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土藿香、排香草、野藿香、廣藿香。
【生長特征】多年生草木,高30~120厘米;全株有芳香氣。莖直立,四棱形,略帶紅色,疏被柔毛及腺體。葉對生,葉柄細(xì)長,葉片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先端漸尖或急尖,邊緣有鈍齒,基部近心形;上面散生透明腺點(diǎn),下面有短柔毛及腺點(diǎn)。花小,密集莖頂成圓筒狀花穗,紫色,淡紫紅色或白色。小堅(jiān)果倒卵狀三棱形,黃色。夏季花初放時采全草,陰干。
【分布地區(qū)】我國南方各省有分布。生于山坡、路旁,多栽培。
【性別功效】味辛、微溫。芳香化濕,開胃止嘔,發(fā)表解暑。
【靈驗(yàn)偏方】
偏方一:
方劑:山藿香15~30克。
用法:水煎2次。分早晚2次服,每天1劑。如炎癥較重,可加白茅根30克,與上藥同煎服。
主治:病毒性傳染性結(jié)膜炎。
偏方二:
方劑:藿香10克,葛根10克,黨參10克,白術(shù)10克,木香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虛,嘔吐腹瀉,口渴不喜飲。
偏方三:
方劑:藿香10克,蒼術(shù)5克,厚樸5克,制半夏10克,紫蘇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夏秋暑濕發(fā)熱,頭痛嘔惡,胸悶腹瀉。
偏方四:
方劑:藿香適量。
用法:加水煎湯。時時噙漱,亦可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
主治:口臭。
偏方五:
方劑:藿香30克,大黃12克,黃精12克,皂礬15克。
用法:浸于1000毫升醋內(nèi),浸8~10日,去渣備用。用時將患部放人藥液中浸泡,以全部浸入為度。每次浸半小時,每日浸3次,浸后忌用肥皂水或堿水洗滌。
主治:手癬、足癬。
偏方六:
方劑:藿香20克,枯礬6克。
用法:將藿香焙干,加枯礬研細(xì)末,每次用適量,搽患處。
主治:小兒牙疳潰爛。
偏方七:
方劑:藿香10克,郁金10克,制香附10克,蒼術(shù)10克,板藍(lán)根15克,蒲公英15克,厚樸6克,陳皮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無黃疸型肝炎(濕困型)。
偏方八:
方劑:藿香10克,香附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妊娠嘔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