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機有多久沒有關機了? 英國創(chuàng)意影響集團創(chuàng)始人、《緊急下班》的作者法布·喬瓦內蒂注意到一個現(xiàn)象,和我們的生活非常類似。 他記得自己第一部手機是諾基亞3330,電池待機時間很長,但是一到天黑就會關機。 進入智能手機時代,“關機”這個行為也消失了,我們會在電池低于50%的時候尋找充電器。 不久之后,我們也不再關筆記本電腦了,只是合上電腦屏幕,讓它進入睡眠模式,這樣一來,第二天就省去了一分鐘的開機時間。 和電子產品不再關機同步發(fā)生的,是我們的工作模式也不會下線。 睜開眼,我們馬上拿起了手機,一邊喝著這一天的第一杯水,一邊查看消息,一天的工作就這樣開始了。 下班之后,我們依然會查看工作信息,也許做晚餐的時候還會思考一下明天要做的事。 有了筆記本電腦和手機,我們可以把將家里的客廳當作辦公室,職業(yè)生活和家庭生活之間的界限越發(fā)模糊不清,也讓“休息”這件事變得格外奢侈。
法布·喬瓦內蒂曾經問兩位客戶:“休假這種想法,讓你有什么感受?”他們一個是營養(yǎng)飲食店鋪的老板,一個是私人健身教練。
答案看似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當對方認真思考時,答案卻讓人意外。
他們都覺得在休假時,大腦難以切換狀態(tài),擔心休假會錯失商機,或者好的創(chuàng)意。所以“休假”兩個字帶來的感受不是放松,而是焦慮。
越來越多人把忙碌作為努力生活的標志,被別人認為是“懶漢”的話,你的其他優(yōu)秀品質就都會被掩蓋。
我們常常聽年輕人喊累,也很難找到一個喜歡上班、享受工作的人,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的千禧一代正面臨比他們父輩更嚴重的職業(yè)倦怠。
在《做不到:千禧一代如何成為過勞一代》里,作者安妮·海倫·彼得森這樣定義“倦怠”:對繁雜瑣事或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外的任何事都缺乏動力。
安妮認為,他們的父輩有意識地在早期開始就為孩子做好教育投資,培養(yǎng)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期待他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這種教育也讓千禧一代的童年失去了閑暇時光。
他們從小就相信,只要足夠努力,就可以戰(zhàn)勝惡劣的環(huán)境,獲得個人的穩(wěn)定。但是經歷過金融危機,讓這一代人產生了永久的焦慮。
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薩納姆·哈菲茲說,工作與生活的不平衡是讓人產生倦怠感的一大原因。“大部分人都習慣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他們都花一個小時在辦公室之外吃午餐。”
在互聯(lián)網、手機和郵件出現(xiàn)之前,人們出去度假或者休病假,是真的在休假,其間不用忙于工作。而現(xiàn)在,工作總希望員工無論身處何方都不能失聯(lián)?!?/p>
盡管我們在嘗試用各種努力來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但這種平衡在現(xiàn)代社會中幾乎是不存在的。
瓊·科福迪莫斯在《維持平衡》一書中,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做出了這樣的定義:“一種令人滿意的、健康的、富有成效的生活方式,包含了工作、玩樂和愛,并將一系列關注自我和精神成長的活動結合起來,表現(xiàn)了個人獨特的愿望、興趣和價值觀念?!?/p>
英國商業(yè)、企業(yè)和改革部這樣定義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調整工作模式,使所有人,無論他們的年齡、種族、性別如何,都能把握住工作節(jié)奏,以確保他們更容易將工作與其他責任和抱負聯(lián)系起來?!?/p>
簡而言之,職場生活與非職場生活如果沒有健康的互動關系,人就會失去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就會感到煩躁不安、不知所措,就會焦慮和擔憂。
諷刺的是,適度的休息對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是有益的。
研究表明,那些通過工休讓自己更放松的人,對他們的生活滿意度更高,即便是再度投入工作中,感受到的心理壓力也相對更小,而人腦在放空的情境之下也更容易產生創(chuàng)新的想法。
休息并不意味著躺下來睡覺、什么也不做,而是意味著優(yōu)先做你想做的事情,不去管那些應不應該、必不必須做的事情,要專注于做好手中的事情。
在無法“關機”的工作模式里,我們會忘記自己想做的事情,沉迷于無需思考的追劇、玩游戲、刷手機,而這些事情無法讓大腦獲得真正的休息。
在一段空閑的時間里,你可以一個人獨處,列一張清單,記錄一下你在不忙的時候可能會做什么。
作者小時候最喜歡的活動是讀書、寫作、探險和烹飪,長大之后在不用工作的空閑時間里,他最喜歡的休閑方式依然是這四樣。
去年6月,70家英國公司的3300名員工開始試行一周四天工作制,工作量不變、薪水不變。
為期半年的“每周工作4天”實驗后發(fā)現(xiàn),與每周5天工作制相比,每周工作4天讓員工身心更健康、工作效率更高。
實驗期間參與企業(yè)收入沒有太大變化,甚至有24家企業(yè)收入同比增幅超過34%。
92%的參與企業(yè)打算繼續(xù)實行每周4天工作制,約三成企業(yè)打算把這一工作制度永久固定下來。
可見,無論是對企業(yè)、還是對個人而言,工作效率高不高,不在于工作用了多少時間,而是利用好了多少時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念和不可改變的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對工作本身還是培養(yǎng)工作習慣都很重要。
法布·喬瓦內蒂建議,詳細寫下你理想中的上午是怎樣度過的。
比如你會在什么時間起床?住在什么地方?穿什么衣服?早餐會吃什么?是一個人待著嗎?工作空間是什么樣子?你的工作地點周圍是否有植物,是否有一扇大大的窗戶?
在你理想的職業(yè)生活中,你每天工作多少個小時?會花時間休息嗎?如果休息,那么休息的頻率有多高?每次休息多久?你理想的一天會在海灘旁度過,還是在林間度過?
接下來,想一想這樣的生活會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覺,你會興奮嗎?你真能感受到這種生活氣息嗎?
沉浸在這種感受中,將會讓你有動力去把理想化作現(xiàn)實。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適時“關機”停下來,不是放棄,而是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配速,跑得更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