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1.“深坐”句:寫失望時的表情。深坐,久久呆坐。2.顰蛾眉:皺眉。
美人兒卷起珠簾一直等待,一直坐著把雙眉緊緊鎖閉。
只看見她淚痕濕滿了兩腮,不知道她是恨人還是恨己。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秦安縣隴城),701年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xiāng)。另一種說法是其父從中原被貶中亞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4歲再遷回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尊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fā)內心的情感為主。他與杜甫并稱為“李杜”。
李白出生于盛唐時期,但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卻在漫游中度過,游歷遍跡了大半個中國。二十歲時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墒牵曷?,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xù)北上太原、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到齊、魯各地,并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詩篇。李白不愿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氣為玄宗所賞識,后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xù)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發(fā)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fā)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后,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涂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語言平淺簡易,情態(tài)纏綿凄涼,含蓄蘊藉,“言短意長”。傳統(tǒng)的翻譯通常如下:美人卷起珍珠窗簾,久坐凝望緊皺蛾眉。只見滿臉斑斑淚痕,卻不知究竟恨誰。這樣的翻譯固然失去了詩情畫意,恐怕也沒有得詩人之真情。
“含蓄有古意”“直接國風之遺”,在翻譯李白詩歌的時候是應該注意這些的。古代的“美人”就不是一個普通的詞,與現在口頭時髦的“美女”很不一樣?!峨x騷》里的“香草美人”指賢臣明君;《詩經》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輕女子,“有美一人,清揚婉兮”,美人也。“美人卷珠簾”當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閨中女子,李白詩歌的“含蓄蘊藉”當是指詩歌中主人公情韻的婉轉,而非指寄托興寓,所以說它“直接國風之遺”。
在傳統(tǒng)的翻譯中把“深坐”說為“久坐”,我認為很不妥。“深”的意思是多重多層的。后來有詞云:“庭院深深深幾許,幕簾無重數。”女子所住的閨房在“幕簾無重數”的深院里,多么幽深,多么寂寞??!此是第一層。“深”還有深情的意思,想想看,“美人卷珠簾”,何哉?古人思念親人,總要登高望遠,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不能拋頭露面,于是只好“卷珠簾”望著遠人去的方向以托思念之情,期待著等遠人回來呢,此第二層。“深”的第三層意思邊便是久,坐的時間很長了。顰是皺的意思,吳宮里的西施“顰”起來的樣子比平日更加美麗,更加楚楚可憐,才有了東施的效顰。“顰蛾眉”更顯出了“美人”之美。
“但見淚痕濕”,因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覺就流下相思淚,“濕”字說明暗暗的流淚,情不自禁的流淚。聯(lián)系到第二句的“顰蛾眉”,真比“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情更甚。
“不知心恨誰”,明明是思念,是愛一個人,卻偏偏用“恨”。恨誰呢?恩,心底是有點抱怨,你外去太久了,害我一個在這深院里孤單寂寞,你怎么還不回來呢,難道你不想念我嗎?但這種恨何嘗不是愛呢?愛一個人總是恨他(她)不在你身邊。
前三句用賦,最末用問句歸結“怨情”。這里的賦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首先是“卷珠簾”,然后“深坐”,再“顰蛾眉”,最后“淚痕濕”,行動可見,情態(tài)逼人。真是哀婉凄涼,纏綿悱惻。
這首詩語言平淺簡易,情態(tài)纏綿凄涼,含蓄蘊藉,言短意長。“含蓄有古意”、“直接國風之遺”,在理解李白詩歌的時候應該注意這些。古代的“美人”就不是一個普通的詞,與現代口頭時髦的“美女”很不一樣?!峨x騷》里的“香草美人”指賢臣明君;《詩經》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輕女子,“有美一人,清揚婉兮”。“美人卷珠簾”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閨中女子,李白詩歌的“含蓄蘊藉”是指詩歌中主人公情韻的婉轉,而非指寄托興寓,所以說它“直接國風之遺”。
“深坐顰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層的。“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幕簾無重數。”(歐陽修《蝶戀花》)女子所住的閨房在“幕簾無重數”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這是第一層;“深”還有深情的意思,所謂“美人卷珠簾”,古人思念親人,總要登高望遠,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不能拋頭露面,于是只好“卷珠簾”望著離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離人回來,這是第二層;“深”的第三層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時間很長了。顰是皺的意思,吳宮里的西施“顰”起來的樣子比平日更加美麗,更加楚楚可憐,才有了東施的效顰。“顰蛾眉”更顯出了“美人”之美。
“但見淚痕濕”,因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覺就流下相思淚。“濕”字說明是暗暗地流淚,情不自禁地流淚。聯(lián)系到第二句的“顰蛾眉”,比“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誰”,明明是思念,是愛一個人,卻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點抱怨,離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個人在這深院里忍受著孤單寂寞,離人卻還不回來。但這種恨,其實就是一種愛。愛一個人,總是恨對方不能陪伴在身邊。
詩的前三句用賦,末尾用問句歸結“怨情”。這里的賦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首先是“卷珠簾”,然后“深坐”,再“顰蛾眉”,最后“淚痕濕”,行動可見,情態(tài)逼人。李白的這首詩寫的就是一個意境,一個孤獨的女子的思念之情。這樣一個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幾個點,由這幾個點勾出一幅簡單的畫面,同時又留下無限的遐想。隨意的一個小細節(jié),就可以泄露整個主題,可見詩人的洞察力。全詩哀婉凄涼,纏綿悱惻。
我至今都不相信“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這句話,是出于“為君談笑靜胡沙”的李白之手。被頌為“詩仙”的李白也不懂得女人的心思?還是女人的心思太復雜了?
俗話說,女人的心,天上的云。云是好看,可云一變化起來,誰知道它會變成什么樣子呢?人們經常把女人比作水也是一樣的道理,沒有水就沒有生命,但水又是多么難測啊!
社會這頂天,是由男人與女人共同頂起來的。女人經常無比自豪地稱自己是“半邊天”。這還不夠,有時女人還口口聲聲說:“男人離不開女人,男人沒有女人就不行。”其實,這句話女人是說對了,見解深刻,一語中的。是啊,這世界只有男人與女人,當然是男人離不開女人,女人離不開男人。換句話說,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男人為女人而活,女人為男人而活?男人與女人構成陽陰兩極,組成家庭繁衍后代。所以女人在與男人打交道的歲月漫長,她不愛男人愛誰?她不恨男人還恨誰?
這樣,李白說“不知心恨誰”,當然心恨男人了,奧妙只不過在于恨哪個男人或者他的哪個方面而已。
有位高人一語道破其中玄機:“女人活著就是為了愛。女人為愛而生,為愛而死”。不知能不能再反過來轉換一下?那就是“女人活著就是為了恨。女人為恨而生,為恨而死”。為什么要這么說呢?
愛與恨也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無愛何恨?無恨何愛?正所謂愛恨交加。說到底,恨也是為了愛。
不過,我有時看到女人流淚很困惑。小孩子一生下來就會不停地哭,我們知道,小孩子哭有各種不能用它嘴來說的理由,父母經常對小孩子的哭感到不知怎么才好。女人的流淚也同其理,男人不知道女人為什么會哭。面對女人的淚眼,男人肯定像父母不知小孩子哭因一樣,莫明其妙,不知所措。
我想,不管女人流淚原因多么復雜,但肯定是因為一個男人。
好在女人可以哭,而“男兒有淚不輕彈”,做男人隨著歲數的增長至成年后就漸漸失去了這一發(fā)泄的武器或手段。所以,做男人在這一點上要比女人辛苦。不僅僅如此,通常女人流淚,別人都認為她是對的,是男人欺負了她。按照這樣理解,男人一定是做錯事了,或者是欺負了女人。真的做錯事也罷,很多時間男人是不知犯了什么罪,甚至受到“莫須有”等類似的冤枉。
但,做男人明白女人心思后應該高興。為什么呢?女人流淚即使是恨男人,那也是因愛生恨的呀。有女人愛著,做男人受些罪名或冤枉又有什么呢?見了女人流淚就埋怨或躲避女人,恐怕不會討女人歡心。如果學著哄著女人或罵自己錯了,無論多么笨拙,我想女人是最歡喜的了。
可見,李白寫“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是深明女人的心思,也是深明男人的心思。
美人的臉隔著珠簾,若隱若現。沒有直白的描述卻表達了這樣的意境。我始終覺得這一句“美人卷珠簾”大大好過白居易的“猶抱琵琶半遮面”。中國人喜歡寫意的美,而李大仙在輕描淡寫間就烘托出這樣的氛圍。隔著珠簾,看到的是美人緊蹙的蛾眉。這種蹙眉無疑是美的,如同西子的蹙眉一般??墒?,又帶著幽怨,緊縮的眉間,蘊含的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感的釋放?我們很難真正明白。于是有了“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情之郁結,總有釋放的時候,兩行清淚潸然落下,隱藏在珠簾之后,這種朦朧之美,由詩文的字里行間散發(fā)出來,襯托了怨的美感。我看見你的淚,卻不明白為何而流。是真的不明白嗎?我個人認為全詩最美的地方就在末句。“解語何妨片語時”有異曲同工之處吧?李大仙留給了我們一個無限的空間,我們的思想可以在這里馳騁。其實,這也是中國文化帶給我們的感受。無限的博大、無限的延伸,同時卻也無限的包容。
幼年背唐詩,很多都是李白的大作。唯獨缺了《怨情》?,F今回顧,才發(fā)現李白寫慣了大氣磅礴,竟也寫得出如此清新的婉約纏綿。而且,婉約詩的意境更為高,“詩仙”二字實在是名副其實。
我常常也想過,李白這樣不拘小節(jié)的人,會獨寫一美人?他的“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是多少行淚,是幾多的恨?是那些戍守邊塞的不歸人的家中的期盼與守望吧?是那些在生活的艱辛中偶爾需要卸下所有的偽裝的楚楚動人吧?
很多時候,今天的我們也會偶爾“但見淚痕濕”,我們“恨”的又是誰呢?
高二那年看小說時,偶見一首“美人卷朱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便再也忘不掉了。
喜歡它,與美人無關,更與美人不知心恨誰的心境無關。喜歡它,只為那少女曲折婉轉的心思。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自虐情結,不管他(她)本人承認與否。
從小就喜歡一個人陷入沉思中,幻想各種各樣的故事,其中的主角,或是自己,或是子虛烏有,但無一例外的,他們皆是讓我淚濕沾巾的悲劇。興之所至,任由淚水在臉頰肆虐,酣暢淋漓,無比享受。這,大概是美人要深坐的原因吧,畢竟,如此美妙獨特而又隱密的享受,怎能隨便與人分享?不被人當成瘋子已經很不錯了,即便她是美人一枚。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恨的,是這至上享受終將隨成長而日漸消磨,直至殆盡吧?
任何女人在骨子里,其實都是渴望夢幻的吧,即便她的外表如何堅強,即便她的外表如何丑陋。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再丑的女人,在內心深處,也是那柔水一灘??缮顓s是實在的,她們的夢唯有被深深壓抑。只有在那午夜闌珊時,只有在那無人的角落,她們才有機會在夢中偷竊自己的美好想往,渴望那可望不可及的奢侈。
“美人卷未簾”,卷起那層層厚重朱簾的,又何嘗只是美人?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喔,我的可人兒,你輕踩著碎步,移動著你那嬌巧婀娜的身段,緩緩的走向窗邊,輕輕地你卷起那珠簾,推開窗子。你慢慢地坐下,坐在窗邊,一坐就是許久。你就這樣一動不動地坐著,一言不發(fā)。然而你那緊鎖的眉頭卻讓我心痛。冰冷的淚水順著你的臉頰,滑過你的腮邊,無聲地落下。看見你無聲的哭泣,我心似針扎。
喔,我美麗的人兒,你為何哭泣?你是在思念遠離家門,久久未歸的心上人嗎?或是在怨恨那薄情郎負心漢?你的深情,你的怨恨,你那無法向人述說的痛,我------
喔,美人啊,你就這樣無聲地靜坐,無聲地幽怨,牽動著千百年外的我------
多情只有春庭月,尤為離人照落花。
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雨淅瀝瀝下過了,停了,接下來悶熱的讓我不能喘息,靜坐深夜窗前,來守候寂夜的最后一點光斑,究竟誰該是這部戲的主角?時鐘滴滴答答作響,空氣被沉重渲染著,愛在風中飄蕩,已經找不到來時的路。喧鬧的街市繁華過后滿是悲涼。
夕陽向晚時,讀到她的文字,輕靈俊秀,溫存雋永,有一份女子特有的細膩與哀愁,總讓人想起江南的淡煙疏柳,曉風殘月.淡淡的一份幽情便由此生發(fā),讓人遐想“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的撫媚動人,“夜夜減清輝”離愁別緒,和那“剪不斷理還亂”的凄情.當晚風從歷史深處沾濕了手中的詩句,才明白它一路走來,如這晚露不知濕潤了多少慧潔的明眸,蹙彎了多少黛眉,也孕育了多少垂柳晚風前的千古媚影。
只是太完美的東西總是難于長久,何況滄海已桑田,于是大家學會抒寫一曲淡然,掩飾一臉闌干,學會在記事本上庸懶一段句子,散慢一些回憶,讓意識在斜陽的余輝里無為一些似有還無的純情.慢慢的真的不記起了一些人,一些事.某一時也顫然一笑,昂首凝視,或低眉沉吟,是凄然之美,鈍然之痛,只是那一時,那掩眉一笑,便也似有一種成熟與雅致于歲月之錦繡。
一盞情愫,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真的兩處閑愁?依稀記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凄凄別時,西風裊裊秋,好去莫回頭,世事無常,滄海桑田寫下的,如今又在期許著為誰而改變?
遲暮隔云端,一抹笑靨,風干了傷痛,續(xù)不了前緣,三生石上結緣也竟然成為了幻想的神話,到底是等閑變卻,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相思相見,知其何日,此時此夜,卻也難為情。也許,那些欲說還羞的千言萬語,在遇到夢里百輾千回的人時,怕早已把思緒吹落到煙消云散。
水沉靜憂郁,女人哭泣無常。誠然,水肯定是動態(tài)的,不管是滔滔江水,還是暗流涌動,都說明水很難沉靜下來。但是,人們還是喜歡說沉靜如水,這只是一種意象,可能是看到一潭死水的緣故。說女人如水,很多時候理解,就是女人很具有水的形態(tài),那就是愛哭,開心時哭,悲傷時哭,感動時哭,激動時也哭,真哭假哭,搞得男人手足無措。李白觀察很仔細:“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可以說,女人憑著眼淚所營造的“楚楚動人”,讓男人創(chuàng)造出了“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千古美言。就是這種梨花帶雨的哭,承載著多少相思和悔恨,消弭了多少分歧和怨恨。
當愛走遠,淚水再也無法壓抑。“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傷心已至心痛,換得淚眼朦朧,常常的掩淚空相望,無語淚先流,細細碎碎,輕輕喚醒沉睡的舊夢。心事凝咽于心口,多情自古空余恨,寂寞如刀,風鈴中刀聲如割,黯然銷魂,只待殘月融化心事,曉風吹干淚眼。那時候,含淚的眼睛很美,像一個穩(wěn)重的孩子似地,是一種回眸——對過往的嘆息與回眸。
人的一生被情感包圍,也注定要飽嘗眼淚的苦澀與甜美,因為心動,所以流淚;因為疼痛,所以流淚。珍藏生命中的美的記憶,不管是傷痛還是幸福。含淚的眼睛很美,它折射出的是一個人心靈最真實的放映。正所謂:人世間最純凈的時光莫過于青春時代,而最美麗的莫過于含淚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