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8歲,與老公分房20年,無話可說的婚姻,在糾結要不要離婚?”從相談甚歡到無話可說,沒有激情的婚姻到底該不該舍棄?這的確是親密關系里經常被拿出來探討的話題。《如懿傳》中的青櫻,在和弘歷結為夫妻后,幻想中情深意重的那個少年郎,卻在中年失信于她,愛上了其他女人,青櫻頓感理想幻滅;《玫瑰的故事》中,玫瑰不可救藥的愛上初戀莊國棟,直到莊國棟因為事業(yè)放棄了她,她才突然頓悟,從美好的愛情里,失魂落魄的走了出來。我們想象中的親密關系,總是充滿了美好、心動、舉案齊眉,但真正走在一起,卻感覺好像換了一個人。是對方變了嗎?是愛消失了嗎?大多時候,答案都是否定的。因為,關系里的幻滅,其實與對方無關,而是你自己跟世界交手的必經過程。一旦你走過這個幻滅期,你的親密關系,才算真正開始。在親密關系里,幾乎所有人都會經歷一個“幻滅”的階段。這種感受,是讓身處其中的人,突然發(fā)現(xiàn)對方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猶如從童話故事走到了冰冷的都市愛情,不再只有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美好期待,眼里布滿了對眼前人的失望和控制。3個月零22天的短暫姻緣,卻讓兩個人從最初的激情澎湃走到了反目成仇。胡因夢與李敖的愛情,開始于浪漫的一見鐘情,一個是文壇才子,一個是風華正茂的電影明星。“如果有一個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傷感又性感的,一定不是別人,是胡因夢。” 胡因夢也深深被李敖的才華吸引,兩人陷入熱戀,甚至不顧家庭反對,胡因夢穿著睡衣就從家里偷跑出去,與李敖成婚。這場被萬眾矚目的婚姻,卻在3個月后,宣布分道揚鑣,甚至對薄公堂。他們的開始,其實和很多人一樣,因為某一點的吸引,而產生“暈輪效應”,覺得對方哪哪都好,進而把自己內在理想化的期待,全部投注在了對方身上。我遇到了夢寐以求的愛情;
我找到了靈魂伴侶;
這個人就是我的命中注定。
究其原因,還是“我”內在理想化的構建,有了現(xiàn)實載體,“我”為此感到開心且幸運。雙方都未曾看到真實的彼此,他們愛上的是“愛的感覺”,而不是眼前這個真實的人。所以李敖會說:“看到胡因夢因便秘而扭曲的臉,頓時心中的完美形象碎了一地?!?/span>他愛她的美貌、愛她的溫柔,卻無法愛她婚后最真實的模樣,像極了很多婚后夫妻彼此嫌棄的狀態(tài)。胡因夢亦是如此,她愛他的才華,但那卻是對偶像的崇拜。那句“偶像是只適合遠觀的,一旦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所有瑣碎的真相都會曝光,因此在同居者的眼中既沒有偉人,也沒有美人”,真實陳述了“幻滅”到來。我們之所以會帶著濾鏡看待對方,究其原因是你在對方身上投射了很多的“需索”。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不論愛情還是婚姻,一旦雙方度過蜜月期,就會開始走下坡路。因為在關系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處在蜜月期,激素的分泌最為旺盛,我們會把所有美好的想象都投射在對方的身上。這個階段越用力,兩個人關系越黏膩,到了后期,問題就會暴露的越多。德芬老師曾經就對所有熱戀中的男女說過一個“六字真言”:學會適可而止。因為在前期你投射的美好期待越多,后期隨著一旦對方有一點變化,你就會立馬感覺到“幻滅”。我曾經接待過的一位來訪者張小姐,她和自己的老公結婚不到3個月,便因為換空調、換家具、裝修房子等事情經常吵架,令她對感情再次失望無比。因為在婚后,她覺得對方變了,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伴侶。她希望的那個男人是可以彌補她童年時缺失的父愛,成為一直包容她、守護她的男人。從小,張小姐生活在離異家庭,父親在離婚后便組建了自己的新家庭,對她們母女從不過問和關心。在和媽媽的相處中,她也一直充當?shù)氖菦]有話語權的角色,于是在長大后的親密關系里,她非常想要得到一種主動權和控制權。她希望伴侶對她言聽計從,事事以她為先,以此證明自己被認可、被愛。當伴侶在婚后的態(tài)度稍微沒戀愛時那樣包容了,讓她感覺對方對自己懈怠了、放松了,便產生了無法控制的怨氣。兩個人相處時間愈久,矛盾愈多,一切都不如從前滿意時,“幻滅”的感受便隨之而來。感覺我選錯了人。
感覺對方沒那么愛我。
感覺他變了......
或許,只是我們腦海里一個又一個理想化的泡泡被戳滅了而已,然后彼此也下意識陷入了權力斗爭的漩渦。比如,你會想要去改變對方,從他的一言一行中開始挑毛病,一旦對方不如你意,就會爆發(fā)爭吵、沖突,對伴侶也失去了尊重。此時,你需要覺察的是,或許不是對方變了,關系差了,或愛減少了,而是,你開始從自己理想化的期待中走出來,接觸到了真實的對方。這樣你的親密關系,就可以從你跟自己內在世界的關系,進入到一個更高層級:與伴侶產生真實的鏈接。當你帶著智慧與覺知,不再被錯覺迷惑,試著面對最真實的自己和對方時,你會迎來兩個成長的機會:一是正面回應自己內心的創(chuàng)傷和空洞,二是檢視你和伴侶的關系,進入到真實的鏈接之中。任何關系在開始前都會有理想化的成分,換言之,沒有理想化濾鏡的催動和加持,人們也很難走到一起。只是,當浪漫期退去,隨著關系的深入,彼此因為價值觀、個性差異、現(xiàn)實問題產生碰撞時,逐步袒露了本性,仍舊想要和對方走下去時,就需要去攻克遺留的課題了。首先,我們要學會祛除附加在對方身上的光環(huán)。剛開始和你在一起的那個人,未必是真實的ta,因為我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動就給對方戴上了一盞光環(huán)。你覺得她溫柔體貼,可是在婚后卻發(fā)現(xiàn)她情緒不穩(wěn)定、性格暴躁,并不是她欺騙了你;而是你可能在要求一個長期睡不好覺、半夜三更起來給孩子泡奶的母親,還要花心思去照顧你、給你說體己話。你覺得戀愛時候他很寵你,但婚后面對孩子的出生、經濟壓力的增加、雙方父母的健康問題,對方也很難做到十全十美。只要是與現(xiàn)實挨邊的事情,很少是非常美好的,當婚姻關系越走越深入,考驗也會越來越多,我們必須經由問題去看見真實的自己與對方。如果你是想一直沉浸在風花雪月、情愛纏綿中的人,那么在“幻滅期”,最好的選擇是放棄關系,重新去另覓新歡。在相處的過程中,面對越親密的人,我們內在越容易產生控制和索求;當我們過分執(zhí)著在自己的需求沒被滿足上,就很容易忽略對方的聲音。就像在原生家庭里,你一直沒得到足夠多的關注和重視,于是在伴侶身上,你希望可以獲得全部的疼愛,以此彌補過去的自己。于是在親密關系里,你會格外注重對方的一言一行,他有沒有及時回復你的電話、信息,有沒有在你生日的時候做出驚喜和表示。在這些細節(jié)里,你拼命尋求被愛的痕跡,卻會容易忘了,每個人是不同的個體,他表達愛的方式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這個時候,你就要學會去放下自己的立場,走到對方那里去看看。他沒有及時回復信息,可能是真的手機沒電了;他喜歡嘮叨你的生活作息,并不是嫌棄,而是真的在關心你的身體。當然,放下立場,并不是讓你失去原則,而是在放下的那一刻,我們才會從自我的執(zhí)著中走出來;去尊重彼此的看法,傾聽彼此的聲音,眼里才會有另一半的存在。這意味著我們要去剖析自我,去自我負責,面對這個痛苦背后的創(chuàng)傷。“你對待伴侶的方式就是你對待自己的方式:你對自己很嚴苛,對待伴侶就會很嚴苛;你對自己很溫柔,對伴侶就會很溫柔。同理,你和世界的關系亦是如此?!?/span>在一段關系產生幻滅的時候,排除對方做了違反原則的事情外,首先應該覺察的是自己的內心。你可以去問問自己,你希望對方做的事情,自己是否也有做到?另外,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去檢視自己到底在對方的身上投射了哪些內在需求,找到讓你痛苦的線索。在你對伴侶不滿意的時候,你想想,此刻你想在對方身上得到什么?比如,伴侶沒有像往常一樣及時回家,而是經常在外面喝酒應酬,你就開始大失所望,疑神疑鬼。此時,你需要做的不是去翻閱老公的手機,或者言語攻擊對方,而是去看見自己情感缺失的部分,你的不滿源于內在安全感的缺乏。你得到的是一個再次深入了解自己的機會,去檢視和療愈安全感缺失背后的童年創(chuàng)傷。任何好的親密關系,能走的長久和深入的婚姻,都是經歷過一次幻滅時刻的。所有的問題,當我們試著從正向成長的角度去看到,會發(fā)現(xiàn),不過都是經過偽裝的禮物和寶貴的經驗。如此,我們才能在親密關系的修煉道場里,不白吃苦,還能向內找尋到真正的自己,擁有真正的幸福。作者 | 本文轉載自張德芬空間(ID:tefenchangpublic)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簽約主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