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習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總目標中,也明確提出了習作的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然而,長期以來,我們并沒有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讓學生不再“談文色變”,可以如涌泉之水,源源不斷地注入筆端。筆者認為,要提高高年級習作教學的實效性,必須:吃準目標,降低習作門檻;夯實基礎,豐富素材積累;適當仿寫,學得習作之法;張揚個性,珍視獨特感受。
【關鍵詞】 習作 吃準目標 夯實基礎 適當仿寫 張揚個性
不可否認,習作教學成了語文教學中“最燙手的山芋”,老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已成了普遍的現(xiàn)象。我們再也無法回避這樣的事實,于是我們冒著被“燙傷手的危險”,捧起了這個“山芋”,一起來探討習作教學中存在的種種“是”與“不是”,目的只有一個——提高學生們的習作水平!下面,我就提高高年級習作教學的實效性,提一些粗淺之見。
一、吃準目標,降低習作門檻
習作就是學習作文,有的教師和家長則要求學生剛起步就寫出好文章,是一個“小文學家”。這種過高的期待,使得學生的習作由于長期得不到教師和家長的認可而喪失習作的興趣和自信。我們好多教師既是教師又是父母,試想,當您的孩子牙牙學語時,我們何曾要求過“吐詞清晰、語言生動甚至出口成章”等?哪怕孩子發(fā)出一個模糊不清的發(fā)音,我們都是那樣激動欣喜!如果當時我們用高要求來強調孩子的說話,恐怕孩子一輩子也開不了口了。我覺得這個道理是相通的。當前我們的習作教學就存在著這一“超習作”的現(xiàn)象。
一提習作,學生就感慨:“習作難,難于上青天?!睘槭裁戳曌鬟@么難?因為學生只要一提筆就會受到老師的限制。什么開頭要怎樣,過程要怎樣,結尾要注意什么;什么習作要有中心、有條理,結構要完整,語言要優(yōu)美、生動;什么寫人的文章要通過具體的一件或幾件事來表現(xiàn)一個人的特點、品質,同時要注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活動;再加上老師用“創(chuàng)作”的標準指導、要求學生等等。為什么如此?因為老師擔心學生自由習作,寫不好,得不了高分。豈不知這種“拔高”的要求、過多的框框無疑給學生的習作增加了難度,使學生從心理上產(chǎn)生對習作的恐懼感,把習作看作是最苦最難的差事。為了得高分,學生只能寫假話、空話、套話。寫媽媽時,經(jīng)常會寫“我生病了,媽媽把我背到醫(yī)院,……媽媽在醫(yī)院守了我一夜。”寫身邊的一件事,就寫給老奶奶讓座……長此以往,學生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想象,沒有個性的張揚。他們只能人云亦云,鸚鵡學舌。久而久之,學生必定厭倦習作,害怕習作。
習作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為了應試,不是為了成為文學家,而是表達個人思想的需要,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情感的需要。如果我們不能顧及孩子習作是內(nèi)心的需要而一味地苛求,孩子怎敢提起那桿沉重的筆來抒寫自己稚嫩的心?《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小學生作文的性質,即習作,不是成人的寫作,更不是文學創(chuàng)作。習作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寫作,練習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墩Z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指明:“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同時也要求教師“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因此,我們教師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應遵循《語文課程標準》精神,吃準目標,切實把習作的目標降到應有的程度,不設條條,不定框框,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讓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讓學生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如此訓練,學生是會在不經(jīng)意間產(chǎn)生表達欲望,其習作興趣、習作能力亦會在不斷的練筆中得到提高。只有降低了習作教學的門檻,學生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學生的想象才能真正放飛,學生的語言才會充滿靈性,學生的個性和才情才會得以彰顯。
二、夯實基礎,積累習作素材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是蘇軾的名句,意思是廣博地學習知識而有所辨別;經(jīng)過長時間有準備的積累即將大有可為,施展作為。把這句話放到我們習作教學中來說,就是要想寫好習作,必須先積累語言,積累生活,方能寫出好文章。
(一)夯實“語言”基礎
“語言文字”是構筑文章的“秦磚漢瓦”。其實關于語言積累,古人早為我們留下了大量內(nèi)涵豐富的論斷,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等等,說的都是因為有了足夠的語言量,而下筆千言,出口成章。用哲學上的話說,叫量變引起質變,沒有厚積,哪來薄發(fā)。
為了解決語言的貧瘠,近些年來我們也采用了一定的措施。比如我們通常所采用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多讀、多看、多背。我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語言積累本,提議他們給自己的積累本起個好聽的名字,寫上富有個性的序言,配上自己喜歡的圖畫,于是以“采擷本”“芽兒尖尖”“啟航”“棒小子”等命名的一本本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積累本誕生了。然后讓學生每天讀幾篇佳作,有時上圖書館、上網(wǎng)收集與習作相關的資料,學生猶如蜜蜂采蜜,或積累好詞佳句、名人名言,或摘抄優(yōu)秀片段……日積月累,他們語言材料的倉庫日趨豐滿。
語言的積累,決不僅僅是字詞句篇的積累,同時也是思想的積累,認識的積累,文化的積累,生活的積累。積累也是語言材料內(nèi)化為個人語言儲備的過程。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
(二)積累習作“素材”
葉老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敝祆湟舱f:“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比绻f習作是一棵樹的話,它肯定要向“生活”這片沃土吸取營養(yǎng)。如何在鮮活的生活中積累習作的素材?我認為寫日記是最奏效的方法之一。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一生就寫了51年的日記,其中許多素材,醞釀成了他的不少名篇。
日記的形式學生容易接受。日記的內(nèi)容可多可少,有話則多,無話則少。大到對社會生活,人生真諦的探索,小到一言一行,只言片語。所見、所聞、所感無所不可。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各種表達方式不拘一格。日記不像習作課上命題作文那樣嚴格,它容易觸發(fā)學生的習作欲望和興趣,是學生變“要我寫”為“我要寫”的良好契機。
那么怎樣才能寫好日記呢?我認為必須遵守以下兩個條件。一是認真,認真選好每天的日記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對觸動了自己心靈的事情要仔細寫,努力尋找確切的表達,決不馬虎,決不敷衍自己。二是堅持,剛開始時許多同學每天都寫,來不及就第二天補寫,決不偷懶,決不姑息自己,但一段時間下來,覺得搜腸刮肚,無從下筆,很多同學的日記就“流產(chǎn)”了。老舍先生曾經(jīng)說過:“寫日記是學習寫作的‘基本功’。最好的竅門就是‘每天必寫’,‘天天拿筆’,哪怕是寫幾十個字也好。”的確,習作沒有更好的捷徑可走,習作水平的提高又絕非一朝一夕之事,要訣唯有“勤練筆”。
寫日記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又是學生積累知識和素材的好方法;寫日記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迅速提高習作能力,還可以加強學生自身的思想修養(yǎng)。寫日記的好處是多方面的,只要多觀察、多積累、多練筆,思路自然開闊,想象自然豐富,文筆自然通暢,日記會為習作訓練撐起一片五彩繽紛的天空。
三、適當仿寫,學得習作之法
寫字,要模仿;繪畫,要臨摹。同樣,習作也可以模仿,只要模仿得法,可以讓學生從范文中學習規(guī)范的語言和正確的習作方法,可以使讀和寫緊密地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這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呂叔湘先生認為:“一個人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睆堉竟壬舱J為:“模仿是學習寫作的必經(jīng)之路?!?著名學者朱作仁教授認為:“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訴學生某一篇文章該寫什么和怎樣寫,對他們來說,這樣做比任何解釋都來得清楚?!?范文領路,降低了習作的難度,勝于教師的空洞說教。對于筆頭稚嫩的小學生而言,仿寫就是一根拐杖,可以助其走過學習習作時最初的那段蹣跚路程。
但是“不恰當?shù)哪7隆保坏珱]有引領學生抓住范文的精髓,反而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給學生學習習作的過程帶來“硬傷”。如有些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為了應付習作考試,要求學生每天必須要看優(yōu)秀作文選,每種類型的作文必須要背一兩篇的。天天看作文,背作文,腦子里裝著一篇篇優(yōu)秀作文,寫起作文來,考起試來,當然不用愁了,遇到同類或同題的作文,隨便從腦中的作文倉庫中挑一篇或全盤照抄,或改頭換面一番便可大功告成。他不用動腦子,不需觀察自然社會,不要積累生活和語言,不要選材,不要構思,一篇篇作文便脫口而出。長期這樣,一個說假話的人形成,一個思想懶惰的人形成,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形成,一個沒有創(chuàng)造意識的人形成,這樣的人是時代需要的人嗎?優(yōu)秀作文可看、可背,但只可模仿、借鑒,不可照搬照抄。開頭、結尾、文章結構可模仿,但內(nèi)容、思想是自己的,語言要有自己的個性。
小語教材精選的各類課文,語言優(yōu)美、規(guī)范,是幫助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典范。我們可依據(jù)這些范文,引導學生模仿典型句段、布局謀篇、體裁和表達方式等,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如《荷花》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組排比句描繪了荷花的各種優(yōu)美的姿態(tài),我們可引導學生模仿這種句式,寫一寫菊花或其他的自己喜歡的花。像學習《桂林山水》、《美麗的小興安嶺》等課文時,就可模仿其結構特點與寫作順序,描寫《我們的校園》、《美麗的家鄉(xiāng)》等。讀了《白楊》、《落花生》等課文,學生能體會到作者“托物言志”的寫作特點,再讓學生學寫“野草、牽?;ā敝惖牧曌?,就得心應手了……可能學生的筆下還留有原文的痕跡,但是學生通過仿造,拉近了與作家作品的心靈距離,甚至有一種“我也能寫得這樣棒”的心理,就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從“不會寫”到“我會寫”的狀態(tài)過渡。
當然,課外讀物、學生的佳作、教師“下水文”等也是學生模仿的對象。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必定有限,要想學到更多的知識,并把知識形成能力,就必須加大閱讀量,并在閱讀的過程中,捕捉文章的寫作特點,習得寫作之法。正如魯迅所說:“如蜜蜂采蜜,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必須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p>
依葫蘆畫瓢是為了不看葫蘆畫瓢,模仿是為了不模仿,最后過渡到創(chuàng)作。
四、張揚個性,珍視獨特感受
我們的習作教學還存在著許多缺點:主題輕淺單調,千人一面;內(nèi)容千篇一律,空洞無物;語言眾口一詞,老套陳舊;學生的習作大同小異,毫無個性可言。要想突破這種思維定勢,關鍵是打破傳統(tǒng)觀念,在習作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能極為自由地發(fā)展,鼓勵學生寫有自己個性的文章。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高年級段習作應 “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 。因此,我們要提倡“童言無忌”,鼓勵學生把原汁原味的兒童話語寫到作文中去,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的真實生活,不要讓生動的“童言”變成常見的成人話語的粗糙復制品。只有這樣,兒童作文才能多姿多彩,才有活力,才有靈性。著名作家王旭鋒說:“兒童寫的東西,可以說是天使在說話?!?/p>
對于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語言中所犯的錯誤,我們要持寬容的態(tài)度;一些在習作中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造性追求”,即使暫時并不完美,并不成功,我們也要及時關注并繼續(xù)寄予厚望,允許學生在習作個性化的發(fā)展進程中出現(xiàn)問題乃至偏差,而不要因噎廢食。平時我們批改作文,總把孩子的習作改得面目全非。我們以為這種“滿堂紅”的評改學生一定喜歡,肯定領情,會認真看,仔細讀。豈不知,正是這種“滿堂紅”使學生寫好作文的信心一點點喪失。我認為,要以兒童的眼光賞識兒童的作文,對學生習作要積極評價,多就少改,多表揚學生的優(yōu)點,少提學生的不足,哪怕是一個貼切的詞語,或是一個形象生動的句子,都應以充滿激情和希望的評語大加贊賞,增強他們不懈努力的信心。還可以用高分激勵,只要學生能把事情敘述清楚,文從句順,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就給高分。能給80分的,給他90分;可以得90分的,就給他100分。有創(chuàng)意的,甚至可以突破100分大關,給他來個120分,150分。你想,當學生看到這么高的作文分數(shù),他心中是多么的高興?。∪绻未巫魑亩伎梢缘玫礁叻?,每次作文他都可以高興一次,那么,他還會害怕作文嗎?恐怕盼作文還來不及呢!學生在不斷的成功中獲得心理、精神上的滿足,從而親近作文,喜歡習作。
以上一些粗淺的想法和大家談到這里??傊曌鹘虒W不會一口吃個胖子,它是一個需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斷改進、持之以恒的過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