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什么是領袖氣質?
什么是領袖氣質?<span style="color:#0000FF">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為什么同樣的一個建議,在你的口中說出與在他的

口中說出所產生的是截然不動的兩種效果?在某種情況下,為什么有著比他更出

色才能的你,卻無法象他那樣得到團體的認可呢?你又是否意識到這種現(xiàn)象對你

的職場進階有著什么樣的影響呢?

在任何一個團體中,總有某一個人充當著核心的角色,他的言行能夠被團體認可

,并指引著團體的某一些決策和行動。我們可以把這種人所具備的人格魅力稱為

:“領袖氣質”。具有這種領袖氣質的并不一定是高層的管理者,在任何一個團

體中,小到幾個人組成的辦公室,大到一個集團,總會有一個人具有說服他人、

引導他人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領袖氣質”也可以被認為是人格魅力的一部

分。

  誠實守信

  這個市場化的社會在權力、金錢等各種欲望的充斥下,變得爾虞我詐。“誠

實”成了 “老實”的代名詞,而“老實”又似乎成了“無能”的標志。于是,剛

從校園里面出來的書生,也會為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而演繹出在履歷上出現(xiàn)了同

一所大學有三個學生會主席的鬧劇??墒沁@種欺騙帶來的,只是對自己前途的阻

礙。

  試想,一個欺詐而不講信用的人,連人格都讓人產生懷疑怎么可能在他人心

里樹立權威形象呢?所以誠實守信是培養(yǎng)“領袖氣質”的基本條件。

  學會傾聽

  在職場上,學會如何表現(xiàn)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人認為“說”

比“聽”更能展現(xiàn)自我。這并沒有錯,但是你是否想過自己所說的是不是能被團

體所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時,他總是一聲不吭地在一

邊靜靜地坐著,仔細聆聽著別人的發(fā)言。到最后,他才會站出來果斷地說出自己

的意見。因為“聽”首先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同時也可以幫助你了解別人的思

想,了解別人的需求,了解自己和別人的差異,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當掌握

了一切信息以后,你所提出的意見就會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站在團體的角度上

。所以最后的發(fā)言在某種時候,因為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見解也就更深入,更權

威。如果你每一次的意見都是相對正確的,那么自然而然地在他人心中樹立起權

威形象。

  重視身邊的每一個人--從記住別人的名字開始!

  你要讓別人重視你,樹立起你的權威形象,就必須要學會重視別人?,F(xiàn)代社

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交流增多,“Hi”一聲就可以認識一個新的朋友。也許對你

來說,要記住每一張新面孔實在不是一件易事,于是,再次見面卻想不起他人名

字的尷尬場景便會常常發(fā)生在我們身上。可是有誰意識到這其實是對他人的一種

忽視和不尊重呢?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當許多人坐在一起討論某個問題時,如果在你

發(fā)言中提到了多個同事的名字及他們說過的話時,那么,被提到的那幾個同事就

會對你的發(fā)言重視一些,也容易接受一些。為什么一個稱呼會引起這么大魔力呢

?那就是“被重視”這個因素在起作用。所以,讓我們從記住別人的姓名做起,

重視身邊的每一個人。才能得到其它人的重視和尊重。

  從大局的利益出發(fā)

  一個人待人處世如果只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那就不可能得到團體的認可,也

更談不上樹立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權威形象了。

  小胡在一家集團的市場部工作,每一個月初部門都會招集地區(qū)級主管開定價

會議,可是不知道為什么,小胡提出的定價總得不到認可,甚至還遭到負責其它

地區(qū)的同事的排斥,他覺得很苦惱。后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另一個地區(qū)的

主管對他吐苦水,讓他找出了原由所在。事情很簡單,因為小胡所在的地區(qū)銷售

情況很好,而且競爭對手少,相對而言,就可以制定一個比較高的價格。可是其

它地區(qū)競爭對手的實力較強,市場的吞吐量又不是很大,銷售價格如果定得高,

便不可能完成銷售目標。小胡只考慮到自己所在地區(qū)的情況,沒有從大局考慮,

他所提議的定價自然得不到大家的認可。其實這種情況常常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中發(fā)生。因為人總是會自覺或不自覺的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來考慮和處理工作,如

果你學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你就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

  果斷的提出你的意見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幾點,那么我相信,你已經(jīng)取得了大家的信任與尊重。但

是如何來表現(xiàn)你的權威呢?你平時成績必須要做到自己心里有底,說話要堅決。

  有些人,在工作中面對某些問題時,明明有自己的見解,卻思前想后,猶猶

豫豫,等到其它同事提出時才懊悔不已。一次一次的錯過,使得你失去了很多表

現(xiàn)的機會;還有一些人,平時

第一章 領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養(yǎng)的
培養(yǎng)孩子超凡的氣質(1)
但凡領袖人物,總有一種讓人欽佩的氣質,或大度、或寬容、或無私……氣質是一種內在品格的外在表現(xiàn),它往往是吸引追隨者的首要因素。
1.氣質是孩子個人色彩的表現(xiàn)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的孩子活潑好動,反應靈活;有的孩子安靜穩(wěn)重,反應緩慢;有的孩子總是顯得十分急躁,情緒明顯表露于外;而有的孩子則總是不動聲色,情緒體驗細膩而深刻。這些心理特征方面的差異或相似,就表現(xiàn)為氣質的異同。

氣質是人格的心理特征之一。氣質是孩子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是高級神經(jīng)活動在孩子的行為中的表現(xiàn),是情緒和活動發(fā)生的速度、強度、持久性、靈活性和指向性等動力方面特點的綜合。

有著某種氣質的孩子,常在不同的活動中顯示同樣性質的動力特點,而且他們的氣質特征具有相當固定的性質。例如,一個學生每逢考試總表現(xiàn)激動、等待朋友時總坐立不安、參加文體比賽前總沉不住氣等。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這個學生具有情緒易激動的氣質特征。

一般來說,氣質是人的天性,無好壞之分。每種氣質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有弊的一面。有些孩子雖然靈敏活潑,但卻會失于浮躁,學習不踏實,沒耐力,行事馬虎;有些孩子雖然膽小、憂郁,但細心敏銳,見微知著,聰明過人。每種氣質都各有利弊,從整體來講無孰好孰壞的評價。

氣質在行為上給孩子涂上了個人色彩,但它不能決定孩子的社會價值。一個孩子的活潑與穩(wěn)重不能決定他為人處事的方向,任何一種氣質類型的孩子既可以成為品德高尚、有益于社會的人,也有可能成長為道德敗壞、有害于社會的人。
2.孩子有哪些氣質類型
通常,人們把氣質分為多血質、膽汁質、抑郁質和黏液質四種類型。這四種氣質類型就像春夏秋冬四季歌一樣,有著各自韻律獨特的曲調。

要培養(yǎng)孩子的超凡氣質,首先要判斷孩子的氣質類型,根據(jù)孩子的氣質特點來進行。

第一種氣質:多血質。

多血質的孩子具有與燕青相似的氣質。具有這種氣質的孩子總是像春風一樣,富有朝氣。

這種氣質的孩子乖巧伶俐,惹人喜愛。他們的情緒豐富而外露,喜怒哀樂皆形于色,他們那副表情多變的臉折射出他們的內心世界。活潑、好動、樂觀、靈活是他們的優(yōu)點,他們喜歡與人交往,有種“自來熟”的本事,但是交情淺淡。這種氣質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強而且富有感染力,一件平淡無奇的小事也能被他們描述得精彩無比。這種氣質的孩子思維靈活,行動敏捷,對各種環(huán)境適應力強,教育可塑性也很強。

但是,這種氣質的孩子的弱點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穩(wěn)定性差,容易見異思遷。

第二種氣質:膽汁質。

膽汁質的孩子具有與李逵相似的氣質。具有這種氣質的孩子就像“夏天里的一團火”,有股火暴的脾氣。

這種氣質的孩子“點火就著”,脾氣暴躁,經(jīng)常暴跳如雷,但是,情緒又難以持久,整個心理活動都籠罩著迅速而突變的色彩。這種氣質的孩子精力旺盛,爭強好勝,做事勇敢果斷,為人熱情直爽、樸實真誠、表里如一。

但是,這種氣質的孩子思考問題常常是粗枝大葉、不求甚解,遇事欠思量,魯莽冒失,常常感情用事,剛愎自用。他們生性倔強,愛使性子,有股子“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的倔勁兒,同時,他們又生性好動,一刻也不能安靜,仿佛永遠有使不完的“能量”,只有等他睡下,整個家庭才會變得平靜。因此,這種孩子常常被稱為是“頑童”或“倔童”。

第三種氣質:抑郁質。

抑郁質的孩子具有與林黛玉相似的氣質。這種氣質的孩子給人以“秋風落葉”般無奈、憂傷的感覺。

這種氣質的孩子情緒體驗深刻、細膩而又持久,但心里多是消極抑郁,多愁善感,心事重重,給人以柔弱怯懦的感覺。

這種氣質的孩子聰明而富有想象力,自制力強,不善于交際,卻非常注意自己的內心世界。由于孤僻離群,總顯得軟弱膽小、萎靡不振。他們的行為舉止緩慢而單調,雖然穩(wěn)重踏實,卻優(yōu)柔寡斷。

第四種氣質:黏液質。

黏液質的孩子具有與林沖相似的氣質。這種氣質的孩子就像冬天一樣缺乏生氣,卻“冰冷耐寒”。

這種氣質的孩子安靜穩(wěn)重,沉默寡言。他們喜歡深思,表情平淡,情緒不易外露,但是,他們的內心情緒體驗卻非常深刻,外表似乎給人“冷”的感覺,實際上內心火熱,也被稱為“暖水壺”。這種氣質的孩子自制力很強,不怕困難,忍耐力強,表現(xiàn)出內剛外柔的特點。他們的思維靈活性略差,但考慮問題細致而周到,這往往能夠彌補他們思維的不足。這種孩子在接受知識方面比較慢,但根基卻很扎實,他們平時總是四平八穩(wěn)的,所以有時給人的感覺是“火燒眉毛也不著急”。

但是,這種氣質的孩子行為主動性比較差,經(jīng)常是父母讓他們去做某事時才會去做,而并不是他們不想做。

四種氣質的孩子顯示了“四季”般的天性,但是,單純屬于這四種氣質之一的孩子并不多,在生活中,大多數(shù)孩子兼?zhèn)鋷追N氣質。
3.你的孩子屬于哪種氣質?
怎樣來判定孩子的氣質呢?你需要綜合考慮孩子以下幾方面內容。

第一,規(guī)律性。

觀察孩子的規(guī)律性,孩子的生活是否恪守某些規(guī)律。

一般來說,規(guī)律性高的孩子會準時上床睡覺,即使特殊情況下不能入睡,他們也會在那一刻上床。而有些孩子卻相反,到了應該睡覺的時候,他們不僅毫無睡意,就算勉強被哄上床,也會半天不能入睡,這類孩子的規(guī)律性就偏低了。

第二,活動量。

觀察孩子的活動量,孩子是好運動還是喜歡安靜。

如果你的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是安安靜靜地坐著,慢條斯理地把飯吃完,雖然他確實很認真地做這件“吃飯”的工作,但是慢吞吞的,甚至給人懶洋洋的感覺,讓人不免替他著急,這類孩子的活動量就屬于比較小的類型。

活動量大的孩子雖然有時吃飯也比較“慢”,但是情形卻迥然不同。他們一刻也靜不下來,吃一口飯就想下去玩一會兒,挾一口菜就想四周跑跑,吃飯總是像打仗一樣。

第三,趨避性。

觀察孩子的趨避性,孩子對陌生事物是接納還是排斥。

如果你的孩子一點也不害羞,還主動地和陌生人說話,他的趨避性就傾向于接納;如果孩子見到陌生人又躲又藏,或者一定要父母在邊上,才肯與陌生人見面、說話,這樣的孩子趨避性就傾向于排斥。

第四,反應強度。

觀察孩子的反應強度,孩子對內外界反應是緊張還是緩和,是強還是弱。如果不管你怎樣責罵孩子,他只是抿緊嘴巴,任憑眼淚在眼眶里打轉,一個人退到角落去傷心,也沒有其他激烈的反應,那么你的孩子的反應強度就屬于非常弱的類型。

如果你的孩子反應強度過激,那么當你責罵他時,他就有可能又哭又鬧,或者索性賴在地上不起來,直到你妥協(xié)為止。

第五,情緒本質。

觀察孩子的情緒本質,孩子所表現(xiàn)的快樂和不快樂、友善與不友善之間的比例如何。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緊繃著臉,眉頭緊鎖,一副不友善、不開心的樣子,哪怕他遇到了高興的事情,也反應平平,那么,你的孩子情緒本質偏向于負。事實上,有時候孩子并不是真的不快樂,只是他的情緒本質使然。

如果你的孩子一天到晚總是笑嘻嘻的,一點小事就高興得不得了,那么,這樣的孩子就屬于情緒本質正向型。

第六,反應靈敏性。

觀察孩子的反應靈敏性,孩子在感官方面,需要多少刺激才能產生反應。

如果你的孩子在覺得穿得過于暖和的時候,就馬上要求脫下衣服,那么,他的反應比較敏感。同樣的情況,如果孩子渾然不覺,自顧自地做自己的事情,那么,孩子的反應靈敏度則顯得遲鈍一些。

第七,注意力。

觀察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在讀書、寫作業(yè)的時候,能夠非常專心,哪怕父母在邊上叫他幾聲,最初也得不到他的回應,那么就說明孩子的注意力就比較強。相反,如果旁邊的一丁點響聲都能夠讓孩子分心,這樣的孩子,注意力就比較弱。

第八,堅持度。

觀察孩子的堅持度,看孩子對所做的事情是否能夠堅持下去。

如果孩子在做事的時候,總是三分鐘熱度,縱然是自己所愛好的,也往往會感到厭煩,這樣的孩子堅持度就比較弱。而堅持度強的孩子做事往往能夠堅持到底,結果沒有出來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第九,適應度。

觀察孩子的適應度,即觀察孩子對新環(huán)境、新事物的適應能力如何。

適應度低的孩子往往經(jīng)過很長時間也無法適應新的環(huán)境,無法認同新的規(guī)則等;適應度高的孩子則會積極地去熟悉新的環(huán)境,主動熟悉新的規(guī)則,并把自己融入其中。

綜合起來,你可以對照下表來分析孩子的氣質類型,如果孩子屬于某一種氣質類型多一些,你就可以根據(jù)這種氣質類型來培養(yǎng)孩子。



氣質類型判定表
多血質 膽汁質 抑郁質 黏液質
規(guī)律性 弱 弱 強 強
活動量 大 大 小 小
趨避性 接納 接納 排斥 排斥
反應強度 強 強 弱 弱
情緒本質 正 正 負 負
反應靈敏性 強 強 弱 弱
注意力 弱 弱 強 強
堅持度 弱 弱 強 強
適應度 強 弱 弱 強



4.塑造孩子高貴的氣質
我們已經(jīng)知道,氣質具有天賦性,受先天遺傳的影響很大,是孩子心理中較為穩(wěn)定、變化較少的一種心理特征。但是,氣質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在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下,孩子的氣質仍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教育具有強大的力量,他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變人。在氣質教育中,我們不可能讓孩子的氣質類型改變,但是,我們可以讓孩子現(xiàn)有的氣質類型,向更積極、更健康的方向發(fā)展,顯示出其氣質的獨特之美。

其實,氣質教育重在克服與發(fā)揚,作為父母,你應該讓孩子做氣質的主人,不做氣質的奴隸。父母要學會分析孩子氣質特征中的長處與短處,不能遷就孩子的氣質弱點。比如,不能因為膽汁質的孩子脾氣不好,就容忍他的暴躁;不能因為抑郁質孩子膽小,就處處護著孩子;不能因為黏液質的孩子遲緩,就允許孩子磨蹭。這些都是一種失敗的氣質教育,只會使孩子的氣質向更消極的方面發(fā)展。

具體來說,父母應該根據(jù)自己孩子的氣質類型,努力讓孩子發(fā)揚自己的氣質的積極特征,抑制消極特征。

第一,對于多血質型氣質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屬于多血質型氣質,你應側重于教育孩子做事更謹慎、謙虛,有耐力與毅力,以克服孩子容易輕率處事,疏忽大意,過高估計自己的毛病。

在孩子有優(yōu)點的時候,父母不要當眾表揚,如果孩子有缺點,父母要及時批評指正。在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父母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孩子認真細心的習慣,幫助孩子選擇課外讀物或課外活動項目,以避免孩子興趣過于廣泛而導致一事無成。

第二,對于膽汁質型氣質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屬于膽汁質型氣質,你應該側重于孩子自制能力和情感平衡性的教育,使孩子既能夠保持行為主動、熱情和敢于創(chuàng)造的精神,又能克服急躁、粗暴、易怒的弱點。

父母在與孩子說話的時候,應盡量放慢語速,放低語調,在孩子急著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要勸其三思而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講一些冒失沖動、不計后果而造成失敗的實例,讓孩子了解到自己的毛病。當孩子有什么過錯時,父母不要當眾批評孩子,應該在事后和風細雨地擺事實、講道理,以培養(yǎng)孩子對于理智的控制力。

第三,對于抑郁質型氣質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屬于抑郁質型氣質,你應該加強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勇敢及樂觀主義的教育,以發(fā)揚孩子溫順、細致、富于同情心、聰明、體驗深刻等優(yōu)點,努力克服孩子容易沮喪、自卑、消沉、孤僻懦弱和優(yōu)柔寡斷的缺點。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和成功之處,并馬上表揚孩子,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如果有條件,父母要多帶孩子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并鼓勵孩子自己獨立承擔某項家庭事務,鼓勵孩子獨立做事,并鍛煉孩子的意志力。

第四,對于黏液質型氣質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屬于黏液質型氣質,你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孩子提高做事效率的能力和廣泛的興趣,讓孩子既具有勤勉實在、堅毅理智的特點,又具有積極熱情的人生態(tài)度。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與孩子開展競賽類活動,強化孩子的時間效率觀念。父母要多帶孩子廣泛接觸自然界和社會實踐活動,給孩子提供豐富的感官刺激,以激發(fā)孩子的熱情和積極性。

培養(yǎng)孩子的超凡氣質,要求父母做到不偏袒、不歧視孩子的氣質弱點,正確引導孩子揚長避短,這樣才能塑造孩子自己獨特的氣質,讓孩子發(fā)揮自己的人格魅力。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領袖最需要用自己的品格去感染他人,沒有偉大的品格,就缺乏了吸引追隨者的最基本的條件。
==========================================
1.學會做人比學會做學問更重要
春秋時代的吳起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他身為大將卻總是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臥不設席,行不騎馬,親自背送糧食,與士卒共擔勞苦。正是因為這樣,軍隊將士一心,無往不勝。

一次,一位士兵生了毒瘡,吳起作為大將,竟然親自為他吮出膿血。

當這位士兵的母親聽到這一消息后,大哭不已。

人們不解地問她:“你的孩子是個小兵,將軍親自為他吮瘡,你還哭什么?”

這位母親說:“我倒不是為這件事哭,過去,吳公也曾為孩子的父親吮過膿血,結果,其父義無反顧地戰(zhàn)死沙場。今天,吳公又為我的兒子吮膿血,我就不知孩子將死在什么地方了,于是才哭!”

這表明,吳起作為一位成功的將軍,其成功之處主要在于人格的力量。

人格,或者說性格,在《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中的定義是這樣的:“個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一個人的一些意識傾向與各種穩(wěn)定而獨特的心理特征的總和。”

NBA球員保羅·加索爾說過:“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是不是可以當領袖。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球隊的領袖,就一定要做到強硬些、再強硬些,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球隊。尤其當你是一個來自國外的球員的時候,你要比一般的美國球員做得更加堅決。這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你要堅持幾年一直這么做。如果你做到了,時機差不多了,你覺得應該成為球隊領袖,你就會達到這一點。”加索爾還說:“我知道自己是球隊的領袖,所以我要有侵略性,我要給我的隊友設定一個基調,讓每個人都跟我一樣。我必須在球場上做出決定,我要更多地拿球,同時限制自己的失誤,就這樣慢慢地,我成為了球隊的領袖。”

實踐和理論都表明,在人際關系復雜、競爭激烈的現(xiàn)代社會,孩子是否有成熟、穩(wěn)定的情緒,能否坦然、從容地面對挫折和失敗,是否有足夠的魄力和勇氣去迎接挑戰(zhàn)。

如果一個人的性格開朗直爽,那么他就很容易被人接受,交往活動范圍廣泛,就有走向各種人生道路的可能性。如果性格孤僻,他的交往活動就只會在狹窄的范圍中,做任何事情都不愿同人們直接配合,結果往往是半途而廢,不易走出多彩的人生之路。從某個方面說性格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關鍵。

一句話,孩子的性格是否受人歡迎,人格是否健全,心理是否健康,是決定他的事業(yè)成敗與生活是否美滿的關鍵因素。

許多人不明白為人父母的責任,以為為人父母最主要的責任就是為孩子提供盡量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對孩子進行智力投資。殊不知,這些并不是為人父母的最主要責任。實際上,為人父母的最主要責任是幫助孩子接受一整套他們賴以立身處世的牢固的社會準則,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遵守法紀,讓孩子懂得自身的價值,并對自己充滿自信,努力去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教育實踐家馮恩洪認為:“我們的教育要教會孩子什么?學會做人比學會做學問更重要,要引導孩子先學會做人,然后是做學問。”馮先生一語道出了教育的實質是人格的教育。孩子首先應該具備良好的性格和完整的人格。
2.母親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拿破侖·波拿巴經(jīng)常這樣說:“一個孩子行為舉止的好壞完全取決于他的母親。”他把自己生活中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母親在家庭中對自己的意志力、自制力等方面的鍛煉。

一位寫拿破侖傳記的作家說:“除了母親以外,幾乎沒有人能指揮得了他。她總是通過諸如溫柔、嚴厲而又極有分寸的方法,讓他熱愛、尊敬和服從自己。從她這里,他學到了順從的美德。”

作曲家格雷特雷也認為,母親作為品格的教育者是極為重要的,他把一位優(yōu)秀的母親刻畫成“自然的杰作”。格雷特雷的思想是深刻的。因為優(yōu)秀的母親可以在理性的指導下,以溫和的性情、善良和友好等內在的精神原則,營造一個快樂、如意和祥和的氛圍。哪怕窮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個善良、溫柔、樂觀的母親,從這個家庭中走出來的孩子仍然會有美好的品格。

當然,如果母親本身是一個自私、懶惰和心靈丑惡的人,孩子的品格往往也是極其糟糕的。詩人拜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拜倫是一位恣意妄為、剛愎自用、目中無人、睚眥必報、性格暴躁的人,而他這樣的性格正是源于他的母親。

自從拜倫出生后,他幼小的心靈就受到他那自以為是、目空一切、脾氣火暴且任性固執(zhí)的母親的影響。拜倫的母親經(jīng)常嘲笑兒子的生理缺陷,他們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激烈的爭吵。在拜倫躲避母親責打的時候,母親經(jīng)常拿著火鉗或撥火棍向他猛擲過來。在拜倫的《柴爾德·哈洛德》一詩中,他說:“是的,我的思想應該少一點野性,

我在黑暗中冥思苦想得太久,

大腦已形成了旋轉不停的渦流,

就像灣流緊張過度。

當初年幼,心靈未被馴服,

生命的春天已被人毒害。”

可見,母親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是巨大的,正如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學》一書中寫道:“孩子道德發(fā)展的源泉以及根部在于母親的智慧、情感和內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發(fā)展中變得如何,取決于有什么樣的母親。”
3.父親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大部分教育家認為,母親對于孩子的性格影響是巨大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父親對孩子的性格就沒有影響。

父親是孩子從小就模仿和崇拜的對象。父親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于孩子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作為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果斷、堅強,敢于冒險、敢于克服困難,積極進取、樂觀開朗、寬容大度等性格特征,父親的這些性格特征對于孩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如果孩子經(jīng)常跟父親在一起,孩子就會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模仿父親的行為方式和性格特點。心理學家麥克·閔尼曾經(jīng)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一天與父親接觸不少于2小時的孩子,和那些一個星期與父親接觸不到6個小時的孩子相比,他們的人際關系更融洽,性格更開放,并具有進取精神和冒險精神,更具有男子漢的氣概。同時,那些和父親經(jīng)常相處的孩子,容易從父親那里獲得與智力相關的一些性格,比如自制、好奇、自信等。

因此,作為父親,應該關注孩子的性格發(fā)展。

我國教育家孔子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父親要以身作則,平時注重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同時,父親要多與孩子做一些母親很少做的事情,比如,鼓勵孩子冒險和勇敢面對挫折等,以彌補母親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促進孩子性格全面發(fā)展。
4.培養(yǎng)孩子自立的性格
日本思想家福澤渝吉說:“教育就是授人獨立自尊之道,并開拓躬行實踐之法。”又如陶行知所說:“讓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才是英雄漢。”

自立是對孩子終身發(fā)展非常重要的性格。當孩子跨入校門時,隨之而來的是需要獨立面對校園里的事物,如果他無法獨立地做一些事情,孩子就會在校園中受到他人的取笑和排擠。正如美國權威兒童教育博士詹姆斯告誡父母的話一樣:“依賴本身就滋生懶惰、精神松懈、懶于獨立思考、易為他人左右等弱點。所以說,處處為孩子包辦,這不是在幫助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

美國前總統(tǒng)羅斯福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孩子們的獨立人格。他有句名言:“在兒子面前,我不是總統(tǒng),只是父親。”

有一次,羅斯福20歲的大兒子詹姆斯去歐洲旅行,回來前,他買了一匹好馬,這使他的回家盤纏幾乎沒有了。于是,他打電報向父親求援。誰知,羅斯福回電話說:“你和你的馬游泳回來吧!”

沒辦法,詹姆斯只好賣掉了馬,賺路費回家。

羅斯福反對孩子們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他認為,應該教會孩子們憑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

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性,最關鍵的是父母不要包辦孩子的事情。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孩子有很大的潛力,就像植物一樣能夠自長,教育者只需要給他們提供環(huán)境和條件。她提出教育要引導孩子走獨立的道路,一旦孩子能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那么,深藏在孩子內部的各種潛能就能充分發(fā)揮出來。

卡爾·威特曾經(jīng)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一次,卡爾·威特離家一個星期去別的地方,這一短暫的分別讓小卡爾對父親非常思念。當老卡爾出現(xiàn)在家門口時,小卡爾興奮極了,當他看到父親從馬車上下來時,就飛奔過去。但是,就在這個時候,老卡爾卻沒有像往常那樣抱住他,而是躲開了,這讓飛奔而來的小卡爾撲了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小卡爾非常生氣,但是,老卡爾卻對他說:“孩子,我這樣做是想讓你明白,不要輕信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父親。等你長大后,有許多平時看似對你好的人并不一定會在任何時候都關心你、幫助你,就像剛才爸爸對你那樣。”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讓孩子自己照顧自己,讓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比如,自己吃飯、穿衣,盡管孩子剛開始的時候吃飯會灑得滿桌子都是,穿衣不是穿反就是扣子扣不齊,但是,孩子在自己照顧自己的過程中,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父母要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讓他自己做,不要幫他做。孩子只要愿意做,我們就應鼓勵他。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各種需要,鼓勵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允許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和決定。對于孩子遇到的困難,父母不要立刻就幫忙,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獨立解決。

當時,看到熊熊燃燒的大火,愛迪生的兒子發(fā)瘋似的尋找父親。最后,兒子在一個角落找到了愛迪生,他竟然靜靜地觀看著烈火中的實驗室。當愛迪生看到兒子的時候,大聲對他說:“查理斯,你母親去哪里了,去,快去把她給找來,她這輩子恐怕再也見不到這樣的場面了!”

第二天清晨,大火終于被撲滅了。愛迪生心愛的實驗室化為一片廢墟。但是,愛迪生卻平靜地說:“災難自有它的價值,瞧,這不,我們所有以前的錯誤都被大火燒得一干二凈,感謝上帝,這下我們又可以從頭再來了。”

三周后,六十多歲的愛迪生就開始制造世界上第一部留聲機。愛迪生曾經(jīng)說過:“成功的秘訣很簡單,無論何時,不管怎樣,我也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正是這種樂觀的精神,愛迪生一生中發(fā)明了許多東西,成為世界上偉大的發(fā)明家。

樂觀是一種性格或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結果。樂觀與悲觀的最大區(qū)別就是對有利和不利事件原因的解釋。

著名的喜劇演員卓別林說過:“用特寫鏡頭看生活,生活是一個悲??;但用長鏡頭看生活,生活則是一個喜劇。”這就是樂觀主義者與悲觀主義者的區(qū)別。

樂觀主義者認為,有利的、令人愉快的事情總是永久的、普遍的。悲觀主義者則認為,好事總是暫時的,壞事才是永遠的。在解釋壞事發(fā)生的原因時,他們不是責怪自己,就是把責任推給別人。

可見,對樂觀與悲觀認識的不同在于心態(tài)的不同,積極的心態(tài)會產生樂觀主義,消極的心態(tài)會產生悲觀主義。作為父母,要引導孩子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事物。

首先,父母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形成一種愉快的氛圍。

營造一個愉快的家庭氛圍,需要父母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用自己的樂觀去感染孩子;經(jīng)常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和關心;每天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與孩子一起娛樂和學習;父母要積極關注孩子的情感,當孩子情緒變化時要及時疏導;讓孩子自由表達,讓孩子自主選擇,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去交朋友。

其次,在孩子遇到困難與挫折時,當孩子的情緒陷入低谷時,當孩子處于消極狀態(tài)時,父母要積極引導孩子擺脫消極情緒。

重要的是你應該讓孩子明白,有的人之所有一生快樂,并不是因為他們一帆風順,而是在于他們有很強的適應性,他們能夠很快地從失望、沮喪等不良的情緒中振作起來。

作為父母,你還應該教給孩子一些自我調整的技巧,比如,聽音樂、外出散步、與朋友交談等,讓孩子努力尋找快樂的事情,并從中找到安慰,擺脫消極情緒的侵害。
6.培養(yǎng)孩子自信的性格
香港著名企業(yè)家、“領帶大王”曾憲梓初涉商海時,所做的工作就是替別人推銷領帶。剛開始的時候,他每天只能賣掉幾條領帶,可是他并沒有失去信心,而是自我激勵,今天賣掉10條時,明天就激勵自己要賣掉20條。每天能售出幾百條領帶時,他就激勵自己去建一個銷售店。在不斷的自我激勵中,曾先生創(chuàng)造了聞名世界的服裝品牌——“金利來”,并擁有了龐大的企業(yè)集團。

美國成功學家戴爾·卡耐基認為,世界上無論哪一個成功者,都是絕對信任自己的。至于庸人們,偶然受到一點挫折,便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把一切歸咎于命運的不濟。其實他們失敗的原因,多是由于不自信。

如果你的孩子是個自信的人,那么,他就會樂觀進取,做事積極主動、勇于嘗試,樂于面對挑戰(zhàn);如果你的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和態(tài)度,往往是退縮、悲觀、畏懼、凡事依賴別人,猶豫不決,不善于與人交際、不敢嘗試新事物等。

怎樣培養(yǎng)孩子自信的性格呢?

首先,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如果孩子的能力得到父母的信任,他就會相信自己,并努力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如果父母再給他創(chuàng)造一些讓他獨立完成事情的機會,孩子就可以鞏固他已有的成就感,鞏固他的自我價值和他對自我能力的信心。

愛立信中國公司副總裁、臺灣企業(yè)家蔡桐木先生,曾寫過一本叫《忙爸爸的私房故事》的書,他在其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后來,實在是累得不行,我們就走到邊上的一座廟去拜廟。在日本拜廟,程序和在臺灣的媽祖廟或五臺山的黛螺寺有很大的不同,雖然日本的佛教是受中國佛教、尤其是禪宗和曹洞宗的影響很大。一般得先在泉池里洗手、漱口,然后走向廟前,搖鈴,雙手擊掌,在把神明吵醒后,丟銅錢、許愿,但不燒香。我們一路排開,我用眼睛余光看到他們兄弟(恩尼和杰克)虔誠地喃喃自語。

之后,我好奇地問他們許了什么愿。怕他們不說,我就開始先拋磚引玉說出自己許的愿。老婆說了,恩尼也說了,怎么問杰克,他都是那句“我不告訴你”。杰克就是這樣的個性,什么事都藏在心里。我?guī)追{利誘之后還是那句“我不要告訴你”。我急了,最后使出殺手锏跟他說,“聽著!杰克,如果你不說,我一會兒就準備回去再拜一次,請求神明不要讓你的愿望實現(xiàn)。”話還沒說完,杰克眼淚撲撲而下,他用英文跟我說,“Dad,You can’t do that!”
曾經(jīng)有人問愛迪生:“對于你的耳聾,你是怎樣想的?”

愛迪生卻說:“耳朵聾了,正好讓我專心做實驗。”

愛迪生的樂觀心態(tài),使他在面對失敗的時候,從不氣餒。

1914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愛迪生的實驗室不幸起火?;馂牟粌H使愛迪生的財產遭受重大損失,而且讓他一生的心血都化為了灰燼。

當時,看到熊熊燃燒的大火,愛迪生的兒子發(fā)瘋似的尋找父親。最后,兒子在一個角落找到了愛迪生,他竟然靜靜地觀看著烈火中的實驗室。當愛迪生看到兒子的時候,大聲對他說:“查理斯,你母親去哪里了,去,快去把她給找來,她這輩子恐怕再也見不到這樣的場面了!”

第二天清晨,大火終于被撲滅了。愛迪生心愛的實驗室化為一片廢墟。但是,愛迪生卻平靜地說:“災難自有它的價值,瞧,這不,我們所有以前的錯誤都被大火燒得一干二凈,感謝上帝,這下我們又可以從頭再來了。”

三周后,六十多歲的愛迪生就開始制造世界上第一部留聲機。愛迪生曾經(jīng)說過:“成功的秘訣很簡單,無論何時,不管怎樣,我也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正是這種樂觀的精神,愛迪生一生中發(fā)明了許多東西,成為世界上偉大的發(fā)明家。

樂觀是一種性格或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結果。樂觀與悲觀的最大區(qū)別就是對有利和不利事件原因的解釋。

著名的喜劇演員卓別林說過:“用特寫鏡頭看生活,生活是一個悲劇;但用長鏡頭看生活,生活則是一個喜劇。”這就是樂觀主義者與悲觀主義者的區(qū)別。

樂觀主義者認為,有利的、令人愉快的事情總是永久的、普遍的。悲觀主義者則認為,好事總是暫時的,壞事才是永遠的。在解釋壞事發(fā)生的原因時,他們不是責怪自己,就是把責任推給別人。

可見,對樂觀與悲觀認識的不同在于心態(tài)的不同,積極的心態(tài)會產生樂觀主義,消極的心態(tài)會產生悲觀主義。作為父母,要引導孩子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事物。

首先,父母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形成一種愉快的氛圍。

營造一個愉快的家庭氛圍,需要父母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用自己的樂觀去感染孩子;經(jīng)常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和關心;每天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與孩子一起娛樂和學習;父母要積極關注孩子的情感,當孩子情緒變化時要及時疏導;讓孩子自由表達,讓孩子自主選擇,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去交朋友。

其次,在孩子遇到困難與挫折時,當孩子的情緒陷入低谷時,當孩子處于消極狀態(tài)時,父母要積極引導孩子擺脫消極情緒。

重要的是你應該讓孩子明白,有的人之所有一生快樂,并不是因為他們一帆風順,而是在于他們有很強的適應性,他們能夠很快地從失望、沮喪等不良的情緒中振作起來。

作為父母,你還應該教給孩子一些自我調整的技巧,比如,聽音樂、外出散步、與朋友交談等,讓孩子努力尋找快樂的事情,并從中找到安慰,擺脫消極情緒的侵害。
6.培養(yǎng)孩子自信的性格
香港著名企業(yè)家、“領帶大王”曾憲梓初涉商海時,所做的工作就是替別人推銷領帶。剛開始的時候,他每天只能賣掉幾條領帶,可是他并沒有失去信心,而是自我激勵,今天賣掉10條時,明天就激勵自己要賣掉20條。每天能售出幾百條領帶時,他就激勵自己去建一個銷售店。在不斷的自我激勵中,曾先生創(chuàng)造了聞名世界的服裝品牌——“金利來”,并擁有了龐大的企業(yè)集團。

美國成功學家戴爾·卡耐基認為,世界上無論哪一個成功者,都是絕對信任自己的。至于庸人們,偶然受到一點挫折,便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把一切歸咎于命運的不濟。其實他們失敗的原因,多是由于不自信。

如果你的孩子是個自信的人,那么,他就會樂觀進取,做事積極主動、勇于嘗試,樂于面對挑戰(zhàn);如果你的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和態(tài)度,往往是退縮、悲觀、畏懼、凡事依賴別人,猶豫不決,不善于與人交際、不敢嘗試新事物等。

怎樣培養(yǎng)孩子自信的性格呢?

首先,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如果孩子的能力得到父母的信任,他就會相信自己,并努力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如果父母再給他創(chuàng)造一些讓他獨立完成事情的機會,孩子就可以鞏固他已有的成就感,鞏固他的自我價值和他對自我能力的信心。

愛立信中國公司副總裁、臺灣企業(yè)家蔡桐木先生,曾寫過一本叫《忙爸爸的私房故事》的書,他在其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后來,實在是累得不行,我們就走到邊上的一座廟去拜廟。在日本拜廟,程序和在臺灣的媽祖廟或五臺山的黛螺寺有很大的不同,雖然日本的佛教是受中國佛教、尤其是禪宗和曹洞宗的影響很大。一般得先在泉池里洗手、漱口,然后走向廟前,搖鈴,雙手擊掌,在把神明吵醒后,丟銅錢、許愿,但不燒香。我們一路排開,我用眼睛余光看到他們兄弟(恩尼和杰克)虔誠地喃喃自語。

之后,我好奇地問他們許了什么愿。怕他們不說,我就開始先拋磚引玉說出自己許的愿。老婆說了,恩尼也說了,怎么問杰克,他都是那句“我不告訴你”。杰克就是這樣的個性,什么事都藏在心里。我?guī)追{利誘之后還是那句“我不要告訴你”。我急了,最后使出殺手锏跟他說,“聽著!杰克,如果你不說,我一會兒就準備回去再拜一次,請求神明不要讓你的愿望實現(xiàn)。”話還沒說完,杰克眼淚撲撲而下,他用英文跟我說,“Dad,You can’t do that!”
杰克終于在我的脅迫下說了,他說他祈禱我們全家永遠幸福地在一起。

我啞口無言,覺得自己無地自容,竟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是那樣的自私和無知。為什么連自己的兒子我也不相信呢?我后來向杰克道歉,請他原諒父親的自私。


從上面的故事中我們感悟到:父母與孩子之間應該保持一種互相信任的狀態(tài)。父母的信任對于兒童的性格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信任孩子的能力,當孩子失敗時要相信他有改正的能力。

其次,父母要學會隨時鼓勵孩子。

每一個父母都應該知道,孩子的自信是表現(xiàn)在他的行為中的,如果孩子缺乏對自己能力的自信,對自己價值的信任,他不會通過積極的參與和行動來表現(xiàn)的。沒有自信的孩子會很輕易地放棄任何努力,表現(xiàn)出自己是無用的,而且有時還故意做出反其道而為之的事情。這樣做的原因是孩子認為自己是無能的,是沒有價值的,不如做些惱人的事情,至少還能引起別人的注意。

如果父母只憑主觀推斷而隨意呵斥或者打罵孩子,往往最容易挫傷孩子的自信。相反,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失去信心時,適時地對孩子說諸如“嗯,已經(jīng)做得很不錯了!”“我想你已經(jīng)努力去做了!”等表示支持的話,往往能夠“感化”孩子,然后,父母可以再鼓勵孩子:“如果能夠再仔細一些,相信下次可以做得更好!”這種積極的有建設性的鼓勵,不僅能夠促進孩子不斷努力,而且能夠加強孩子的自信。

有一次,谷歌中國區(qū)總裁李開復收到了一封學生的信,信上是這樣寫的:

“2004年7月9日,我收到了某重點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系的錄取通知書,整個村莊的人都為我高興。但我自己明白,這一結果與我的既定目標清華和北大之間還有不小的距離,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我現(xiàn)在是多么困惑、煩惱和無助??!我的上帝呀,我知道我這是在墮落,可我又能怎樣呢?”

李開復博士的回信是這樣寫的: “一個優(yōu)秀、努力、自信、自覺的學生,進了名牌大學,他能取得成功的概率也許是90%,進了其他重點大學,概率也許會降到85%,進了普通高校,這個概率也不會低于80%。但是,一個沒有良好的價值觀,沒有正確態(tài)度的學生,即便進了名牌大學,他的成功概率也一定是零。我自己當初申請大學時,最想進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都沒有錄取我,結果,我去了哥倫比亞大學。但我并沒有選擇自卑和沮喪,我很好地把握住85%的成功機會,在學業(yè)和事業(yè)上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績。祝愿你把握住85%的成功機會,不要成為一個自暴自棄的人。”

當然,適時地鼓勵孩子,需要父母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這就決定了每一位父母的教育方法也應該有所不同。父母需要花較長的時間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特點,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最后,父母要保護孩子的自尊。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重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傷害,孩子就會出現(xiàn)破罐子破摔的消極心理,這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培養(yǎng)。

讓我們來看看一位聰明媽媽的做法:



一位5歲男孩與一位4歲的女孩在一起玩。女孩拿著電動車玩得津津有味,這時,男孩一把搶過了電動車,女孩向男孩要,男孩不給,于是,女孩哭了起來。

男孩的母親看到后,就微笑著走過來,輕輕地對男孩說:“孩子,你過來一下。”說完就起身到旁邊等待。

小男孩不情愿地跟了過去,這位媽媽就微笑著與男孩交談。剛開始,小男孩滿臉不高興,不斷反駁,后來,媽媽又在小男孩的耳邊講了一會,小男孩就不出聲了。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低著頭,拿著電動車走到小女孩面前,把車遞給了小女孩,說:“對不起,我把車還給你!”說完,倆人又一起玩了。



這位媽媽真是一位聰明的媽媽,她知道有其他人在場時,不應該當眾大聲地批評孩子,而是把孩子叫到一邊,用耳語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這體現(xiàn)了對孩子的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保護,教育的效果也比較好。

保護孩子的自尊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比如,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不要嘲笑和諷刺孩子,不要貶低孩子,不要體罰孩子等。


美德是成功的基礎(1)
許多人之所以獲得他人的擁護和追隨,主要是因為他具有其他人沒有的美德,美德是吸引追隨者,使孩子成為領袖的一個重要因素。
1.成功需要美德
英國作家莎士比亞曾說:“生命短暫,只有美德能將它傳到遙遠的后世。”這句話告訴我們,美德對一個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第16任總統(tǒng),盡管他只受過一點初級教育,擔任公職的經(jīng)驗也很少,但是,他那偉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偉大的總統(tǒng)。

馬克思這樣贊頌林肯:“這是一個不會被困難嚇倒,不會被成功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撓地邁向自己的偉大目標,從不輕舉妄動;他穩(wěn)步前進,從不倒退;他不因人民的情緒低落而灰心喪氣;他用仁慈的光輝和嚴峻的行動,用幽默的微笑照亮被熱情所蒙蔽的事態(tài);他謙虛質樸地進行自己宏偉的工作,絕不像那些天生的統(tǒng)治者那樣做一點點小事就大吹大擂??傊?,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品質的罕有的人物。這位出類拔萃和品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樣謙虛,以致只有在他成為殉道者倒下之后,全世界才發(fā)現(xiàn)他是一位英雄。”



美德包含的內容很多:仁愛、善良、誠實、寬容、愛國、勤儉、尊重……不管是哪一種美德,都有可能造就孩子的成功。作為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時候,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具有一些美德,等于給了孩子更多成功的機會。
2.培養(yǎng)孩子仁愛的美德
“我”、“我的”、“給我”、“我要”……咿呀學語的嬰兒,最常說的就是這幾個詞。這說明,嬰兒的自我意識很強烈,這也被認為,“人生來是自私的”。確實,人有自私的一面,但是,并非是不可改變的。

在嬰兒最早學識的詞語中,“爸爸”、“媽媽”等都能表明嬰兒能夠感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父母的愛是無私的,父母精心的呵護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人間的溫暖。盡管如此,父母千萬不要把愛作為給孩子的饋贈,過于溺愛孩子就會助長孩子的自私心理。教育家劉紹禹說過:“不要太關心兒童,太關心了容易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結果變成自私自利的人。”

自私的孩子往往在家里養(yǎng)成了嬌生慣養(yǎng)和任性的毛病,全家人都得圍著他轉;自私的孩子總怕自己吃虧,也絕不讓自己吃虧;自私的孩子勞動時總是挑輕活干,把臟活、累活留給別人去做;自私的孩子在坐車時,總是搶最好的座位,不管老師及其他同學是否站著,自己先坐著再說……

有仁愛之心的孩子,則在想到自己的同時也會想到別人,他不怕吃虧,樂于助人,結果,他善于融入群體,被他人接納,受到他人的喜歡,得到他人的幫助和擁護。

在仁愛教育中,父母應該注意把自己的辛勞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之愛的偉大,懂得體諒父母。在有機會的時候,父母可以主動向孩子“索愛”,讓孩子學習照顧父母、長輩等,從而讓孩子懂得愛是雙向的,一個人應該學會向他人付出愛。

另外,許多生活場合都是培養(yǎng)孩子仁愛美德的好時機。比如,帶孩子坐公共汽車時,教孩子主動把座位讓給老弱病殘幼和抱著嬰兒的人;在商場推開彈簧門的時候要看看身后有沒有其他人,如果有人要注意等后面的人走到門后撐住門才走開;乘電梯時要站在右邊,不要妨礙有急事的人從左邊通過等。
3.培養(yǎng)孩子善良的美德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

偉大的人總是懷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們同情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這種善良的美德往往給他們帶來成功的機遇。

美國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曾講過關于一個名叫沙都·遜達·辛格的人的故事。

一次,辛格與一位旅伴一起穿越喜馬拉雅山脈,山上積滿了雪。走了一會兒,他們看到雪地上躺著一個人,那人受不了寒冷的天氣而倒下了。但是,他胸口還有熱氣。辛格與旅伴商量,想帶那人一起走。但是,旅伴卻說:“如果我們帶上他這個累贅,我們就會丟掉自己的命。”

但是,辛格不忍心讓這個人死在雪地里。于是,他讓旅伴先走,獨自一人背起那個人一步一步往前走。走了好一會兒,背上的那個人僵硬的身體在辛格體溫的溫暖下漸漸暖和過來。然后,兩個人并肩行走,感到冷的時候,就互相取暖。后來,辛格他們趕上了之前那個旅伴,但是,那個旅伴卻倒在雪地里凍死了。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人應當在童年就上完情感的學校——進行善良情感教育的學校。”

善良是一種美德,它能夠幫助孩子關心他人的利益和情感,擁有這種美德的孩子,能夠體恤他人,懂得和氣待人,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善良之心,那么,他的聰明、勇敢、堅強等品質對社會來說都將構成一種危險。
許多父母認為,善良會讓孩子成為弱小的人,孩子會被人欺負。其實,你的孩子不善良,他得到的必然也是不善良的待遇。只有他善良待人,他才能夠得到更多的友情、尊重、理解……才能更自信地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給孩子做出善良的榜樣,同時向孩子強調這些善良的行為。比如,照看朋友的小孩,給情緒不好的朋友打個電話,給陌生人指路等。這些行為是父母們自然而然做出的善良行為,但是,孩子們卻并沒有注意到,因此,需要父母向孩子解釋。

有時候,孩子也會學著做出一些善良的舉動。當孩子做出善良的舉動后,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你對他的行為很滿意,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表揚。如果孩子經(jīng)常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父母的善良言行,聽到父母強調為人善良使自己感覺良好,那么,孩子就會模仿你的行為。

當然,當孩子做出不善良,甚至殘忍的舉動時,父母一定不能漠視。父母要立即叫孩子停下來,并要花點時間向孩子說明他的哪些行為不善良。父母要注意的是,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該指向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比如:



“你叫表妹‘蘆柴棒’是不對的,這是罵人的話,也是侮辱人格的話,這樣的行為是不善良的行為,是我不允許的。”

“一起看電視時,不問問其他小朋友要看什么節(jié)目而直接轉臺是不禮貌的,善良的人應該征求一下他人的意見,然后再決定怎么做。”



當孩子明白了自己的不善良行為給他人造成傷害后,父母應該讓孩子采取彌補措施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迪克稱戴眼鏡的表弟為“四眼狗”,這讓表弟覺得很傷心,媽媽這樣來啟發(fā)迪克。

“你這樣稱呼表弟,讓他覺得很難受,這傷害了他的感情。雖然你的傷害已經(jīng)無法挽回,但是,你應該向表弟道歉,讓他知道你后悔了。你覺得應該怎么做,他會感覺好受一些呢?”

“我給他打個電話,對他說對不起吧。”

“那是個好辦法,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也可以到他家里去道歉,甚至可以用我的零花錢給他買件禮物賠禮道歉。”

“那你準備怎么辦?”

“我晚上先給他打電話說對不起吧。”

“好,把結果告訴我。”



當父母幫助孩子認識到其錯誤行為的后果,并讓孩子找到改正的方法時,就等于給了孩子善良的指南,讓孩子知道了自己應該怎么做。
4.培養(yǎng)孩子誠實的美德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誠實的人最聰明,誠實比一切智慧更好,因為它是智慧的基本條件。”

在CCTV《對話》欄目中,主持人請時任微軟公司高級副總裁的李開復按微軟聘用員工的標準給以下要素排序:創(chuàng)新、誠信、智慧。李開復毫不猶豫地把“誠信”排到了第一位,同時,李開復向大家講述了一次難忘的經(jīng)歷。

有一次,李開復面試了一位應聘者,該應聘者無論在技術還是管理上都十分出色。在交談的過程中,應聘者主動向李開復表示,如果錄取了他,他將把原來公司的一項發(fā)明帶過來。李開復說:“不論這個人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樣,微軟都不能錄取他。因為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和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

誠信是立身之本,它能讓孩子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父母一定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誠信美德。



喬治·華盛頓是美國的開國元勛。他自幼聰慧異常,好奇心強,不論對什么事都要多問幾個“為什么”。他的父親是個大種植園主,非常喜歡花草樹木。他從別的地方買來了幾棵稀有的櫻桃樹,每天細心澆水,松土,使櫻桃樹長得既快又好。

一天,華盛頓走進花園,望著枝繁葉茂的櫻桃樹,腦子里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櫻桃樹長得好,可能是里面藏有什么“寶貝”,打開看看。于是,他拿了一把斧頭,一下把一棵櫻桃樹砍斷了。他急切地想找到答案,但什么也沒有找到??粗豢硵嗟臋烟覙洌ε铝?。

父親一回到家里,就像往常一樣看他心愛的櫻桃樹,當看到倒在地上的櫻桃樹時,父親惱怒地大吼道:“這是誰干的,我真想狠狠地揍他。”

華盛頓雖然很害怕,但他還是對盛怒地父親說:“爸爸,櫻桃樹是我砍的!”

望著誠實的兒子,父親的怒容頓時消失了。而且父親還大聲向全家人說:“我們都應該向華盛頓學習誠實和勇于認錯的精神!”


孩子是否誠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教育。比如,教育孩子誠信,要求父母樹立誠信的榜樣;鼓勵孩子誠信對人;相信孩子,不要懷疑孩子;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避免孩子撒謊等。
5.培養(yǎng)孩子寬容的美德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寬容是一種美德?!娥B(yǎng)育好孩子》的作者托馬斯·利考納認為,作為道德美德的寬容有兩個方面:


許多父母認為,善良會讓孩子成為弱小的人,孩子會被人欺負。其實,你的孩子不善良,他得到的必然也是不善良的待遇。只有他善良待人,他才能夠得到更多的友情、尊重、理解……才能更自信地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給孩子做出善良的榜樣,同時向孩子強調這些善良的行為。比如,照看朋友的小孩,給情緒不好的朋友打個電話,給陌生人指路等。這些行為是父母們自然而然做出的善良行為,但是,孩子們卻并沒有注意到,因此,需要父母向孩子解釋。

有時候,孩子也會學著做出一些善良的舉動。當孩子做出善良的舉動后,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你對他的行為很滿意,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表揚。如果孩子經(jīng)常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父母的善良言行,聽到父母強調為人善良使自己感覺良好,那么,孩子就會模仿你的行為。

4.培養(yǎng)孩子誠實的美德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誠實的人最聰明,誠實比一切智慧更好,因為它是智慧的基本條件。”

在CCTV《對話》欄目中,主持人請時任微軟公司高級副總裁的李開復按微軟聘用員工的標準給以下要素排序:創(chuàng)新、誠信、智慧。李開復毫不猶豫地把“誠信”排到了第一位,同時,李開復向大家講述了一次難忘的經(jīng)歷。

有一次,李開復面試了一位應聘者,該應聘者無論在技術還是管理上都十分出色。在交談的過程中,應聘者主動向李開復表示,如果錄取了他,他將把原來公司的一項發(fā)明帶過來。李開復說:“不論這個人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樣,微軟都不能錄取他。因為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和最起碼的職業(yè)道德。”

誠信是立身之本,它能讓孩子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父母一定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誠信美德。



喬治·華盛頓是美國的開國元勛。他自幼聰慧異常,好奇心強,不論對什么事都要多問幾個“為什么”。他的父親是個大種植園主,非常喜歡花草樹木。他從別的地方買來了幾棵稀有的櫻桃樹,每天細心澆水,松土,使櫻桃樹長得既快又好。

一天,華盛頓走進花園,望著枝繁葉茂的櫻桃樹,腦子里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櫻桃樹長得好,可能是里面藏有什么“寶貝”,打開看看。于是,他拿了一把斧頭,一下把一棵櫻桃樹砍斷了。他急切地想找到答案,但什么也沒有找到。看著被砍斷的櫻桃樹,他害怕了。

父親一回到家里,就像往常一樣看他心愛的櫻桃樹,當看到倒在地上的櫻桃樹時,父親惱怒地大吼道:“這是誰干的,我真想狠狠地揍他。”

華盛頓雖然很害怕,但他還是對盛怒地父親說:“爸爸,櫻桃樹是我砍的!”

望著誠實的兒子,父親的怒容頓時消失了。而且父親還大聲向全家人說:“我們都應該向華盛頓學習誠實和勇于認錯的精神!”



孩子是否誠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教育。比如,教育孩子誠信,要求父母樹立誠信的榜樣;鼓勵孩子誠信對人;相信孩子,不要懷疑孩子;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避免孩子撒謊等。
5.培養(yǎng)孩子寬容的美德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寬容是一種美德?!娥B(yǎng)育好孩子》的作者托馬斯·利考納認為,作為道德美德的寬容有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尊重——尊重所有人的基本的人類尊嚴和不可剝奪的人類權利,包括他們做出道德選擇的良心自由,只要他們不侵犯其他人的權利。

第二個方面是欣賞人類豐富的差異——欣賞來自于各種背景、民族、宗教、國家和文化的人們的許多正面的品質和貢獻。

寬容的美德具有強大的力量。在生活中,一個人如果能夠寬容待人,即使別人做錯了,無禮了,也能夠容忍他人,寬容他人,他就能夠獲得信任和支持,得到他人的友善相待。因此,父母應該教會孩子以寬容待人。

在生活中,父母首先要學會寬容孩子。

在特定的情況下,寬容運用得當,能夠以情感激勵孩子,往往比用武力教育孩子要更有效果。因為寬容孩子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和對孩子認識錯誤的肯定。

因此,在孩子有了過失而又主動認識錯誤的時候,父母應當以寬容的態(tài)度給孩子心靈上的撫慰,增強孩子改正錯誤的勇氣。

其次,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教孩子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從而讓孩子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產生寬容的美德。

再次,父母也應該讓孩子明白寬容的好處,尤其可以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孩子在集體活動中去體驗寬容他人的必要性。當孩子與他人出現(xiàn)糾紛時,父母要教孩子以一顆寬容的心去看待問題。這樣,孩子會慢慢變得能夠寬容他人。

最后,父母要讓孩子理解人類的差異,包括每個家庭的差異,每個人與他人的差異,從而找到他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東西。

第一個方面是尊重——尊重所有人的基本的人類尊嚴和不可剝奪的人類權利,包括他們做出道德選擇的良心自由,只要他們不侵犯其他人的權利。

第二個方面是欣賞人類豐富的差異——欣賞來自于各種背景、民族、宗教、國家和文化的人們的許多正面的品質和貢獻。

寬容的美德具有強大的力量。在生活中,一個人如果能夠寬容待人,即使別人做錯了,無禮了,也能夠容忍他人,寬容他人,他就能夠獲得信任和支持,得到他人的友善相待。因此,父母應該教會孩子以寬容待人。

在生活中,父母首先要學會寬容孩子。

在特定的情況下,寬容運用得當,能夠以情感激勵孩子,往往比用武力教育孩子要更有效果。因為寬容孩子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和對孩子認識錯誤的肯定。

因此,在孩子有了過失而又主動認識錯誤的時候,父母應當以寬容的態(tài)度給孩子心靈上的撫慰,增強孩子改正錯誤的勇氣。

其次,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教孩子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從而讓孩子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產生寬容的美德。

再次,父母也應該讓孩子明白寬容的好處,尤其可以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孩子在集體活動中去體驗寬容他人的必要性。當孩子與他人出現(xiàn)糾紛時,父母要教孩子以一顆寬容的心去看待問題。這樣,孩子會慢慢變得能夠寬容他人。

最后,父母要讓孩子理解人類的差異,包括每個家庭的差異,每個人與他人的差異,從而找到他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東西。


讓孩子具有領袖素質(1)
領袖素質是指領袖具有的素養(yǎng)、品質和能力的總稱。領袖影響他人,激勵他人,使眾人能夠團結一致向組織目標進軍,他們的身上具備的這種影響下屬并使之追隨他們的基本素質如能運用到對孩子的教育上,那對孩子的綜合素質是一個提高。
1.素質是成功的基礎
素質是一個人的基本狀態(tài)或特征,領導素質是一個人在先天稟賦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的鍛煉和學習形成的、能夠發(fā)揮領導作用的本質要素。

如何做一個好經(jīng)理,谷歌中國區(qū)總裁李開復有太多的故事可以分享:

“有一次,我在蘋果公司改組后接管公司的圖形圖像部門。當時部門里有一位年齡很大、在該領域有影響的高級研究員,在一個年紀輕輕又沒有這方面研究經(jīng)驗的人手下工作,他感到很不服氣。于是,他在工作中處處為難我,倚老賣老,故意反對我的所有決策。雖然出于尊老敬賢的傳統(tǒng),我對他總是以禮相待,但內心仍然充滿矛盾,不知如何處理這個難題。于是我去請教公司一位資深副總裁,他直截了當?shù)馗嬖V我:你太軟弱了。做經(jīng)理是要能夠下狠心‘開人’的。一個月之內,你必須開除他。這句話點醒了我。于是我開始用堅定、自信、嚴厲的態(tài)度對待這個老專家。傲慢的老專家發(fā)現(xiàn)他的挑釁不再起作用,慢慢有所收斂。后來他自己離開了公司。”

只有具備良好的領導素質,孩子才能有更多的機會擔任領導。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獲得這種領導素質。

我們當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領袖,但是現(xiàn)實情況告訴我們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領袖的。然而,讓孩子獲得領袖素質卻是完全可以達到的。個人的情況不同,比如,許多孩子先天就具備了做一個領袖所需要的許多個人素質,而一些孩子可能在經(jīng)過教導后仍無多大變化,但教育的奇妙之處恰恰在于你不知道在什么時間,在哪一個點上,孩子的變化就顯現(xiàn)出來了,這變化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一位IT業(yè)的招聘官曾經(jīng)指出:“當你發(fā)現(xiàn)一個應聘者身上那鼓舞人心的感染力和領導力的時候,你會覺得與他一起工作將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這種人就是我們需要的職員,他能帶給我們活力和激情。”

事實上,領袖素質是需要培養(yǎng)的,它并不是擁有超凡能力的少數(shù)幾個領袖型人物的專利。

我們首先要在孩子身上找到領導的潛質,并有意識地培育孩子各種領導行為,諸如以身作則、共啟愿景、挑戰(zhàn)現(xiàn)狀、激勵人心等。當然,你還必須培養(yǎng)孩子符合追隨者的期望,具有領導魅力,諸如真誠、敬業(yè)、果斷,有前瞻性和有激情等。
2.成功是一種過程
愛立信中國區(qū)總裁蔡桐木先生說過:“我不太在意他們在學校的成績;但是,我會在意他們是不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準時交作業(yè),課堂上有沒有專心聽講等這種紀律原則,以及努力程度。他們的作業(yè)常常必須自己上網(wǎng)找相關信息,平常我們都盡量監(jiān)督他們做作業(yè),作業(yè)的質量我們也早就心里有數(shù),老師的分數(shù)就當作是一種參考吧。”

成功是一種過程,需要不斷付出自己的努力。養(yǎng)育孩子也是一種過程,需要父母不斷地傾注自己的關愛,用心去培育孩子。

蔡桐木先生對兩個兒子恩尼和杰克的教育有幾個簡單的目標和價值觀,這些對于其他父母也許是一種很好的啟示。具體如下:

我們希望恩尼和杰克能夠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人,骨子里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但能用流利的外國語言和外國人的思維模式去溝通和了解外國人。文化差異是今天中國企業(yè)海外拓展的最大障礙,而將來的中國企業(yè)如果也想“和平崛起”,成為全球性的企業(yè),他們會需要很多像恩尼和杰克這樣理解文化差異的人。如果我們看日本和韓國企業(yè)崛起的經(jīng)驗,他們壯大的最大限制因素是在人才,缺少很多海外擴張時的人才。我們不管將來恩尼和杰克會選擇留在什么地方,我們希望他們或許可以有機會成為許多壯大的中國企業(yè)向全球擴張時的生力軍。

我們希望恩尼和杰克將來是個家庭觀念很強的人,能照顧和愛他們的家人。

我們希望恩尼和杰克對這個社會有愛心,在能力所及之處幫助他人。

希望恩尼和杰克能妥善管理自己的財務,有能力賺錢養(yǎng)活自己,能甘于過簡約的生活和懂得利用音樂或藝術來豐富自己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他們快快樂樂地面對人生,面對一切的挫折和挑戰(zhàn)。



蔡桐木先生說:“我們家的家庭教育就是圍繞在這幾項看來簡單但其實并不簡單的價值觀上面。很坦白地說,我們不在乎他們將來的學業(yè)問題。我們覺得不該倒果為因,太過于重視學業(yè),以為將來孩子能夠念個什么學位,他們的人生目標就達成,而我們當父母的使命就結束了。學位和工作是人生過程的結果,但并不是存在的目的。”
3.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楊瀾說:“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人生在世,你唯一能夠有把握的就是成長。”

對于什么是個人成長,楊瀾的解釋是這樣的:

那么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講,什么是一個人的成長?以前的儒家思想要求人成長的軌跡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哲學家羅素則認為,人的成長要遇到三個方面的矛盾,一是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矛盾;二是人與社會,也就是人與人的矛盾;三是人與自己的矛盾。我覺得,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地尋找自己人生坐標的過程。人從小到大,視野不斷開闊、知識不斷豐富、經(jīng)驗不斷積累,從而越來越深刻地認識自己,同時也在認識周圍世界,我想恐怕這就是人的成長過程了。人的成長路徑不同,人生追求也千差萬別,無論成功與否,人的最終歸宿大致是相同的。而區(qū)別就在于每個人所走過的道路不同,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了解程度和自己內心的真實體驗是不可復制的。人的成長就是不斷地突破自己的小環(huán)境,進入一個更廣闊的世界的過程。這種突破,不僅要突破物理空間的界限,也要突破心靈空間的界限。

事實上,對于孩子來說,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我們總是希望把孩子培養(yǎng)成某位名人那樣的人,這些實際上都是父母的一廂情愿。孩子的意愿怎樣,孩子的個性特點怎樣,我們恰恰忘記考慮這些因素。

教育是一種“農業(yè)”行為,父母只能根據(jù)孩子的特點來精心培養(yǎng),給孩子新鮮的空氣,肥沃的土壤,為孩子灌溉、施肥、拔草、除蟲,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來提升孩子的生命力,而不是拔苗助長,更不是違背孩子的個性特點,強迫孩子往哪個方向發(fā)展。

成長是一種自然狀態(tài),良好的成長結果就是成功,不良的成長結果就是失敗。因此,在培育孩子過程中,父母要把眼光放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精心培育,讓孩子爆發(fā)出頑強的生命力,走向自己生命的輝煌。

珍惜自我的價值(1)
一個不懂得自我價值的人是無法發(fā)揮自身的潛能的。作為領袖,他必須懂得自身的價值,努力激勵自己,把自己最擅長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1.每個人都有自我價值
任何一個人都需要懂得自己的價值所在,對于一個正在形成自己人格的孩子來說,認識自己的價值同樣是必需的。



有一個孤獨的孩子,常常悲觀地問年長的智者:“像我這樣沒人看得起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么意思?生命的價值又在哪里呢?”

智者將男孩叫到跟前,遞給他一塊色彩斑斕的石頭,并對他說:“明天早上,你拿著這塊石頭到市場上去賣。但是,你要記住,不論別人出多少錢,你都不能賣。”

盡管男孩滿腹狐疑,但他還是照做了。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的角落里開始賣他的石頭。男孩心想,一塊石頭會有人來買它嗎?

讓男孩意外的是,竟然有好多人向他買那塊石頭,而且價格越來越高。但是,男孩都不肯賣。

傍晚,男孩興奮地向智者報告:“想不到一塊石頭值那么多錢!”

智者笑了笑,說:“明天你拿到黃金市場上去賣,記住,不論人家出多少錢你都不能賣。”

在黃金市場中,有人的出價比頭天的價格要高出10倍,男孩感到非常驚訝。

第三天,智者叫男孩拿著石頭到寶石市場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又翻了10倍。由于男孩不管人家出什么價錢都不肯賣,這塊石頭被人們視為“稀世珍寶”。

男孩對此大惑不解。后來,智者語重心長地對男孩說:“孩子,人的生命價值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你明白嗎?”

由此,男孩才真正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于自己珍惜它而提升了它的價值,被說成是稀世珍寶。其實,人就像這石頭一樣,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熱愛自己,生命就會有意義、有價值。


這個故事發(fā)人深省,我們也可以從中體會到,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同時,作為父母,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孩子的價值,并珍惜孩子的價值。
2.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意識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父母不僅要認識到這一點,而且應該在生活中積極地引導孩子去認識自己,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自我意識。

那么,什么是自我意識呢?

簡單地說,自我意識就是一個人對自己身心狀況的認識,包括對自己生理狀況、心理特點、品德狀況、學業(yè)水平以及與他人關系等的認識。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只有認知自我,才能發(fā)展自我,使自我能正確地成長。所以,只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才能使自我的價值得以實現(xiàn)。

自我意識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實踐中一步步發(fā)展起來的。一般來說,同樣年齡的孩子,誰的自我意識水平高,誰的進步就快。因此,父母應該高度重視對孩子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和教育。

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識發(fā)展大約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生理的自我”意識階段。

一般在三四歲之前,這一階段的孩子能意識到自己的身軀就是“我”。這個“我”要吃、要喝、要玩、要睡覺。凡是喜歡的東西,都想要。這時的“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是模糊的,但是,這個“我”也能感覺而且特別需要父母的愛護。

第二階段:“社會的自我”意識階段。

這個階段大約在三四歲至十四五歲。這個階段的孩子逐漸對“我”與周圍的世界的關系有了越來越多、越來越深的認識。“我”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我”要跟大家一樣,“我”將來要走上社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第三階段:“心理的自我”意識階段。

走到這個階段又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我”有了越來越多的知識、經(jīng)驗和能力,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觀點,并運用這些思想觀點去評價外界事物,個人的價值體系逐步形成,也有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朝既定的方向前進。在這個階段,人逐漸變成了一個成熟的人,成為一個人格比較定型的人。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最重要的是其對這個人自身的自律及監(jiān)控作用。具體來說,這種自律及監(jiān)控作用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自我定位。

自我意識不斷促使這個人思索“我”是什么?“我”跟外界有什么關系?“我”怎樣做才是對的?“我”的優(yōu)點是什么?“我”的缺點是什么?“我”與別人比較是好一些還是差一些?……這就是在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每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水平不斷提高,都會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越來越趨于客觀、正確,找到自己在社會生活中合適的定位。
u8.com版權所有
二是確定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每個人都有要前進的追求,都希望更多地得到別人的肯定和承認,因此,在認識、評價自己的同時也在選擇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是及時調節(jié)、控制自己的行為。

自我意識還能及時給自己提出堅持或改變行為的要求。應該說什么?應該怎么說?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這些言行的內容和方式都會得到自我意識的及時調節(jié)和控制。

當然,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意識需要根據(jù)孩子的認知能力來決定,一般來說,父母需要以生動形象的、孩子能夠接受的內容和方式進行。從內容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認識到世界上只有一個“我”,“我”有許多優(yōu)點,當然也有一些缺點,不過,只要經(jīng)過“我”的努力,“我”就能夠改正自己的缺點,做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

從方式上,父母可以嘗試一下下面這些建議來培養(yǎng)孩子的“生理自我”。

鼓勵孩子在鏡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五官長得怎么樣,身材如何;

啟發(fā)孩子通過不同的手段,描繪出自己的形象,比如,鼓勵孩子畫自畫像;

引導孩子對自己的照片、作品進行分類、整理,按日期前后進行排列,或者按內容進行排列,建立一個較完整的成長檔案;

把孩子的各種“作品”收集起來并裝訂成冊,讓孩子能夠經(jīng)常翻閱、觀賞,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驕傲和自豪。

通過這些措施,父母可以幫助孩子逐步建立自我意識。

至于“社會自我”的培養(yǎng),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社會性的活動,比如選舉活動,盡管孩子沒有選舉權,但是,這也可以讓孩子體會到成人的社會地位;小區(qū)里有集體活動,盡量帶孩子參加;當然,學校的活動更是培養(yǎng)孩子“社會自我”的途徑,對于孩子來說,學校是最好的小社會,這里有他熟悉的班級小集體,也有學校大集體,每次活動,孩子都能夠作為一分子參加,并為集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心理自我”的培養(yǎng)需要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愛好進行。如果孩子愛好體育,父母可以與孩子講講體育比賽,評論一下運動員的成績及他們的心理素質;如果孩子愛好科學,則可以與孩子聊聊科學史,講講科學家的故事。這些不經(jīng)意的活動,都能夠影響孩子的看法、經(jīng)驗,甚至是孩子的理想。

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1)
許多領袖人物在人們看來似乎是冷血動物,實際上,只是他們比較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罷了。因為,領袖需要的是理性的冷靜,而不是感性的情緒波動。
1.不良情緒是成功的罌粟
人們常說:“不要感情沖動,意氣用事。”這正道出了冷靜處事的重要性。



有一次,美孚石油公司的洛克菲勒與人打一場官司。

對方的律師明顯對洛克菲勒懷有惡意,他在質問的時候總是咄咄逼人,讓人感到厭煩和憤怒。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洛克菲勒還是非常冷靜,他仍然不動聲色,保持平和的態(tài)度。

“洛克菲勒先生,我要你把某日我寫給你的那封信拿出來!”那律師粗魯?shù)睾鸬?。那封信是那位律師寫給洛克菲勒并質問美孚石油公司的,而在法庭上,律師沒有權利這樣質問洛克菲勒。但是洛克菲勒并不憤怒,他知道,憤怒是毫無意義的。

“洛克菲勒先生,這封信是你接的嗎?”法官問。

“我想是的,法官。”洛克菲勒回答,同時,他拿出那封信宣讀了一遍。

“你回那封信了嗎?”法官問。

“我想沒有。”洛克菲勒答,然后,洛克菲勒又拿出許多其他信件,并宣讀了一遍。

“洛克菲勒先生,你說這些信件都是你接的嗎?”法官再一次問道。

“我想是的,法官。”洛克菲勒冷靜地回答著。

“你說你沒有回復那些信嗎?”法官有些疑問。

“我想我沒有,法官。”沉著、堅定的回答再一次從洛克菲勒口中傳出。

“你為何不回復那些信呢?你認識我,不是嗎?”那律師憤怒地咆哮起來。

“啊,當然,我從前是認識你的!”洛克菲勒看了看那律師,不動聲色地回答。那律師簡直要發(fā)瘋了,但是,冷靜的洛克菲勒卻面不改色,坐在那里紋絲不動。

結果,洛克菲勒贏得了那場官司。

一個人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往往會對事物失去判斷能力,由于受到情緒的干擾,他做出的決定往往是片面的。只有冷靜思考、理性判斷,做出的決定才會客觀、公正。

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說過:“當一個人受制于自己的感情的時候,他便不能做自己的主人。”



終于大學畢業(yè)了。

王濤邁進了一家大公司的門,要通過面試來決定自己的職業(yè)生涯。

當王濤推開面試室的門時,三位面試官一臉冷漠地看著他,王濤感覺到一陣涼意穿過脊柱。面對面試官的冷眼,王濤還是在他們面前坐了下來。

接下來的情況更是讓王濤很不自在。面試官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讓他覺得像在接受拷問一樣,而且,三雙炯炯有神的眼光直盯著他,他讓覺得自己好像一個透明人一樣。

于是,王濤有點失去知覺了。他開始答非所問。最后,王濤當然無法通過面試。面對一次又一次的面試,王濤承受的只有失敗。

最后,王濤去看了心理醫(yī)生。心理醫(yī)生告訴他,他失敗的真正元兇是焦慮情況。后來,他在心理醫(yī)生的幫助下,才走出焦慮情緒的陰影。



每位父母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像王濤一樣經(jīng)歷這樣的悲劇,但是,這種悲劇卻年年發(fā)生,它將許多高智商的學生擋在了大學的門外,而制造這種悲劇的元兇正是焦慮情緒。

心理學家經(jīng)過許多研究認為,焦慮情緒對學習具有影響作用,低焦慮學生的學習成績要明顯地高于高焦慮學生的學習成績。

由此可見,情緒影響著人的認知活動,影響著孩子的智能水平的發(fā)揮。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每個人都有情緒和情感。

當一個孩子去公園的要求被滿足時,孩子會高興得手舞足蹈,當孩子的這一要求被父母拒絕時,孩子會感到沮喪,他會躲到一邊獨自傷心。孩子的這些高興、生氣的主觀態(tài)度和體驗,就是情緒。

情緒和情感是人對事物所持的一種態(tài)度體驗,它因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為轉移。有人說:“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敵人其實并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歷淺薄,而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憤怒時,不能制怒,使周圍的合作者望而卻步;消沉時,放縱自己的萎靡,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由此可見,情緒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只有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保持穩(wěn)定而平靜的情緒去面對人生,成功的幾率才會更大。
2.孩子為什么情緒不穩(wěn)定
許多父母都覺得孩子特別難琢磨,剛才還是興高采烈的,怎么一會兒就“晴轉多云”了,甚至“電閃雷鳴”、“傾盆暴雨”了呢?

確實,孩子往往會表現(xiàn)出情緒不穩(wěn)定,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他們面臨著至少三方面的壓力和挑戰(zhàn):

一是身體的發(fā)育,特別是性方面的發(fā)育和成熟,使孩子們積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過度興奮。

二是學習上的壓力越來越重,為了升學,孩子們不得不面臨激烈的競爭,心理壓力普遍比較大。

三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渴望對外部社會有更多的了解,他們希望有各種各樣的人際交流,同時,各種信息撞擊,使孩子們在處理問題時感到越來越困難,越來越復雜。


這三方面的壓力常常交織在一起,但是,這時的孩子,大腦的神經(jīng)機制并沒有發(fā)育健全,自我調節(jié)能力還比較差,因此,只要面對一些刺激和壓力,孩子就會心理不平衡。

情緒不穩(wěn)定的孩子往往不善于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他們遇到一點點事情就會大喜、大怒、大悲、急躁,做事不分青紅皂白、不考慮事情后果,自卑、沮喪、頹廢和學習效率下降等。

一般來說,情緒不穩(wěn)定是孩子受到某種刺激時所產生的一種身心激動狀態(tài),也就是孩子主觀意識的內心體驗。這種情況不是孩子故意的,也不是有病或者犯神經(jīng),而是孩子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心理特點之一,但是,這種情況所造成的沖擊往往是不易控制的。

由于情緒的波動,會給孩子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比如影響與他人的關系,分散他的注意力,影響他看事物的角度等,甚至會加劇孩子受挫后的消極心理,導致孩子做出一些偏激的行為。

因此,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努力使他自己的情緒保持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3.孩子情緒健康的標準
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情緒健康的孩子應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情緒穩(wěn)定,很少大起大落或喜怒無常,能承受歡樂與憂愁的考驗。

(2)能給人愛和接受他人的愛,待人熱情,樂于助人,有同情心。

(3)開朗豁達,遇事不斤斤計較,不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動肝火或者郁結于心。

(4)自信樂觀,有主見,能夠獨立地解決問題。對前途充滿信心,富有朝氣,勇于上進,堅韌不拔。

(5)能面對現(xiàn)實,承認現(xiàn)實和接受現(xiàn)實,并能夠按照社會要求行事。

(6)有理智,較少產生緊張、焦慮、抑郁、沮喪、恐懼或悲觀情緒,很少有仇視心理或有不必要的罪惡感。

(7)尊重他人,能與人為善,和睦相處,能夠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8)有適度的欲望,較少需要別人的贊美和夸獎,較少為榮譽、特權和報酬而焦慮。

根據(jù)以上幾個特點,父母可以參照以下幾點對孩子進行情緒鍛煉,培養(yǎng)孩子健康而穩(wěn)定的情緒。

(1)教育孩子看問題要一分為二,不要把問題看“死”。

(2)培養(yǎng)孩子廣泛的興趣和愛好,讓孩子學會擇其所好,修身養(yǎng)性。

(3)告訴孩子不要經(jīng)常無緣無故地發(fā)脾氣,遇到事情要量力而行,要有自知之明,同時也要相信別人,為別人著想。

(4)教育孩子學會發(fā)泄,學會廣交朋友,以排除孤獨感;還要教孩子學會體育鍛煉,促進情緒的穩(wěn)定。
4.讓孩子學會駕馭情緒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可見,冷靜地審視自己,冷靜地面對事情,才是處理事情的最好方法。

《漢書》中曾記載:“子房不以為人納履而恥,韓信不以受人胯下為辱。”這兩個故事說明了理智對情緒的調控力和駕馭力。

對情緒的駕馭主要體現(xiàn)在孩子對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無法駕馭情緒的孩子經(jīng)常成為情緒的俘虜,被情緒所左右,無法自拔。這種孩子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會暴跳如雷或者抑郁寡歡。而情緒駕馭力能力較強的孩子,不僅能控制某種情緒的產生,而且還能對消極的情緒進行自我疏導,以保持平衡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

讓孩子學習駕馭情緒,父母要從下面幾點著手:

首先,要讓孩子自由發(fā)泄情緒。

一般來說,孩子對自己的情緒的控制能力比較差,他們時不時地發(fā)些“小脾氣”是常見的事情,有時候不見得是什么異常的現(xiàn)象,父母不需要特別地控制孩子。

如果父母采取視而不見的冷處理的辦法,孩子的不良情緒可能會很快就煙消云散,所謂來得快,去得也快。只要孩子的不良情緒不是太過分,對別人不會造成傷害,不妨讓孩子自由發(fā)泄,這樣,孩子就會發(fā)現(xiàn),發(fā)脾氣并沒有什么好玩之處,最后,孩子的脾氣會越來越小,甚至會很少發(fā)脾氣。



在艾森豪威爾10歲的時候,他的父母讓他的兩個哥哥在圣誕節(jié)前去遠行,但堅決不同意他去。

艾森豪威爾對此非常憤怒,他沖到屋外,捏緊拳頭在蘋果樹上猛擊,他一面哭一面打,直到雙手血肉模糊。

最后,艾森豪威爾被父親拖回了家中,但是,倔強的艾森豪威爾又倒在床上大哭了1個小時。后來,母親進來給他涂上止痛藥,扎上繃帶。等艾森豪威爾平靜后,母親對他說:“能控制自己感情的人要比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人更偉大。”母親告誡艾森豪威爾,發(fā)怒是自我毀傷,是毫無用處的。

艾森豪威爾對此深有感觸,在他76歲的時候,他這樣寫道:“我經(jīng)常會回想起那次談話,把它看做是我一生中最珍貴的時刻之一。”



有時候,孩子喜歡通過激烈的活動來表達內心的情感,或者是通過語言,或者是通過肢體。不管是哪種形式,對待這時的孩子,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把他們過剩的精力用到戶外活動上,讓他們到戶外去大叫大嚷。只要父母因勢利導,孩子的情緒就會漸漸平靜下來的。

其次,適當?shù)叵拗坪⒆拥谋磉_方式。

雖然父母應該允許孩子自由地發(fā)泄心中的不快,但是,有時候孩子的情緒表達方式難免會有些不當,從而做出對自己和他人都不利的過激行為。


例如,孩子因發(fā)脾氣與別的孩子爭吵、打架,結果既傷著了自己,又傷著了對方。有些孩子喜歡頂撞父母、長輩和老師,有些孩子則習慣于通過摔東西等方式來表達激烈的情緒。

遇到這些情況,父母當然不能視而不見,而是應該加以嚴厲勸告,讓孩子明白,情緒的發(fā)泄也應該有一定的限度。

父母要告訴孩子,遇到問題時要講道理,不要動不動就鬧情緒,發(fā)脾氣。如果實在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妨用一些不會傷害自己與他人的方法來解決。下面的故事就提供了一種無傷害的發(fā)泄方法:



美國鈔票公司的總經(jīng)理伍德赫爾在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是一個小公司的職員,他得不到重視,得不到提升,總是覺得這不對,那不好,憤怒、不滿總是纏繞著他。

他說:“有一個時期,我這種感覺非常厲害,并漸漸擴大,以至我覺得不得不離去。但是在我寫辭職信之前,我去拿了一支筆和一瓶紅墨水——因為黑墨水不足以發(fā)泄我的憤怒——坐下來把我對公司中每個上級職員和經(jīng)理的評判,都寫出來。我寫得很不錯,用了不少形容詞。然后我把單子收起來,把我的憂憤說給一個老友聽。”

當時,那位老友叫伍德赫爾再拿一瓶黑墨水來,把這些人的才能寫出來,并要求伍德赫爾把自己所能做的事也寫出來,同時寫一份在十年內如何提升自己地位的計劃。

當伍德赫爾把寫著紅字和黑字的兩張紙一比較,憤怒竟然都消失了!

伍德赫爾一下子就冷靜下來,決定繼續(xù)留下來工作。后來,面對憤怒和不滿的時候,伍德赫爾總是用這種辦法來解決。伍德赫爾說:“以后凡是我忍不住的時候,我便坐下來把我所要說而不敢直說的話都寫下來。這實在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我寫完了之后,便覺得一身輕松。我把寫的這些東西收藏起來,不給人看。一年之后,別人都感覺到我有一種自制的能力。我勸告那些管理別人的人,無論年輕年老的,都學著寫這種紅墨水紙條,以約束自己。”



再次,父母要幫助孩子調節(jié)情緒。

孩子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這些事情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尤其是當孩子遭受挫折或者失敗時,孩子往往會沮喪、抑郁,甚至消沉。例如孩子在學校里沒有考好,沒有被評上三好學生等,在這種情況下,比較要強的孩子往往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挫折感,他們顯得不高興,害怕同學、老師看不起,同時也可能害怕受到父母的責怪,于是,他們會表現(xiàn)出沉默、緊張、回避等行為。如果孩子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自我調節(jié)過來,那么父母不用太擔心。當然,如果孩子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節(jié),情緒還是不好,父母就應該安慰孩子、鼓勵孩子,幫助孩子調節(jié)情緒。


有強烈的責任心(1)
想要成為一個團隊的領袖,必須要承受比別人更多的責任。因為權責是統(tǒng)一的,有多少權力就需要承擔多少責任,不想承擔責任,只能失去權力。
1.責任體現(xiàn)人文思想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經(jīng)寫道:



我到大學演講,經(jīng)常會有女學生問我:“余教授,一個男人的第一魅力是什么?”

我回答道:“責任。”

演講廳里響起一片掌聲,先是女生,再是男生。

在另外一些場合,有職員問我:“一個企業(yè)家的最優(yōu)秀的品質是什么?”

我回答道:“有社會責任。”

也有學界朋友問我:在你的心目中,一個行業(yè)性領袖的最高素養(yǎng)是什么?”

我回答道:“有人文責任。”

責任,總是責任,而終點是人文責任。

人文責任,是對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人們最需要、又最容易失落的,以人性、人道為基礎的人類共同精神價值的主動承擔。這話有點長,縮短一點,也可以說:這樣的領袖,把以人為本的精神價值壓到了自己肩上。這樣的領袖如能成批出現(xiàn),那么,這個社會的質量就會快速提升。



在2006年十大創(chuàng)業(yè)領袖評選活動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次活動關注的焦點就是社會責任,從社會責任中尋找商機正在成為企業(yè)領袖的集體意識。
2.讓孩子懂得什么是責任
一位12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時,不小心把球踢到了鄰居家的窗戶上,結果,鄰居家窗戶的玻璃被砸碎了。鄰居索賠12美元。當時,12美元可以買125只生蛋的母雞。

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認錯后,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兒子為難地說:“我沒錢賠人家。”父親說:“我借你12美元,一年后你還我。”

從此,這位美國男孩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他終于掙足了12美元,還給了父親。

這位男孩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總統(tǒng)的里根。里根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他懂得了什么叫責任。



一個缺乏責任心的人,在遇到?jīng)]有人能為他負責的時候,他就喜歡哀嘆自己的“不幸”,抱怨別人的“無情”,在訴苦中歷數(shù)自己的努力以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其實,所有的抱怨都是在做無用的減法。

典型的西方式的教育就是如此,讓孩子清楚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果違反規(guī)則就要接受合理的懲罰。只有孩子勇于承擔責任,才能快速成長。
3.不要替孩子推卸責任


兒子:“爸爸,我上次去奶奶家時,不小心把奶奶養(yǎng)的兩條金魚給弄死了,我一直不敢跟奶奶說。”

爸爸:“你這小子,做了壞事就不敢說了。不敢說別說,爸爸替你說。”



兒子為什么不敢跟奶奶說,爸爸只是想當然地認為兒子不敢,是個膽小鬼,卻沒有想過兒子為什么不敢,怎樣引導孩子勇敢面對。實際上,當兒子說不敢跟奶奶說的時候,爸爸應該馬上就問:“為什么不敢呢?”兒子可能會說:“怕奶奶罵我!”爸爸就可以說:“一個人做錯了事情,受到責問是應當?shù)?。如果為了逃避責罵而不敢承認錯誤,這樣的人是可恥的。你不僅弄死了奶奶的金魚,還傷害了奶奶對你的愛和信任。”這樣,父親通過詢問和聆聽了解了孩子不敢承認錯誤的原因,教給了孩子正確的方法,孩子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就會勇敢面對,敢于承認。

一般來說,孩子由于年幼缺乏知識和經(jīng)驗,經(jīng)常會造成一些過失,這一點都不奇怪。比如不小心打碎了物品,一時沖動傷害到了他人,粗心大意給他人造成了麻煩等。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時,大部分的父母都會責怪孩子,比如這樣說:“你怎么搞的?怎么能這樣做呢?趕緊回家做作業(yè),別在這里礙眼了!”于是,孩子沒事了,他什么責任也不用負,該學習就學習,該玩就玩。而父母則會留下來承擔責任,又是向人道歉,又是給人賠償。殊不知,父母們的這種行為恰恰剝奪了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幫助孩子推卸了他應該承擔的責任。

老卡爾·威特在《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有一天傍晚,卡爾在外面興致勃勃地模仿古代騎士。他用一根長長的棍子代替寶劍,獨自和虛擬的強盜作戰(zhàn)。我看見他的劍法絕妙極了,或是刺,或是砍。在這種玩耍中,他早已把自己當成了真正的英雄。我很樂意看到他這樣,兒子的這些游戲非常有利于開發(fā)他的想象力,也有利于身體的健康。

……

忽然,他“呀”地叫了一聲,但馬上愣在那里。原來,在“激戰(zhàn)”中,卡爾一“劍”砍去,將鄰居花園中的一束花砍倒在地,花瓣和枝葉在半空中飛舞。我保持住冷靜觀察他,看他怎么處理這件事。

卡爾看了看鄰居的房門,并沒有人出來。他也沒有發(fā)現(xiàn)我正在看著他。當他正想轉身“逃跑”的時候,我叫住了他。


du8.com版權所有
“卡爾……”

這時,兒子知道這件事已經(jīng)無法逃脫,慢慢地向我走來。

“你知道你犯了個錯誤嗎?”

“知道。”兒子小聲地回答。

“那你應該怎么辦呢?”我嚴肅地問他。

“不知道。”兒子低下了頭。

“兒子,聽我說。你應該立刻去敲鄰居的門,向他們道歉。”

“可是,我并不是有意的。”卡爾似乎還在辯解,他并不知道道歉的含義。

“卡爾,你要記住,人們犯下錯誤,在很多情況下都不是有意的。但錯誤已經(jīng)犯下,你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雖然鄰居沒有看見是你干的,但他們確實受到了傷害。你應該去道歉,人不能傷害了別人就逃之夭夭。你不是在扮演古代的騎士嗎?騎士是勇敢的人。”

“爸爸,我明白了。”說完,卡爾像一個真正的騎士那樣敲開了鄰居的房門。



孩子的責任心來自于家長有意識地培養(yǎng),而家長無意識的行為卻正起著反作用。明智的父母一定要分清楚誰應該來承擔責任,是孩子承擔的就應該讓孩子來承擔,如果孩子年幼還無法承擔,父母也需要讓孩子明白這是他的責任。

比如,孩子起床晚了,不妨讓孩子遲到一次,讓他明白晚起的后果;如果孩子誤過了坐校車的時間,就讓孩子走路上學,或者用其他安全的方法讓孩子趕去學校,讓孩子明白不守時的后果;如果孩子丟了午餐的錢,不妨讓孩子餓一頓,讓他明白不保管好財物的后果。作為父母,不要心疼給孩子小小的懲罰,孩子的責任心就是從小養(yǎng)成的,只有養(yǎng)成強烈的責任心,孩子才能夠更好地承擔成年后的責任。

能周密地思考問題(1)
能不能全面而深入地思考問題,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深度和廣度,也決定了結論的正確性。領袖必須具備全面而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領導他人看清問題的本質,避免出現(xiàn)失誤,帶領大家不斷走向成功。
1.思路決定出路


美國阿拉斯加涅利新自然保護區(qū)的動物園里生活著大量的鹿,當?shù)鼐用窠?jīng)??梢钥吹嚼前崖谷鹤返盟奶幪用?,許多鹿被咬得鮮血淋漓。

動物園為了保護鹿群,便對狼進行了大圍剿。不久,狼被消滅光了。

鹿群沒了天敵后,生活得非常安逸。它們整天在園子里吃草、休息,結果體質反而退化了,居然成群成群地死去。

為了不讓鹿滅絕,當?shù)鼐用裾垇砹酥膭游飳<襾硐朕k法。動物專家在自然保護區(qū)內觀察了一段時間后,居然又運來一些狼放在保護區(qū)內。

當?shù)氐木用穹浅2唤?,鹿快要死光了,再放一些狼進去,鹿不是死得更快嗎?

但是,動物專家的解釋卻不是那么回事。他說:“每一種生物都有天敵,這樣可以通過自然淘汰保持生物的優(yōu)良品種,促進生物的生存繁殖,這就是生物鏈。失去了天敵,生物鏈就被破壞了,鹿自然走向了死亡。”



萬物都存在于一個系統(tǒng)中,在處理事情時,一定要考慮到與此相關的其他事物。如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考慮一個事物,不考慮與這個事物有關系的其他事物,這種思考方式必然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問題。只有周密地考慮各種情況,才有可能把握事物發(fā)展的方向,把握住成功。



美國物理學家雷恩沃特小時候非常善于思考,他能夠從其他人熟視無睹的事物中想到一些深入的問題。

雷恩沃特上小學的時候,在一次語文課上,老師問道:“同學們,你們說1加1等于多少?”

“等于2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只有雷恩沃特呆呆地看著老師,沒有回答。

老師有點疑惑,就問他:“雷恩沃特,你怎么不回答呢?難道你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嗎?”

雷恩沃特想了想,對老師說:“老師,我不是不知道1加1等于2,但是,您為什么要問我們這樣一個簡單的數(shù)學題呢?您是不是有其他的答案?”

聽了雷恩沃特的話,老師感到非常高興。因為,老師提這個問題的目的被雷恩沃特言中了!老師微笑著對大家說:“同學們,雷恩沃特說得沒錯。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說,1加1等于2,但是,從其他角度來說,1加1未必等于2。就像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文章里所說的,兩個人互相幫助,兩人的力量就大于他們單個人力量之和。所以,我們要互相幫忙,互相關心,做個樂于助人的人。”



世界著名的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曾寫了一本名為《思考致富》的書。這本書出版后,重印了許多次,深受喜愛。因為,這本書深刻地揭示了如何運用我們的大腦去獲得成功。思路決定出路,任何人要取得任何意義上的成功都必須運用頭腦去思考。

孩子也是如此。美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提出:優(yōu)秀的學生并不在于有優(yōu)秀的成績,而在于有優(yōu)秀的思維方式。不善于周密地思考問題的孩子,沒有資格去領導他人,最終只會受他人的領導。如果孩子善于周密思考問題,則會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2.提高孩子思維的嚴密性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如果孩子經(jīng)常面對各種問題,大腦的思維就會比較活躍。

因此,父母要想提高孩子的周密思考的能力,就要多向孩子發(fā)問。



有一天中午,北宋著名哲學家邵康節(jié)與他的12歲的兒子邵伯溫正在院子里乘涼。這時,院墻外邊突然有一個人探頭,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縮了回去。

邵康節(jié)問兒子:“你說這個人在瞅什么?”

兒子說:“八成是個小偷,想偷點東西,看見有人就走了。”

邵康節(jié)卻說:“不對。”然后,他啟發(fā)兒子道:“如果這個人是小偷,他見到院子里有人,肯定會立刻縮回頭去。但是,他明明看到院子里有人,卻還是瞅了一圈,這說明什么呢?”

兒子想了一會說:“哦,他恐怕是在找東西吧。”

邵康節(jié)又問道:“是的,但是他只瞅了一圈,那是找大東西,還是找小東西。”

兒子回答:“是在找大東西。”

邵康節(jié)又啟發(fā)兒子道:“那么,什么大東西會跑到我們院子里來呢?那個人又是農民打扮,他會來找什么東西呢?”

這回,兒子堅定地回答:“他肯定是來找牛的。”

邵康節(jié)滿意地點頭道:“說得對,他是來找牛的。以后,你要多動腦筋才是。”



向孩子發(fā)問,不要只問對或錯這種封閉式的問題,最好依據(jù)孩子的能力,問一些答案不是唯一的開放性問題,如回形針有些什么用途?如果讓你去郊游,你會選擇哪里?為什么要選擇這個地方?可見,向孩子發(fā)問還要有一定的技巧。

臺灣學者陳龍安認為良好的發(fā)問應該掌握十個方面,他總結的“十字訣”就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組、六、類。


“假”:就是發(fā)問時以“假如……”開頭,讓孩子進行思考。

“例”:就是讓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多舉例子。

“比”:就是讓孩子比較兩件事物的異同。

“替”:就是讓孩子思考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就是多問孩子“除了……還有什么”。

“可”:就是讓孩子思考可能的情況。

“想”:即讓孩子想象各種情況。

“組”:教孩子把不同的東西組合,并思考組合在一起會如何。

“六”:就是“六何”檢討策略,即為何、何人、何時、何事、何處、如何。

“類”:讓孩子類推各種可能性。

因此,父母要善于向孩子發(fā)問,并且要鼓勵孩子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孩子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時,哪怕是錯誤的,父母也應讓他說完,然后再給予恰當?shù)刂笇Аτ诤⒆踊卮鸬貌皇呛芮‘數(shù)牡胤?,父母還可以通過不斷地發(fā)問來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幫助他找到正確的答案,使他開拓思維的廣度。


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1)
真正的領袖,總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各種問題,尤其是在危急的情況下,他們能夠隨機應變,靈活思考,做出果斷而出奇的決策。
1.成功屬于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人


有一家效益相當好的大公司,決定進一步擴大經(jīng)營規(guī)模,高薪招聘營銷主管。廣告一打出來,報名者云集。面對眾多的應聘者,招聘負責人出了一道實踐性的試題:要求各位應聘者想辦法把木梳賣給和尚。

題目一出,絕大多數(shù)應聘者感到困惑不解,這不是故意刁難人嗎?和尚買梳子做什么?這種考題沒法做呀!于是,大部分應聘者紛紛離去。

最后只剩下三位應聘者。負責人對這三位應聘者說:“給你們10天的期限,請你們拿著梳子去賣給和尚,10天后,請你們來公司匯報銷售業(yè)績。”

10天后,三位應聘者都來了。負責人問第一位應聘者:“你賣出了幾把梳子?”答:“一把。”接著,應聘者給負責人講述了他在賣梳子過程中歷盡的辛苦,以及受到和尚的責怪的委屈。幸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著太陽一邊使勁撓著又臟又厚的頭皮。于是他靈機一動,趕忙遞上了木梳,小和尚用后滿心歡喜,于是買下一把。

負責人又問第二位應聘者:“你賣出幾把梳子?”答:“10把。”負責人眼睛一亮:“怎么賣的?”于是,應聘者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發(fā)都被吹亂了。他找到了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面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發(fā)。”住持采納了他的建議。那座山共有10座廟,于是他賣出了10把木梳。

負責人又問第三位應聘者:“那么,你賣出幾把梳子呢?”答:“1000把。”負責人驚奇地問道:“1000把?你是怎么賣的?”于是,這位應聘者說,他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剎,游客絡繹不絕。他對住持說:“凡來進香朝拜者,多有一顆虔誠的心,寶剎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你的書法超群,可寫上‘積善梳’三個字作為贈品。”住持覺得有道理,立即買下1000把木梳,并請他小住幾天,共同出席了首次贈送‘積善梳’的儀式。得到‘積善梳’的施主和香客,很是高興,一傳十,十傳百,朝圣者更多,香火也更旺?;貋淼臅r候,住持希望他再多賣一些不同檔次的木梳,以便分層次地贈給各種不同類型的施主與香客。



結果,當然是第三位應聘者得到了這個職位。木梳賣給和尚,聽起來荒誕不經(jīng)。但梳子除了梳頭的實用功能,有無別的附加功能呢?所謂創(chuàng)造,就在于做出與眾不同的舉措。把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2.鼓勵孩子標新立異
創(chuàng)造力是一個人智力的重要方面,通常一個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就會被認為是聰明的人。當然,創(chuàng)造力并不是漫無邊際、天馬行空式地去想,而是一種發(fā)現(xiàn)新問題、創(chuàng)造新方法、幫助人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小時候曾師從于偉大的作曲家海頓。有一次莫扎特對海頓說:“老師,我能寫一段曲子,您肯定彈奏不了。”

海頓不以為然地說:“怎么可能呢?”

莫扎特將自己寫好的曲譜遞給了海頓,海頓彈了一段時間后驚呼起來:“這是什么曲子???當兩只手分別在鋼琴兩端彈奏時,怎么會有一個音符出現(xiàn)在鍵盤中間呢?看來這個曲子是無法彈奏了!”

莫扎特卻對老師說:“老師,讓我試試。”

只見莫扎特在遇到鍵盤中間的音符時,便俯下身體,用鼻子彈了出來。海頓對此感慨不已。



每個孩子的思維方式都是不一樣的。但是,與大多數(shù)人不一樣的思維并不代表就是不對的,其實,人云亦云的人才是沒有思考能力的。

國家總督學柳斌先生曾經(jīng)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柳斌先生到北京光明小學去檢查工作,他突然想聽一堂課。在校長的安排下,他走進了一個四年級的教室,正好這個班級在學習俄羅斯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麻雀》主要講的是:一個獵人帶著一條獵狗走在森林里,這時,一只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不小心從窩里掉了下來,獵狗一見,就要吃那只小麻雀。于是,獵狗匍匐著向小麻雀靠近。在這危急關頭,一只老麻雀“呼”地飛了下來,它一邊發(fā)出凄慘的叫聲,一邊用身體擋住了小麻雀。老麻雀的樣子非常威猛,與獵狗展開了周旋。獵狗被老麻雀給嚇著了,居然倒退了好幾步。獵人也由此產生了同情心,于是把獵狗給牽走了。

講完課,老師問學生們:“同學們,這只老麻雀的行為表現(xiàn)了什么精神?”學生們都機械地回答道:“表現(xiàn)了偉大的母愛。”這個答案就是課文的標準答案。


這時,有個男學生舉起了手:“老師,我不同意這個答案!”

老師問:“為什么?”

男同學說:“怎么知道這只老麻雀是母麻雀呢?這篇課文我從頭看到尾,沒有一個地方說明它是一只母麻雀,怎么能說這是表現(xiàn)了母愛而不是父愛呢?”

老師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于是表揚道:“對,你非常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應該把答案改成老麻雀表現(xiàn)了偉大的親子之愛,包括母愛與父愛。”



這個男孩的聰明就在于敢于質疑標準答案,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鼓勵孩子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尤其是要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與眾不同的想法。父母甚至可以引導孩子:“你有什么特別的想法?”“你覺得還有其他不一樣的處理方法嗎?”

當孩子說出與他人不一樣的想法時,父母千萬不要呵斥孩子,相反,要鼓勵孩子,即使孩子提出的想法不完全正確,也要充分肯定他的這種精神,鼓勵孩子提出與他人不同的想法。
3.鼓勵孩子反向思維
反向思維與常人的思維方向截然相反,從表面上看,似乎不可理解,但卻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它常常給人一種不可思議的神奇的感覺。

人們都比較喜歡按常規(guī)思維來思考問題,但在解決問題,尤其是在解決特殊問題時,反向的思維方法可能更有用。

宋代的司馬光砸缸救人,就是運用了反向思維法。他不像許多小朋友那樣只想把小孩從水缸里拉出來,而是把缸砸破,讓水流走,這樣小孩就不會被水淹死了。

對孩子來說,反常規(guī)思維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開發(fā)、訓練和培養(yǎng)。

比如,以背英語課文為例,孩子一般喜歡從頭往后背。其結果是前一段背得爛熟,后幾段背得就不太熟,這是因為先學的記得較牢。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可讓孩子倒著背,即第一遍先從后面一段背,第二遍再從倒數(shù)第二段背,這樣,每段課文都有機會作為“第一段”,記憶效果就比較好。

反向思維在考試中也很有用,一般說來,一類題都有一套常規(guī)解法。如果按常規(guī)解法無法做出,就說明這道題有特殊之處,這時,就應該用反向思維來尋找“技巧”了。

不斷地克服困難
有些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曾經(jīng)承受著苦難。領袖往往是那些善于克服困難,勇于面對苦難的人。
1.苦難是一所大學
在19世紀中期,法國里昂舉行的一個盛大的宴會上,來賓們正在對一幅畫爭論,他們爭論的焦點是這幅畫到底表現(xiàn)了古希臘神話中的某些場景還是真實地描繪了古希臘的歷史。這時,主人請一位侍者來解釋一下。

當這位侍者解釋完后,爭論很快就平息了。每個人都認為這位侍者的解釋是正確的。后來,一位紳士問這位侍者:“先生,請問您是在哪所學校接受的教育?”

這位侍者回答:“我在許多學校接受過教育,但是,其中學習時間最長、學到東西最多的那所學校叫做‘逆境’。”這個侍者就是讓·雅克·盧梭,后來,他成為法國著名的思想家。



苦難是一所學校,因為苦難能夠磨煉人的意志。眾所周知,一旦雛鷹能夠起飛,老鷹便會立即將他們逐出巢外,讓他們在空中做飛翔的鍛煉。正是有了這種鍛煉,雛鷹才能夠更好地展翅飛翔,才能做追逐獵物的高手,將來成為百鳥之王。

困難與挫折能夠磨煉人的意志,激發(fā)人的潛能,使一個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價值和潛能。許多人因為沒有經(jīng)歷過苦難的鍛煉,因而無法發(fā)揮自身的潛能。

對于孩子來說,經(jīng)歷苦難往往能夠激發(fā)他們克服困難、抵制困難的力量。這就好像森林里的橡樹,經(jīng)過千百次暴風雨的摧殘,非但不會折斷,反而越來越挺拔。
2.鼓勵孩子戰(zhàn)勝困難
困難總是無處不在的,作為父母,我們不可能永遠替孩子去解決困難,而應該培養(yǎng)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困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國外兒童教育的五個典范
教育兒童要大度寬容004
把你的孩子培養(yǎng)成領袖吧
值得學習的國外五大教育典范
什么樣的爸爸是好爸爸?(好文推薦)
家庭教育真正的缺失在哪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