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骨牌,應(yīng)該先知道骰子,因為骨牌就是由“骰子”演變而來的。骰子是個正方六面體,六個表面上分別有1到6個帶顏色的點,是用來投擲看看誰的點大誰就獲得優(yōu)先優(yōu)勝,所以叫“投子”,因為“投子”的制作材料是牛骨頭,所以寫做“骰子”。還因為六個面上的帶顏色的點,也叫“色(音shǎi)子”。骨牌的得名也是因為是用牛骨頭制作的,但骨牌最早是用象牙制作的,也叫牙牌,在《中國古代的十大游戲酒令(二)》對牙牌在酒令中的運用做過介紹,骨牌最早的玩法就是牌九,然后有了“天九”,最后產(chǎn)生了“麻將”。其中,牌九和天九是用同樣的一副骨牌,只是玩法不同,而麻將無論從牌的式樣到玩法都和前兩種有差異了。 牌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間,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宣和牌”。清人陳云龍《格物鏡原》載:宣和二年(1120年)有大臣建議:“設(shè)牙牌三十二扇,共計二百二十七點,以按星辰布列之位。譬天牌兩扇二十四點,象天之二十四氣;地牌兩扇四點,象地之東西南北;人牌兩扇十六點,象人之仁義禮智,發(fā)而為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和牌兩扇八點,象太和元氣流行于八節(jié)之間。其它牌名,類皆合倫理庶務(wù)器用。”于是徽宗“詔如式頒行天下?!奔词拱凑账瓮㈩C詔的時間來算,牌九也已經(jīng)有890年的歷史了。而實際上,宣和二年的一紙詔書,很顯然是對民間牌九游戲的一種規(guī)范化舉措,牌九的產(chǎn)生年代還應(yīng)該更早。牌九是由骰子演變而來,在結(jié)構(gòu)上來看,其實就是把兩個骰子的兩個面上的點合在一張骨牌的一個面上。長基本上是寬的二倍,因而一張牌也是由上下兩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是一個骰子的一個面!而且其顏色也和骰子相同的。也就是說,一張骨牌,其點數(shù)是由兩個骰子的點數(shù)構(gòu)成的。
牌九從它產(chǎn)生,就一直是一種賭具。俗話說“博賭一句話”,只要兩個人商量好,怎么賭都行,因此玩法眾多。常見的玩法有大牌九、小牌九,均是比大點兒的賭法。民間一般有一個牌九點大小的約定,它們是“至尊寶”,由“白二紅四點”與“白一白二點”組成,然后依次是天牌、地牌、人牌、鵝牌、梅花、長三、板凳、虎頭、屏風(fēng)、幺六、燈籠、雜九、雜八、雜七、雜五、對猴。具體玩法這里就不講了。不過最簡單的玩法就是小牌九,兩張牌比大小。翻開牌,立刻見輸贏。開封人所謂“一揭兩瞪眼”就是指的小牌九。
天九是從牌九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演化出來的一種玩法,所用骨牌的制式完全一樣,只是在玩法上不同。
但愿人們只是用來消遣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