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趙弟嶺 乒乓世界 2022-06-30 16:19 發(fā)表于北京
乒壇“常青樹”的話題其實由來已久,不過在競爭激烈的中國乒乓球隊實現(xiàn)超長待機卻幾乎不可能。在國乒歷史上有這樣一些運動員,他們能夠在十年間始終位列世界頂尖,在世界大賽中保持在4強之內(nèi),而這其中最早一代實現(xiàn)“十年常青”的當屬三位前輩。 莊則棟——兩面攻打法的開拓人 1961年4月9日,北京第26屆世乒賽男團決賽打響,中國隊與當時的乒壇霸主日本隊展開最后的冠軍角逐。 前四盤雙方戰(zhàn)成2比2,比賽進入白熱化。第五盤比賽,當時隊伍中年齡最小、有著“小老虎”之稱的莊則棟,以獨特的直板近臺兩面攻打法2比0擊敗了荻村伊智朗,拿到了個人在這場決賽中的第二分。最終,中國隊以5比3戰(zhàn)勝了日本隊,首次奪得斯韋思林杯。之后,莊則棟又在單打比賽中成功登頂,成為中國乒乓球歷史上繼容國團之后,第二個捧起圣·勃萊德杯的運動員。 1940年出生的莊則棟是江蘇揚州人,11歲時開始練習乒乓球,憑借過人的天賦,他在1957年正式入選北京市乒乓球隊,兩年后進入國家隊并很快成為主力隊員。在直板正膠快攻以“左推右攻”為典型的那個時代,莊則棟動作更緊促、速度更快,而且更具進攻性,尤其是反手攻和彈擊技術(shù),更是獨樹一幟。北京世乒賽男單登頂后,直板兩面攻成為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shù)打法,之后的第27屆和28屆世乒賽,莊則棟又連續(xù)蟬聯(lián)男單冠軍,成為中國乒乓球史上第一個拿到世乒賽單打復制杯的運動員。而且,他還在全國錦標賽上拿到了男單三連冠,風頭一時無兩。 莊則棟開創(chuàng)的“兩面攻”打法也影響了一代人,其中就包括日本選手何野滿,雖然是生膠,但是他正是借鑒了莊則棟的打法才逐漸闖出了名堂。1971年名古屋第31屆世乒賽,缺席了兩屆世乒賽的中國隊卷土重來,莊則棟和何野滿有了正面交手的機會。在中國隊4比1領(lǐng)先的時候,背水一戰(zhàn)的何野滿擊敗了莊則棟,好在李景光在第七盤拿下伊藤繁雄,中國男隊以5比2獲勝,再次捧起斯韋思林杯。之后的單項賽,莊則棟又和梁戈亮合作拿到了雙打亞軍。 也是在那屆世乒賽期間,莊則棟面對“搭錯車”的美國乒乓球運動員科恩時的一個友好舉動,開啟了中美“乒乓外交”的序幕。第二年,以莊則棟為團長的中國乒乓球代表團應邀回訪美國,受到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接見,“小球轉(zhuǎn)動大球”成為20世紀外交史上的經(jīng)典一章。 李富榮——美男子+轟炸機 李富榮英俊瀟灑,風度翩翩,有“美男子”之稱;比賽場上,李富榮連珠炮式的進攻又讓他得到了“轟炸機”的美譽。 1961年北京世乒賽,19歲的李富榮贏得男團冠軍、男單亞軍、混雙亞軍和男雙季軍;1963年和1965年,他在兩屆世乒賽上取得了相同的成績:男團冠軍、男單亞軍和男雙季軍。三次闖進男單決賽,三次負于隊友莊則棟,甘當“綠葉”的李富榮為了集體榮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965年第28屆世乒賽男團決賽是李富榮職業(yè)生涯的“經(jīng)典之作”。對陣日本隊,在中國隊0比1落后的情況下李富榮直落兩局擊敗了小中健,扳平了場上比分。第六盤迎戰(zhàn)木村興治,他在首局16:20落后的情況下連追6分,以22:20贏得第一局,被對手扳回一局后,決勝局又全面占優(yōu),以21:11獲勝。最終中國隊以5比2的總比分再次擊敗日本隊,“三朝元老”李富榮成為中國隊第三次捧起斯韋思林杯的最大功臣。此役過后,“美男子加轟炸機”之稱享譽大江南北。 1971年名古屋世乒賽,距離奪得首個世界冠軍整整十年之后,李富榮再一次登上男團冠軍領(lǐng)獎臺,在單打比賽中還擊敗了約尼爾等歐洲強敵。1973年,隨著年齡增長,狀態(tài)有所下滑的李富榮僅參加了單項比賽,最終在男單比賽中負于前南斯拉夫選手斯蒂潘契奇。也是在這屆世乒賽上,李富榮開始向教練員的角色過渡,又一個十年之后,在第36屆世乒賽上,李富榮作為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率隊史無前例地包括了全部七項冠軍。 張燮林——“魔術(shù)師”的起源 1959年,上海汽輪廠技工張燮林被調(diào)入上海集訓隊,有一天他在倉庫里發(fā)現(xiàn)了一批原本用來做反貼的紅雙喜6號膠皮,反貼膠皮要求表面平整,但這批膠皮的背面有許多小洞,底皮也比較薄,所以一直沒有人用。張燮林把它翻過來貼上試了試,意料之外地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用它削過去的球飄飄乎乎,旋轉(zhuǎn)令人琢磨不透,搓過去的球不轉(zhuǎn)甚至帶上旋,推出的球稍帶下旋,攻過去的球更是“發(fā)沉”……張燮林如同尋到了無價之寶,進入國家隊后更加勤學苦練,終于創(chuàng)造了當時外國人毫無所知的直拍“長膠”削中反攻新打法。 1961年第26屆世乒賽,沒有入選團體陣容的張燮林在單打比賽中大放異彩,最終收獲季軍。兩年后的第27屆世乒賽,張燮林在團體決賽中立下了大功,面對誓要“雪恥”的日本隊,在莊則棟首盤意外失守的情況下,張燮林第二盤2比0輕取三木圭一,兩局只讓對手拿到17分。第四盤,木村興治又被張燮林的削球折磨得七葷八素。張燮林輕松再勝之后,日本隊終于崩盤,在隨后的兩盤比賽中連負兩場,中國隊衛(wèi)冕成功。這屆世乒賽上,張燮林還搭檔王志良奪得男雙冠軍,這也是中國隊在世乒賽上唯一一對削球打法的男雙冠軍。第28屆世乒賽,張燮林再度在決賽中上場,助隊實現(xiàn)了男團三連冠。 1971年,張燮林第四次參加世乒賽,但是由于歐洲弧圈球力量興起,張燮林的打法受到?jīng)_擊,僅報一項混雙,最終和林慧卿合作斬獲冠軍。這屆世乒賽后,張燮林開始擔任國家隊教練員,并于1975年出任女隊主教練,在他任教期間,不僅培養(yǎng)出了葛新愛、童玲等長膠削攻型的世界冠軍,還培養(yǎng)出了長膠全攻型的“乒乓女皇”鄧亞萍以及弧圈球結(jié)合快攻打法的世界冠軍焦志敏。 從1961年斬獲男單銅牌到1971年拿到混雙冠軍,張燮林活躍在世界乒壇的十年間,開創(chuàng)了諸多先河——他是長膠打法的奠基人,中國乒乓球歷史上第一個削球打法的世界冠軍、第一個男雙世界冠軍(和王志良)和第一個混雙世界冠軍(和林慧卿)。 本文節(jié)選自《乒乓世界》2022年第6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