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每晚·許朝暮
來源:每晚一卷書原創(chuàng)
藝術家劉耀華做過一個實驗,在175顆未成熟的蘋果中插入鋼針。
很快,100顆蘋果相繼腐爛,僅有75顆蘋果存活下來,但個個都變得干癟、畸形。
有人說,這些蘋果就像稚嫩的孩子,而鋼針則是原生家庭帶給孩子的傷害。
父母的忽視、打壓、虐待……如利刃般扎入孩子體內(nèi),長大后依然隱隱作痛。
心理治療師凱瑟琳·吉爾迪納,就接觸過很多像這樣飽受原生家庭折磨的患者。
她在《早安,怪物》一書中,寫下5個最令自己難忘的病人,以及他們英雄般的療愈歷程。
這本書被評為《早安美國》年度最佳圖書,也是《新聞周刊》評選30本最佳圖書之一。
書中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故事,讓我們深切感受到:
原生家庭的不幸,到底有多可怕。
而那些深入骨髓的傷痛,又要歷經(jīng)多少周折,才能被慢慢治愈。
1
每個滿身刺的怪物,都是受過傷的孩子
書中的第一位來訪者勞拉,令凱瑟琳印象深刻。
勞拉打從一進門,便一臉不耐煩,質(zhì)疑凱瑟琳說的都是廢話。
平日里,她也是一點就著的暴脾氣,講話時總是扯著嗓門大喊大叫。
跟同事鬧矛盾時,她會大罵對方混蛋;跟伴侶吵架時,她會將食物砸到墻上。
面對最親近的弟弟妹妹,勞拉更是沒什么好臉色,還動不動就挖苦他們。
然而,看似強勢的她,在真正遇到傷害時,卻會選擇逆來順受。
不負責的男上司,把自己的分內(nèi)之事都推給她,害得她一天到晚都在公司忙碌。
不靠譜的伴侶,酗酒、販毒、出軌,還傳染給她難以啟齒的疾病,令她身心俱疲。
大多數(shù)人面對這些情況,或許都會想盡辦法脫身。
勞拉卻從未想過反抗,認為自己別無選擇,只能任由他們予取予求。
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勞拉不幸的童年。
勞拉8歲喪母,9歲被父親拋棄,只能與年幼的弟弟妹妹相依為命。
一夜之間,她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女孩,被迫成為家里的頂梁柱。
為了不被送到孤兒院,她硬著頭皮對老師和鄰居撒謊,假裝父親一直陪在她身邊。
家里的食物吃光以后,她不知該向誰求助,只好去商店里偷東西。
幾個月后,她盜竊時被警察發(fā)現(xiàn),警察了解前因后果后,將姐弟三人安置到了房東家。
但他們剛過上平靜的生活,再婚的父親又找上門來,將他們丟給后媽照顧。
父親和后媽都有酗酒的惡習,喝醉了就會大吵大鬧,或者打罵他們。
后來,父親因盜竊入獄,他們被寄養(yǎng)到祖父母家,又遭到了祖父母的虐待。
為了在混亂的處境中自保,勞拉只能套上一層厚厚的殼,把自己偽裝成張牙舞爪的怪物。
而在《早安,怪物》中,還有很多人像勞拉一樣,活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中。
華裔彼得從小被母親關在閣樓,還遭到母親的打罵與貶低。
長大后,他一看到異性就恐慌不安,30多歲還沒談過戀愛。
印第安人丹尼5歲時被迫與父母分開,進入寄宿學校,在那里頻頻遭到虐待。
成年后的他,失去了正常人的情感,就連妻女去世時也流不出一滴眼淚。
高智商女孩艾倫娜從4歲開始,被親生父親侵犯十年,身心備受摧殘。
她長期掙扎于痛苦中,分裂出多重人格,成年后還多次試圖自殺。
還有富二代瑪?shù)铝?,童年時期被精神變態(tài)的母親百般折磨,懦弱的父親則袖手旁觀。
即使長大成人,她也時刻處于不安與焦慮中,患上了嚴重的恐慌癥。
遺棄、幽禁、虐待、性侵、暴力……可怕的童年經(jīng)歷,成了伴隨他們一生的噩夢。
而生活中,也有無數(shù)人正困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中。
有人受制于父母的掌控,逐漸失去自我,整天活得渾渾噩噩;
有人從小就被父母忽視,內(nèi)心極度缺愛,頻頻引來爛人爛事;
也有人被父母寄予高期待,多年飽受完美主義和拖延癥的困擾……
作家林海音說:“每個人生理上的童年終將消逝,但心靈的童年總會伴隨終生?!?/strong>
童年,是人一生的起點,也是決定我們未來走向的關鍵。
在最需要關愛的年紀,你所受過的傷害,都會成為生命中揮之不去的烙印。
如果成年后的你內(nèi)心敏感、渾身是刺,請相信,那根本不是你的錯。
你也并非不被世界接納的怪物,不過是困在殘缺童年中,渴望被人看見的孩子。
2
原生家庭帶來的“毒”,要靠你自己來解
心理學上有一種“暴露療法”,指的是:
越是害怕某個事物或情境,越要不斷直面它,達到逐漸適應、減輕恐懼和焦慮的效果。
在《早安,怪物》中,凱瑟琳便以這種方式,幫助勞拉克服了心理創(chuàng)傷。
治療初期,談到童年被遺棄的遭遇時,勞拉的語氣漫不經(jīng)心,仿佛這只是件稀松平常的事。
小時候,勞拉不許弟弟妹妹提起父親離開的事,否則就會狠狠揍他們一頓。
長大后,她也在弟弟妹妹面前,刻意回避兒時的往事,假裝什么都沒發(fā)生過。
她不斷美化父親的形象,把父親塑造成一個失去妻子、欠下債務,還要養(yǎng)育孩子的可憐人。
當凱瑟琳斥責她的父親時,她極力辯解:“父親也不想跟我們分開的,但他別無選擇?!?/span>
她還自責沒保護好弟弟妹妹,讓他們至今性格內(nèi)向,不善交際,把日子過得一團糟。
當凱瑟琳指出她那時也只是個孩子時,她卻駁斥道:“很多女孩九歲時就能照顧別人了?!?/span>
對她來說,那段過往就像是一間關滿妖怪的房間。
她寧愿假裝遺忘、自我欺騙,也不敢輕易打開門走進去。
而這樣做,反而讓她永遠活在過去,不由自主地討好跟父親一樣差勁的男人,不停地幫上司、男友收拾爛攤子。
但若想擺脫困境,勞拉必須鼓起勇氣,直面并趕走房間里的妖怪。
在凱瑟琳的要求下,她第一次主動跟妹妹聊起父親,安慰妹妹說:“我們小時候很不容易。”
通過與妹妹的交談,她越來越意識到,父親就是一個軟弱自私、不負責任的人。
她也逐漸愿意承認,九歲的自己已經(jīng)盡力了,做到了常人很難做到的一切。
從那以后,她開始拒絕做一個拯救者,不再幫上司完成工作,并跟男友提出了分手。
她也試圖建立起“正?!钡募彝ツJ?,跟一個善良、誠實、有責任感的男人結(jié)了婚。
婚后,她積極幫助弟弟妹妹,在事業(yè)上也不斷突破,成了一家基金會的負責人。
但令凱瑟琳驚訝的是,勞拉說就算有機會從頭來過,她也不希望有任何改變。
生活就像是叢林,我手拿斧頭生生開辟出一條道路,步行穿越過最黑暗的區(qū)域,還深入充滿水蛭和鱷魚的沼澤。 這也許不算英雄事跡,但也是種成就。
通過自我審視,他們認識到自己沒做錯什么,而是出生在了一個糟糕的家庭里。
這樣的出身禁錮了他們,也磨煉了他們,讓他們活成了自己生命中的英雄。
人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但你可以決定你自己的未來。
你可以在過往中沉淪,也可以從痛苦中覺醒。
心理學家薩提亞說過:“不是每個創(chuàng)傷都是災難,除非你允許這個災難發(fā)生?!?/strong>
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童年的糟糕經(jīng)歷,而是我們賦予這段經(jīng)歷的意義。
找到心底里那個受傷的小孩,聽他訴說委屈與不甘,為他注入希望與力量,帶他重新認知與定義自我。
一點點袒露內(nèi)心,一寸寸直面?zhèn)?,就是你不斷療愈自我的過程。
一個人只要足夠勇敢,終究能揪著自己的頭發(fā),把自己從沼澤地里拔出來。
3
成年人的第一課,就是把自己重養(yǎng)一遍
或許,你也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經(jīng)歷過黯淡無光的童年。
那么該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牢籠,徹底治愈內(nèi)心的傷痛呢?
在《早安,怪物》中,我總結(jié)出了3個建議:
1. 學會表達情緒,培養(yǎng)生命力。
書中的印第安人丹尼,兒時在白人開辦的寄宿學校中,遭到了神父、醫(yī)生的虐待與侵犯。
他想過從父母那里尋求幫助,父母卻視他為白人教出來的異類,對他的態(tài)度極為冷淡。
得不到任何回應的他,漸漸習慣了壓抑自己的感受,變得沉默寡言,情感麻木,毫無生命力。
白人同事嘲諷他,給他取外號,他充耳不聞;妻女車禍去世,他也顯得異常平靜,第二天照常上班。
直到接受心理治療的第三年,他開始慢慢學會正視內(nèi)心,去感受并表達每一種尖銳的情緒。
去給妻女掃墓時,他不再回避悲傷,對著墓碑訴說了自己的思念。
被同事取外號時,他不再克制憤怒,回應道:“不要再用這個名字叫我!”
當他看見、接納并表達情緒后,整個人都變得更加有活力。
他開始積極參與社交、幫助他人,后來還成為給他人提供心靈療愈的導師。
心理學家海藍博士曾說:“人生最大的消耗就是,把精力和時間花在和情緒的對抗上?!?/strong>
情緒就像流沙,越是控制,越容易失控。
你若強行壓抑情緒,它就會變成一種自我懲罰,吞噬掉你心中的力量。
誠實面對自己,想哭時哭,想笑就笑,生命力越旺盛的人,活得越通透自由。
2. 重構(gòu)自我認知,培養(yǎng)配得感
人如果小時候生活匱乏,長大后也會習慣性認為,自己不配擁有美好事物。
這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不配得感”。
書中,被父親侵犯、遭祖母虐待的艾倫娜,便深受不配得感的折磨。
明明大學時期她門門功課優(yōu)秀,她也覺得自己很差勁,中途選擇了退學。
明明數(shù)學、計算機都能無師自通,她卻指責自己很笨,隨便找了份基礎工作。
對此,凱瑟琳提出“重構(gòu)”療法。
就是以另一種視角,重新解讀艾倫娜的童年,讓她不再關注苦難本身,改為關注戰(zhàn)勝苦難的自己。
艾倫娜逐漸明白:自己并不糟糕,而是奮力穿越荊棘叢的勇士,配得上世間最好的一切。
漸漸地,艾倫娜開始變得自信,不再動不動就貶低自己。
她主動向上司提出升職加薪,并自學大學課程,讓生活走上了正軌。
現(xiàn)實中,很多人都渴望過得更好,但等到好事發(fā)生時,又覺得自己不配擁有。
小到一件漂亮衣服、一個名牌包包;大到一個理想的伴侶、一個難得的機會。
結(jié)果,他們不僅錯過了本就屬于自己的美好,還讓自己的人生逐漸偏航。
相反,那些運氣好的人,始終堅信自己值得想要的一切。
修煉內(nèi)心的配得感,你相信什么,就會吸引什么,最后就會得到什么。
3. 停止自我苛責,培養(yǎng)松弛感
在網(wǎng)上看到一種說法:所謂的松弛感,都是被愛出來的。
書中的瑪?shù)铝?,從小事事都得照母親的要求去做,否則就會遭到母親的羞辱。
母親還經(jīng)常不許她吃飯,看見她偷吃零食時,會陰陽怪氣地叫她“怪物”。
這讓她誤以為,只有當自己足夠完美,才值得被愛。
于是,長大后的她拼命工作,一年到頭都泡在公司,患病期間也不肯休息。
她還時刻感到不安,因害怕失事而不敢坐飛機,因患上“拔毛癖”而幾乎拔光自己的眉毛。
遇見凱瑟琳后,她才恍然驚覺:自己從來都沒做錯什么,是母親沒有給予愛的能力。
她不再過度苛責自己,開始試著做自己的“母親”,無條件地愛自己。
工作上,她放慢了節(jié)奏,留出休息時間;生活中,她也與母親保持距離,不再百般討好她。
當一個人開始確信,不管自己是什么樣子都能被接納和包容,才會真正放松下來。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從家庭中獲得這樣的支撐,但你還可以學會好好愛自己。
讓緊繃的心弦松弛下來,允許自己脆弱、失敗和不完美,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
畢淑敏說:“人惟有松弛才可達久遠,惟有松弛才能更深入地開放潛能。”
停止自我苛責,當你柔軟地對待自己,對待整個世界,便能活出真正的自在從容。
▽
書中,凱瑟琳將這五位患者,稱為“勇敢的心理戰(zhàn)士”。
在原生家庭中受過的傷,如毒液般滲透進他們的人生,摧殘他們的身心。
但他們沒有放棄自己,而是在童年的廢墟之上,重新搭建了靈魂的避風港。
想起這樣一句話:“永遠不要以童年遭受的苦難和糟糕的原生家庭,作為自己墮落的借口?!?/span>
原生家庭無法改變,你不能選擇你是誰,卻可以選擇成為誰。
從現(xiàn)在起,把自己當作一株嫩芽,精心呵護,用心培育,重新把自己養(yǎng)一遍。
為自己澆灌滿滿的愛意,即使出身于一片淤泥中,你也能活出屬于你自己的燦爛人生。
點個在看,要相信,這世上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而你永遠都是自己最好的“父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