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的家教 (圖)時間:2007-07-24 01:33 來源:
進入論壇手機讀報我要評論傅山是我國明末清初著名的愛國學者和思想家,他不僅通經(jīng)史,擅醫(yī)學,長于書法,工于詩文,而且還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教育家。他一生特別是晚年對子孫的嚴格的家教及其教育思想,實在值得一書。
一
傅山20歲結婚,第二年便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傅眉。到傅山27歲時,妻子重病不起,撇下夫兒與世長辭了。從此傅山終身未再續(xù)弦。傅眉雖然是傅山唯一的孩子,但他絕不對愛子嬌生慣養(yǎng)。他曾對他的兩個孫兒回憶道:“爾父秉有異才,而我教之最嚴,自七八歲以后,風期日上(限定時間學習,學問一天天上進)”。又在《哭子詩·哭孝》中追敘當時對兒子的要求:“十歲讀《左傳》,兼抄十五‘風’(指《詩經(jīng)·國風》),詠史日一題,小紙雅雛叢(在一張小紙頭上寫滿了孩童秀麗的字跡)?!本褪窃诿魍銮灞腙P后的兵荒馬亂中,當傅山帶著傅眉輾轉(zhuǎn)逃亡或進行秘密反清活動時,也還是白天奔走,夜間課讀。在傅山的嚴格教誨下,傅眉不僅成了一位詩文書畫皆通,武藝亦很高強的文武全才(傅山在《哭子詩》中謂其為“橫槊之才”),而且成了與乃父志同道合的“知音密友”。他們一同經(jīng)歷了“甲午之獄”(因與南明總兵宋謙聯(lián)絡起義而被捕)的考驗,一同南下江淮與鄭成功、張煌言的反清隊伍接應,一同詩酒唱和、論文作畫……因此當傅眉于57歲先傅山一年去世后,這位年近80歲的老翁痛不欲生,他用血淚一口氣寫出了14首《哭子詩》,其中竟有“爾志即我志,爾志惟吾知”、“吾詩惟爾解,爾句得吾憐”這樣刻骨銘心的句子。
傅山對兒子的教育,既重身教,又重言傳?!队栕又丁芬晃木褪乾F(xiàn)存傅山文集中的一篇教子代表作,其深情摯愛溢于言表:有恨鐵不成鋼的感慨,有懇切的開導教誨。同時傅山也客觀地估價他倆有“中上之資,尚可與言讀書者”。耐心地教導他們“除經(jīng)書以外,《史記》、《漢書》、《戰(zhàn)國策》、《左傳》、《國語》、《管子》、《離騷》皆須細讀,其余任其性之所喜者,略之而已”;告誡他們“著述須一副堅貞、雄邁心力,始克縱橫”;盼望他們“駑(努)力自愛其資,讀書尚友,以待筆性志成、見識堅定之時”,完成“著述之志不難也”,在傅山的言傳身教下,侄兒傅仁成為一名飽學之士,尤其在書法上頗有造就,其筆力竟達到與傅山書法亂真的程度。傅山晚年寓居松莊、崛 山圍山一帶時求字者絡繹不絕。傅仁害怕老人過于勞累,有時便代叔父書寫,許多內(nèi)行拿去都分不出孰為叔孰為侄所寫。
二
傅眉生有二子:一名蓮蘇一名蓮寶。年事已高的傅山對這兩個孫兒自然是十分鐘愛的。但仍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在《書示蓮蘇》這封家書中,傅山對兩個孫兒的性情做了確切的分析和比較:“蘇志高心細而氣脆,教之可使純氣;寶頗疏快而傲慢處多,當教之,使知禮?!敝赋錾徧K的優(yōu)點是志向高遠,細心謹慎,缺點是性格不夠堅強,感情比較脆弱,克服的重點是首先應當在氣質(zhì)上精純剛毅起來;蓮寶的性情粗獷,行事敏捷,但有驕傲的缺點,對他首先的教育是曉之以禮法道義。俗語說:“知子莫若父?!笨磥砀瞪綄O兒優(yōu)缺點了解的透徹程度并不比他們的父母親少。傅山特別注重德育方面的教育,他告誡他們要以 “粗茶淡飯、布衣茅屋度日”,不要斤斤計較于買屋置田、為個人利害打算的“求田問舍”之事,他希望他的兩個孫兒成為那種不慕榮利、不隨世俗,不耽逸樂,兢兢業(yè)業(yè)地潛心于治學的人。他諄諄囑咐他們:“人無百年不死之人,所留在天地間可以增光岳之氣,表五行之靈者,只此文章耳?!彼Z重心長地提醒他們:“吾家之種,全在爾(指蓮蘇)一身承之。凡我與爾父所為之詩,無論長章大篇,一言半句,爾須收拾無遺,為山右傅氏之文獻可也?!彼笄械仄谕麑O兒做他和傅眉道德文章的繼承人,而且鼓勵他們,只要窮年探討,學業(yè)定會“益當精甚”的。
在對孫兒的教育中,傅山客觀地分析自己所承受的家教,指出其中某些消極的甚至陳腐的成分。他對孫兒說:先祖七八代以來雖不廢讀書為文之道,“然大半為舉業(yè)所系,不曾專力”。這就是說大部分是以應付科舉、追逐功名為目的的。在各種狹隘的功利主義藩籬和繩索的拘囿束縛下,對學問的研究就不可能有多大的作為和成就。因此他特別強調(diào)“讀書求志”的道理,這個“志”就是讀書要于“國事有濟”,對國家人民有利。官不是絕對不可做,“仕本憑一志字”,做官與否也要以“志”能否實行而定。如果“志不得行,身隨以茍”(身不由己地茍且從事),那就一時也不可為官?!爸静坏眯小倍^不入“仕”,這是他一生思想經(jīng)歷的總結。在他對孫兒的家教中,這一點是最突出、最主要的。
三
傅山對兒孫除了上述立身、立德、立言方面,總的教誨,還有一些具體的訓示,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傅山特別強調(diào)“看古人行事,要有一雙空靈眼睛”。所謂“空靈眼睛”就是能洞察事物的本質(zhì),而不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分清主流與支流,能看清事物的各個方面。他說“古人行事,有全是底,有全非底;有先是后非底,有先非后是底;有似是而非底,有似非而是底”;有的“十百是”中有“一非”,有的“十百非”中有“一是”……凡此種種都要“了然于前”,方能“取其是而去其非”。同時評價人物要盡量公允、客觀,不以好惡看人、論人。只有“我心不受私弊,光明洞達”,才有具備“一雙空靈眼睛”的可能。傅山認為具有這樣的“心”與這樣的“眼”,才可以讀書治學,而讀書治學也正是為“磨亮”這樣的“心”和“眼”!這是為學的前提。
(二)傅山特別在勸學篇中告誡子孫要“好學而無常家”,他還特意作了一篇《好學而無常家賦》。他說:“好學之人那得死坐屋底?”如若“死坐屋底”,“胸懷既因懷居卑劣。聞見遂不寬博”。他希望讀書人“亦當如行腳梨(游方僧),瓶缽團杖,尋山問水,既堅筋骨,亦暢心眼,再遇師友,親之取之”,這樣就大大勝于閉門讀書那樣孤陋寡聞了。傅山這種重視實踐、重視直接經(jīng)驗、重視讀社會和自然這部活書的思想,早在300多年前就如此明確而且極力強調(diào),是難能可貴的。
(三)傅山認為“改之一字,是學問人第一精湛工夫”。意思是說,做學問的人要想不斷進步就得具有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糾正自己失誤,彌補自己不足的精神,而要做到這點就得有一種善于“內(nèi)省”的品德,日日自己去省察。這樣便能漸漸走向成熟。他認為:“吃緊底是小底往大里改,短底往長里改,窄底往寬里改,躁底往靜里改,輕底往重里改,虛底往實里改,搖蕩底往堅固里改,齷齪底往光明里改,沒耳性底往有耳性里改……如此讀書行事,只有益,決無損,久之自覺受用?!边@些話即使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編輯:武志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