之劑補其中、升其陽,甘寒以瀉其火則愈矣;大忌苦寒之藥損其脾胃。施今墨遵循李東垣之說,認為:脾者喜燥惡濕,治療糖尿病時如一味應用甘寒、苦寒,滋陰瀉火,常使脾功受損,中焦不運,造成人氣虛更趨嚴重,病情遷延不愈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滋腎陰以降亡炎之火,補脾氣以助運化之功,水升火降,中焦?jié)u旺,氣復陰回,糖代謝即可恢復正常。故糖尿病治療中,健脾補氣,實為關鍵。糖尿病兼有胃腸病者,不宜妄用消導諸藥,如檳榔、建曲之類。因胃腸正氣已弱,若再施以克伐,即犯虛虛之戒。宜用健脾胃藥,如參、芪、術等,使脾胃功能健全,正氣充沛,邪退身安。施今墨臨證對于糖尿病尿糖和血糖增高者,也通過健脾胃而達到治療目的:減除尿糖,常用黃芪與山藥為伍,綠豆衣與薏以仁為伍。黃芪入手足太陰氣分,補虛止消渴,前腎用之甚多。山藥入足太陰、陽明,補脾陰之力強。明周慎齋有脾陰不足,重用山藥之語一陰一陽均入肺、脾二經(jīng),相互配合,功能益彰。綠豆衣清涼止渴,能解毒,益胃腸,本草稱其甘寒之性在皮。薏以仁甘微寒,健脾胃,性能燥濕,然陳茂器稱其止消渴。且本草內(nèi)載消渴飲水不止,以薏仁煮粥療之,似無燥陰之嫌。二者合用既能除胃腸所蘊熱毒,且益脾胃,奏效頗速。減除血糖常以蒼術與元參為伍。楊士瀛稱蒼術“斂脾精不禁,治小便溺濁不止”要知減除血糖之過量是蒼術功用,使脾之精氣漸固,開中焦郁結,飲食入胃是以運化,生津生血,不致漏泄,則血中糖質(zhì)當然減少,并非消除血糖也。蒼術性雖辛燥,但伍以元參滋腎養(yǎng)陰,兩者相伍,展其才,制其偏,在實踐中確有減除血糖過高之功效。況東垣“生津甘露飲子”內(nèi)有藿香、豆蔻、蓽澄茄等辛燥之品,若佐以取之,亦無辛燥之嫌。

精于組方配伍創(chuàng)施氏對藥
施今墨先生精于辨證,善于用藥。嘗云:“臨證如臨陣,用藥如用兵。必須明于辨證侯,詳慎組方,靈活用藥。不知醫(yī)理,即難辨證;辨證不明,無從立法;遂致堆砌藥味,雜亂無章。
古人原以單味藥立方,即謂之單方,后來體會出藥物之配合運用,較之單味藥增強療效,所以后世才有七方之分類,充分體現(xiàn)出藥物配伍的功效。
施今墨先生處方時,常常雙藥并書,寓意兩藥之配伍應用。其間有起到協(xié)同作用者,有互消其副作用專取所長者,有相互作用產(chǎn)生特殊效果者,皆稱之為對藥。(摘自祝諶于《施今墨對藥臨床經(jīng)驗集》序)
君臣佐史是中醫(yī)的組方配伍原則。施今墨組方時,不僅抓主證,而且顧及兼證;不僅攻邪,而且注意扶正。他的處方有時藥味較多,但配伍嚴謹,主次分明,照顧全面,君臣佐使的安排很有法度。即使為攻下之劑,也能令患者不覺攻下之苦,素以組方用藥平穩(wěn)而能除疾著稱。他組方精細,有時還要計算比例,解表藥與清里藥的比例,扶正藥與祛邪藥的比例。甚至在補益方劑中,補陰補陽占多少比例,補臟補腑占多少比例,消化吸收占多少比例,行經(jīng)藥占多少比例,他都根據(jù)辨證安排得十分精當。他常說:“組方用藥恰當,首先在于辨證精,辨證精確而組方用藥不注意君臣佐使的比例安排,療效就差,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彼J為,藥物的配伍,體現(xiàn)了辯證法中事物互相依賴、互相制約的關系。因此他在理法確定之后,組方時十分注意藥物的配伍。他繼承古人“對藥”的配伍經(jīng)驗,將常用的配伍對藥在處方中并列書寫,以示配伍之意,累積有近300余組,世稱“施氏對藥”。

施今墨對藥組成來源分析
對藥一般是指成對書寫的兩味藥,施今墨對藥絕大部分是兩兩成對書寫的。但也有三四味藥一起組成的。它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1、源于古代前賢名方中的配伍對藥,或是臨床醫(yī)生習用的對藥;2、施今墨自創(chuàng)的對藥;3、雖非獨創(chuàng),是古代名方中已經(jīng)有的配伍,但卻賦予了新的理解和功用,特別是用于一些西醫(yī)病名的治療;4、其學生祝諶予、施小墨、李介鳴等在先師的影響下創(chuàng)造的,說明學生對其學術思想的繼承。經(jīng)不完全統(tǒng)計,其常用對藥中有三分之一是從古方中擇取的,即可以查到出處和方劑名稱;另有三分之一雖然沒有查到出處,但是卻是一般臨床所習用的;還有三分之一是施今墨及其學生獨創(chuàng)的。
施今墨對藥組成規(guī)律
施今墨對藥的組成并非簡單的兩兩藥物的組合,而是非常有規(guī)律、自成一體的。分析其規(guī)律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
A相輔相成
藥物共同配合,相互為用,以加強療效。又可分為以下兩種。1、同類相從:即把同類功能的藥物配伍在一起使療效更強。如晚蠶砂祛風除濕,活血定痛,和胃化濁;皂角子降濁潤燥,潤腸通便,祛風消腫。二藥參合,升清降濁之力加強,上能治頭暈,中能消胃脹,下能通大便,可治清濁升降失調(diào)諸癥。2、異類相使:將兩個功用不同的藥物配伍,各取所長,使藥效加強。如浮萍體輕氣浮,偏走氣分,善清氣分邪毒,以散風、祛邪、透疹、利尿見長;紫草專入血分,長于清血分熱毒,以清熱涼血、解毒化斑為優(yōu)。二藥伍用,一氣一血,氣血兩清、透疹解毒、祛風止癢,其功益彰。
B相反相成
將兩個性質(zhì)功能不同或相反的藥物互相配伍,而能取得同一效用。可分為以下四種:1、寒熱并用:如蒼術燥濕健脾,性雖溫燥但有“斂脾精”之作用;玄參性寒而潤,二藥參合,以玄參之潤制蒼術之燥,又以蒼術之溫燥制玄參之滯膩。一潤一燥,相互制約,降血糖甚佳。2、補瀉兼施:患者素體虧虛或正氣已傷,邪氣尚存者,當用扶正祛邪之法,因有虛多實少、實多虛少之別,應分補散、清補、攻補、消補之不同,以適應臨床虛實不同證候。補散者,如麻黃體質(zhì)輕浮,氣味辛散,易傷正氣,熟地質(zhì)重輕浮,氣味辛散,易傷正氣,熟地質(zhì)重性滋膩,易助濕礙胃,二藥配伍,以麻黃之辛散制熟地之滋膩,易助濕礙胃,二藥配伍,以麻黃之辛散制熟地之滋膩,又用熟地之滋膩制麻黃之燥散,宣發(fā)而不傷正,標本兼顧,止咳平喘、散結消塊甚效;清補者,如山藥補脾健胃,牛蒡子疏風清肺,二藥相伍,一補一清,清補合法,宣肺氣、清肺熱、健脾胃,使祛痰止咳的力量增強。攻補者,如大棗伍蒡藶子,以大棗之甘緩,制葶藶子性急瀉肺下降之勢,防其瀉利太過,共奏利痰行水,下氣平喘之功。消補者,如枳實破氣消積,瀉痰導滯,消痞止痛,白術補脾燥濕,利水止汗,兩藥配伍,消補并行,健脾消痦,以取補而不滯消不傷正之功。還有開闔相濟以及升降合用等形式。
3、治療糖尿病用藥探討
    施今墨早期和晚期治療糖尿病的思路不盡相同。早期以養(yǎng)陰清熱藥為主,如用天花粉、綠豆、黃芩、知母等;輔以益氣健脾如黃芪、山藥。晚期則以健脾益氣為主,如黃芪、黨參等;輔以養(yǎng)陰斂精而補虛之品,如五味子、沙蒺藜、朱寸冬、天冬、鮮石斛等,共為輔藥;蒺藜、白薇清肝熱(丹皮也清肝熱);肉蓯蓉、紫河車溫補腎陽等。其早期和晚期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重視補腎陰,如用生熟地等。
    從施今墨晚期對糖尿病的論述中可以了解其對糖尿病的認識。他認為,糖尿病的癥狀,相當于中醫(yī)的消渴病。辨證以虛、實、寒、熱為主,臨床上以虛證、熱證為多,實證、寒
證較少。虛證又有陰虛陽虛之別,尤以肝腎陰虛最為常見。因為乙癸同源,相火內(nèi)熾,肝腎陰虛,虛熱妄炎,上則渴飲無度,津液虧竭;中則消谷善饑,肌膚瘦削;下則飲一溲二,面黑耳焦。所以患消渴者,即其體內(nèi)水火不相協(xié)調(diào),火炎于上,水泛于下,上火下水,已成火水未濟之象:所以治療應導火以納于下、滋水之源以升腎陰。昔賢治消渴每于甘寒苦寒之中,佐以辛潤芳香之品,此即導納之意,亦即開結之法。故治消渴.欲求火降須開結,欲求回津應補肝腎,陰陽協(xié)調(diào),水升火降,以成既濟之功,亦免癰疽之后患矣。
    施今墨認為,糖尿病熱證較多,尤以虛熱最為常見。其臨證用藥有以下特點:
    ①實熱證,當以三黃石膏湯為主方,折其炎上之勢;并常佐以西洋參,仿人參白虎湯之意。西洋參除養(yǎng)陰生津外,并能幫助其他藥力,配伍增強,是一方面治病,同時又兼顧本
元。黃柏不宜多用,防其泄腎氣之弊。
②虛熱證,宜用白芍、五味、生地、麥冬、玄參等藥,甘酸生津,且能除熱。糖尿病之渴飲無度為傷津之象,習用增液湯合生脈飲加石斛等藥。
③飲一溲二多為腎陰虧損之證,宜用汁多膩補之品?如黃精、玉竹、山萸、枸杞、肉蓯蓉、菟絲子、續(xù)斷、熟地之類。至于補腎陽之藥,如巴戟天、破故紙、干姜、附片等慎勿
輕用。但屬于陰寒證者,則用桂、附及青娥丸等,方見奏效:然必須辨證準確,用之始當。以其屬于陰寒證之病例較少。
④減除尿糖,常用黃芪與山藥為伍,綠豆衣與薏苡仁為伍。黃芪人手足太陰氣分,補虛止消渴,前賢用之甚多;山藥入足太陰、陽明,補脾陰之力強;兩藥入肺、脾二經(jīng),相互配合,功能益彰。綠豆衣清涼止渴,能解毒,益胃腸;薏苡仁甘微寒,健脾胃,性能燥濕;兩藥合用既能除胃腸所蘊熱毒,且益脾胃,奏效頗速。
⑤減除血糖,常以蒼術與玄參為伍。楊士瀛稱蒼術“斂脾精不禁,治小便溺濁不止”,可使脾之精氣漸固,開中焦郁結,飲食人胃是以運化,生津生血,不致漏泄,則血中糖質(zhì)當然減少,而并非消除血糖也。蒼術性雖辛燥,但伍以玄參滋腎養(yǎng)陰,兩者相伍,可制其偏。
⑥治療糖尿病在滋陰藥中常用人參、黃芪,是在陰性藥中少加陽性藥,使協(xié)調(diào)陰陽,其效益彰。

施今墨藥對總結

 

 

1、白芍——桂枝        白芍和營斂陰,桂枝各營解肌。二藥伍用,發(fā)汗之中寓有斂汗之意,和營之內(nèi)有調(diào)衛(wèi)之力。白芍養(yǎng)血斂陰而不滯邪,桂枝和營解肌而不傷陰。二藥相合,一收一散,一寒一溫,相互制約,而收調(diào)營衛(wèi)、和氣血、啟發(fā)心陽、益陰止汗之功。桂枝色赤,入于血分,可通血脈;白芍善走陰分,能益陰護里,緩急止痛。桂枝又能振奮脾陽,白芍又善養(yǎng)胃陰。二者相結合,一陰一陽,共奏通調(diào)血脈、緩急止痛、振奮中陽、調(diào)整脾胃功能。

2、炒梔子——淡豆豉        梔子味苦氣寒,輕飄象肺,色赤入心,善瀉心肺之邪熱,使其從小便而出,又善解三焦之郁火而清熱除煩。本品炒后入藥,既能走血分,以清血分之熱,又能出于氣分,以清氣分之熱,可謂氣血兩清是也;豆豉色黑,味苦氣寒,經(jīng)蘇葉、麻黃煮水浸制之后,其氣由寒轉暖,故能發(fā)汗開腠理,宣透表邪,散郁除煩。梔子突出一個“清”字;豆豉側重一個“解”字。兩藥伍用,一清一解,清解合法,發(fā)汗解肌,宣透表邪,清泄里熱,解郁除煩甚妙。治外感病,以“清”和“解”為要法。清是清熱,解為解表。即臨證一面清里,一面解表。

3、白茅根——白葦根        白茅根味甘而不膩膈,性寒而不礙胃,利水而不傷陰,善清血分之熱;蘆根味甘而不滋膩,生津而不戀邪,專清氣分之熱。二藥伍用,一氣一血,氣血雙清,發(fā)汗解表,清熱退燒。茅根清里,葦根透表,二藥參全,一清一透,故于肺熱咳喘,清透疹毒尤所擅優(yōu)。不論外感發(fā)熱,還是內(nèi)傷發(fā)熱,以及原因不明之低熱均宜使用,若發(fā)熱甚者,可伍用山梔、豆豉,則熱退更速。二藥煎水代茶頻頻飲之,尚有預防小兒麻疹合并肺炎之功。

 

 

4、桔?!讱ぁ住尤?       桔梗辛散,宣通肺氣,祛痰排膿,清利咽喉,升提利水,以升提上行之力為最,故前人有“載藥上行”之說;枳殼苦溫,理氣清脹,寬胸快膈,以下降行散為著。二藥參全,一上一下,一升一降,相互制約,相互為用,行氣消脹散痞力量增強。薤白辛溫,行氣于左,溫中通陽,行氣散結,活血止痛;杏仁入肺,行氣于右,宣肺平喘,祛痰止咳,潤腸通便。二藥伍用,一左一右,升降調(diào)和,氣機通暢,理氣寬中,消脹除滿益彰。綜上所述,桔梗行上,枳殼降下,薤白行左,杏仁行右,四者相合,相得益彰。上、下、左、右,平調(diào)升降,燮理氣機,開胸順氣、行氣消脹、散結止痛之力增強。

5、炙麻黃——白杏仁        麻黃味辛性濕,中空而浮,長開升散,宣通肺氣,止咳定喘;杏仁味苦性溫,色白入肺,降氣止咳。麻黃以宣肺定喘為主,杏仁以降氣止咳為要。二藥伍用,一宣一降,宣降合法,肺氣通調(diào),止咳平喘益彰。

6、赤白芍——桂枝        赤白芍參合,清熱退燒,養(yǎng)陰斂陰,散瘀止痛,若營衛(wèi)不和,氣血不調(diào),絡道不暢,肢體疼痛時與桂枝配伍,蓋桂枝色赤體輕,有升無降,解肌發(fā)表,調(diào)和營衛(wèi),以解外寒,清內(nèi)熱之力益彰。
 


白前清肺降氣,祛痰止咳;前胡宣散風熱,降氣消痰。肺主氣,外合皮毛。肺氣宜宣,肺氣宜降。若外感風寒、風熱,或痰濁蘊肺,均可引起肺的清肅功能失調(diào),以致胸悶氣逆、咳嗽多痰等癥。故以白前清肅肺氣,降氣化痰;用前胡宣散風熱,降氣消痰。白前重在降氣,前胡偏于宣肺。二藥伍用,一宣一降,肺之宣降功能恢復正常,故痰可去,咳可寧。

紫菀氣溫不熱,質(zhì)潤不燥,潤肺下氣,化痰止咳;蘇子清利上下,降氣平喘,化痰止咳。紫菀以潤肺為主,蘇子以降氣為要。二藥伍用,一潤一降,潤降合法,化痰止咳,下氣平喘,利氣寬膈的力量增強。以炙前胡、炙白前,炙紫菀、炙蘇子伍用,用蜜制之,意即增強潤肺止咳之力。內(nèi)熱熾盛,灼傷肺絡,溢之于外,遂有咯血,胡與白茅根、白葦根,酒黃芩、大小薊炭參合,以收涼血止血之功。

大薊味甘、性涼,涼血止血、消散癰腫,炒炭入藥能縮短出血時間,并有消炎利尿作用;小薊味甘、性涼,涼血止血、消散癰腫、利尿。《本草拾遺》:“小薊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倍幊刺繀f(xié)力為用,意即令入血分而收止血之效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施今墨對藥組成規(guī)律共同配合,相互為用
施今墨善于兩藥合用創(chuàng)對藥配伍
蒼術葛根黃芪益氣降濁升陽與氣虛痰濕 心腦血管病 眩暈 糖尿病
祝諶予診療糖尿?。ㄎ澹┳甜B(yǎng)培本,脾腎為重,創(chuàng)立降糖基本方
【《朱良春用藥經(jīng)驗集》】
三皮講中藥之山藥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