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實踐脈學(黃杰熙著)

1 脈有疑似須辨

浮為在表,沉為在里,數(shù)脈多熱,遲脈多寒。弦緊為實,細微為虛,此為常理。然疑似之中,須當辨別真假,關(guān)系非輕,不可不察。

如浮雖屬表,而陰虛血少中氣虧損者,其脈見浮而無力。是浮不可概作為表證。

沉雖屬里,而外邪初感之深者,寒束經(jīng)絡,脈不能達,則見沉緊。是沉不可概作為里。

數(shù)為熱,但真熱者,未必數(shù)。而虛損癥陰陽俱困,氣血失調(diào)衰弱,虛甚者數(shù)愈甚。是數(shù)不可概作為熱。

遲為寒,但外感病初愈,余熱未清,脈多遲滑。是遲不可概作寒。

弦緊類實,但真陰胃氣大虧,陰陽關(guān)格等癥,脈多豁大弦緊。是弦緊不可概作實證看。

微細類虛,但凡痛極氣閉,脈絡壅滯不通,常見伏匿微細。是伏未必為虛。

由此推之,諸脈中皆有疑似,皆須詳辨。

合為三部九候法。則以左寸沉候心,中候配心包絡,浮候配小腸;右寸沉候肺,中候配脾胃,浮候配大腸,兩寸合看則診胸膈,寸前一分以上診兩手及咽喉頭部之疾患。理由是心肺在上象天,但又是臟為陰,故候于沉部;心與小腸相表里,小腸屬腑為陽,故在浮候;心包絡是心之宮城,又是手厥風木之臟,木為火之母,下生心火,上生小腸火,故列于中候。同理左關(guān)沉候肝,中候腎與膀胱,浮候膽;右關(guān)沉候脾,中候三焦小腸,浮候胃,兩關(guān)合看候膈至臍所圍之腹背疾患;左尺沉候腎,中候肺大腸,浮候膀胱;右尺沉候命門,中候肝膽,浮候三焦,兩尺合看候臍以下少腹腰臀;尺下一分候兩腿至足之疾患。此類候法異于《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脈經(jīng)》、張景岳、李瀕湖、《金鑒》等各家之分法,乍看新奇,實則有繼承有發(fā)揚,筆者在千萬次臨床實踐中,細心勘驗,非常準確,測證斷病有神奇之效果。故敢筆之成書。主宰者理,總詳于此書中篇所例之《兩手寸

個人始有一套經(jīng)驗。蓋健康人氣血和平,各部正常無病,寸口脈不大不細,不長不短,不浮不沉,不數(shù)不遲。很合諧律節(jié)拍,意思悠悠地流行于中部,五臟六腑脈遂摸不到。如果邪氣入侵或內(nèi)亂萌起,首先打破陰陽氣血的平衡,或浮或沉,發(fā)生于何部位,是何部位之病變。

如小腸病人,經(jīng)常診到左寸浮大而洪,火氣上頭則頭疼眼花,下因火氣偏微,寒邪獨勝,泄瀉完谷不化;

膽胃病人,經(jīng)常診到兩關(guān)皆大而浮,尺寸相形伏下,有如短脈,病人自覺氣短、口苦、胃脘疼、不能食,

正說明六腑配于浮部,有病則見,無病則不見。

同理沉候見脈,病必在臟。在何部位,定為何臟之病,絲毫不爽。筆者留心診脈千萬次,發(fā)現(xiàn)了這個規(guī)律性,用之驗證了數(shù)萬人次患者,無一差錯

什么是“胃、神、根”呢?

先以“根”來說,沉候是五臟脈,尺沉是腎脈,五臟尤其足腎脈不絕者,則人之元陰元陽尚在,病雖篤何至于死耶!腎主骨髓,腦為髓海,腦髓腦筋為腎所生始.腦神經(jīng)可以司心臟血脈之跳動,所以說脈始于腎,或謂腎為脈之根,兩種說法都是一致的,都是對的。

其次以“胃”來說,胃為水谷之海,血脈腦髓等等皆靠水谷養(yǎng)料所滋生,沒有這個后勤部供給養(yǎng)料.血脈流行、新陳代謝根本不可能,所以脈是生于胃。

最后以“神”來說,血脈流行跳動,全仗心臟跳動來維持。心藏神,“兩精相搏謂之神”,意思是心跳不可過于有力,過于無力,一句話以有力視之似無力;以無力視似有力,意在適中,悠悠揚揚,安閑自然為有神,神為脈之主宰,心藏神。所以脈是主于心。

綜上所述,脈是始于腎(根),生于胃。主于心 (神)。具體診之是脈來去和緩(胃)悠揚(神)沉候與尺部不絕(根)者,為平人,有病也易治,否則難治。

陰虧于內(nèi),陽散于外,皆可得浮脈。

【原理】外邪入侵皮毛,內(nèi)之正氣外出抗邪,邪正相搏,集于皮表;內(nèi)入之邪被正氣逐之,意欲從皮毛而出;陰虧而不戀陽,陽欲外脫,皮表阻之??傊け硎且环纸缇€,是矛盾斗爭的焦點,以上各種情況,病位集于皮表,所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浮”脈。

還有陰虧于內(nèi),陽散于外所現(xiàn)之浮脈,如《金匱要略》:“男于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里虛也。”又說:“夫脈浮,目睛暈黃,衄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贝耸茄リ幪?,陽無所附,而浮之于外。由是觀之,凡里虛者,必脈浮于外。

多是數(shù)脈相兼而來,二十八脈中,除了沉綱脈外。其余皆可與浮脈相兼。大抵浮而有力為表實風熱;無力為表虛,即血虛;浮緊傷寒;浮緩中風;浮數(shù)溫病;浮遲風濕;浮虛傷暑;浮芤失血;浮洪虛熱;浮散勞極等等,不一而足,要點在辨寒熱虛實之現(xiàn)于浮脈中者,不專在病名上打圈圈。

還有五臟死脈必現(xiàn)浮。因陽氣之亡,必從外走;陰氣之亡,必從下走。五臟是陰陽所構(gòu)成,其生也,離不開陰陽;其死也,同樣離不開陰陽。如《金匱要略》說:“肺死臟,浮之虛,按之弱如蔥葉,下無根者,死?!薄案嗡琅K,浮之弱,按之如索不來,或曲如蛇行者,死?!薄靶乃琅K.浮之實,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捌⑺琅K,浮之大堅,按之如復杯,潔潔狀如搖者,死。”“腎死臟,浮之堅,按之亂如轉(zhuǎn)丸,益下入尺中者,死?!?/p>

(1)沉脈

【脈象】屬陰法地,在筋骨之間。重按至筋骨之間始得,脈來軟滑調(diào)勻為平脈,兼脈則以病論。前人形容此脈說:水行潤下,如綿裹砂,如石投水。

【主病】水氣內(nèi)伏。兼數(shù)為熱;兼遲為寒;兼滑為痰,宿食不消。在寸主水停胸;在關(guān)寒氣內(nèi)伏病不休;在尺主洞泄不止。沉而有力為寒實之積;無力為虛寒。同時外邪乘虛直入,脈亦可見沉。

【原理】陽氣不足以上出鼓動脈管,龜縮于下,則寒氣縮水成疾內(nèi)貼。寒則水不上蒸而內(nèi)伏,內(nèi)伏則停飲不化,外陽不達,水停為腫;寒則宿食不消,氣不上出而內(nèi)逆于下,只有下行之路,故洞泄不止。又氣虛無能出衛(wèi)于表,外邪侵之,則可直入于內(nèi),所以脈沉。

【應用】凡脈沉為臟脈,以陰寒立論。如《傷寒論》說:“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庇终f:“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jié)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庇终f:“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庇终f:“病發(fā)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四逆湯方?!?說明沉是腎是骨是寒邪之代稱,如《金匱要略》說:“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歷節(jié)黃汗出,故日歷節(jié)?!?/p>

寒與水緊緊相連,凡里寒不解,多變?yōu)樗[,因此水腫脈多沉。如《金匱要略》說:“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jié)M不喘;黃汗,其脈沉遲,身發(fā)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庇终f:“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又說:“里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術(shù)湯主之。”又說:“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氣水,發(fā)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庇终f:“脈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皆發(fā)黃?!庇终f:“脈沉者,有留飲?!笨傄姵翆偕訇幠I與水有關(guān),現(xiàn)是脈必有該病。

寒水流于關(guān)節(jié),多出濕痹之證,其脈亦必沉。如《金匱要略》所說:“太陽病,關(guān)節(jié)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名濕痹?!庇终f:“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guān)上小緊數(shù),括萎薤白白酒湯主之。”同時寒水之氣.留于何部,何部即痹。但流于下部則為疝,如《金匱要略》說:“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wèi)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即為寒疝,繞臍痛。若發(fā)則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脈沉弦者,大烏頭煎主之。”

沉為陰寒水氣在里,則虛陽外浮上出,動絡脈則成衄,其根源是勞使然。如《金匱要略》說:“病人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又說:“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里急,小便不利,而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jié)M,此為勞使之然?!?/p>

沉為陰寒在里,脈如兼滑,必有實物可下。如《金匱要略》說:“太陽病,下之……脈沉滑者,協(xié)熱利?!蓖瑫r又為治法提供依據(jù),“不可發(fā)汗”。如《傷寒淪》說:“少陰病,脈細沉數(shù),病為在里,不可發(fā)汗?!?/p>

2)結(jié)脈

【脈象】見于浮中沉三候。按之遲緩中偶停,停無定數(shù)。前人形容此脈說:徐行而怠,偶羈一步。

【主病】脈結(jié)而無力,是氣血漸衰,精力不繼;有力,是血凝、老痰、疝瘕、積聚、外生癰腫等等郁閉而成;亦有生理上之結(jié)脈者,必沉候有根,主無病。

【原理】人之元氣漸消,運行血流通過脈道遲緩而行,精力消耗疲累,只好暫停后再走;濁陰偏盛,陽氣漸消,形成血凝、老痰、疝瘕、積聚、皮膚癰腫等等,或阻于脈道之中,或壓于脈道之外,皆可使脈管堵塞或壓扁變窄,血氣周流時,碰上一停。故脈斷而復續(xù),續(xù)而復斷,歇止無定數(shù),總是元氣漸消所造成。

【應用】結(jié)脈是由陰邪固結(jié)而成,如《傷寒論》說:“脈按之來緩,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jié)。又脈來而中止,更來小數(shù),中有還者反動,名曰結(jié)陰也。”滑伯仁說:“結(jié)為陰獨勝而陽不能入也,為癥結(jié),為七情所部。浮結(jié)為寒邪滯經(jīng),沉結(jié)為積氣在內(nèi),又為氣、為血、為飲、為食、為痰,蓋先以氣寒脈緩,而五者或一有留滯于其間,則因而為結(jié)?!敝蝿t以化濁通陽為法。如《脈訣匯辨》載李中梓治:“文學張方之,久憂暴驚,遂發(fā)顛妄,或補心神,或逐痰涎,均無裨也。求治于余,余日:六脈結(jié)而有力,非大下其痰,無由痊也。先服寧志膏三日,遂以小胃丹下之。三日之內(nèi),服小胃丹數(shù)次,去痰積始盡,更以歸脾、妙香加牛黃、龍骨為丸,劑畢而康。向使不與下留之,或雖下之未必屢屢下之,以盡其痰,遂成痼疾矣?!笔蓝嘁曰}為痰,而不知痰結(jié)之甚者脈必結(jié)之也。

以上所例者為實證,若在虛證,氣血虛澀,流行困難,時見歇止,證見心動悸,或驚恐神怯。夢遺亡精者,脈多見結(jié)。如《傷寒論》說:“傷寒脈結(jié)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脈結(jié)代,心動悸,是心臟器質(zhì)性病變所引起,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等多見此證脈。以桂枝通陽,人參補心氣,生地、阿膠、麥冬等補血,炙草補土資脈氣,則心陽健脈道通,而結(jié)代心動悸均可掃除。

(3)代脈

【脈象】見于浮中沉三候。按之脈搏動而中止,止有定數(shù),不能自返,良久復動。前人形容此脈說:禪代。

【主病】元氣衰微,脾氣脫絕。平人如見此脈,最為可危。但臨床上經(jīng)常遇到脈結(jié)代之證,如血氣驟損,元氣不續(xù);開水燙傷或火灼傷皮肉血管,跌撲重傷,七情太過等等。導致血脈受阻,流行蹇澀,脈現(xiàn)結(jié)代,按法治之多效。還有妊娠百天或惡阻劇者,多見代脈;亦有生理上功能特異,一生脈結(jié)代者,主無病延年。凡代脈沉候不絕者,是生理功能特異,勿藥;若是病理變化而來,可以辨證施治而愈。若脈代而沉候無根者,主病危難治。

【原理】脾土在五行主信,脈止歇有定數(shù),不能自返,是脾之象征。如一臟或多臟氣絕,元氣與睥精不能輸布于該臟,血氣循環(huán)至絕處不返,另開他道,故止有定數(shù)。臟氣已絕。故主不治。若為暴病,氣血驟損,元氣不達,亦可得此脈。補益氣血,疏通經(jīng)絡,治愈甚快。若見生理上之代脈,非病變.勿須治療.治亦無效。沉候無根,元氣已絕。故主不治。

【應用】臨床上遇到代脈,首先辨別至數(shù),次辨有無根底。以“五十動不止無病,數(shù)內(nèi)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臟絕,四年之后多亡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止一年應.十動一止一年殂,更觀氣色兼形證。兩動一止三四日,三四動止應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無失?!敝辣嬷翑?shù)的重要性后,則是沉候有無根底,若無根再結(jié)合氣色形證,才可按上述至數(shù)與時間預后。如滑伯仁說:“代……主形容贏瘦,口不能言。若不因病,而人贏瘦,其脈代止,是一臟無氣,它臟代之,真危亡之兆也?!痹獨庖呀^,何能挽回?若沉候有根,元氣未絕,故可救治,其救治法,正如《傷寒淪》說的:“傷寒脈結(jié)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p>

除元氣衰敗無救之外,還有脾氣脫絕也屬難治.如李中梓說:“代主臟衰,危惡之候,脾土敗壞,吐利為咎,中寒不食,腹疼難救?!比舸瞬〉弥诒┖?,只要大劑溫運中陽,還是可為的。

另外是跌打損傷,風痛家,因一時氣血受阻,亦可見代脈。如滑伯仁說:“風家痛家,脈見止代,只為病脈?!崩钪需髡f:“跌打重傷,及風家、痛家俱皆不禁?!敝灰钛黾嬉詼厣ⅲ瑪?shù)劑病愈脈復正常。

代脈從以上三方而去認識和臨床,決無差誤。

(2)弱脈

【脈象】屬陰中之陰,只見于沉候。重手按之沉而細軟。前人形容此脈說:沉細而柔。

【主病】陽氣衰微,陰血水足。柳氏說:“氣虛則脈弱,寸弱陽虛。尺弱陰虛.天弱胃虛。弱脈呈形,而陰霾已極.自非見覯。而陽何以復耶?”

【原理】陽氣衰微,氣無力鼓動脈管壁.故脈之浮候則無。陰血不足于血管之中.其流必細。流之不速.其性則軟.故弱脈之象為“沉細軟”。

【應用】別有病無病。如《素問?玉機真臟論》說:“脈弱以滑。是有胃氣;脈弱以澀,是為久病?!?/p>

弱脈主筋。如《金匱要略》說:“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敝沃匝a肝腎,壯筋骨之藥餌。

精血虛冷。如《金匱要略》說:“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又說:“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善盜汗也?!庇终f:“久咳數(shù)歲,其脈弱者.可治。當用大滋真陰之品調(diào)理,遵“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的原則。

脾胃氣弱。如《傷寒論》說:“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xù)自便利,設(shè)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金匿要略》:“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笨梢娙趺}見于關(guān)部,定為脾胃虛寒衰弱。治宜溫補。

中暑亦有脈弱之時。如《金匱要略》說:“太陽中喝,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散主之?!?/p>

關(guān)于弱脈在診斷上的價值.如《傷寒論》說:“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庇终f:“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末止;脈微弱數(shù)者,為欲自止,雖發(fā)熱不死?!闭f明脈弱邪弱,病則向愈。又說: “太陽病,寸緩關(guān)浮尺弱,其人發(fā)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yī)下之也?!庇终f:“少陰病,脈微,不可發(fā)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不可下之?!毕潞蟪呙}弱,尺脈弱復不能下。同時,妊娠尺脈亦見弱。如《金匱要略》說:“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不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笔顷幘B(yǎng)胎,自然小弱。

5)弦脈

【脈象】可見于浮中沉二三候。按之端直而長,如按琴弦,舉之應指,按之小移。前人形容此脈說:似張弓弦、木性條達。

【主病】氣虛、虛火、飲、寒。證見氣逆邪勝,積聚脹滿,寒熱脅痛,瘧痢疝痹等等。李時珍蛻:“浮弦支飲外溢;沉弦懸飲內(nèi)痛;瘧脈自弦;弦數(shù)多熱;弦遲多寒;弦細拘攣;陽弦頭痛;陰弦腹痛;單弦飲癖;雙弦寒痼;若不食者,木來克土,必難治?!敝倬罢f: “雙弦者寒,單弦者飲?!贝酥竷墒置}弦.為雙弦;一手脈弦,為單弦。徐忠可說:“有一手二條脈,亦曰雙弦,此乃元氣不壯之人.往往多見此脈,亦屬虛損,愚概予以溫補中氣,兼化痰應手而愈?!币蚺R床多見一手雙弦之脈,故錄此印證。

【原理】弦為肝膽之脈,總由血氣不和,木盛、土衰、水虧三個原因造成。土衰水虧,則血液中水分少,氣逼血行,而又血管壁發(fā)硬.走成一條線。所以按之如琴弦,無柔和之感,舉之應指.弦隨之彈上,按之不移,其弦未斷。

土衰則中氣下陷,木賊土,則成雙弦,故日:“雙弦者寒”。水虧則虛火上炎,邪水隨所虛之地集結(jié),或偏于左,或偏于右,故曰:“單弦者飲”。

肝為厥陰,意思是說陰盡。膽為少陽,意思是說陽微,陰盡陽微,陽與陰爭,互有勝負.故多往來寒熱之象,既然陽微而少,故治弦脈病,以滋水實土扶陽為先。

蔡西山說:“陽搏陰為弦;陰搏陽為緊;陰陽相搏為動;虛寒相搏為革;陰陽分體為散;陰陽不續(xù)為代。”錄此可以幫助識別陰與虛寒矛盾搏斗與分散的關(guān)系。

【應用】弦主虛寒蝮痛。木克土,故多此常見脈象。如《傷寒論》說:“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薄督饏T要略》說:“婦人懷妊六七月,脈弦,發(fā)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p>

兩脅拘急而疼。兩脅為肝之部位.故脈弦多有此現(xiàn)象。如《傷寒淪》說:“太陽病,下之……脈弦者,必兩脅拘急?!薄督饏T要略》說:“寸口脈弦者,即脅下拘急而痛,其人嗇嗇惡寒也?!庇终f:“趺陽脈微弦,法當腹?jié)M,不滿者,必便難,兩脅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以溫藥服之。”

弦為飲邪。如《金匱要略》說:“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虛;脈偏弦者,飲也?!庇终f:“脈弦數(shù),有寒飲,冬夏難治?!庇终f:“脈沉而弦者.懸飲內(nèi)痛?!庇终f:“咳家,其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p>

弦為痙脈。如《金匱要略》說:“暴腹脹大者,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首痙?!庇终f:“夫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悲d為筋受寒濕之證,筋為肝所主,脈必應之。

瘧脈自弦。如《金匱要略》說:“瘧脈自弦,弦數(shù)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小緊者,下之差;弦遲者,可溫之;弦緊者,可發(fā)汗針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數(shù)者,風發(fā)也,以飲食消息止之?!悲憺樯訇栔∽?,故脈弦。

太陽中喝?!督饏T要略》說:“太陽中喝,發(fā)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弦細芤遲,小便已,灑灑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前開,板齒燥。若發(fā)其汗,則其惡寒甚;加溫針,則發(fā)熱;數(shù)下之,則淋甚?!币酥我郧迨钜鏆鉁?。

心痛寒疝。如《金匱要略》說:“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庇终f:“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wèi)氣不行,既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即為寒疝。繞臍痛,若發(fā)則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脈沉弦者,大烏頭煎主之?!?又說:“其脈數(shù)而緊,乃弦,狀如弓弦,按之不移。脈數(shù)弦者,當下其寒;脈緊大而遲者,必心下堅;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下之。”陽虛心痛,當升陽宣痹為治。但單純弦脈以實論,當下則下。

虛勞見弦。如《金匱要略》說:“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jié)M,此為勞使之然?!庇终f:“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chǎn)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睉沃孕龔突鏆w脾法。又說:“病人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絕者,下血.煩咳者,必吐血。”又說:“脈弦者,虛也,胃氣無余,朝食暮吐,變?yōu)槲阜?,寒在子上,醫(yī)反下之,今脈反弦,故名曰虛?!背捎昧訙痈阶印⒏山?、吳萸為治。

弦在傷寒中之分經(jīng)治法與預后。如《傷寒淪》說:“傷寒,脈弦細,頭痛發(fā)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fā)汗,發(fā)汁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又說:“少陰病……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干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逆湯。”又說:“陽明中風,脈浮弦大,而短氣,腹部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后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xù)浮者,與小柴胡湯?!贝藙t屬于今之急性肝炎,治宜茵陳五苓散。又說:“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shù)者,為欲自止,雖發(fā)熱不死。”又說:“傷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二至十余日,日晡所發(fā)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fā)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fā)譫語昔,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后服?!泵}弦者是脈證一致,故主生。

實綱脈詩

實來三候力悠悠,邪正全憑指下求。流利滑呈陰素足,迢遙長見病當瘳。

洪如涌浪邪傳熱,弦似張弓木作仇。條細分來須默領(lǐng),非人渾不說緣由。

一)別外感與內(nèi)傷

《脈經(jīng)》:“人迎緊盛為傷寒,氣口緊盛為傷食?!庇终f:“左為人迎.右為氣口。”千百年來,醫(yī)家多不解其意,甚至有詆毀叔和者,真是五十步笑百步,不自忖量。蓋叔和去古未遠,脈學必有師傳,始敢如此定論,決不可能是想當然的說法。令從作者所擬之兩手寸口診法二十六候圖中,可以直接了當?shù)鼗卮疬@個問題。左手寸關(guān)尺之浮部,恰是手太陽、足少陽、足太陽之部位,三部之總稱為人迎緊盛,定為傷寒是完全正確的;右手寸關(guān)尺之浮部,恰是手陽明、足陽明,手少陽之部位,三部之總稱為氣口緊盛,定為傷食不是正好嗎!

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王叔和《脈經(jīng)》是脈學發(fā)展中的承先啟后作品,無可厚非。

(二)別內(nèi)因七情所傷及病氣、血、痰、食、郁五疴

(此指出心主血脈,通過肺朝百脈,所以定診于寸口。)

診人之脈,令仰其掌;掌后高骨,是名關(guān)上。

關(guān)前為陽,關(guān)后為陰;陽寸陰尺,先后推尋。

(此指明寸關(guān)尺三部之定位法。)

左寸沉心,浮取小腸;中央直者,包絡厥陰。

左關(guān)浮膽,沉候肝陽;中央直者,腎膀二經(jīng)。

左尺沉腎,浮候膀胱;中央直者.金經(jīng)主生。

右寸沉肺,浮取大腸;中央直者,脾胃二經(jīng)。

右關(guān)浮胃,沉乃候脾;中央直者.小腸三焦。

右尺沉命,浮是三焦;中央直者,肝膽二經(jīng)。

(五臟為陰,必候于沉;六腑為陽,必候于浮。中央直者,為十二經(jīng)通行之路,故候十二經(jīng)生長陰陽臟腑之氣化。)

男子之脈,左大為順;婦女之脈,右大為順。

男尺恒虛,女尺恒盛。

(左為陽,右為陰;寸為陽,尺為陰。男子屬陽,陽得陽位為順;婦女屬陰,陰得陰位為順。順則百順,病痛亦無。)

外感左診,內(nèi)傷右診。左名人迎,右名氣口。

(《脈經(jīng)》所謂左為人迎,右為氣口,人迎緊盛為傷寒,氣口緊盛為傷食,皆與實踐相合,義詳中篇“別外感與內(nèi)傷”。)

命門與腎,同診尺部,人無二脈,多死難救。

(此指脈無水火之根,多死難救,即陰陽告竭之義。)

脈有七診:曰浮中沉,上下左右,七法推尋。

(浮候腑,沉候臟,中候經(jīng)氣。上者寸前一分,以候咽候首面;下者尺下一分,以候少腹腰股膝脛腳。左者左手,右者右手,加起來號稱“七診”。但《內(nèi)經(jīng)》之“七診”與此不同。名謂:“獨大、獨小、獨寒、獨熱、獨遲、獨陷下。”又號稱:“七獨”。)

又有九候,曰浮中沉,三部各三,合而為名。每部五十,方合于經(jīng)。

(此即寸關(guān)尺,浮中沉,每部各三候,三乘三得九候。每部候五十動,出自《難經(jīng)》,是五臟氣血足與不足之候法。)

五臟不同,各有本脈:左寸之心,浮大而散。

右寸之肺,浮澀而短;肝在左關(guān),沉而弦長。

腎在左尺,沉石而濡;右關(guān)屬脾,脾象和緩。

右尺相火,與心同斷。心肺雖浮,根在沉中。

(心肺在上焦,象日與月,故脈在浮分與小腸大腸脈合,總現(xiàn)金與火之象,但必須沉候有根,始可定為心肺之脈,不然純以小腸大腸論。此是臟腑相合脈象,表現(xiàn)比較特殊。)

若夫時令,亦有本脈: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四季之末,和緩不忒。

(血脈管亦隨氣候變化而熱漲冷縮,所以有如上之變化。)

太過實強,病生于外;不及虛微,病生于內(nèi)。

(外因六氣,內(nèi)因七情。外邪入侵,正氣抗邪,正邪搏斗,脈多實強,如實、大、洪、滑、弦、長等太過脈多現(xiàn);內(nèi)因七情所傷,與御外侮無多大關(guān)系,弱處暗耗,內(nèi)耗,所以脈現(xiàn)虛、散、細微之類。)

四時百病,胃氣為本。

(胃為水谷之海,得食則生,失食則亡。五臟六腑,身軀百骸,靠其資養(yǎng)。后勤不乏,則脈得和緩調(diào)勻,是有胃氣。)

凡診病脈,平旦為準,虛靜凝神,調(diào)息細審。

(平旦飲食未進,氣血未亂,經(jīng)脈調(diào)勻,可診太過不及之脈。醫(yī)家應虛靜凝神指下,調(diào)好氣息,細審脈病之根源。)

一呼一吸,合為一息。脈來四至,平和之則。

五至無疴,閏以太息。三至為遲,遲則為冷。

六至為數(shù),數(shù)即病熱。轉(zhuǎn)遲轉(zhuǎn)冷,轉(zhuǎn)數(shù)轉(zhuǎn)熱。

(醫(yī)生之一呼一吸合為~息,脈來四至,乃平和有胃氣之脈。但氣息每每不能過于勻適,往往在三、五息之中有一稍長之太息,與閏年相似,此則脈來五至,此皆以無病論。三遲六熱,以脈之遲數(shù)定寒熱。)

遲數(shù)既明,浮沉須別。虛實大緩,八提綱脈。

首別陰陽,定為總綱。有力為陽,無力為陰。

浮數(shù)為陽,沉遲為陰。脈不屬陽,便屬于陰。

或兼附陽,別無所屬。定為總綱,理路分明。

(此明陰陽為總綱,浮沉遲數(shù)虛實大緩八脈為提綱八脈。)

八提綱脈:

浮表沉里.遲寒數(shù)熱。虛虛實實,邪大正緩。

(提出浮、沉、遲、數(shù)、虛、實、大、緩八脈為綱。分別代表表、里、寒、熱、虛、實、邪、正八綱。下則以綱代目,綱舉目張。)

浮脈法天,輕按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無力為芤,有邊無中。芤弦合革,如按鼓革。

散來遲大,水上揚花。共計四脈,列入浮綱。

(以上是浮綱所括之4種脈象。)

沉脈法地,如石在水。沉極則伏,推筋至骨。

有力為牢,大而弦長。共計三脈,沉綱列入。

(以上是沉綱所括之3種脈象。)

遲脈屬陰,一息三至。遲偶一止,其名為結(jié)。

遲止有常,應作代看。共選三脈,列入遲綱。

(以上是遲綱所括之3種脈象。)

數(shù)脈屬陽,一息五至。有力為緊,切繩相似。

數(shù)如豆粒,動脈何疑! 數(shù)時一止,那就是促。

共是四脈,數(shù)綱列入。

(以上是數(shù)綱所括之4種脈象。)

虛脈屬陰,三候如綿。沉而無力,弱脈是全。

浮細為濡,如綿浮水。細薄成微,似有似無。

遲細為澀,輕刀刮竹。細小皆同,狀若蛛絲。

不及本位,短脈可考。共是七脈,列為虛綱。

(以上是虛綱所列之7脈。)

實脈屬陽,長大堅強。往來流利,濯脈之象。

過于本位,長脈迢迢。洪如涌浪,來盛去悠。

狀似弓弦,弦脈形狀。共計五脈,實綱可詳。

(以上是實綱5脈。)

大則病進,獨立邪綱,狀若洪脈,其形闊大。

(以上是邪綱脈。)

緩脈悠揚,獨占正綱,脈來四至,從容可靠。

(以上是正綱脈。)

一脈一形,各有主病。脈有相兼,還須細訂。

(明一脈之形象,必有一脈所主之病。有兼見之脈象,即有兼見之癥??杉毦科浼嬉娭},其兼見之癥隨出。)

浮脈主表,腑病所居。有力為風,無力血虛。

浮遲表冷,浮數(shù)風熱。浮緊風寒,浮緩風濕。

浮虛傷暑,浮芤失血。浮洪虛火,浮微勞極。

浮濡陰虛,浮散虛劇。浮弦痰飲,浮滑痰熱。

(以上是浮綱之兼脈定證大概。)

沉脈主里,臟病所居。臟陰多寒,病列五積。

有力痰食,無力氣郁。沉遲虛寒,沉數(shù)熱伏。

沉緊冷痛,沉緩水蓄。沉牢痼冷,沉實熱極。

沉弱陰虛,沉細虛濕。沉弦飲痛,沉滑食滯。

沉伏吐利,陰毒積聚。

(以上是沉綱之兼脈定證大概。)

遲脈王臟,陰冷相干。有力為痛,無力虛寒。

遲緩濕痹,遲澀血傷。遲結(jié)寒郁,遲代臟絕。

遲滑食積,遲實火郁。遲弦寒飲,遲短寒痞。

(以上是遲綱之兼脈定證大概。)

數(shù)脈王腑,主吐王狂。有力實熱,無力陰虛。

數(shù)疾熱極,滑數(shù)痰飲。寸必吐逆,左關(guān)風痰。

右關(guān)主食,尺為蓄血。緊主寒痼,須分表里。

陽盛則促,肺癰熱毒。動主搏擊,陰陽不調(diào)。

陽動汗出,為痛為驚。陰動則熱,崩中失血。

洪數(shù)熱積,其傷在陰。滋清并舉,脈靜則生。

(以上是數(shù)綱之兼脈定證大概。)

虛主諸虛,血氣空虛。虛微氣衰,其損在陽。

陽微惡寒,陰微發(fā)熱。細則氣衰,陰血不足。

虛細陰虛,弱細陽竭。虛寒相搏,其名曰革。

男子失精,女子漏血。若見脈代,真氣衰絕。

膿血癥見,大命必折。傷寒霍亂,跌打悶絕。

瘡癰痛甚,女胎三月。

(以上是虛脈提綱之兼脈定證大概。)

實主諸實,血氣壅結(jié)。浮實表實,沉實里實。

弦則主饋,木侮脾經(jīng)。陽弦頭痛,陰弦腹疼。

長則氣治。短則氣病?;応幾?,洪大邪熱。

更有寒結(jié),亦屬實證。陰盛則結(jié),疝瘕癥積。

(以上是實綱之兼脈定癥大概。)

大則病進,脈必有力。大而無力,陰虛火旺。

(以上是邪綱大脈的具體診法。)

緩主無病,悠揚和緩。若還怠緩,濕中脾經(jīng)。

(以上是正綱緩脈的具體診法。)

脈之主病,有宜不宜。陰陽順逆,吉兇可尋。

(病有陰陽,脈亦有陰陽,順應則吉,逆見則兇。下述脈證相應與否,總不出乎陰陽順逆之理。)

中風之脈,卻喜浮遲。堅大急疾,其兇可知。

類中因氣,身涼脈虛。類中困痰。脈滑形肥。

類中因火,脈數(shù)面赤。類中因厥,上盛下虛。

(風有真中類中之別。真中雖屬實癥,但亦由虛所招,故脈喜浮遲,與病人之虛相合為順;如脈堅大急疾,主邪過盛正太虛,則為逆,很難治療。類中非真中風,是火、氣、痰和陰虛陽亢過盛所來,故脈證治法皆不同。)

傷寒熱病,脈喜浮洪。沉微澀小,癥反必兇;

汗后脈靜,身涼則安。汗后脈躁,熱盛成災。

始自太陽,浮緊而澀。及傳多變,名狀難悉。

陽明脈大,少陽則弦。太陰入里,沉遲必兼。

及入少陰,其脈自沉。厥陰熱深,脈伏厥冷。

陽癥見陰,命必危殆。陰癥見陽,雖困無害。

中寒緊澀,陰陽俱緊。法當無汗,有汗命殞。

(以上是傷寒熱病之脈證是否一致,以定吉兇之例。陽癥見陰。則正氣已衰竭,無以抗邪,故命必危殆;而陰證見陽,主邪有外出之徵兆,故雖困無害。中寒脈緊澀無汗為正氣充足;有汗乃精氣外泄,邪盛正衰。兇危立見。此專指傷寒而言。若內(nèi)傷又當別淪。)

傷風在陽,脈浮而滑。傷風在陰,脈濡而弱。

六經(jīng)同傷.脈弦而數(shù)。陽不浮滑,反濡而弱。

陰不濡弱,反浮而滑。此非風寒.乃屬風濕。

若止濡緩,或兼細澀。此非風濕,又屬濕著。

(以上是傷風、風濕、濕著三者脈象區(qū)別。)

陰陽俱盛,熱病之征。浮剛脈滑,沉則數(shù)澀。

中暑傷氣,所以脈虛?;蝈蚣?,或芤或遲。

脈雖不一,總皆虛類。

(以上是熱病與中暑脈象之區(qū)別。)

瘟脈無名,變見諸經(jīng)。脈隨癥見,不可指定。

(瘟疫之邪伏募原,出沒無時,其脈變換不定,只好隨其所見之脈與證.結(jié)合疫邪之淺深而治之。)

瘧脈自弦,弦數(shù)者熱。弦遲者寒,代散則絕。

(瘧為風暑之邪,客于風木之府,脾失轉(zhuǎn)輸,不能運水谷之精微,遂多痰飲,故脈弦,并以遲數(shù)分寒熱。若見代散之脈,元氣已絕,其病何能為力。)

風寒濕氣,合為五痹。浮澀與緊,三脈乃備。

腳氣之脈,其狀有四。浮弦為風,濡弱為濕。

遲澀為寒,洪數(shù)為熱。癰非外因,當于尺取。

滑緩沉弱。隨脈酌治。

(五痹腳氣多為風寒濕所成。惟腳氣病非外因,當于內(nèi)求,脈或滑,或緩.或沉,或弱,隨其虛實酌治。)

勞倦內(nèi)傷,脾脈虛弱。汗出脈躁,治勿有藥。

勞捉諸虛,浮軟微弱。土敗雙弦,火炎脈數(shù)。

(內(nèi)傷脈反,最為難治,脈順則易治。)

痞滿滑大,痰火作孽。弦狀中虛,微澀衰薄。

脹滿之脈,浮大洪實。沉細而微,歧黃無術(shù)。

水腫之癥,有陽有陽。陰脈沉遲,陽脈洪數(shù)。

浮大則生,沉細勿藥。五臟為積,六腑為聚。

實強可生,沉細難愈。黃疸濕熱,洪數(shù)偏宜。

不妨浮大,微澀難醫(yī)。

(痞、脹、水腫、積聚、黃疸,皆屬有形之實證。故脈喜實大洪數(shù)。而沉微細小脈見,元陽已敗,何能為力。)

郁脈皆沉,甚則伏結(jié)?;虼蚪Y(jié),知是郁極。

胃氣不失,尚可調(diào)治。氣痛脈沉,下手便知。

沉極則伏,澀弱難治。亦有沉滑。是氣兼痰。

心痛在寸.腹痛在關(guān)。心腹之痛,其類有九。

遲細速愈,浮大延久。兩脅疼痛,脈必雙弦。

緊細而弦,多怒氣偏。沉澀而急,痰淤之愆。

疝屬肝病,脈必急弦。牢急則生,弱急則死。

腰痛之脈.必沉而弦。沉為氣滯,弦損腎元。

兼浮者風,兼緊者寒。濡細則濕,實則閃挫。

頭痛之病,六經(jīng)皆有。風寒暑濕,氣郁皆侵。

脈宜浮滑,不宜短澀。

(以上是郁證、氣證、痛證之脈象。內(nèi)傷以沉為主,外感以浮論別,并以兼脈兼癥。須候元氣之盛衰,確定易治、難治之分別。)

嘔吐反胃.浮滑者昌。弦數(shù)緊澀,結(jié)代者忘。

飽逆甚危,浮緩乃宜。弦急必死,代結(jié)促危。

吐瀉脈滑,往來不勻。瀉脈必沉,沉遲寒侵。

沉數(shù)火熱,沉虛滑脫。夏月泄瀉,暑濕為殃。

脈與病應,緩弱是形。微小可生,浮弦則死。

霍亂之脈,代則勿訝。遲微厥逆,是則可嗟。

泄瀉下痢,沉小滑弱。實大浮數(shù),發(fā)熱則惡。

(吐乃脾胃氣逆,即上中吐物之義,脈見浮緩、浮滑則脈證相合,相合為順,順則易愈。如土敗木賊,是為危候,以此理推之則得。)

嘈雜噯氣,審右寸關(guān)。緊滑可治,弦急則難。

吞酸之脈,多弦而滑。沉遲是寒,洪數(shù)多熱。

痰脈多滑,浮滑兼風。沉滑兼寒,數(shù)滑兼熱。

弦滑為飲,微滑多虛?;鎸?,痰在胸膈。

結(jié)芤澀伏.痰結(jié)中脘。

(嘈雜噯氣本屬脾氣不運,故切忌弦急之脈,恐木來克土。吞酸有寒、有熱,隨癥所見以為分別.而以沉遲洪數(shù)分之。痰脈因不一端,總以滑是本象,隨所兼之脈象以定性質(zhì)。)

小便淋秘,鼻色必黃。實大可療,澀小知亡。

遺精白濁,當驗于尺。結(jié)芤動緊,二癥之的。

微數(shù)精傷.洪數(shù)火逼。亦有心虛,左寸短小。

脈遲可生,急疾便夭。便結(jié)之脈,遲伏勿疑。

熱結(jié)沉數(shù),虛結(jié)沉遲。若是風燥,右尺浮起。

(淋秘乃實證,故見虛脈主死。遺精白濁是陰虛之病,故忌諱急疾火極陰竭之脈。便結(jié)是里氣不通,脈應遲伏,并以兼見脈分風寒濕熱。)

咳嗽多浮,浮濡易治。沉伏而緊,死期將至。

喘息抬肩,浮滑是順。沉澀肢寒,定為逆證。

(咳嗽是肺疾,脈浮應肺氣從下上伸;濡主病氣退,故曰“易治”。若沉伏而緊是邪氣內(nèi)伏深痼,肺氣已不上伸,故曰:“死期將至”。喘病無非風痰上涌,故以浮滑為順,反之則非吉兆。)

火熱之脈,洪數(shù)為宜。微弱無神,根本脫離。

三消之脈,數(shù)大者生。細微短澀,應手堪驚。

骨蒸發(fā)熱,脈數(shù)為虛。熱而澀小,必損其軀。

痿因肺燥,必見浮弱。寸口若沉,發(fā)汗則錯。

(火熱、三消、骨蒸皆屬實證.以見實脈為順。痿證是肺燥血虧,所以不宜發(fā)汗。)

諸癥失血,皆見芤脈。隨其上下,以驗所出。

脈貴沉細,浮大難治。蓄血在中,牢大則宜。

沉細而微,速愈者稀。

(失血證見芤為正脈.但血止后又宜見沉細脈。如再見芤浮犬脈,皆為逆證。蓄血為實證,脈則洽洽與失血證相反。)

心中驚悸,脈必代結(jié)。飲食之悸,沉伏動滑。

癲乃重陰,狂乃重陽。浮洪吉象,沉急兇殃。

癇宜虛緩,沉小急實。若但弦急,必死不失。

(悸證多因心氣虧損,心血不繼,所以脈必代結(jié),即所謂閉鎖不全。若有食物等壓于血管而悸,脈現(xiàn)沉伏動滑。至于癲狂以見陽實之脈為順。癇是虛證,故脈宜虛緩。癲狂癇三證,若脈見沉急,是病氣入骨,主死難治。)

耳病腎虛,其脈遲濡。浮大為風,洪動為火。

沉弱為氣,數(shù)實為熱。若久聾音,專于腎責。

暴病浮洪,兩尺相同?;騼沙邤?shù),陰需上沖。

齒痛腎虛,尺脈濡大。齒痛動搖,尺洪火炎。

右寸關(guān)數(shù),洪而且弦。非屬腎虛,腸胃風熱。

口舌生瘡,脈洪疾速。若見虛脈,中氣不足。

喉痹之脈,兩寸洪盛。上盛下虛,脈忌微伏。

(此明脈以定病位病性之實踐。)

中惡腹張,腎細乃生。浮大為何? 邪氣已深。

鬼祟之脈,左右不齊。乍大乍小,乍數(shù)乍遲。

中毒洪大,脈與病符。稍或微細,其身被戮。

蟲傷之脈,尺沉而滑。緊急莫治,虛細可怯。

(中惡為陰邪,故脈宜緊細。鬼祟者出沒不定。故脈不定。中毒為陽邪,故脈宜洪大。蟲傷者,是蟲伏于內(nèi),故脈得尺沉而滑。緊急則傷之過甚,陰陽將為之離絕.虛細是元氣衰,兩者皆難治。)

婦人之脈,尺宜常盛。右手脈大,亦屬順候。

尺脈微遲,經(jīng)閉三月。氣血不足,法當溫補。

婦人尺脈,沉弱而澀。年少得之,無子之兆。

長大得之,血枯產(chǎn)絕。因病脈澀,有孕難保。

(婦人以血為主,故尺宜常盛,而右手脈大,是氣可統(tǒng)血。所以尺微主氣血虛,尺遲又主寒,虛寒相得,其經(jīng)必閉;沉弱而澀,乃血枯元陽衰蔽,故主無孕,既有之之亦必小產(chǎn)。)

崩漏不止,脈多浮動。虛遲者生,實數(shù)者死。

疝瘕之脈,肝腎弦緊。小便淋閉,少陰弦緊。

(崩漏不止,已屬血動不歸,脈見實數(shù),是火上加油,所以不宜。疝瘕主于肝腎,故肝腎弦緊,即是疝瘕之征。淋閉主于手足少陰,故少陰脈弦緊,亦是淋閉之見。)

婦人有子,陰搏陽別。少陰動甚,其胎已結(jié)。

和滑而代,胎已二月。滑疾按散,胎必三月。

滑疾不散,五月可別。陽疾為男,陰疾為女。

女腹如箕,男腹如釜。

(此以血氣陰陽搏結(jié)為孕子女,驗之于臨床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

妊娠之脈,實大為宜。沉細弦急,虛澀最忌。

半產(chǎn)漏下,脈宜細小。急實漏絕,預兆不吉。

凡有妊娠,外感風寒。緩滑流利,脈象可隹。

虛澀燥急,其胎難保。胎前下利.脈宜滑小。

若見疾澀,其壽難保。

(妊娠以血氣足以養(yǎng)胎為主,脈見實大為宜;若沉細弦急澀為血氣以離,故最忌。其他如半產(chǎn)、漏下、妊娠外感、下利等等,皆以血氣足否為準則。)

臨產(chǎn)之脈,滑數(shù)為宜。弦細數(shù)短,最屬不利。

產(chǎn)后沉小,微弱相宜。急實洪數(shù),歧黃莫醫(yī)。

新產(chǎn)傷陰,血出不止。尺不上關(guān),其命即死。

新產(chǎn)中風,熱邪為殃。浮濡和緩,與病相當。

小急弦澀,頃刻身亡。

(臨產(chǎn)、產(chǎn)后、新產(chǎn)、產(chǎn)后風等證,均要審核脈證是否相宜,以定占兇。)

小兒之脈,六至為常。七至斷熱,五至寒傷。

浮則為表,沉則在里。脈亂無條,變蒸發(fā)熱。

止有定期,半表半里。按法施治,沉疴必起。

(3歲以上小兒,用此診法;l 5歲以上者,則與成人之脈診相同。)

男子久病,當診于氣:脈強則生,脈弱則死。

女人久病.當診于血:脈強則生,脈弱則死。

(男子以氣為主,右寸脈強,氣未見損,故曰則生。女人以血為主,左寸脈強。則血未虛竭,故曰不死。)

斑疹之脈,沉而且伏。火盛于表,陽脈浮數(shù)。

熱盛于里,陰脈實大。痘疹弦直,或沉細遲。

汗后欲解,脈潑如蛇。伏堅尚可.伏弦堪嗟。

(斑疹毒未伸泄,脈見沉伏,仍以數(shù)實沉浮分表里清解。痘疹則最宜外出,切忌內(nèi)伏。弦直細遲猶可升托,即伏不弦,猶可內(nèi)解。若至伏弦,則毒內(nèi)入已深,不能外出,所以堪嗟。至于脈潑如蛇,乃弦直之變脈,將由半表半里戰(zhàn)汗而解。)

癰疽未漬,脈宜洪大。及其已潰,洪大始戒。

肺癰已成,寸數(shù)而實。肺痿之脈,數(shù)而無力。

肺癰色白,脈宜短澀。浮大相逢,氣損血失。

腸癰實熱,滑數(shù)可必。沉細無根.其死可測。

(癰疽未潰,膿血內(nèi)充,脈宜洪大。已潰則內(nèi)部空虛,脈宜細小而虛,若反見洪大則兇。肺癰已成未多吐膿血,寸實為宜;肺痿本為肺葉焦枯,屬陰虛則應脈數(shù)無力。肺癰吐膿血是內(nèi)部轉(zhuǎn)虛,面色宜白,脫血兼瘀,脈宜短澀。腸癰為實熱所作.故以滑數(shù)為宜,否則皆兇危之象。)

奇經(jīng)八脈,不可不察。直上直下,三部皆沉。

中央堅實,沖脈昭昭。胸中有寒,逆氣里急。

疝氣攻心,支滿失焉。

(奇經(jīng)八脈。不在正經(jīng)之列,故曰奇。直上直下,即弦長之脈,三部皆沉,即大氣下陷,沖氣上干之由,或曰胸中有寒;中央堅實,即逆氣里急,疝氣攻心之脈象。支滿、脹膨、失溺,即沖脈之寒邪干手足少陰之象。)

直上直下,三部皆浮。弦直而長,督脈可求。

腰背強痛,風癇為殃。

(督脈屬陽,故三部直上直下浮起。病皆風傷衛(wèi)之象。)

三部丸丸.緊細而長。男疝女瘕,任脈可詳。

(任脈屬陰,有擔任之義,故脈來三部丸丸而動。疝瘕皆寒邪入擾陰經(jīng)之象。)

寸左右彈.陽蹺可決。或癇或癲,病苦在陽。

尺左右彈,陰蹺可別。或癇或瘛,病苦在陰。

關(guān)左右彈,帶脈之訊。病主帶下,腹脹腰冷。

(陽在上,陰在下。陰陽相交是關(guān)居中。瘛者筋緩而伸,瘛者筋急而縮之象,左右彈乃緊之變脈,故所以三脈皆主寒,在陽者兼熱。)

左尺外部,斜上至寸。脈沉陰維,心痛失志。

右尺內(nèi)部,斜上至寸。脈浮陽維,病苦寒熱。

(從左尺腎斜向心,是陰維之脈,尺外,即由尺斜向大指,脈沉主里,寒邪沖心,故心痛失志。從右尺三焦斜向大腸,是陽維之脈,尺內(nèi),即由尺斜向小指,脈浮主表,熱邪沖肺.故苦一身寒熱不能支持。)

脈有反關(guān),動在臂后。別由列缺,不干證候。

(反關(guān)本于有生之初,非病脈,所以不干證候。其脈不行于寸口。由列缺絡入臂后之手陽明大腸經(jīng),以其不順行于關(guān)上,故日“反關(guān)”。凡見關(guān)上無脈,須令病人復手以取之,法同正關(guān)脈候法。)

經(jīng)脈病脈,業(yè)已昭詳。將絕之形,要當度量。

心絕之脈,如操帶鉤。轉(zhuǎn)豆躁疾.一日可憂。

(《內(nèi)經(jīng)》曰:“脈來前曲后居,如操帶鉤,曰心死。”又曰:“如循薏苡于累累然。”兩脈皆短實堅強,真臟脈出而胃氣全無。又曰:“心絕,一日死?!毕峦?。)

肝脈之絕,循刀責責。新張弓弦,死在八日。

(全失胃氣之弦脈如此。)

脾絕雀琢,又同屋漏。一似流水,還如復杯。

(四脈皆缺和緩之象,故曰絕。此中包括胃絕,經(jīng)云:“脾絕,四日死?!保?/p>

肺絕為何?如風吹毛。毛羽中膚,三日而號。

(皆有毛無胃氣之象。)

腎絕何如?發(fā)如奪索。辟辟彈石,四日而歿。

(皆見硬石之彈動而無緩滑之象。)

命脈將絕,魚翔蝦游。至如涌泉。莫可挽留。

(命門是元陽之窟宅,元陽火衰,火冒之征,皆余炎已盡之象,此則概括心與大小腸在內(nèi)。)

小 結(jié)

此篇與上中兩篇,有彼詳此略,此詳彼略之處。各俱特點新義,須彼此參詳,理解與誦讀同時并舉,使脈學了如指掌,貫穿于臨床實踐,提高診斷水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杰熙先生脈學
補正四言脈訣 切脈技巧
中醫(yī)脈診學-基礎(chǔ)知識匯總(一)【精辟論述】
【轉(zhuǎn)載】黃杰曦、黃杰熙先生脈學1
中醫(yī)脈學-2
脈診 ‖ 二十八脈與主病【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