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他去世后,重慶、延安、香港三地隆重舉行追悼會。國、共兩黨均予以頂格評語。如此死備哀榮,世所罕有。
他是蔡元培,上過中學的人都知道。但是真正了解他的人,或許并不多。
蔡元培17歲中秀才、22歲中舉人、26歲成為翰林院編修,放在任何時代,都是不折不扣的讀書人,但他還是極具膽氣的真勇士。
他參加革命黨,創(chuàng)立光復會,加入同盟會。秘密加入“刺客團”,帶領研制小組,日夜攻關研制炸藥,目標直指大清帝國的——慈禧。
中華民國成立,受孫中山之邀,蔡元培出任民國教育總長。經(jīng)歷造兵、練軍、變法,蔡元培最終看到教育才是救國出路,“欲變新的國家,須有新的國民。”
然而,正當蔡元培欲展拳腳時,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果實,蔡元培憤而辭職。袁世凱說:我代四萬萬人堅留總長!蔡元培答:元培亦對四萬萬人之代表而辭職!
袁世凱死后,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朋友皆勸不要趟渾水。只因此時北大太腐敗,“學生都被稱為老爺”,只為混資歷好升官發(fā)財。但是,蔡元培決意“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span>
他所踐行的:“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健全人格,并非將人制作成器具”;“大學不是衙門,不是文憑販售機,更不該淪為牟利工具”……不僅賦予北大新靈魂,而且激勵了全國青年。
他秉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胡適、魯迅、梁漱溟等新舊人物云集北大。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千年之后,在北大重新上演,北大由此成為新文化運動中心……
美國哲學家杜威說:牛津、劍橋、哈佛等校長中,有卓越貢獻的不乏其人,但以一校長身份,能領導一所大學,對一個民族和一個時代起轉(zhuǎn)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找不出第二個人。
時至今日,無論想做而做不成蔡元培的,想尋而覓不得蔡元培的,都面對一個不爭事實:大學雖已遍天下,世間再無蔡元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