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嘉德香港?秋拍

中國嘉德香港2023秋拍,「觀華——古典家具及工藝品」專場,共五十余件拍品,古典家具精品除了著地類家具,亦有案上陳設器。




Lot 1481 

清中期 

黃花梨花卉紋官皮箱 

HUANGHUALI DRESSING CASE CARVED WITH FLOWER PATTERN 

Middle Qing Period 

36.5×29.5×37 cm

估價 ESTIMATE:
HKD 50,000-70,000

此件官皮箱紋飾引人,采用優(yōu)質黃花梨制作,色澤深沉,包漿厚重自然。正面皆鏟地淺浮雕花卉紋,為梅蘭竹“三君子”,意境清新,彌覺雋雅。蓋子立面長方開光內為梅花紋飾,箱門主體圖案仍為梅花,底部蘭花叢生,底座立面則為梅花和竹子。圖案線條曼妙,彼此勾連,手工雕刻的彈性與溫度令人贊賞。雙開門從內側看,紋理對稱,為一木對剖。

蓋內設平屜,平屜下設抽屜五具,抽屜臉紋理美觀,其上安菊花護眼、瓶形吊牌。門上安長方合頁、圓形面葉、云頭形拍子及瓶形吊牌,兩側設弧形提環(huán)。官皮箱除正面外,其馀光素。官皮箱是一種體量較少的庋具,從宋代的鏡箱演進出來的,它上有開蓋,蓋下有空間,可以放古代用銅鏡,故內置支架。箱古時用來盛放梳妝用具、家居實用器物等以後用來盛裝貴重物品或者是文房用具,若是置於書桌,收納文房用具、印璽等也不乏妙趣。 

Lot 1484 

清早期 

黃花梨大筆筒 

LARGE HUANGHUALI BRUSHPOT 

Early Qing Period 

21.5×24.1cm

估價 ESTIMATE:
HKD 90,000-160,000

此筆筒尺寸碩大,以一段質地細密的黃花梨整挖而成,直筒式,圓口平唇,底安活臍。通體光素,筒壁厚實。其造型簡潔,沉穩(wěn)莊重,色澤沉穆,獨具意蘊。 

筆筒是文房案頭的重要文具,大約出現(xiàn)在明朝中晚期,供放置毛筆用。雖未列入紙墨筆硯文房四寶之列,由於其藝術個性和自身所包含的文人情調,普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筆筒銘》:“筆之在案,或側或頗,猶人之無儀,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閑彼放心,歸於無邪。 

Lot 1509 

清早期 

黃花梨玉蘭花筆筒 

HUANGHUALI BRUSHPOT CARVED WITH MAGNOLIA 

Early Qing Period 

17.3×17.3×17.6 cm

估價 ESTIMATE:
HKD 50,000-70,000

筆筒以細密黃花梨制,包漿紅潤渾厚??ㄐ纬冢鹑羰㈤_之玉蘭,取“玉蘭富貴”之意。筒壁飾以高浮雕、浮雕、陰刻諸法,表現(xiàn)折枝玉蘭花卉。玉蘭枝干自筆筒底部叢生,形神、韻味具佳?;ㄈ~飽滿,如迎風拂動,枝葉翻轉,陰陽向背,亭亭凈植,詩意盎然。

整個畫面構思布局精研巧妙,旋轉觀之,畫面逐漸展開,生趣盎然。筆筒葆光濃郁,雕工圓熟勁健,磨制細膩,刀刀入微,清雅意趣自然流露,藝術性強。 

Lot 1479 

清早期 

黃花梨五屏風式鏡臺 

HUANGHUALI THRONE-TYPE MIRROR WITH FLOWER PATTERN 

Early Qing Period 

49×27×67 cm

估價 ESTIMATE:
HKD 280,000-380,000

鏡臺黃花梨制,原皮殼。座上安五屏風,中扇最高,左右遞減,并依次向前兜轉。五屏風的搭腦圓雕龍頭,中央為火珠,形成雙龍戲珠圖案。屏心均鏤雕瑞獸花鳥紋,獅子、鶴鳥、梅花等,線條靈動,結合陰刻技法,生動形象。前方圍欄雕蓮花柱頭。雕工流暢精美,玲瓏剔透,精神飽滿。每扇屏風最下格鎪挖亮腳,其設計精巧,雕飾華美。

明 黃花梨木梳妝臺,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儲秀宮內景

鏡臺設抽屜五具,抽屜臉於陷地開光內浮雕花卉紋,安護眼及鏤空吊牌。背面光素。下接底座,牙、腳圓格角相交,壺門式牙子雕卷草紋。下承三彎腿,有如炕桌之腿足,外翻馬蹄。臺面正中原有的托子已失落。整器上虛下實,更突出了屏內紋飾的空靈剔透。 

Lot 1480 

清早期 

黃花梨花卉紋折疊式鏡臺 

HUANGHUALI MIRROR STAND WITH FLOWER PATTERN 

Early Qing Period 

33.5×33.5×18.5 cm 

估價 ESTIMATE:
HKD 220,000-320,000

鏡臺以黃花梨制,上層支架攢框制,分成三層七格,下層正中一格安荷葉式托,可上下移動,以備支承不同大小的銅鏡。最中央的方格安四簇云紋角牙,中心空透。其馀各格裝透雕花卉紋的絳環(huán)板,雕工純熟婉轉,結合陰刻,形象生動。鏡臺兩開門,門板紋理對稱,為一木對開。門上鑲嵌長方光素面葉、合頁及葉形吊牌。

門內共抽屜三具,上二下一,滿足收納功能,抽屜臉上安四葉花護眼及鈴鐸形吊牌。四足方材,內翻馬蹄,造型低扁,堅實有力。整器設計嚴謹,用料精良。 

仕女梳妝圖,河南禹縣白沙宋墓壁畫

鏡臺是古人盛放梳妝用品的器具,最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產生并流行開來(如圖),一直延續(xù)到明清,歷分悠久。家具在明清時期得到了巨大發(fā)展,出現(xiàn)了用貴重木材如紫檀、黃花梨等制作的鏡臺或妝奩,款式設計繼承多為折疊式梳妝匣,外形小巧,便於攜帶,上蓋打開,可支起鏡子, 匣內置多個存放梳妝用具的小屜。 

Lot 1486 

清早期 

黃花梨帶屜書箱 

HUANGHUALI BOOK CHEST 

Early Qing Period 

44.5×23.5×21 cm

估價 ESTIMATE:
HKD 80,000-150,000

書箱黃花梨制,包漿自然,色澤沉穩(wěn)。通體光素無文,長方形,子母口,口沿起細致的燈草線,起到防固作用,又增加裝飾性。蓋內設一層平屜,可見華美的黃花梨紋理,屜內放置毛筆、印章等小件文玩,便利實用。

正中鑲嵌圓形面葉,云頭紋拍子,立墻皆包銅條加固,蓋頂四角則鑲云紋飾件。為方便移動攜帶,兩側輔以弧形提環(huán)。 

Lot 1485 

清早期 

黃花梨三撞提盒 

HUANGHUALI CARRYING BOX 

Early Qing Period 

34.6×19×24.5 cm

估價 ESTIMATE:
HKD 130,000-230,000

提盒黃花梨制,三撞,原皮殼。長方框做底,兩側設立柱,以鏤空云紋站牙抵夾,上安素面、包銅條的羅鍋式提梁。三撞,頂層又安淺屜。子母口均起細致的燈草線,簡潔凝練。邊角接合處皆用銅葉加固,盒頂四角包鑲云紋,起到加固和裝飾的雙重作用。 

提盒出現(xiàn)較早,宋代書畫中就有類似的器物出現(xiàn),明代仇英亦有描繪(如圖)。此提盒用料考究,形態(tài)規(guī)整,穩(wěn)重大方。

Lot 1478 

清早期 

黃花梨大官皮箱 

LARGE HUANGHUALI DRESSING CASE 

Early Qing Period 

43.5×31.5×48.5 cm 

估價 ESTIMATE:
HKD 350,000-450,000

此官皮箱平頂式,以黃花梨為材,制作考究,兩扇門板一木對剖,紋理對稱。蓋下有平屜,其下對開門,兩扇門上留子口,頂蓋關好後,扣住子口,兩門就不能打開。門後設抽屜三層四具,為收納珠寶或書札、印璽所用,抽屜臉上安吊牌,方便抽拉。箱身與箱蓋背後都有長方形合頁加固,面葉為圓形,拍子作云頭紋,開口容納鈕頭。雙開門上又嵌方形委角面葉和鏤空雙魚吊牌,兩側有弧形銅提環(huán),便於外出攜帶,鎖鏈遺失。

底座正面采用壸門牙板,顯示了不俗的審美情趣。今日的官皮箱,不僅存儲梳妝用品,同樣是文房家具。 

中國嘉德香港2023秋拍,「觀華-古典家具及工藝品」專場,共有五十余件家具、木器和漆硯雜項等,本期分享其中的一小部分無底價拍品。




Lot 1461
清早期 
黃花梨書箱 
HUANGHUALI BOOK CHEST
Early Qing Period 
37.5×22×14 cm 
無底價

此箱黃花梨制,通體光素,木紋清晰,自然美觀。蓋口和箱口起細致的燈草紋,起到加厚子母口的作用。正中鑲嵌圓形面葉,云頭紋拍子,立墻皆包鑲銅條加固。為方便移動攜帶,兩側輔以圓形護眼和弧形提環(huán)。 

Lot 1462 

明末清初 

黃花梨葵口筆筒 

HUANGHUALI BRUSHPOT IN FLOWER SHAPE 

Late Ming/Early Qing Period 

D 16 cm.

無底價

筆筒以黃花梨整挖,作六瓣葵花式,外壁微微上舒下斂,周身起花棱,棱線分明,平均六等分。平口,口沿有寬皮條線。一木整挖的底座鎪成簡約的荷葉紋,與光素的筒身形成對比。底承三矮足,筒底應曾嵌銀絲。周身光素,有黃花梨特有的起伏紋理,整器花棱轉折自然流暢,打磨光潤,雅致考究。 


黃花梨生長十分緩慢,雖經百年仍粗不盈握。制作筆筒要求甚高,直徑超過十五厘米的筆筒需要生長數(shù)百年的黃花梨樹木心材方能 做成。此件工料俱佳,突出了木材紋理的自然美和書卷氣,文雅清麗,可伴案頭。 

Lot 1507

清 

紅木茶桶 

來源:硯琴齋舊藏。 

HONGMU TEA POT 

Qing Dynsty 

28×22.5×30 cm 

無底價

茶桶可內置茶壺,起保溫作用,說明使用者對茶藝的尊重和酷愛。此茶桶,由紅木短料以榫卯拼接而成,紋理清晰,包漿自然。外壁瓜棱式,視覺美觀。筒蓋設如意云紋形提手,使用便利。 

Lot 1508 

清早期 

紫檀高束腰馬蹄足長方幾 

來源:硯琴齋舊藏。 

ZITAN HIGH-WAISTED STOOL 

Early Qing Period 

35.5×92×35. cm

無底價

此長方幾以珍貴紫檀為材,造型特色鮮明,邊抹、束腰、牙子和腿足等通體以瓜棱線結合打洼作,線腳豐富而考究。幾面以格角榫攢框平鑲面心,底有穿帶支承。高束腰,攢牙子,方材腿足,同樣收以方馬蹄,堅實穩(wěn)固。整器線條爽利,看面皆有統(tǒng)一的排線,充滿韻律感和秩序感。 

Lot 1510 

清中期 

紫檀無束腰竹節(jié)紋條桌 

ZITAN WAISTLESS SIDE TABLE CARVED WITH BAMBOO PATTERN 

Middle Qing Period 

38×128×85 cm 

無底價

條桌以紫檀制,通體仿竹節(jié)紋,竹芽雕刻寫實。桌面以格角攢邊平鑲面心,邊抹垛邊做,腿足圓材,微有側腳,四面安橫棖,嵌矮老,長邊三個,短邊兩個,橫棖與腿足間安弧形木材,功能類似於角牙,用於加固。 

Lot 1511 

清中期 

黃花梨拐子龍紋珠足圈椅 

HUANGHUALI ARMCHAIR CARVED WITH DRAGON PATTERN 

Middle Qing Period 

61×66×105 cm 

無底價

圈椅黃花梨制,椅圈七接而成,S 形靠背板紋理美觀,中上部方形委角開光內浮雕雙拐子龍紋,後腿上截與鵝脖穿過椅盤,與前後腿一木連作。椅圈與鵝脖相交處安回紋角牙。聯(lián)幫棍三彎,為典型的耗子尾式樣。前後腿上部與前後。格角攢邊框鑲嵌藤面,邊抹素混面,至底壓邊線。三面安洼膛肚式牙板,其上刻回紋。

整器造型新穎,紋飾統(tǒng)一,腿足外圓里方,踩珠足,腿足間下部安步步高管腳棖,正面及兩側面管腳棖下安光素刀牙板。 

Lot 1513 

二十世紀 

硬木龍鳳呈祥四件柜成對 

PAIR OF WOOD COMPOUND WARDROBE IN FOUR PARTS 

20 Century 

100×40×175 cm×2 

無底價

此對帶頂箱大柜,以硬木為材,正面滿雕龍鳳紋,寓意龍鳳呈祥。箱門方形開光內設一周回紋框線,其內浮雕相向的龍紋,五爪龍騰云駕霧,矯健威武,額頭飽滿,雙角上揚,須發(fā)飄飄,方嘴大張,氣勢威嚴。柜門設長方形開光,同樣飾一周回紋框線,內部浮雕龍鳳,上為鳳鳥,下為騰龍,圖案有海水江崖。在云紋錦地上,鳳羽華美,龍鱗寫實,紋飾線條流暢,觀賞性強。側山板落堂起鼓,不施雕工,使得大柜繁簡得宜。門上鑲嵌長方委角銅面頁、合頁和雙魚吊牌,可加鎖,銅活上皆鏨刻紋飾,工藝考究。頂箱內空敞;下柜與中間安一層屜板,以劃分空間,可以擺放冊頁和文玩。柜腿方材,正面寬大的壸門牙板上浮雕雙龍戲珠, 底端海濤波濤起伏,群山起伏,寓意福山壽海。

此對大柜榫卯結構嚴謹,形制規(guī)整,以清中期宮廷紋飾為裝飾風格,以後代匠人之手,將清代宮廷家具的磅礴氣勢表現(xiàn)出來。 

黃花梨、紫檀并舉,簡約與雕飾碰撞,中國嘉德香港2023秋拍,為您呈現(xiàn)《觀華-古典家具及工藝品》一隅。

《觀華》共五十余件拍品,除古典家具,亦有小部分漆硯等雜項。


Lot 1477
明晚期
黃花梨有束腰展腿畫桌
105×62.5×86cm
Late Ming Period
Huanghuali waisted painting table with extended legs
估價 ESTIMATE:
HKD 2,800,000-3,800,000
此桌華麗妍秀,面面生姿,尤其上部矮桌的雕花,生動傳神。按照王世襄先生的叫法,稱此類桌為“矮桌展腿式”,因其形式像一具接腿的大炕桌(《明式家具研究》P94)。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它上面有束腰,故下面為方腿有馬蹄才合乎造型的規(guī)律。而在馬蹄作了結束之后,有束腰家具形象已經完整,其下則不妨再用圓腿來接。圓腿一般光素,與上面雕飾較繁的矮桌形成對比。此種形式,不限于半桌,也曾見方桌數(shù)具,實例如故宮博物院所藏一件方桌,也是上部矮桌雕花,下部圓腿光素。

此桌黃花梨制,桌面攢邊打槽平鑲面心,寬度逾六十公分,是為畫桌,桌面可見自然使用的痕跡,歷史氣息濃郁,沿邊設一周攔水線。邊抹冰盤沿中間凹進,至底壓一道窄平線,底部設三根穿帶支承。束腰與牙子一木連做,用料和工藝皆考究。牙條邊沿起壸門輪廓飾花邊形陽線,其上鏟地浮雕卷草紋,中央垂下如意云頭紋。牙子以下安相抵的云紋角牙,牙子抵在牙板內側,為的是不打破牙板雕飾的完整性,可見在設計上的考量。腿子肩部雕刻卷云紋,如同炕桌的銅活,足底外翻馬蹄式,足尖浮雕卷草紋,上下呼應。馬蹄足之下的光素腿子起到重要的作用,與上部裝飾相得益彰,足底安倒瓶形圓球。


此桌設計巧妙,八根彎曲的墜角,下端落在桌腿三分之一處,使本來常見的桌子造型,平添幾分靈動別致。這種做法借鑒了中式建筑雀替的藝術手法,使桌子的線條節(jié)奏產生變化,整張桌子以優(yōu)秀的黃花梨材與精研的形制完美結合、映襯,造就了妍秀清雅之態(tài)。

Lot 1474
清早期
黃花梨螭龍紋獨板翹頭案
277×42×96cm
Early Qing Period 
Large Huanghuali table with everted flanges
估價 ESTIMATE:
HKD 8,500,000-9,500,000
此案長兩米七七,屬于傳世明式黃花梨家具中的長案,亦是早期家具制作中奢華地使用珍貴黃花梨大料的范例。

案面為一塊未經裁切的厚實獨板,致密細膩,紋理美觀自如,兩端裝聳起的翹頭,邊抹光素,至底修一道利落的窄平線。腿足以夾頭榫納入案面,寬大的牙板嵌入其中,牙條牙頭沿邊起陽線,鏟地浮雕拐子紋,延續(xù)至牙板底部的陽線,連綿而有序,紋飾內邊沿壓線腳,增加了流暢性,也使圖案更為醒目。方材腿足,為外撇香爐腿的造法。


前后腿足間置管腳棖,棖上擋板透雕精美的俯仰龍紋,曲線靈動飽滿,雕工玲瓏剔透,圖案精美,熨帖成章,刀法圓熟,自如地運用了透雕、陰刻相結合的技法,富有韻律,藝術價值高超。整個圖案邊沿亦起陽線,于細節(jié)處見功力。壸門開光頂部出尖為如意云頭形,棖下安如意亮腳牙板,起到加固之用。這種裝飾風格的條案在明代版畫中可見到。


此案造型宏偉典雅,用料奢華,結構標準嚴謹,葆光瑩潤,工藝精湛,雙面雕工,是一件難得的藝術品,或為特殊定制的明式家具精品。

Lot 1471
清早期 
黃花梨四面平癭木面壸門牙板馬蹄足畫桌
142.50×52.50×83 cm
Early Qing Period
Huanghuali and burl wood painting table in straight form
估價 ESTIMATE:
HKD 1,200,000-2,200,000
此畫桌采用四面平的造法,腿足與牙條格角相交,構成底架,其上再和攢邊的桌面結合,如此可以避免桌面、腿足和邊抹三個主要構件在粽角榫一處相交,保固的效果好。同時又因邊抹和牙條重疊使用,可以加大看面,不會單薄,如此一來,整體簡潔,外形方正。

畫桌以黃花梨為主體框架,桌面則鑲嵌獨板癭木面心,紋理瑰美璀璨,觀之心曠神怡,沿邊設一周利落的攔水線。底部披麻掛灰,歷史氣息濃郁,共四根穿帶支承,結構穩(wěn)固。

宋王詵《繡櫳曉鏡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四面平畫桌較通常所見的四面平桌有工,其牙板前后鎪挖壸門式,兩側則為洼膛肚式,使得整器增加了曲線元素,在平直的線條中多了一抹靈動,而且在居室燈光下,壸門及洼膛肚的倒影十分優(yōu)美。其細節(jié)考究,如牙板沿邊不起陽線,與整器的簡約和諧統(tǒng)一。因畫桌尺寸較大,于是在牙板下安橫棖加固,可見明榫。四足方材,底收堅實的方馬蹄。

Lot 1466
清中期
紫檀有束腰鼓腿彭牙大方凳成對
56×56.50×52.50 cm
Middle Qing Period
Large pair of Zitan waisted square stools
估價 ESTIMATE:
HKD 1,600,000-2,600,000

“鼓腿彭牙”形式的杌凳,在宋代或更早的繪畫中已出現(xiàn),但這一詞彙的用法,可能要晚一些。明文震亨《長物志·杌》一條中講到:“圓杌須大,四足彭出”,即指此式(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閱:黃定中《留余齋藏明清家具》版圖 71 號,三聯(lián)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 年,第 291 頁。

此對方凳,是鼓腿彭牙的經典案例,表面已形成玻璃包漿,自然富神采。其尺寸較大,凳面以圓格角榫鑲嵌三拼面心,整器呈落膛起鼓之勢,底有兩根穿帶支承。邊抹素混面,上舒下斂,底部壓一道窄平線。有束腰,立面打窪作,下有托腮,與邊抹底部的窄平線相呼應,可見設計上的用心。牙、腿圓格角相交,牙板為標準的大洼膛肚式,沿邊不起線,凝練簡約,曲度流暢,一氣呵成。牙板與腿足斜肩嵌夾,為扣合緊固的插肩榫結構。鼓腿彭牙,大挖腿向內兜轉,內翻馬蹄,圓弧有力,落于托泥上。托泥的裝置宜施之于鼓腿彭牙家具上,既美觀又實用,不致占用比凳身更大的地面。


這對紫檀方凳選材精致,用料奢華,結構流暢,美觀實用,造型保留明式家具的簡潔做法,工藝考究,俊美雅致。

Lot 1465
清早期
紫檀裹腿做羅鍋棖卡子花方桌
92×94×86 cm
Early Qing Period
Zitan leg-encircling square table
估價 ESTIMATE:
HKD 1,500,000-2,500,000

此方桌特點有二,一是羅鍋棖采用“裹腿做”,即四棖相交處高出腿足的表面,仿佛纏裹著腿一樣;二是邊抹采用“劈料”的做法,即一塊木材鎪出雙混面,看似像兩條木材的垛邊,實在為一木連作。


方桌紫檀制,色澤沉穆,包漿瑩潤。桌面以格角榫攢框平鑲面心,底有三根穿帶支承。邊抹劈料作,雙混面,羅鍋棖裹腿做,其上以卡子花與邊抹相接??ㄗ踊ㄍ傅耋埣y,沿邊起線,結合陰刻,生動傳神,每面皆兩枚,成為全器唯一的裝飾元素。四足圓材,直接落地。

Lot 1475 
清中期 
紫檀螭龍紋四件柜成對
84.50×39×174.50 cm
Middle Qing Period
Pair of Zitan Compound wardrobe in four parts with dragon pattern
估價 ESTIMATE:
HKD 4,800,000-6,000,000

四件柜成對,分柜體與頂箱兩部分,常成對放置于室內,是非常實用的家具。此對大柜用料奢侈,以紫檀制作,色澤沉穆,包漿自然厚重。設閂桿,與門框同寬,比例協(xié)調。所嵌銅活厚重,銅面頁和合頁其上鏨刻相同組合的拐子龍和西番蓮紋,與大柜整體裝飾統(tǒng)一,可見制作精美,工藝考究。


箱門與柜門皆在長方委角開光內鏟地浮雕拐子龍紋,特別之處是西番蓮紋纏繞其間,這是清中期與西洋風格結合的裝飾紋樣,不僅是成功的創(chuàng)新設計,也為我們斷代提供了很好的依據(jù)。除正面外,其余三面光素,但采用落堂起鼓造法,背面也毫不馬虎,工藝考究。


打開柜門,抽屜臉為黃花梨用材,屬于外紫內黃的做法。中央設兩具抽屜,可存儲小件器物,抽屜臉上安葫蘆形銅鎖,鏤空云紋吊牌。柜腿間四面安刀牙板,正面牙板又雕刻拐子紋,圖案呼應全器。此對大柜榫卯結構嚴謹,形制規(guī)整,以清中期宮廷紋飾為裝飾風格,將清宮風格家具的氣勢表現(xiàn)出來。

Lot 1463 
清中期 
紫檀有束腰鼓腿彭牙大炕桌 
Middle Qing Period 
LARGE ZITAN WAISTED KANG-TABLE WITH BULGING LEGS 
90.5 ×44 ×32.5 cm
估價 ESTIMATE:
HKD 500,000-700,000

清乾隆佚名《??蛋伯嬒瘛肪植?/span>

炕桌紫檀木精制,包漿瑩潤,色澤沉穆。桌面以格角榫攢框平鑲面心,面下設兩根穿帶支承,邊抹光素,至底修一道窄平線。束腰平直,托腮與邊抹底線呼應。牙、腿圓格角相交,沿邊起圓潤流暢的陽線,飾寶珠紋,牙板起伏跌宕,繁簡得宜,細節(jié)富有節(jié)奏,美觀典雅。


參閱:黃定中《留馀齋藏明清家具》版圖73號,三聯(lián)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第299頁。 

炕桌肩部向外彭出,腿向外鼓,足底向內兜轉較多,為鼓腿彭牙式,內翻馬蹄為渦紋足,上部陽線與腿足相接,氣脈貫通。眾所周知,紫檀惜料,而此炕桌腿足乃以大挖而作,盡顯奢華。其長度逾九十公分,稍微狹長,若置中,恐非炕上而用,應是置于羅漢床上。


Lot 1464 
清中期 
紫檀大理石螭龍紋大插屏 
Middle Qing Period 
LARGE ZITAN AND MARBLE STAND SCREEN 
連座:80×82×30 cm
估價 ESTIMATE:
HKD 500,000-700,000

此插屏以精選紫檀木攢框,沿邊起雙框線,內裝大理石屏心,紋理渾然天成,氣勢雄偉的的自然山川間云霧繚繞,呈現(xiàn)出深遠磅礴之意境。如《全宋詩》所收劉敞《寒林石屏風》詩句所云:“屏風畫山皆任假,寒林石屏自然者?!薄疤煺嫱步陨桑讕煿P墨那形似?!碧熳髦疽r托自然之石靜穆古樸,體現(xiàn)了文人雅士的清賞情趣。


參閱:黃定中《留馀齋藏明清家具》,三聯(lián)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第 310頁。 

其尺寸寬大,應不為遮擋之用,而屬桌案之重要擺件,以備觀摩賞玩。將其置于桌案,坐窮泉壑,崇在自然,樂在心趣。下方絳環(huán)板鏟地浮雕相向的拐子龍紋,中間為仿古玉風格的福慶紋。披水牙子亦為相向的拐子龍紋。底座用料厚重,鏟地浮雕拐子龍,站牙則為透雕的拐子龍,刀法嫻熟,折轉流暢,毫不滯郁,構圖布局合理,工藝考究精湛,體現(xiàn)了清中期或乾隆時期達到頂峰的慕古之風,工匠常將青銅器上的紋飾融入瓷器、家具等之中,使得器物圖案紋飾古樸典雅,透出古風古韻?;驗閷m廷陳設之器。


Lot 1465 
清早期 
紫檀裹腿做羅鍋棖卡子花方桌 
來源:臺灣寒舍舊藏。 
Early Qing Period
ZITAN LEG-ENCIRCLING SQUARE TABLE
92×94×86 cm 
估價 ESTIMATE:
HKD 1,500,000-2,500,000


此方桌特點有二,一是羅鍋棖采用“裹腿做”,即四棖相交處高出腿足的表面,仿佛纏裹著腿一樣;二是邊抹采用“劈料” 的做法,即一塊木材鎪出雙混面,看似像兩條木材的垛邊,實在為一木連作。

出版:《紫檀》桌案篇,寒舍出版社,1996年8月,第77頁。

方桌紫檀制,色澤沉穆,包漿瑩潤。桌面以格角榫攢框平鑲面心,底有三根穿帶支承。邊抹劈料作,雙混面,羅鍋棖裹腿做,其上以卡子花與邊抹相接??ㄗ踊ㄍ傅耋埣y,沿邊起線,結合陰刻,生動傳神,每面皆兩枚,成為全器唯一的裝飾元素。四足圓材,直接落地。


Lot 1466 
清中期 
紫檀有束腰鼓腿彭牙大方凳成對 
Middle Qing Period
LARGE PAIR OF ZITAN WAISTED SQUARE STOOLS 
56×56.5×52.5 cm×2 
估價 ESTIMATE:
HKD 1,600,000-2,600,000

明崇禎聚錦堂刻本《西湖二集》局部

“鼓腿彭牙”形式的杌凳,在宋代或更早的繪畫中已出現(xiàn),但這一詞匯的用法,可能要晚一些。明文震亨《長物志·杌》一條中講到:“圓杌須大,四足彭出”,即指此式(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參閱: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圖版卷甲28,三聯(lián)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89年,第 27頁。

此對方凳,是鼓腿彭牙的經典案例,表面已形成玻璃包漿,自然富神采。其尺寸較大,凳面以圓格角榫鑲嵌三拼面心,整器呈落膛起鼓之勢,底有兩根穿帶支承。牙、腿圓格角相交,牙板為標準的大洼膛肚式,沿邊不起線,凝練簡約,曲度流暢,一氣呵成。牙板與腿足斜肩嵌夾,為扣合緊固的插肩榫結構。鼓腿彭牙,大挖腿向內兜轉,內翻馬蹄,圓弧有力,落於托泥上。


參閱:黃定中《留馀齋藏明清家具》版圖71號,三聯(lián)書店(香港)有限 公司,2009年,第 291頁。

參閱:朱家溍主編,《明清家具》(上)圖版 45,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 品大系,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2002年, 第60頁。

這對紫檀方凳選材精致,用料奢華,結構流暢,美觀實用,造型保留明式家具的簡潔做法,工藝考究,俊美雅致。


Lot 1475 
清中期 
紫檀拐子龍紋四件柜成對 
Middle Qing Period
PAIR OF ZITAN COMPOUND WARDROBE IN FOUR PARTS WITH DRAGON PATTERN 
84.5×39×174.5 cm×2 
估價 ESTIMATE:
HKD 4,800,000-6,000,000


四件柜成對,分柜體與頂箱兩部分,為非常實用的家具,常成對置於室內,體型碩大,富有氣勢。此對大柜用料奢侈,以紫檀制作,色澤沉穆,包漿自然厚重。設閂桿,與門框同寬,比例協(xié)調。所嵌銅活厚重,銅面頁和合頁其上鏨刻相同組合的拐子龍和西番蓮紋,與大柜整體裝飾統(tǒng)一,可見制作精美,工藝考究。箱門與柜門皆在長方委角開光內鏟地浮雕拐子龍紋,特別之處是西番蓮紋纏繞其間,這是清中期與西洋風格結合的裝飾紋樣,不僅是成功的創(chuàng)新設計,也為我們斷代提供了很好的依據(jù)。



除正面外,其余三面光素,但采用落堂起鼓造法,背面也毫不馬虎,工藝考究。打開柜門,抽屜臉為黃花梨用材,屬于外紫內黃的做法。中央設兩具抽屜,可存儲小件器物,抽屜臉上安葫蘆形銅鎖,鏤空云紋吊牌。柜腿間四面安刀牙板,正面牙板又雕刻拐子紋,圖案呼應全器。此對大柜榫卯結構嚴謹,形制規(guī)整,以清中期宮廷紋飾為裝飾風格,將清宮風格家具的氣質表現(xiàn)出來。


Lot 1476 
清中期 
紫檀多寶格 
Middle Qing Period 
ZITAN DISPLAY CABINET 
62×31.5×143 cm. 
估價 ESTIMATE:
HKD 360,000-460,000

李漁在《笠翁偶集》中主張家具必須多安抽屜,造立柜要多設隔板和抽屜。這種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家具的制作,并在清朝出現(xiàn)多寶格。



此多格選料精良,以紫檀木制,色澤紅潤,紋密質堅。方材立柱和框架,但打磨圓潤。其結構共分三層,上、下空敞,可陳設文玩;中部一分為二,左側為雙開門和抽屜,右側空敞,增加了結構的變化性和存儲的靈活性;下部亦空敞。雙開門陷地做,沿邊鎪出開光,門框安花形面葉和鏤空吊牌,下方抽屜則安花形護眼、雙魚吊牌,實用之余也起到了裝飾的作用。多寶柜側面的券口,在沿邊起細致的陽線,并飾回紋,細節(jié)透露出典雅。背面有漆灰。方材腿足,四面均安刀牙條加固,牙條兩側亦飾回紋,全器和諧統(tǒng)一。

Lot 233

遼 加彩木雕觀世音菩薩坐像

105 cm high

來源:

阿瑟·M·賽克勒 (1913-1987年 ) 舊藏

紐約佳士得,1994年12月1日,拍賣編號169

安及戈登·蓋蒂珍藏

著錄:

紐約佳士得《阿瑟··賽克勒藏中國重要藝術品》,1994年12月1日,拍賣編號16


估價 ESTIMATE:

HKD 10,000,000-15,000,000

紐約佳士得,《阿瑟·姆·賽克勒藏中國重要藝術品》,1994年12月1日,拍賣編號16


千年觀音 盛世佛影

——遼代加彩木雕觀世音坐像


遼代加彩木雕觀世音坐像,氣勢恢弘,姿態(tài)栩然,通體裝飾皆精致華美,結構造型嚴謹,雕工細膩,堪稱同時期木雕佛像中的上乘佳作。木雕佛像的存世量并不多,如此尊流傳千年的彩繪木雕佛像,不僅是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杰作,也是舉世公認的藝術珍品,其經手藏家亦相當顯赫,此像原為賽克勒家族所藏,后為蓋蒂家族收藏了二十余年。造像底部有高逾一尺的圓型仰蓮座,即為收藏此像的戈登·蓋蒂夫婦找專人為其量身打造,亦可見其珍視程度。本來觀音即身長逾米,再安于蓮臺之上, 則總高度達到了1.4米,氣勢宏偉。觀音垂目端坐,法相莊嚴,如在悲憫眾生,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觀眾置身于像前,與菩薩靜靜對視,宛若經歷一場穿越千年的朝圣之旅。

宋遼金菩薩像或束發(fā)髻,或戴寶冠,或兩者兼而有之。其中宋代以發(fā)髻居多,如大英博物館藏北宋菩薩像(圖1)、堪薩斯大學史賓賽藝術館的宋代木雕觀音菩薩頭像(圖2)等;遼金則以寶冠居多,如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所藏的金明昌六年觀音菩薩立像(圖3)。本尊菩薩頭頂卷草云如意寶冠,有一阿彌陀佛坐像置于冠中,兩側點綴數(shù)層錯落有致之卷草紋,頭頂梳理齊整高聳發(fā)髻,富有時代氣息。環(huán)發(fā)髻一周有紋樣冠飾,腦后遍刻細密發(fā)絲,雕工精致。寶冠上飾有珠帶,左右對稱延伸,精美絕倫。冠兩側連接寶繒,在肩頭綁有明顯花結,分數(shù)縷披肩,具有遼代佛像的特征。菩薩面頰飽滿,細眉秀目,寬額豐頤,唇角微抿,神態(tài)祥和自若。額頭上方為兩組左右弧形對稱的寬厚頭發(fā),與上海博物館藏木雕大勢至菩薩像、克利夫蘭藝術館藏木雕觀世音菩薩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木雕菩薩頭像相似。額上凹刻有圓形白毫,中間寶珠缺失,雙耳或曾佩有環(huán)珰,頸部有數(shù)道蠶節(jié)紋。

圖1 大英博物館藏
北宋 菩薩像

圖2 堪薩斯大學史賓賽藝術館藏

宋代 木雕觀音菩薩頭像


圖3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

金 明昌六年觀音菩薩像


菩薩配戴項圈、瓔珞、臂釧、腕釧,胸飾精美,絡腋華麗。裙帶在胸前打結后自然下垂。腰間飾有腰帶,打結垂于胯部兩側。肩披帔帛,衣袖上端蓬松,從肘部向后急劇外翻呈立體狀,飄帶順身而下,一縷自左肩向右腰處飄去,虛實相映,富韻律感。背部所見,帔帛、絡腋層次立體。下著裙裳,褶紋流暢,裙襬覆于寶座若臺布,衣紋隨體起伏,線條為粗陰刻線,雕工飄逸而富韻味。絡掖、長裙、帔帛的組合,多層上裝與長裙組合,內著窄袖短襦,套束腰半臂衫,再覆云肩,普遍流行于宋遼金時期,其中上身外披鎧甲,再覆云肩,如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遼代菩薩、朝陽北塔發(fā)現(xiàn)的遼重熙十二年(1043)的經塔菩薩像、應縣木塔的遼代菩薩像等,則為遼代特有服裝,這或與遼代密教流行以及尚武之風盛行有關。盡管年代久遠,表面有施金留存,多處可見紅、藍、黑色之殘彩,施彩敷色,其富麗穿戴及高貴姿態(tài)在提醒觀者信眾,菩薩成道前原為王子的貴重出身。

菩薩坐姿為結跏趺坐,亦稱金剛坐,是以左右兩腳的腳背置于左右兩股上,足心朝天。相傳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進入禪思,修悟證道,采用的就是這種坐姿。右手持瓦拉達手印(varada mudra),張開的手掌向外,手指朝下,表示同情心和愿望。左手持維塔卡手印(vitarka mudra),手指向上,掌心向外,拇指與中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舒散,結說法印。遼金菩薩坐姿多呈結跏趺坐和游戲坐,以前者為常見,通常右足置于左股下,一手上舉, 一手置于腹前,具有較強的統(tǒng)一性。整體而言,從造像的莊嚴渾厚、面容豐腴、及服飾鑲邊的花紋樣式、衣紋疏朗流暢的簡練手法,此像具有遼金時期佛像的特征。相較于唐代造像肌肉塑造的夸張,遼金時期的造像肌肉隆起度更為適中,面相及表情脫離了唐代神格化的塑造,更顯人間趣味,其寶冠及裝身則較唐代更為華麗厚重,而整體造型大氣,體量飽滿,因雕工流暢更見細部完美,久經歲月漆金仍展露出佛性華光。遼代佛教造像通常面相豐圓結實,彎眉細目,眉間白毫碩大,身形則兩肩寬厚,莊嚴挺拔,極具體積感,上半身偏長,給人以凜凜堂堂、偉岸端莊之感,且殘留著唐造像濃厚的遺風。


佛教自西漢始東傳,進入我國,佛教文化由此在中國發(fā)展, 隨之興盛的便是佛教造像。早期中國佛教造像以石刻或銅鑄者居多,盛唐之后,佛教造像藝術漸趨衰沒。宋代經濟繁榮,佛教更深入民間,從藝術中反映當時社會的審美喜好。

宋雖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然國勢衰弱,北宋時(960-1127), 占據(jù)東北、河北、及山西北部的遼國(907-1125)壓境, 其后遼為女真人所建的金(1115-1234)所滅,遼金先 后與宋對峙,各與正統(tǒng),造成了宋室莫大的威脅。彼時的佛教造像,無論在材質或題材的選擇上,都與唐代有所出入。遼代長年與宋室逐鹿中原,戰(zhàn)事頻發(fā),也成就了文化的沖突及融合,中原的傳統(tǒng)文化和先進技術在北方得以流行,加速了契丹族的漢化進程??梢哉f,遼代前有大唐盛世的藝術滋養(yǎng),與唐代早期的佛教造像淵源較深,承繼關系明顯;同期與宋金各與正統(tǒng),加之契丹民族本身的草原血統(tǒng),多種因素造就了遼代的佛像造詣,體現(xiàn)出一種威武健美、尚武的民族審美特點。

遼金時期的佛教造像藝術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佛教造像藝術受到唐宋佛教造像藝術的影響,人物衣紋裝飾華麗,體態(tài)面貌呈現(xiàn)豐腴、強悍、粗放的風格;中期,從造像體積、面貌、數(shù)量及工藝上,可以充分表現(xiàn)出佛教造像藝術已到達了此時期的頂峰。因宗教的「世俗化」,佛教造像的表現(xiàn)開始趨于自然、寫實的面貌特征;晚期,佛教逐漸走向低潮,大型的佛教造像開始減少,失去了往日風采。概而言之,宋遼金時期的佛造像已有別于隋朝的拙樸厚重和唐代的婀娜多姿,呈現(xiàn)的是端莊典雅和閑然自適的虔靜之感。在風格上,宋朝纖柔秀雅,遼代沉穩(wěn)肅穆,金代則粗壯雄強。此尊遼代觀音木雕坐像體貌渾厚端莊,面相豐圓慈悲,正是沉穩(wěn)肅穆之典型。

齊慶媛在《中國北方地區(qū)宋遼金時期菩薩像造型分析》一文中,根據(jù)帶有紀年的地面寺院、石窟寺院和國內外所藏的單體造像雕塑,對宋遼金時期的菩薩造型作了較全面的統(tǒng)計,從發(fā)髻、寶冠、服裝、裝身具、軀體形態(tài)等方面,對宋遼金的菩薩造型作了分析。她指出,宋遼金菩薩像普遍戴繁縟華麗的寶冠,而且著裝形式多樣,姿態(tài)富于變化,部分造像表情接近生活中人。具體而言,北宋菩薩像前期較多地保留著唐代遺風,后期呈現(xiàn)濃厚世俗化傾向。遼代與北宋菩薩像造型相互影響的情況也時有所見,遼代菩薩像早期多繼承唐代因素,中晚期形成挺拔健美的自身風格,頭戴筒形冠與身披鎧甲是遼代菩薩像的特色。遼晚期,約自11世紀60年代至12世紀初,菩薩像造型呈衰退態(tài)勢,軀體多被服飾遮掩。金代菩薩像前期多因襲遼代、北宋因素,晚期形成粗獷雄健風格,卷曲雀尾形高冠則是金代菩薩像的典型冠式。

就著裝而言,宋遼金菩薩像通常整體著裝,與唐、五代菩薩像往往上身大部袒裸的情況不同,其服裝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過程。遼代一方面保持著印度斜披絡腋的傳統(tǒng)貴族服飾;另一方面又有魏晉以來受南朝士大夫服飾和玄學影響下的仙道風格的飄帶,但耳輪低垂鏤空貼塑花飾,是遼代彩塑特有的一點。項飾要比前代華麗豐富,最為典型的是菩薩頭上的花冠在遼代轉變成滿貼金箔的高筒金冠。菩薩的裙式出現(xiàn)了游牧民族打仗騎獵的護胯裙和皮革腰帶,護法的獸吞革帶,縛褲高腰靴,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唐遼之際的武將服式如出一轍。明顯地體現(xiàn)出一種印度佛教造像北魏本土化、隋唐中國化、世俗化之后的胡化風格。這種多民族風格的融合是遼代對印度佛教造像的又一次改造。與佛像相比,菩薩的衣飾顯得更加華麗。衣著繁瑣,從外至內依次為披帛、披 巾、裳裙、天衣,裝飾佩戴項圈、瓔珞、吊墜、帶飾等。菩薩服飾色彩搭配豐富,采用平涂著色的方式,將兩種對比色一起使用,制造強烈視覺效果,如朱紅色、石青、石綠、藏青色等。如天津薊縣獨樂寺十一面觀音像造像,觀音頸間戴有項鏈,項鏈上裝飾瓔珞、寶珠、玉墜,華麗非凡。

遼金時期寺院多分布在遼寧、河北、山西諸省。從遺存至今的遼代佛教造像來看,晉北頗為集中,西安和大同是遼代的佛教中心,也是中國當時北方黃河流域的佛教圣地,其佛教藝術沿襲唐代風格,并結合游牧民族尚武的精神,創(chuàng)造出一種健美勻稱的佛教造象樣式,可以稱之為「遼金樣」。菩薩造像以大同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內的遼代彩塑最具代表性。遼代帝王從太宗開始都奉佛崇佛,其中表現(xiàn)最為突出的是圣宗、興宗和道宗,大力扶持佛教,大興佛教文化。在整個社會崇佛風氣的影響下,遼代佛教造像藝術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的景象。

從有紀年的地面寺院菩薩像來看,與本尊佛像最為接近者,當屬山西大同下華嚴寺薄伽教藏殿的遼代大型觀音像,可以看到這一手勢,其胸飾腰結,袖子飄動外翻,呈立體狀。薄伽教藏殿內右側椽底題有「維重熙七年(1038年)歲次戊寅九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午時建」字樣,表明這是一座歷經遼末保大之亂后幸存的遼代建筑。該殿內現(xiàn)存31座彩塑,其中29尊是遼興宗在位期間(1031-1055)塑造(另兩尊為明代作品),整個色調以墨綠、紅、金為主,梁思成稱其為遼代佛教造像中的精品。有學者從現(xiàn)存最早的遼代薄伽教藏殿及其塑像、經櫥等遺跡遺物推斷,該寺的營建時間當在遼圣宗二十二年(1004)以后至遼興宗時期。其中主佛左側坐式樣菩薩像(圖4)臉圓頰豐,兩眼低垂,體態(tài)自然,仍可見唐代余風,在服飾細節(jié)上均為寶冠高聳,天衣纏身飄逸垂落,胸飾腰結華美精致,云肩外形作如意狀。佛像神態(tài)慈祥莊重、風格 秀逸,肩寬且肩頭圓潤,著雙領下垂式袈裟,袒胸,內著胸衣,腰間系帶在腹部打結自然下垂,衣紋流暢,袖口的衣紋繁縟交錯,又有巾帛搭雙肩經前胸兩側下垂及腿又上繞小臂,幾經宛轉垂于蓮臺之下,與腿部衣紋巧妙地融為一體。唐代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佛陀,至此以變得平易近人,這是佛教世俗化的具體表征。除了大同下華嚴寺, 建于遼開泰九年(1020)的遼寧義縣奉國寺脅侍菩薩、始建于遼道宗清寧二年(1056)的應縣佛宮寺菩薩(圖5),也可以看出與此像在臉形、發(fā)髻、乃至形體造型上的一致性。

圖4 山西大同下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左側菩薩像

圖5 山西應縣佛宮寺第五層左側菩薩像

類似此像的大型木雕觀音在海外重要博物館都有收藏。從有紀年的單體造像藏品來看,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的遼金時期菩薩坐像(圖6),高117厘米,其手印、衣袖、紋樣、 坐姿,與本像接近。該館所藏的另一尊遼代木雕菩薩坐像(圖7),衣服樣式繁復,袖尾飛起,身披云肩,胸前結飾層迭,華麗而富有裝飾性,高117.5厘米,也與本像酷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所藏的宋代觀音菩薩木雕坐像(圖8),高94厘米,其飄帶、衣紋、乃至面部的表情如出一轍。費城藝術 博物館所藏的宋代木雕菩薩(圖9),其飛起的袖口和胸前的瓔珞、項圈等細節(jié),可資比較?;鹋旚斔囆g學院藏的遼代木雕菩薩坐像(圖10),頭冠、發(fā)髻、冠飾與本像幾乎一致。以上這些舉世公認的珍稀木雕佛像,皆為本像提供了寶貴的參照。

圖6 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

遼金時期 菩薩坐像

圖7 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藏

遼代 木雕菩薩坐像

圖8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宋代 木雕觀音菩薩像

圖9 費城藝術博物館藏

宋 木雕菩薩坐像

圖10 火奴魯魯藝術學院藏

遼代 木雕菩薩坐像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載:「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實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因緣名觀世音?!狗鸾套詽h代東傳入中原,后秦時期,鳩摩羅什將法華經譯成中文后,觀世音菩薩之信仰便開始大范圍流行中國,唐朝時期普門品的流傳已經非常普遍。

「觀音」出自梵文 Avalokitesvara,意謂「觀察世間音」, 指觀音循聲救苦、有求必應?!复髣葜痢故侵浮傅脽o上力」,代表智慧之力量,而大勢至菩薩能喚醒人們脫離輪回的愿望?!赣^世音菩薩」是鳩摩羅什大師的舊譯,玄奘大師新譯為「觀自在菩薩」,別號圓通大士,以大慈大悲救濟眾生為本愿。因眾生遇難誦念其號,實時觀音聲前往救渡,故名觀世音菩薩。因能觀察一切諸法,無礙自在之意,又名觀自在菩薩。作為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觀世音菩薩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觀世音菩薩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xiàn)化,雖本已成佛,卻以其大慈悲心,為度眾生,再輪回入娑婆世界,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教化凡俗,乃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座下上首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脅侍,被尊為「西方三圣」,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


觀音菩薩自印度傳入中土,經過與華夏文化的長期融合,唐宋以降,對觀音的崇拜持續(xù)不衰。菩薩在古印度佛教中為男子形象,流傳到中國后,隨著菩薩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對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漸轉為溫柔慈祥的女性形象。從9世紀開始,中國的觀音菩薩形象呈現(xiàn)出一種模棱兩可的性別認同。這種發(fā)展與佛教文本相吻合,在這些文本中,菩薩通過神奇地改變性別來展示其性別的構建本性。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的佛教徒和道教徒都將觀世音菩薩視為可以幫助他們的女神,特別是當他們希望生育兒子和家庭富裕時。人們普遍認為,這位仁慈的神明為婦女、兒童和水手提供了特殊的保護。觀音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從唐朝中葉開始,觀音的形象通常包括面部、軀干和手部的精致柔和造型,導致菩薩被視為女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男性氣質相關的特征,如胡須不再被描繪,女性形式至遼代更為流行。晚唐時立國稱霸北部的遼代契丹民族,女性聲威顯赫,是遼代統(tǒng)治集團中的主角。遼朝歷代皇后多為蕭氏,許多女性在江山社稷、行軍打仗方面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既體現(xiàn)出一種男女平等的游牧民族社會關系,又體現(xiàn)出女性在遼代契丹統(tǒng)治集團中的地位。為了向廣大的庶民階層宣教,佛教教義漸漸與世俗生活結合,佛經故事被改為民間說唱的評話,佛教邁入世俗化的階段,與百姓關系最為親近的觀音菩薩像流行。有的菩薩坐像或雙手抱膝翹腳,坐在巖石座上,姿勢自在閑適,完全突破了經典儀軌。他們不在是高高在上的菩薩,而是一位耐心傾聽民間疾苦的人物。其著者,有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中國廟宇廳的遼代木雕水月觀音菩薩像(圖11),雙目下垂, 表情溫雅,散發(fā)著濃郁的人性氣息,其特點就是女性臉龐,男性的上身,是向女性觀音的過度時觀音中性雕像的明證。

圖11 納爾遜博物館藏
遼代 木雕水月觀音像

古代造像所用材質,以土木金石為主,其中木質造像,雖出現(xiàn)得最早,卻因容易腐爛損毀,保存難度較大,能存世完好的實屬不易,故能流傳至今者,尤為珍貴。宋遼金造像經典首為木雕,于上敷泥加彩,時有鑲嵌珠珞、描金者,典雅富麗,而觀音菩薩更是彩繪木雕的極致發(fā)揮,其造型別開生面,工絕數(shù)代,后無來者,故為后世所珍。加彩木雕觀音像大多原置放在寺院大雄寶殿主尊背屏的后面,因長期受空氣濕度、光線、溫度和社會動蕩等因素影響,當經歷歲月流逝,多件彩色斑駁、剝落、木質遭損等,然有幸留存在世的造像,多得歲月之磨練,更見古拙味。遼金時期,如此尊般華麗恢宏的彩繪木雕造像廣為見于華北佛寺,它既有獨特的風格,又受到漢族、契丹、女真等少數(shù)民族的影響,為世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笩o宋木,不成館」, 所謂「宋木」專指宋 元時期、山西地區(qū)、單體、大型的木雕藝術造像,且多為佛教造像。宋元時期的木雕觀音造像,因其精美的造型和稀少的數(shù)量,遂被世界各大博物館競相收藏,如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火奴魯魯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堪薩斯城納爾遜和阿金斯藝術博物館、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英國牛津大學博物館、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法國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中,一般都以一尊或一組宋元木雕作為東亞藝術主館的展覽核心,以為鎮(zhèn)館之寶。

遼代佛教造像設色華麗沉著,艷而不浮,塑繪融合,瀝粉貼金。遼代衣服紋樣更加繁密豐富,彩塑衣紋以紅、金、墨綠為主。如此碩大造像,則須采拼雕,以竹或木質榫卯固定。正如其他大型造像一樣,此像由數(shù)段木塊經木釘接合而成,再覆以石膏并在其上以天然色料施加彩繪。從連接處及背后接榫方孔四周的裂縫亦可一窺木塊組合之處。殘留的紅藍彩繪依然明亮,不難想見當初的明艷華麗。西布莉·湯姆等在一篇關于芝加哥藝術學院宋代觀音像的研究論文指出,經過廣泛地調查存世的宋代和其他歷史時期的彩繪木雕觀音像,基本可知中國古代對木質觀音雕像的彩繪常以白色為底,膚色淺白。文獻資料印證了調查得出的結論,如一幅12世紀宋代水月觀音繪畫作品的題記說:「圣體為(著色)白色,藏青的發(fā)髻,頭戴 金冠,身著紅色外衣,金項飾、身披銀藍色袈裟、衣服為紅黃色……」又如,2014年中國雕塑展覽目錄中收錄了幾座膚色淺白的觀音塑像。敦煌莫高窟和山西平遙雙林寺的觀音塑像也展現(xiàn)了淺白的膚色。這些蛛絲馬跡至少說明一個事實,淺白色層是以前某次不見經傳的重修活動的磨損基底。為了揭開真相,修復者調查了幾件流失海外和中國國內保存的木質觀音造像文物,有了更多的新發(fā)現(xiàn):一些菩薩面部的毛發(fā)似乎直接畫在紅色的皮膚之上,表明紅色是最初設計的皮膚顏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的另一尊觀音雕塑看起來像是大面積的涂白,其他色調的痕跡被掩蓋其下。雖然這些例外還不能證明「蒼白膚色是不真實的」,非常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測和科學分析,以確定這些不易察覺的顏色是歷史的痕跡,且符合它們的文化語境——它們確實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在不同時期,其他膚色是合乎常理的,而當代人們對于白膚色的期望可能是基于時代錯誤、誤解或不完整的物證下的推斷。

宋遼金時期的佛寺很少能幸存下來,西京(大同)華嚴寺是遼王朝的皇家宗廟,與遼寧奉國寺、河北獨樂寺并稱為遼代三大寺院。華嚴寺作為皇家寺廟的薄伽教藏殿,儲存著皇家刊刻的國藏《契丹藏》,為佛教的經藏殿,殿內的塑像體現(xiàn)的是遼代最高的皇家風貌和國家意志,華麗典雅,勻稱健美。薄伽教藏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檐九脊頂, 正脊兩端矗立著高達3米的琉璃鴟吻。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檐柱顯著升起。殿內的佛壇布局獨具匠心,在有限的空間內,合理有序的排列了29尊佛、菩薩、護法造像,多尊佛像通身施粉貼金,因歷經千年,造像早已褪成古銅色,但依稀可見朱紅與綠色的衣紋樣式。佛像按尊格主次逐漸向外,營造了眾弟子圍繞佛祖的壯觀景象。而且每尊佛與身前菩薩、供養(yǎng)菩薩自成格局,呈「品」字形排列井然有序,場景十分豐富,引人入勝。下華嚴寺的經櫥和彩塑, 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與地區(qū)性, 代表了十一世紀中國建筑與 雕塑藝術的最高水平, 反映了東北亞地區(qū)佛教建筑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燕云地域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的杰出范例。梁思成先生在《大同古建筑調查報告》中贊譽其為「千年 國寶、無上國寶、罕有的國寶」。

本尊珍貴的遼代觀音造像,很可能曾坐落在佛教寺院的巖石祭壇上,四周環(huán)繞有豐富插圖的壁畫和鍍金雕像。當佛像安放于寺廟中較高位置時,借助視角差異,立像之于抬頭瞻仰膜拜者呈現(xiàn)完美形體,同時亦可產生菩薩聆聽世人祈愿之感,其護佑眾生的神韻自然流露,仰視者莫不感應其救苦拔難之法力。此佛表面仍見礦彩與描金殘跡,從深雕衣褶、瑰麗佩飾、尚存華彩,可設想昔時置滿繪壁畫之佛寺壇前,立于一眾描金加彩的神祉、羅漢造像之間,栩栩如真,耀眼輝煌,宛若舞臺布景般懾人心魄,該是何其宏偉莊觀!



收藏高古佛像的大藏家有佛利爾、賽克勒、達古齋霍明志;經營高古佛的大古董商有戴潤齋、安思遠、Eskenazi等。此像原為賽克勒家族所藏,賽克勒的很多藏品直接來自山中商會和盧芹齋(C.T. Loo,1880-1957)之手。納爾遜博物館中國廟宇廳的遼代木雕水月觀音像,便是從盧芹齋手中買下。

阿瑟·姆·賽克勒博士 (Dr. Arthur M. Sackler,1913-1987,圖12) 被稱為「現(xiàn) 代美第奇」,方聞先生曾稱他「是迄今為止全世界,中國古代藝術品最大最重要的收藏家」。賽克勒生前輝煌宏偉的藝術王國,大部分早已進入博物館成為公眾贊嘆的對象,同時也仍有相當規(guī)模的藝術品在拍賣官的小槌下一件一件離散開來。1994年12月,紐約佳士得的首次「賽克勒中國藝術品珍藏專拍」, 委托方來自眾多賽克勒家族成員,總成交額高達490萬美元,在當時十分轟動。本遼代加彩觀音即是當年全場估價最高的明星,而后,此佛像為安(1941-2020)和戈登·蓋蒂(1933-2015)夫婦(Ann and Gordon Getty,圖13)珍藏。

圖12 阿瑟·姆·賽克勒博士

圖13 蓋蒂夫婦,攝于1984 年

戈登·蓋蒂為美國石油大亨兼著名藝術藏家讓·保羅·蓋蒂(J. Paul Getty,1892-1976)之子,是古典音樂界的重要人物。安則熱愛科學和考古,蓋蒂夫婦結合雙方的專長(安的犀利眼光和戈登的敏銳聽覺),共同建立的重要裝飾藝術及藝術品珍藏,可謂近半個世紀以來最矚目的珍藏之一,其位于舊金山大宅的居所便是最佳明證,夫婦二人在古代和現(xiàn)代之間建立起互相交流的橋梁,宛如連接亞洲和歐洲的絲綢之路。擁有這些藏品,不但意味著擁有極致罕有的奇珍瑰寶,更能藉此沉醉于燦爛的人文歷史之中。而保羅·蓋蒂一手籌建的蓋蒂博物館,由蓋蒂中心博物館(The Getty Center)和蓋蒂別墅博物館(The Getty Villa)兩處場館構成,收藏了歐洲繪畫、繪畫、雕塑、彩繪手稿、裝飾藝術等,成為教育中心以及致力于保存古希臘、羅馬藝術文化的國際重量級博物館。

精彩的千年木佛極為稀罕,即使狀況不完美,仍為藏家追捧。例如巴黎佳士得的金朝木觀音,左手缺掌,右手指頭損壞,兩邊腳掌已毀,天靈蓋更以傾斜角度整片橫切佚失,仍然引起激烈競投。近十年的市場成交情況略舉一二:2012年12 月19日,佳士得巴黎拍場上,一件高175厘米的13世紀木雕觀音坐像,估價為20至30萬歐元,最終拍到902.5萬歐元,創(chuàng)造了中國木雕佛像的最高紀錄。

2015年3月17日,曾安置在安思遠家客廳中的一件金代觀音木雕像(高89.5cm),出現(xiàn)在佳士得紐約專場中,當時這件木雕還出現(xiàn)一個小插曲,在競拍現(xiàn)場,它的胳膊居然掉了下來,但絲毫沒有影響拍賣進程,最終以168萬美元成交。

2015年12月12日,佳士得香港拍賣達古齋霍明志舊藏的北宋木雕觀音坐像,3500萬港幣成交。2016年4月5日,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僅67厘米高的坐姿宋代木雕菩薩,以668萬港幣成交。

2016年12月14日,法國著名鞋履設計師Roger Vivier先生舊藏的宋代觀音坐像木雕彩繪,在佳士得巴黎拍賣場上,成交價超過500萬歐元。

2017年12月16日,巴黎萊克勒拍賣會上,宋代木雕彩繪觀世音菩薩坐像,成交價247萬歐元。2018年4月2日,香港拍賣會2018年春拍的「芬氳凝熠:玫茵堂曁私人珍藏中國藝術專場」上,一尊金至元(十二至十三世紀)木雕彩繪菩薩立像(Lot 3029,H 142cm),以760萬港幣起拍,1500萬港幣落槌,加傭金1770萬港幣成交。 

2023年6月13日,巴黎邦瀚斯拍賣行的金代木雕水月觀音菩薩坐像(拍品54,圖14),于巴黎亞洲藝術周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專場上重磅亮相,在踴躍競投下以估價2.6倍的金額落槌,連傭金近259萬歐元(HKD 2,200萬)成交。

圖14 巴黎拍賣行

金 木雕菩薩像


南朝大詩人謝靈運(385-433)是中國著名的山水詩人,也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在《佛影銘》中曰:「法顯道人,至自祇洹。具說佛影,偏為靈奇。幽巖嵌壁,若有存形,容儀端莊,相好具足。莫知始終,常自湛然。」對于信眾而言,佛影絕非普通的佛教造像而實為釋迦真身,拜觀佛影就如同與佛陀相會,道心因之可傳,這也就是靈奇所在。此尊木雕觀音像神情安詳,姿態(tài)自然,人物形態(tài)刻畫完美,毫無做作之感。這位神靈表現(xiàn)出自信的冷靜,完美地表達了他對人類苦難的憐憫,并有效地撫慰了信眾的靈魂。20世紀著名的藝術史家喜龍仁(Osvald Sirén,1879-1966曾評這樣價佛教造像:「超越了西方社會生活與藝術的典范,達到了精神層面的成功和完美的平衡?!柜v足凝視這尊文靜而典雅的觀音像,帶給人一種明凈圣潔的視覺享受和至高無上的精神享受。這尊歷經千年而重現(xiàn)盛世的木雕觀音坐像,見證了故時建筑、繪畫、雕塑的輝煌結合,記載著佛教造像藝術發(fā)展的點滴,將令藏家、學者、策展人進一步思考這些罕見的早期大型木雕佛教造像的起源,以及佛像背后寄寓的東方的佛法世界,浩瀚、神秘、包容萬物眾生,令古人和今人都為之心醉神迷。




參考文獻:
1. 臺北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海外遺珍·佛像(一)》,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1986年。
2. 臺北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海外遺珍·佛像(二)》,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1990年。 
3. 張明遠編著:《山西古代寺觀彩塑·遼金彩塑》,太原:山西人民 美術出版社,2019年。 
4. 金維諾主編:《中國寺觀雕塑全集 1·早期寺觀造像》,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3年。
5. 金維諾主編:《中國寺觀雕塑全集 3·遼金元寺觀造像》,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3年。 
6. 孫迪編著:《中國流失海外佛教造像總目錄》,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5年。 
7. 柴俊澤、柴玉梅:《山西古代彩塑》,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8. 柴澤?。骸渡轿魉掠^壁畫》,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 
9. 金申:《佛教美術叢考續(xù)編》,北京:華齡出版社,2010年。 
10. 齊慶媛:《中國北方地區(qū)宋遼金時期菩薩像造型分析》,《2012年北京大學美術學博士生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頁70-87。 
11. 齊慶媛:《金代與西夏菩薩像造型分析》,《故宮學刊》,2014年, 頁121-153。
12. 林樹中、沈璃:《海外藏中國歷代雕塑》,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 2006年。 
13. 李玉珉:《中國佛教美術史》,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22年。
14. 李玉珉:《時空的對話——中國佛教造像風格譜系》,收入《歷代佛雕藝術之美》(臺北:臺北歷史博物館,2006年),頁26-43。
15. 石翠(Petra R?sch),Chinese Wood Sculptures of the 11th to 13th Centuries: Images of Water-moon Guanyin in Northern Chinese Temples and Western Collections ( 《11至13世紀的中國木雕像:華北寺廟及 西方收藏的水月觀音像 》),斯圖加特,2007。
16. 西布莉·湯姆等:《觀音的多面性:彩繪菩薩的保護和背景》,載《中國博物館》2021年增刊第2期,頁249-255。 
17. 關野貞、竹島卓譯:《遼金時期建筑與佛像》(《遼金時代の建筑と其佛像》),龍文書局,1934年。 
18. 金夢:《遼金時期佛教造像藝術研究》,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22年。

中國嘉德香港2023秋拍「觀華-古典家具及工藝品」專場,分為古典家具和雜項兩部分,其中雜項中有小部分漆硯等拍品,與君共賞。

Lot 1509

黑漆高束腰三彎腿帶托泥香幾

BLACK LACQUERED HIGH-WAISTED INCENSE STAND WITH FOUR LEGS 

Ming Dynasty

34.50×34.50×52.50 cm

估價 ESTIMATE:
HKD 300,000-400,000

香幾方形,周身髹黑色大漆,光素無飾。幾面四角起委角,斷紋自然美觀。高束腰,開海棠式透孔。披肩式牙子,鎪作壸門形。三彎腿自拱肩順勢而下,至底外翻,落于底座上。整器光素簡潔,屬于漆器中的素髹器,毫無紋飾之綴,只留漆色之美,形制線條富有張力,精致內斂、氣息古樸,繼承了宋元時期簡潔高雅的審美風格。附專用黑漆包裝木箱。

幾高五十公分許,低于常見的高香幾,可置于地,亦可放于床榻或桌案上,其上可陳爐鼎,焚蘭煴麝。

三彎腿造型幾和案,頻頻出現(xiàn)在十二世紀晚期及十三世紀初期的金代墓葬中,為后來明清時期的束腰三彎腿家具提供了早期范例。明代繪畫和書籍插圖中常有香幾出現(xiàn),如明萬歷版《琵琶記》插圖,其用途廣泛,可陳設各種雅玩、湖石、盆景、香具等,滿足了文人的風雅之趣。

Lot 1499 

元 

剔犀如意紋小杯 

來源:日本私人收藏

CARVED POLYCHROME LACQUERED CUP WITH CLOUD PATTERN 

Yuan Dynasty 

徑:4.2 cm

估價 ESTIMATE:

HKD 40,000-60,000

此杯采用漆器工藝中的剔犀技法制作而成,工藝繁復,首先在胎體上髹黑漆百馀次,當黑漆積累成一個色層後,再髹朱漆若干次,如此反復,當漆層達到所需要的厚度時,再用刀剔刻如意云紋。

杯內髹金漆,形制端莊,古樸純厚。雙弦紋口,微微外撇,深腹,杯壁高浮雕紅墨兩色漆層相間的如意云紋??坦A潤流暢,圖紋對稱,紋飾回旋生動,錯落有致,所雕云紋層次分明,且每層均厚度一致。承圈足,足底飾三瓣花,可見黑、朱相間達十道之多,令人贊嘆。有仕覆和日本包裝盒。有小裂。 

Lot 1502 

元 

剔犀如意云頭形香盤

來源:日本私人收藏。 

CARVED POLYCHROME LACQUERED PLATE WITH CLOUD PATTERN 

Yuan Dynasty 

28×20.8×3.6 cm 

估價 ESTIMATE:

HKD 150,000-200,000

犀為中國漆器中的一種裝飾工藝,先於木胎上髹黑漆百馀次,再髹朱漆若干次, 如此反復,當漆層達到所需要的厚度時,再剔刻紋飾,使黝黑峻深的刀口斷面中顯露朱漆數(shù)道,有不同顏色的漆層,與犀牛角橫斷面層層環(huán)繞的肌理效果極其相似,因而得名。 

此剔犀盤作如意云頭形,上方出尖,矮圈足。盤心雕四朵卷云構成中心,向外為渦旋紋,沿邊一周則雕如意形云紋。此盤髹漆深厚,深雕立體,器表瑩潤,線條流暢。其刀口斷層處,可見朱、黑兩色漆規(guī)律的分層,正是《髹飾錄》中所載的“烏間朱線”。承隨形矮足,盤底髹黑漆,斷紋自然。有裂,配盒。 

Lot 1500

明 

剔紅月夜消夏圖方盤 

來源:日本私人收藏

RED LACQUERED PLATE CARVED WITH HUMANISTIC SCENERY 

Ming Dynasty 

20.3×20.3×2.2 cm

估價 ESTIMATE:

HKD 100,000-200,000

剔紅盤呈方形,有委角,底承委角四足。盤內壁外框內雕刻纏枝蓮,外壁則雕刻有序排列的花卉紋,規(guī)整統(tǒng)一。底髹黑漆,流水段自然。盤內方形開光以象征江水的錦紋為底,雕繪月夜消夏圖,山石林立,柳樹成蔭,一座樓閣拔地而起,一高士手持蒲扇倚窗納涼於閣內,喜笑顏開,只見不遠處一童子攜琴緩緩而來。湖水依依,清波蕩漾,木舟??堪哆叄桓呤勘P坐船頭,持笛而奏,悠悠笛聲伴伴隨著夏日一絲涼風,沁人心脾,令人陶醉。遠處高山聳立,山巒起伏,其間松柏連排,一輪圓月正掛當空,相映成趣。 

整體畫面層次清晰,有條不紊。意境愜意悠然,對山水樹木刻畫精細,線條準確到位,生動精美,遠近有致,非常精細。人物衣著、發(fā)式、動作各不相同,刻畫清晰生動,刀工嫻熟,為明代漆器精品。配日本包裝盒。 



本季中國嘉德(香港)承蒙遇安堂主人厚愛,首次推出「遇安堂藏中國藝術臻玩專場。藏家涉獵廣泛,尤好清代官窯瓷器,本專場融合清代瓷器、高古瓷以及元代漆器等門類,全面展現(xiàn)了藏家以緣分為由,以收藏為樂的理念。

清代瓷器多慕古創(chuàng)新、中西交融之作。圖錄編號138清嘉慶·醬釉描金纏枝花卉紋象耳瓶,即仿《西清古鑒》所錄漢·獸環(huán)壺而制,其弦紋與獸首銜環(huán)裝飾,如出一轍,古意十足;一道釉描金,乃清代典型,金彩描繪,繁復而有秩,光燦奪目,既得青銅器之敦厚持重,亦見清代官窯之奢華亮麗,古今相交,如吉金般光燦。嘉慶帝溫厚寬仁,不喜貪腐奢靡之風,貢瓷數(shù)量大為減少,相類者極稀,與本拍品相似者僅見故宮博物院藏清嘉慶·青花纏枝花卉紋獸耳燈籠尊。

乾隆皇帝對宋物極為重視,多有下旨仿制,意在摹古,并融入自身的審美要求,多見清雅之作。圖錄編號158清乾隆·仿官釉六方瓶乃乾隆仿宋官窯之代表。乾隆仿官的釉色質感和形制凝厚均得到充分彰顯,「仿古暗合,與之無二」。在仿古的同時,乾隆時期在器形、功用等方面,皆有所創(chuàng)新,如本拍品的六方形制,應為唐英在景德鎮(zhèn)督陶官任職時燒制,其燒造工藝極其考究,代表了乾隆宋代美學之最高典范。

天球瓶為永宣御窯廠所首創(chuàng),屬當時受西亞銅器影響而燒造的瓷器造型。霽藍釉色與天球瓶造型雖創(chuàng)于同時,但二者之融合,卻始于三百年后之雍乾盛世。圖錄編號159清乾隆·霽藍釉天球瓶,即是在此時合璧于一器之上,實在是想前人未有之想,完前人未完之事。據(jù)《乾隆十三年(1748年)造辦處活記檔》載,當年唐英所呈瓷作洋洋五千余件,其中僅有三對得乾隆帝所賞,留于御前。而此三對中之「霽青天球尊」即為本品同類器。乾隆帝對其鐘愛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仿古之風一直延續(xù)至清晚期,圖錄編號150清光緒·胭 脂 紅 釉 仿 古「商兄丁尊」的器型、裝飾工藝與紋飾均源自《宣和博古圖》的「商兄丁尊」,所仿無論形、紋均高度吻合,體現(xiàn)了清晚期極高的仿古制器水平。晚清亦在持續(xù)創(chuàng)新,如圖錄編號151清光緒·「儲秀宮製青釉拐子龍紋鋪首大罐,其多處設計元素,如肩部貼塑鋪首銜環(huán),瓶腹模印拐子龍紋,近足處蕉葉紋,均源自青銅器,充滿古意,但整體器型與元素的搭配完全屬于清代的形制,可謂晚清宮廷陳設瓷器中的精美之作。據(jù)清宮檔案記載,咸豐六年(1856年)懿嬪(慈禧太后)居儲秀宮,生有皇子(同治帝),后同治大婚禮成,皇后居儲秀宮,光緒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再次移居儲秀宮。另據(jù)清宮檔案記載 : 慈禧五十壽辰,曾在儲秀宮舉辦過萬壽節(jié)慶典,本拍品應為該慶典專門燒制。

遇安堂珍藏中另有一件特殊藏品,圖錄編號168元·剔紅秋葵盤。剔紅雕漆工藝,始于唐宋,成熟于宋元時期,經過宋代近三百年繁榮興盛的漆器生產,元代漆器工藝在其基礎上日臻完善,進而繁華似錦、盛極一時,成為中國漆器藝術的光輝時代。明代黃成在《髹飾錄》中曾經寫道:「宋元之制,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纖細精致」。公開資料中現(xiàn)存宋元明剔紅器物的各式花卉中,以秋葵花紋最為少見,它沒有牡丹、菊花、蓮花、芍藥等百花使用的廣泛,卻典雅獨立,不與百花爭春,始終向陽而生,常用來比喻堅貞高潔,本拍品不僅是元代雕漆頂峰佳作,更蘊含著豐富的時代文化特征,歷經承傳,難能可貴。

Lot 133

清乾隆 粉青釉鼓釘罐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16.7 cm high

來源:香港遇安堂珍藏

參閱:

《孫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頁269,圖167

《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344

估價 ESTIMATE:

HKD 200,000-300,000

Lot 135

清乾隆 粉彩花卉紋筆筒

8.7 cm high

來源:香港遇安堂珍藏

估價 ESTIMATE:

HKD 300,000-500,000

Lot 138

清嘉慶 醬釉描金纏枝花卉紋象耳瓶

「大清嘉慶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20 cm high

來源:香港遇安堂珍藏

參閱:《首都博物館藏瓷選》,1991年,文物出版社,頁159,圖版162

估價 ESTIMATE:

HKD 800,000-1,200,000

參閱圖:首都博物館藏品

Lot 142

定窯白釉刻劃雙魚碗

21 cm diam.

來源:香港遇安堂珍藏

估價 ESTIMATE:

HKD 300,000-500,000

Lot 143

元 龍泉青釉露胎貼塑云鶴紋花口盤

13.4 cm wide

來源:

日本私人舊藏,購于20世紀80年代

香港遇安堂珍藏

估價 ESTIMATE:

HKD 150,000-200,000

Lot 150

清光緒 胭脂紅釉仿古「商兄丁尊」

「紹衣堂製」、「商兄丁尊」款

21 cm high

來源:

香港佳士得,2002年10月28日,拍品編號715

香港遇安堂珍藏

參閱:紐約佳士得,2011年9月16日,拍品編號160

估價 ESTIMATE:

HKD 120,000-180,000

參閱圖:《宣和博古圖 「商兄丁尊」》

參閱圖:紐約佳士得,2011年9月16日,拍品編號1606

Lot 151

清光緒 青釉拐子龍紋鋪首大罐

「儲秀宮製」款

61.3 cm high

來源:香港遇安堂珍藏

估價 ESTIMATE:

HKD 500,000-700,000

Lot 154

民國 粉彩「洪福齊天」包袱瓶一對

「樂善堂製」款

Each, 31.5 cm high

來源:香港遇安堂珍藏

估價 ESTIMATE:

HKD 250,000-350,000

Lot 155

清雍正 青花礬紅「洪福齊天」盤

「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二行楷書款

15.5 cm diam.

來源:

英國牛津郡 Andrew Williams 先生舊藏

香港遇安堂珍藏

估價 ESTIMATE:

HKD 280,000-320,000

Lot 156

清雍正 孔雀藍釉水洗

「雍正年製」四字二行篆書款

17.8 cm diam.

來源:香港遇安堂珍藏

估價 ESTIMATE:

HKD 300,000-500,000

Lot 158

清乾隆 仿官釉六方瓶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48.8 cm high

來源:香港遇安堂珍藏

出版:La Céramique chinoise ancienne》,Alexandre Hougron,巴黎,2015年,頁223

估價 ESTIMATE:

HKD 800,000-1,200,000

出版物:《La Céramique chinoise ancienne》,Alexandre Hougron,巴黎,2015年,頁223


Lot 159

清乾隆 霽藍釉天球瓶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55.3 cm high

來源:香港遇安堂珍藏

參閱:《沈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下)》,沈陽故宮博物院編著,萬卷出版社,2008年,頁40

估價 ESTIMATE:

HKD 2,000,000-2,500,000


參閱圖:沈陽故宮博物院藏品

Lot 164

清乾隆 釉里紅「鳳穿花」梅瓶

32.9 cm high

來源: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1987年1月13日,拍品編號518

香港遇安堂珍藏

估價 ESTIMATE:

HKD 300,000-500,000

Lot 165

清乾隆 青花纏枝花卉八寶紋雙耳瓶

57 cm high

來源:

徐展堂舊藏

香港佳士得,1991 年 10 月 1-2 日,拍品編號960

香港遇安堂珍藏

估價 ESTIMATE:

HKD 400,000-600,000

Lot 168

元 剔紅秋葵盤

31 cm diam.

來源:

香港佳士得,2004年11月1日,拍品編號820

香港遇安堂珍藏

估價 ESTIMATE:

HKD 600,000-800,000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首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亦可詮釋喜收藏之人的心境與閑情之趣。集萬物于己有,搜羅于寰宇之中,寄情于物,暢游神往,為歡幾何?這正體現(xiàn)了懷海堂主的收藏歷程與心游神往。浮生夢,醉意顫。一件古物,劃過時光,尋找曾經的斑斕;一本舊書,輕翻扶側,侵入曾經的帝王煙云,俯覽眾生。

懷海堂主自2022 年秋季以來,已與中國嘉德(香港)共同呈獻了兩個專場的拍賣,均獲得了成功,也得到了業(yè)界同好們極高的評價。2023 年秋季拍賣會,承蒙懷海堂主的信任與支持,繼續(xù)為大家呈獻懷海堂所藏的第三個專場《圣物帝心——懷海堂藏內廷恭造之器》。

懷海堂的前兩個專場,呈現(xiàn)的全部為清代瓷器收藏。今次不同以往,專場中展現(xiàn)了各類明清宮廷的御用之物。瓷器部分,除清代瓷瓶之外,亦有明代早期永宣瓷器。其他門類包括銅胎畫琺瑯、鼻煙壺、漆器、木器等。品種豐富多樣,多維度、全方位的展現(xiàn)出了內廷恭造之器的等級與樣式,同時也讓大家更全面的了解懷海堂的收藏品類。

是次專場中呈現(xiàn)的一件康熙御制銅胎畫琺瑯花卉紋膽瓶,代表了康熙宮廷造辦處琺瑯作的水平,其圖案樣式與同時期瓷胎琺瑯彩的圖案如出一轍,乃為同一體系的圖案結構??滴醵辏?684),沿??诎堕_放海禁后,畫琺瑯的工藝技術傳入中國。由于康熙皇帝對琺瑯器的衷愛,畫琺瑯技術被作為全新的西洋工藝引進清宮造辦處開始研制,同時聘請了西方傳教士畫家以及法蘭西畫琺瑯藝人入內廷指導燒造畫琺瑯器??滴跞辏?693),又在造辦處專門設立了琺瑯作,專職琺瑯器的燒造。因康熙帝不喜歡西洋油畫的風格,故此一時期的畫琺瑯作品都是中式圖案。而乾隆帝則不同,他對于西洋油畫并不排斥,且鐘愛有加,故此乾隆時期的畫琺瑯作品中出現(xiàn)了西方繪畫風格及西洋人物風景圖案的作品。此次專場中的幾件畫琺瑯鼻煙壺,即具備此種風格。由懷海堂專場中的幾件銅胎畫琺瑯作品即可看出當時康熙和乾隆兩朝畫琺瑯作品的一些不同。

此次專場中還呈現(xiàn)了幾件乾隆宮廷的漆器。乾隆時期的漆器工藝精湛、式樣繁多、色彩豐富、品類齊全,形成了以精巧華麗、嚴謹細膩為標志的時代風格。這一時期漆器的裝飾題材內容廣泛,造型也是多姿多彩。從懷海堂專場中的幾件漆器即可看到裝飾圖案的豐富性,即使同為龍紋,也有不同的層次和布局;同樣都是蓋盒,也能各不相同,別出心裁。乾隆時期漆器對于細部的處理更多的吸收了繪畫中皴、擦、點、染的技法,增強了山石樹木層次感和立體效果。懷海堂專場中的幾件乾隆漆器紋飾圖案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活靈活現(xiàn)的展現(xiàn)出了當時這種高超的工藝技巧。

懷海堂專場中呈現(xiàn)的八件瓷器,既有明代早期擷取伊斯蘭文化元素的青花抱月瓶 ;也有體現(xiàn)著 「仿古與開今」 樣式的清代雍正乾隆單色釉瓷器 ;亦各有一件雍正、乾隆青花器,從中可細觀兩朝青花的不同與延續(xù);更有一對乾隆粉彩花卉紋瓷瓶,來自大名鼎鼎的放山居舊藏,為我們展現(xiàn)出了乾隆粉彩的登峰造詣。懷海堂主的收藏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伊始至今,綿綿數(shù)十載。今日釋出,讓這紛紛古物去尋覓它的下一段緣份, 乃是遵循著 「暫得」 之意, 這正詮釋了收藏的意義,始于一種熱愛,也是一種傳承。既是繼承前人共享此物,也是給予后人同享此物。共享一曾用之物,時代交替,速行而短交,見多言少,共享一物而人不識,千里之遙若比鄰。曾物為己有, 近若咫尺,現(xiàn)萬里天涯,天水一方,物同人異,心歡仍明。自古之人覓知音,寄情于輕微之物,愿來人得之可心歡悅己,玩之于掌股,而抬眸相笑,于共享之物,愿人皆用而惜時之情。共享之時,心游宏宇,愿鐘罄黃呂,環(huán)繞于心,使物之共享,心如常交,若古人般歡飲達旦,知音互樂,共享一物,眾心盈盈!

王晶

癸卯處暑于香港

Lot 173

清雍正 仿汝釉弦紋瓶

「大清雍正年」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24.8厘米

來源:

香港懷海堂珍藏

出版:

《機暇清賞-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頁128-129,編號23

展覽: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機暇清賞-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香港,2007年11月11日至2008年3月30日


出版:《機暇清賞-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頁128-129,編號23


Lot 174

清雍正 仿官釉如意耳蒜頭抱月瓶

「大清雍正年」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52.7厘米

來源:

香港懷海堂珍藏

出版:

《機暇清賞-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頁144-145,編號31

展覽: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機暇清賞-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香港,2007年11月11日至2008年3月30日


出版:《機暇清賞-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頁144-145,編號31


Lot 187

清雍正 青花纏枝番蓮紋雙獸耳扁瓶

高:43.5厘米

來源:

呂西安·德爾普拉斯女士收藏,布魯塞爾

巴黎蘇富比,2007年6月14日,拍品編號182

香港懷海堂珍藏

出版:

《機暇清賞-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頁280-283,編號94

《博古存珍: 敏求精舍金禧紀念展》,香港藝術博物館,2010年,頁324,編號181

展覽: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機暇清賞-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香港,2007年11月11日至2008年3月30日


來源:巴黎蘇富比,2007年6月14 日,拍品編號182

出版:《機暇清賞-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頁280-283,編號94

出版:《博古存珍: 敏求精舍金禧紀念展》,香港藝術博物館,2010年,頁324,編號181


Lot 188

清乾隆 綠地洋彩如意萬壽雙飄帶耳瓶一對 

「大清乾隆年」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36.5厘米

來源:

Loch 勛爵(1827-1900年)舊藏

英國威爾特郡放山居阿艾弗瑞·莫里森(1821-1897年)舊藏,收藏編號432(標簽)

Margadale 勛爵珍藏

倫敦佳士得,1971年10月18日,拍品編號88

戴潤齋珍藏,紐約,收藏編號A536(標簽)

香港蘇富比,1985年5月21 日,拍品編號34

香港佳士得,1990年3月20日,拍品編號679

香港佳士得,1996年11月3-4日,拍品編號813

香港懷海堂珍藏

出版:

《機暇清賞-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頁350-351,編號124

展覽: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機暇清賞-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香港,2007年11月11日至2008年3月30日


來源:Loch 勛爵(1827-1900 年)舊藏

來源:英國威爾特郡放山居阿艾弗瑞·莫里森(1821-1897 年)舊藏,收藏編號432(標簽)

來源:Margadale勛爵珍藏
來源:倫敦佳士得,1971年10月18日,拍品編號88

來源:紐約戴潤齋珍藏,收藏編號A536(標簽)

來源:香港蘇富比,1985年5月21日,拍品編號 34


來源:香港佳士得,1990年3月20日,拍品編號679


來源:香港佳士得,1996年11月3-4日,拍品編號813


出版:《機暇清賞-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頁350-351,編號124


Lot 177

清康熙 銅胎畫琺瑯西番蓮紋膽瓶 

「康熙御」四字二行楷書款

來源:

紐約山中商會(標簽)

美國私人收藏,20世紀80 年代購于美國

倫敦佳士得,2016年11月8日,拍品編號130

香港懷海堂珍藏

展覽:

香港藝術館,《聚道傳承- 敏求精舍六十周年》,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4月28日


來源:紐約山中商會

來源:倫敦佳士得,2016年11月8日,拍品編號130



Lot 179

清乾隆 銅胎畫琺瑯「三羊開泰」鼻煙壺 

「乾隆年」四字二行楷書款

高:5.7厘米

來源:

芝加哥山中商會,購于1940年10月16日

Avrina Pugh 女士舊藏(收藏編號71)

紐約蘇富比,《Fine Chinese Snuff Bottl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Avrina Pugh》,2005年4月1日,拍品編號432

香港懷海堂珍藏

出版:

彭綺云,《天地造化:鍾棋偉、許建勛、鄺溥銘、雪月及冼祖謙藏中國鼻煙壺》,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2005年,頁175,編號303

《博古存珍: 敏求精舍金禧紀念展》,香港藝術博物館,2010年,頁432,編號285

展覽: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天地造化:鍾棋偉、許建勛、鄺溥銘、雪月及冼祖謙藏中國鼻煙壺》,香港,2005年

香港藝術博物館,《博古存珍: 敏求精舍金禧紀念展》,2010年9月25日至2011年1月2日


來源:芝加哥山中商會

來源:Avrina Pugh 女士舊藏

來源:紐約蘇富比,《Fine Chinese Snuff Bottl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Avrina Pugh》,2005年4月1日,拍品編號432

出版:彭綺云,《天地造化:鍾棋偉、許建勛、鄺溥銘、雪月及冼祖謙藏中國鼻煙壺》,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2005年,頁175,編號303

出版:《博古存珍: 敏求精舍金禧紀念展》,香港藝術博物館,2010年,頁432,編號285


Lot 180

清乾隆 銅胎畫琺瑯胭脂紅畫人物山水鼻煙壺

「乾隆年」四字二行楷書款

高:5.3厘米

來源:

梁宗亢,中易公司,香港,1984年12月11日

德國私人收藏

香港蘇富比,《德國私人珍藏鼻煙壺》,2021年12月11日,拍品編號3016

香港懷海堂珍藏


來源:香港蘇富比,《德國私人珍藏鼻煙壺》,2021年12月11日,拍品編號3016



款識(左)

款識(右)

Lot 182

清乾隆 剔紅「九龍寶盒」蓋盒和剔彩「九龍寶盒」蓋盒各一件

「大清乾隆年」、「九龍寶盒」款

直徑:28厘米(左);28.9厘米(右)

(左)

來源:

香港佳士得,2003年10月27日,拍品編號785

香港懷海堂珍藏

出版:

《千祥云集:中國吉祥圖案文物- 敏求精舍四十五周年紀念展》,香港藝術博物館,2005年,頁93,編號10

展覽:

香港藝術博物館,《千祥云集:中國吉祥圖案文物-敏求精舍四十五周年紀念展》,2005年11月25日至2006年7月19日

(右)

來源:

1860年代拿破侖三世時期法國駐華軍隊衛(wèi)生軍團的首席醫(yī)療官舊藏

現(xiàn)藏家為曾曾侄兒,19世紀下半葉家族流傳至今

香港懷海堂珍藏


來源(左):香港佳士得,2003 年10月27日,拍品編號785


出版( 左):《千祥云集:中國吉祥圖案文物- 敏求精舍四十五周年紀念展》,香港藝術博物館,2005年,頁93,編號10



Lot 184

清乾隆 剔紅「飛魚寶盒」方蓋盒 

「大清乾隆年」、「飛魚寶盒」款

寬:26.3厘米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95年10月31日,拍品編號635

香港懷海堂珍藏

出版:

《好古敏求: 敏求精舍四十周年紀念展》,香港兿術博物館,2001年,頁302-303及330,編號228

展覽:

香港藝術博物館,《好古敏求: 敏求精舍四十周年紀念展》,2001年7月6日至8月26日

來源:香港蘇富比,1995年10月31日,拍品編號635

出版:《好古敏求: 敏求精舍四十周年紀念展》,香港兿術博物館,2001年,頁302-303及330,編號228

中國嘉德(香港)即將于10月金秋為各位古玉饕客呈現(xiàn)「懷瑾握瑜——美國芝加哥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暨美國私人藏玉」專場,共計66件傳承有序、極具收藏價值之美玉臻品,令人矚目。其中絕大部分拍品來源于香港奉文堂陳淑貞女士的收藏,2014年6月8日-2020年3月14日期間,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Heritage Museum of Asian Art)專門就香港奉文堂的藏品做過專題展,并為其出版《A Fabulous Saga:Early Imperial China Treasures from Susan Chen Collection》一書,而今中國嘉德(香港)十分有幸能呈現(xiàn)此次專場,實乃每位古玉饕客覓寶之機緣。本專場另還有非常重量級的古玉來自一位美國私人藏家,每件珍品無不彰顯出這位古玉藏家獨特敏銳的收藏品位。


左圖: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Heritage Museum of Asian Art)
右圖:香港奉文堂藏品于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的展覽,2014年6月8日-2020年3月14日

本拍品于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開幕展展出時的照片

Lot 583

青黃玉人面鳥形佩

8 cm high

來源:香港奉文堂舊藏,購藏于2000年之前

出版:A Fabulous Saga:Early Imperial China Treasures from Susan Chen Collection - The Immortality and Spirit of Archaic Jade》,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2014年,頁22-23,編號4

展覽: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2014年6月8日-2020年3月14日

No Reserve

無底價

本拍品于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開幕展展出時的照片

Lot 588

青玉雙蟬佩

8.2 cm wide

來源:香港奉文堂舊藏,購藏于2000年之前

出版:A Fabulous Saga:Early Imperial China Treasures from Susan Chen Collection - The Immortality and Spirit of Archaic Jade》,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2014年,頁26-29,編號5

展覽: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2014年6月8日-2020年3月14日

No Reserve

無底價


本拍品于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開幕展展出時的照片

Lot 590

青白玉雙面獸紋佩

8 cm high

來源:香港奉文堂舊藏,購藏于2000年之前

出版:A Fabulous Saga:Early Imperial China Treasures from Susan Chen Collection - The Immortality and Spirit of Archaic Jade》,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2014年,頁40-41,編號10

展覽: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2014年6月8日-2020年3月14日

No Reserve 

無底價

本拍品于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開幕展展出時的照片

Lot 591

青玉鉞形佩

8 cm high

來源:香港奉文堂舊藏,購藏于2000年之前

出版:A Fabulous Saga:Early Imperial China Treasures from Susan Chen Collection - The Immortality and Spirit of Archaic Jade》,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2014年,頁42-43,編號11

展覽: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2014年6月8日-2020年3月14日

No Reserve 

無底價

本拍品于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開幕展展出時的照片

Lot 593

青玉勾云形佩

7.5 cm wide

來源:香港奉文堂舊藏,購藏于2000年之前

出版:A Fabulous Saga:Early Imperial China Treasures from Susan Chen Collection - The Immortality and Spirit of Archaic Jade》,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2014年,頁38-39,編號9

展覽: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2014年6月8日-2020年3月14日

No Reserve 

無底價

本拍品于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開幕展展出時的照片

Lot 596

青黃玉鉞

10.5 cm high

來源:香港奉文堂舊藏,購藏于2000年之前

出版:A Fabulous Saga:Early Imperial China Treasures from Susan Chen Collection - The Immortality and Spirit of Archaic Jade》,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2014年,頁90-91,編號35

展覽: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2014年6月8日-2020年3月14日

No Reserve 

無底價

Lot 601

青黃玉S形龍鳳佩

8.8 cm wide

來源:香港奉文堂舊藏,購藏于2000年之前

出版:A Fabulous Saga:Early Imperial China Treasures from Susan Chen Collection - The Immortality and Spirit of Archaic Jade》,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2014年,頁122-125,編號50

展覽: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2014年6月8日-2020年3月14日

No Reserve 

無底價

本拍品于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開幕展展出時的照片

Lot 624

白玉紅沁鋪首耳奩

3.5 cm wide

來源:香港奉文堂舊藏,購藏于2000年之前

出版:A Fabulous Saga:Early Imperial China Treasures from Susan Chen Collection - The Immortality and Spirit of Archaic Jade》,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2014年,頁198-199,編號79

展覽:美國芝加哥亞洲傳統(tǒng)藝術博物館,2014年6月8日-2020年3月14日

No Reserve 

無底價

Lot 629

青白玉立人龍紋佩

10 cm high

來源:香港奉文堂舊藏,購藏于2000年之前

估價 ESTIMATE:

HKD 150,000-200,000

Lot 631

玉辟邪

8 cm wide

來源:

香港奉文堂舊藏,購藏于2000年之前

中國嘉德(香港),2016年5月31日拍賣會,拍品編號752

估價 ESTIMATE:

HKD 4,500,000-5,500,000

Lot 636

玉辟邪

12 cm wide

來源:史蒂芬·瓊肯三世舊藏

出版:

《Chinese Jade Through the Wei Dynasty》,Alfred Salmony,紐約,1963年, 圖版XLIII-2.

Early Chinese Jades:selected from Alfred Salmony’s posthumous work,The Connoisseur: An Illustrated Magazine for Collectors,vol. CXLVII》,Gustav Ecke,倫敦,1961年,圖版18

估價 ESTIMATE:

HKD 2,800,000-3,200,000 

Lot 641

玉駱駝

6.7 cm high

來源:

紐約Tonying& Co.1946年2月15日

史蒂芬·瓊肯三世舊藏

紐約佳士得,2021年3月18日拍賣會,拍品編號620

估價 ESTIMATE:

HKD 2,200,000-2,800,000

Lot 643

清乾隆 白玉小鹿

7 cm wide

來源:舊金山Raymond and Frances Bushell舊藏

估價 ESTIMATE:

HKD 300,000-500,000

Lot 644

黃玉笠式小盌

9.7 cm diam.

來源:香港蘇富比,2016 年4 月6 日拍賣會,拍品編號3026

估價 ESTIMATE:

HKD 600,000-800,000 

Lot 645

清乾隆 黃玉三羊開泰水盂

11.9 cm wide

來源:

舊金山Raymond and Frances Bushell舊藏

香港蘇富比,2016年4月6日,拍品編號3004

估價 ESTIMATE:

HKD 2,200,000-2,800,000 

中國嘉德(香港)金秋再次隆重推出「玄禮四方:暫集軒珍藏中國古代玉器Ⅱ專場,本專場集結了紡織大王「暫集軒」主人吳之方先生的畢生心血,總計74件拍品,均首次亮相于公開拍賣市場,實屬難得,望再續(xù)暫集軒首拍之傳奇。

暫集軒主人名叫吳之方,原籍上海,上世紀五十年代遷臺,建立了龐大的紡織事業(yè),人稱「紡織大王」。他的古玉珍藏絕大部分分別著錄于1988年、1990年和1993年的香港雜志《中國文物世界》;部分古玉亦曾在臺北的圓山大飯店集中展出;1995年臺北故宮七十周年院慶,在秦孝儀院長支持下促成的「群玉別藏」特展,「暫集軒」亦提供九件重要珍藏參展,并著錄于《群玉別藏》一書中,而且「暫集軒」主人與「養(yǎng)德堂」主人楊俊雄醫(yī)生都因此展和玉結緣,兩家成為世交,譜寫出藏界的一段佳話。

臺北暫集軒主人吳之方先生

左起:《中國文物世界》1988年1月第28期、1990年12月第64期、1993年1月第89期

暫集軒拍品于臺北圓山大飯店展覽的展簽

《群玉別藏》封面,本專場拍品出版物之一

云中居張偉華先生、養(yǎng)德堂楊俊雄伉儷和暫集軒吳之方伉儷的合影

吳之方在臺北一言堂主人吳棠海的店內

震旦博物館出版的《紅山玉器》、《西周玉器》、《春秋玉器》、《戰(zhàn)國玉器》、《漢代玉器》和《玉見設計:中國古玉形紋設計特展》,這六本著作亦收錄了暫集軒的部分藏品

暫集軒的藏品被印刷于臺北故宮公開發(fā)行的郵票上

本次暫集軒專場的錦盒組合

Lot 655

黃玉鷹杖

5.5 cm high

來源:暫集軒珍藏,臺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估價 ESTIMATE:

HKD 80,000-120,000

Lot 659

白玉紅沁素圭

27.3 cm high

來源:暫集軒珍藏,臺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1990年12月,第64期, 頁115

估價 ESTIMATE

HKD 50,000-70,000

Lot 664

玉鐃

4.5 cm high

來源:暫集軒珍藏,臺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1988 年1月,第28期,頁182,圖124

估價 ESTIMATE

HKD 80,000-120,000

Lot 666

黃玉魚形佩

9.5 cm wide

來源:暫集軒珍藏,臺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1988年1月,第28期,頁121,圖48

估價 ESTIMATE:

HKD 80,000-120,000

本拍品的發(fā)票

Lot 667

青玉龍形璜

16.1 cm wide

來源:

倫敦蘇富比,1984年12月11日,拍賣編號72(帶發(fā)票)

暫集軒珍藏,臺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出版:

《中國文物世界》,1988年1月,第28期,頁117

《中國文物世界》,1993年1月,第89期,吳之方古玉精選集

估價 ESTIMATE:

HKD 80,000-120,000

Lot 668

白玉雙龍神人佩

6.8 cm high

來源:暫集軒珍藏,臺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出版:

《中國文物世界》,1993 年 1 月,第89期,吳之方古玉精選集

《西周玉器》,孫慶偉,震旦博物館,2005年,頁147,圖124

估價 ESTIMATE:

HKD 80,000-120,000

本拍品曾被印于臺北故宮博物館發(fā)行的郵票上

Lot 670

青玉S形雙龍佩

18.4 cm wide

來源:暫集軒珍藏,臺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出版:

《中國文物世界》,1988年1月,第28期,頁187

《中國文物世界》,1993年1月,第89期,吳之古玉精選集

《羣玉別藏》,鄧淑蘋,臺北故宮博物院,1995年,頁150-151,圖49

《戰(zhàn)國玉器》,孫慶偉,震旦博物館,2005年,頁155,圖100

估價 ESTIMATE:

HKD 100,000-150,000


Lot 677

黃玉神人面琮

6.7 cm wide

來源:暫集軒珍藏,臺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估價 ESTIMATE:

HKD 500,000-700,000

Lot 680

玉勾云形佩

6.7 cm wide

來源:暫集軒珍藏,臺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估價 ESTIMATE:

HKD 80,000-120,000

Lot 684

青白玉立人

6.8 cm high

來源:暫集軒珍藏,臺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估價 ESTIMATE:

HKD 300,000-500,000

Lot 687

白玉龍?zhí)バ闻?/span>

3 cm diam.

來源:暫集軒珍藏,臺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估價 ESTIMATE:

HKD 80,000-120,000

Lot 688

黃玉龍

6.8 cm wide

來源:暫集軒珍藏,臺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1990年12月,第64期,頁118

估價 ESTIMATE:

HKD 100,000-150,000

Lot 689 

白玉黑沁虎

7.1 cm wide

來源:暫集軒珍藏,臺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估價 ESTIMATE:

HKD 800,000-1,200,000

Lot 695 

玉雕神人首蠶身觽

7 cm long

來源:暫集軒珍藏,臺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估價 ESTIMATE:

HKD 80,000-120,000

Lot 697 

白玉鳳鳥

4.8 cm wide

來源:暫集軒珍藏,臺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估價 ESTIMATE:

HKD 500,000-700,000

Lot 703 

白玉S形龍

6.9 cm wide

來源:暫集軒珍藏,臺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估價 ESTIMATE:

HKD 80,000-120,000

文/許雄志 

西泠印社理事、河南印社社長、古璽印鑒藏家


說來也奇怪,一向被歸為雜銅類冷門的古銅印,近年來卻突然被藏家追捧的火熱。

去年的嘉德香港秋拍,珍秦齋藏印專場中,戰(zhàn)國銅質烙印“平匋”拍出768 000港元,秦銅質魚鈕“喪尉”以960 000港元,西漢銅質蛇鈕“王鳳私印”以864 000港元,漢銅質龜鈕鑲嵌瑪瑙“文德私印”以720 000港元,西漢覆斗鈕琉璃質印“家君”以744 000港元,西漢銅質鼻鈕“建平君印”“周昌”一組以1800 000港元,北朝銅質龜鈕“安陸太守章”以600 000港元,五代銅質橛鈕(附印匣)“立馬弟四都記”以1560 000港元,南宋瓷質龜鈕“沙隨程迥”以624 000港元成交。

今年嘉德北京春拍中,有一方自日本回流的齊國官璽“敝陵右司馬敀鉨”,這方戰(zhàn)國齊系官印,尺寸碩大,著錄累累,名聲赫赫,晚清民國間的舊譜幾乎都有著錄,是齊系官印中的名譽品,終以862 500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出。

疫情的原因,全世界經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中國自然也不例外。在藝術品市場略顯疲軟的態(tài)勢下,珍秦齋古璽印專場優(yōu)異的表現(xiàn),市場和業(yè)界感受到了這次脈動所帶來的驚喜,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近二十年以來,隨著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古璽印鑒賞與收藏的隊伍不斷地擴大,除了傳統(tǒng)的金石銘刻收藏群體之外,眾多的篆刻愛好者也加入了這支隊伍,鑒賞收藏逐漸深化細化和專題化。尤其是對一些有出版著錄的代表作品,趨之若鶩。去年嘉德香港秋拍中,《珍秦琳瑯——珍秦齋藏歷代古璽印及銅器》專場備受關注,大獲成功。108組共497方戰(zhàn)國至宋元古璽印,均高出底價數(shù)倍的價格盡數(shù)拍出,博得了一個滿堂彩!這場專題拍賣,除了精選的拍品自身珍稀程度之外,其歷史與藝術價值不言而喻。專場中有眾多的拍品,被專業(yè)的印譜典籍廣泛著錄和引用,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許多名譽之品在印界被如數(shù)家珍,耳熟能詳,追逐熱捧。


披覽今年秋拍珍秦齋諸品,珍罕稀貴者依然眾多。

其中最令人稱贊者,乃秦官印“參川候印”。“參川”,即“三川”,秦統(tǒng)一后所設郡名。《史記·秦本記》:“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薄豆欧饽嗉伞分惺珍浻小皡⒋ㄎ居 鼻胤饽唷_@枚“參川候印”印文并非通常的直讀,亦非旋讀與對讀,而是橫讀,此版式極罕。此“參川候印”與“參川尉印”封泥同銘,互為參照,彌足珍貴!



Lot 1348
銅參川侯鼻鈕官印
印文:參川侯印。
1.9×1.9×1.5 cm
出版著錄:
1.《方寸乾坤—珍秦齋藏歷代璽印精品集》P60,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2005年9月。 
2.《歷代璽印斷代標準品圖鑒》P18,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2010年3月。 
3.《秦出土文獻編年訂補》P370,三秦出版社出版,2014年。 
4.《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P268,王偉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14年。
估價 ESTIMATE:
HKD 80,000-120,000

秦官印“武柏私府”,字口寬且深,篆法豐腴中見靈動。和秦官印中鑿刻而成典型的“細勁”一路相對照,有著明顯的區(qū)別。與存世的“铚粟將印”“彭城丞印”“蒼梧侯丞”幾方秦官印風格一致,皆如同鑄出?!稘h官儀》:“長公主傅一人,私府長一人,食官一人,永巷長一人,家令一人,秩皆六百石,各有員吏?!睂W界認為,漢代私府是太后、皇后、諸侯王后、諸公主家等所設立的管理日常金錢、儀仗的機構。武柏為地名,史籍失載。筆者所見秦“私府”半通官印有數(shù)十枚之多,通常者印面往往僅刻“私府”二字。雖有秦“北私庫印”銅印和“私庫丞印”封泥存世。而“私府”前冠以地名者,此為僅見。武柏當為某代秦公之王后或公主封邑。


Lot 1347
銅武柏私府鼻鈕官印
印文:武柏私府。
2.3×2.3×1.5 cm. 
出版著錄:
1.《珍秦古印展》第5號,澳門市政廳出版,1993年。 
2.《中國書法全集 92.先秦璽印卷》,劉正成編,榮寶齋出版社出版,2003年。
3.《中國歷代印風系列—秦代印風》P31,許雄志編,重慶出版社出版,2011年。
4.《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P284,王偉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
估價 ESTIMATE:
HKD 50,000-80,000

先秦楚鉨中,有一枚圓形“藏室”鉨,玲瓏可愛,品相與篆法皆佳。與一枚缺失半合的“藏室”鉨,可儷成一對。另一枚柱鈕符合印“□府”,雖均缺失半合,首字難測,也甚珍貴。符合印,多見于戰(zhàn)國楚秦之地,官鉨者,楚地為盛;私印者,多見于秦楚兩國。湖南省博物館藏有一組三合鉨者,其中一合為后配而成。所見二合、三合官鉨完整無缺者,僅見于上海博物館所藏。


Lot 1376
銅“藏室”鼻鈕印
印文:藏室。
注釋: 藏室:似専指藏書之處?!妒酚洝だ献禹n非列傳》記老子任“周守藏室之史”,《索隱》曰:“藏室史,周藏書室之史也?!笨膳c本書所載楚“藏室”二合璽并觀。
1.25×1.9 cm.
出版著錄:
1.《珍秦齋藏印·戰(zhàn)國篇》第19頁,澳門基金會出版,2001 年。 
2.《中國書法》P46,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刊行,2004年7月第4 期。 
3.《方寸乾坤—珍秦齋藏歷代璽印精品集》P34,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2005年9月。 
4.《收藏.拍賣》P82,廣東教育出版社刊行,2005年第4 期。 
5 .《戰(zhàn)國璽印分域研究》P 1 5 7,陳光田編,岳麓書社刊行, 2009年。 
6.《中國書法》P63,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刊行,2005年第4期。 
7.《古璽印文分域研究》P416,肖毅編,長江出版?zhèn)髅郊瘓F出版,2018年6月。
估價 ESTIMATE:
HKD 50,000-80,000

Lot 1373
銅柱鈕官印
印文:藏室。
注釋:藏室,原為二合璽,現(xiàn)僅存左半。
1.5×3.1×2.8 cm.
出版著錄:
1.《珍秦齋藏印·戰(zhàn)國篇》第3號,澳門基金會出版,2001年。 
2.《古璽文分域研究》P447,肖毅編,長江出版?zhèn)髅郊瘓F出版,2018年。 
3.《收藏.拍賣》P82,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4期。
估價 ESTIMATE:
HKD 50,000-80,000

Lot 1372
銅柱鈕官印
印文:府。
注釋:□府,原為二合璽,現(xiàn)僅存下半。
2.1×1.1×2.1 cm.
出版著錄:
1.《珍秦齋藏印·戰(zhàn)國篇》第4號,澳門基金會出版,2001年。 
2.《古璽文分域研究》P447,肖毅編,長江出版?zhèn)髅郊瘓F出版,2018年。
估價 ESTIMATE:
HKD 20,000-30,000
三晉官鉨中,咎郎將行,左鞭司冠,垣余子序,□陽都,大史里,卜大夫,“倉”字異形鉨等等,字字珠璣,方方珍品。

Lot 1374
銅咎郎將行鼻鈕官印
印文:咎郎將行。
注釋:咎郎為地名,咎郎據(jù)考證為古書中之皋狼,漢屬西河郡,戰(zhàn)國時為趙邑,今山西離石附近,“將行”為官名,亦曾見南宮將行印?!稘h書·百官公卿表上》謂秦官有將行,漢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長秋。
1.7×1.7×1.3 cm.
出版著錄:
1.《珍秦古印展》第3號,澳門市政廳出版,1993年。 
2.《古璽探研》P78,田煒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10年。 
3.《古璽文分域研究》P54,肖毅編,長江出版?zhèn)髅郊瘓F出版,2018年。 
4.《中國書法全集 92.先秦璽印卷》,劉正成編,榮寶齋出版社出版,2003年。 
5.《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P224,王偉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14年。
估價 ESTIMATE:
HKD 100,000-150,000

Lot 1375
銅“左鞭司寇”鼻鈕官印
印文:左鞭司寇。
1.1×1.5×1.6 cm.
出版著錄:
1.《珍秦古印展》第2號,澳門市政廳出版,1993年。 
2.《中國篆刻》,榮寶齋出版社出版,1997年12月。 
3.《中國書法全集 92.先秦璽印卷》編號506,劉正成編,榮寶齋出版社出版,2003年。 
4.《方寸乾坤—珍秦齋藏歷代璽印精品集》P36,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2005年9月。 
5.《戰(zhàn)國璽印分域研究》P190,陳光田編,岳麓書社出版,2009年5月。 
6.《中國書法》P62,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編,2012年11月總235期。 
7.《丹篆寄心聲—澳日兩地書法篆刻聯(lián)展》,澳門書法篆刻協(xié)會刊行,2015年。 
8.《古璽印文分域研究》P416,肖毅編,長江出版?zhèn)髅郊瘓F出版,2018年6月。
估價 ESTIMATE:
HKD 100,000-150,000

Lot 1370
銅垣余子序印
印文:垣余子序。
1.4×1.4×1.1 cm.
出版著錄:
1.《丹篆寄心聲—澳日兩地書法篆刻聯(lián)展》P11,澳門書法篆刻協(xié)會刊行,2015年。 
2.《古璽印文分域研究》P409、434,肖毅編,長江出版?zhèn)髅郊瘓F出版,2018年6 月。
估價 ESTIMATE:
HKD 30,000-50,000

Lot 1377
銅鼻鈕官印一組四件
印文:1.□陽都。2.都。3.卜大夫。4.大史里。
The largest, 1.7×1.7×1.7 cm.
出版著錄:
1.《珍秦齋藏印·戰(zhàn)國篇》第16-19號,澳門基金會出版,2001年。 
2.《古璽探研》P128,田煒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10年。(大史里) 
3.《古璽文分域研究》P538、P311、P438,肖毅編,長江出版?zhèn)髅郊瘓F出版,2018年。(都、卜大夫、大史里) 
4.《先秦璽印圖說》P367,徐暢編,文物出版社出版,2009年。(卜大夫)
估價 ESTIMATE:
HKD 80,000-120,000

西漢“白土牢監(jiān)”地名職官均罕有。西漢“材府”半通印,“材”字篆法奇特,字法含秦篆之韻。西晉繁陽令印,皮殼熟美,印文古拙。


Lot 1398
銅官印一組兩件
印文:1.士吏。2.白土牢監(jiān)。
1.1×2.1×1.7 cm./1.1×2.1×1.7 cm.
出版著錄:《珍秦齋藏印·漢魏晉唐宋元篇》P19,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出版,2005年。
估價 ESTIMATE:
HKD 40,000-60,000

Lot 1397
銅瓦鈕官印一組兩件
印文:1.材府。2.倉印。
1.3×2.3×1.2 cm./1.5×2.5×1.3 cm.
出版著錄:《珍秦齋藏印·漢魏晉唐宋元篇》P18,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出版,2005年。
估價 ESTIMATE:
HKD 30,000-50,000

諸多私印精品中,秦“丁布”玉印,和田白玉,質地純凈通透,印面布局開合有度,砣痕清晰。漢橛鈕“大富”吉語印,印面左右雙龍盤繞,動感極強,呼之欲出。漢橛鈕“袁君千萬”三聯(lián)珠印,印面構成,可謂奇思妙想,鈕頂部又鑄“袁君大”三字,姓名與吉語一體。漢龜鈕四聯(lián)珠“巨朱之印”,龜鈕印臺與印面四柱相連,令人稱奇,堪稱佳構。漢彈瑟帶鉤鈕印,帶鉤作印鈕,印鈕雙人彈瑟,其工巧作,栩栩如生。唐代橛鈕“敦實”銅印,印腔深峻,文字氣息古奧,似箴言印,是典型的隋唐時期“盤條”工藝。唐、五代官私印均存世稀少。

Lot 1350
玉覆斗鈕丁布璽
印文:丁布。
1.4×1.4×1.1 cm.
出版著錄:
1.《丹篆寄心聲—澳日兩地書法篆刻聯(lián)展》P77,澳門書法篆刻協(xié)會刊行,2015年12月。 
2.《新見古代玉印選續(xù)》P31,藝文書院刊行,2017年。
估價 ESTIMATE:
HKD 60,000-80,000


Lot 1393
銅大富吉語印
印文:大富。
2.2×4.1×4.6 cm. 
出版著錄:
1.《方寸乾坤—珍秦齋藏歷代璽印精品集》P105,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2005年9月。 
2.《珍秦齋藏印·漢魏晉唐宋元篇》P26、P176,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出版,2005年。
估價 ESTIMATE:
HKD 20,000-30,000

Lot 1411
銅龜鈕及鼻鈕印一組六件
印文:1.袁君大 袁君千萬。2.巨朱之印。3.王僧儒印。4.王姬。5.樂立昌。6.白郡□茲成□文禮印。
The largest, 1.4×1.8×1.7 cm. 
出版著錄:《珍秦齋藏印·漢魏晉唐宋元篇》P122-124,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出版,2005年。
估價 ESTIMATE:
HKD 50,000-80,000

Lot 1389
銅帶鉤印一組兩件
印文:1.邢□。2.壬。
1.8×2.4×2.1 cm. /5.3×1.4×2 cm.
出版著錄:
1.《珍秦古印展》第193、195號,澳門市政廳出版,1993年。 
2.《中國書法全集 92.先秦璽印卷》,劉正成編,榮寶齋出版社出版,2003年。 
3.《收藏.拍賣》P82,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4期。(壬) 
4.《印章》P22,孫慰祖編,上海美術出版社出版,1998年。(壬) 
5.《先秦璽印圖說》P153,徐暢編,文物出版社出版,2009年。 
6.《孫慰祖論印文稿》P106,孫慰祖編,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1999年。(壬) 
7.《中國印章歷史與藝術》P195,孫慰祖編,外文出版社出版,2010年。(壬)
估價 ESTIMATE:
HKD 20,000-30,000
Lot 1421
銅印一組兩件
印文:1.實封朱記。2.敦實。
3×2.7×2.6 cm./8.6×1.6×2.9 cm. 
出版著錄:
1.《珍秦齋藏印·漢魏晉唐宋元篇》P134-135,澳門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出版,2005年。 
2.《唐宋元私印押記集存》彩頁圖版4,孫慰祖編,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2001年。(敦實) 
3.《可齋論印新稿》P221、P228,孫慰祖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2003年。 
4.《可齋論印三集》P60,孫慰祖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2007年。(敦實) 
5.《孫慰祖璽印封泥與篆刻研究文選》P268,孫慰祖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9年。(敦實)
估價 ESTIMATE:
HKD 30,000-50,000

另外,頗值一提的是,古璽印專場中驚現(xiàn)一組殷商甲骨文,乃珍秦齋主人忍痛釋出。這類拍品,路份極高,屬金石銘刻類收藏之頂層,且拍場多年未見,雖散金碎玉;集腋成裘,足可名世。

Lot 1423
甲骨文一組二十四片
The largest, 12×2.4×0.3 cm.
出版著錄:《珍秦齋藏甲骨文》,澳門基金會出版,2015年。
估價 ESTIMATE:
HKD 100,000-200,000

時光荏苒,至今還清楚記得,2003年“非典”平復之后,隨著天氣轉熱,中國內陸各類商品呈現(xiàn)出“報復性消費反彈”的態(tài)勢。藝術品市場的拍賣成交價格更是高歌猛進,一路上揚,從此拉開了一個長達十多年市場繁榮的序幕。

印者,信也。一方方遠古的印信,穿越時光隧道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千秋傳承。一印在握,或為生活方式的憑寄,或是精神世界的追求。鏤金刓玉,握芝懷瑜。人于印前,感嘆人生之須臾。而這千秋古印,于我們生命中相約而遇,也何其緣也,何其幸也!

在這不平凡的三年里,人們經歷了許多困頓與磨難!但我們堅信,不管有多少挫折,世界總是朝著文明與富足發(fā)展,生活依然會回到從前的優(yōu)渥與安逸。而在當下,誰又能說這不是藝術品收藏投資的最佳窗口期呢?贅述數(shù)句,以蠡測海。

Lot 1323
銅鼻鈕官印一組三件
印文:1.北印。2.革工。3.室印。
注釋:新近出土有封泥“居室丞印”、“居室寺從”,居室為少府屬官,“室印”可能是其簡稱。 
“革工”應是負責制造或管理皮革工用印,屬工師所管。從出土兵馬俑得知秦使用皮革非常之多,且多用于甲衣制作,其技術精美,甲衣按官階等級類別不同,理應設有制革部門。
1.2×1.9×1.3 cm. /1.6×2.3×1.1 cm. /1×2.1×1.4 cm. 
出版著錄:
1.《珍秦齋藏印·秦印篇》第17-19號,臨時澳門市政局出版,2000年4月。 
2.《收藏.拍賣》P82,廣東教育出版社刊行,2005年第4期。(革工) 
3.《先秦璽印圖說》P91、P155,文物出版社出版,2009年。(室印、革工) 
4.《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P239,王偉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14年。(革工)
估價 ESTIMATE:
HKD 40,000-60,000

Lot 1349
綠松石獸鈕贏字璽
印文:贏。
0.7×0.9×0.6 cm.
出版著錄:《新見古代玉印選續(xù)》圖041,藝文書院刊行,2017年。
估價 ESTIMATE:
HKD 50,000-80,000

Lot 1369
銅獸鈕肖形印
印文:肖形。
1.3×1.1×1.9 cm.
出版著錄:
1.《珍秦古印展》第196號,澳門市政廳出版,1993年。 
2.《中國書法全集 92.先秦璽印卷》,劉正成編,榮寶齋出版社出版,2003年。 
3.《收藏.拍賣》P82,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4期。 
4.《孫慰祖論印文稿》P96,孫慰祖編,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1999年。
估價 ESTIMATE:
HKD 30,000-50,000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蘇富比50周年玉器專場:超估價數(shù)倍的暴熱拍品 - Sotheby's Jade Sale.
【嘉德香港?秋拍】千年巨制 觀古擷珍
【嘉德香港?秋拍】珍秦琳瑯—珍秦齋藏歷代古璽印
香港蘇富比中國古代書畫成交前十!
佳士得香港古董珍玩收官之戰(zhàn)亮點
保利香港齊白石《花卉四屏》超出底價近六倍成交!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