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書(shū)記載:
《萬(wàn)姓總譜》說(shuō):周靈王太子晉的后代姓王,齊王田和后代姓王,魏國(guó)信陵君的后代姓王。殷王子比千的后代姓王。
《姓氏考略》說(shuō):《通志》記載:京兆、河間之王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此姬姓之王;
出北海陳留者瞬之后,此媯姓之王。
出汲郡者王子比干后。此子姓之王。
出河南者為可頻氏。出馮翊者為鉗耳族。出營(yíng)州者本高麗。出安東者本阿史布。皆虜姓之王。大抵子孫以王者之后。號(hào)曰王氏。
二.山人說(shuō)姓:王姓出自:
1、周靈王太子晉的后代。周靈王的太子姬晉,因?yàn)橹毖赃M(jìn)諫,使王上大怒,被廢為庶民,遷居到瑯琊(今山東省膠南一帶),世代繁衍生息。
2、 齊王田和后代。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為齊國(guó)君主,史稱(chēng)“田氏代齊”,傳八王,被秦所滅,其子孫被廢為庶民,其中一支自認(rèn)為齊國(guó)王族,遂以王為姓。
3、 魏國(guó)信陵君的后代。出自春秋時(shí)魏獻(xiàn)子之后。韓、趙、魏三家分晉,各自為王。后業(yè)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難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孫為魏國(guó)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無(wú)忌,避難于泰山,至西漢入朝,被封為蘭陵君。其后自謂出自王公顯貴之家,易姓王氏。
4、周文王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其后代子孫因故散居京兆、河間一帶,以本為王族之故,自稱(chēng)為王姓。后世沿襲未改,漸成大姓。此姬姓之王;
5、出北海陳留者瞬之后,此媯姓之王。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陳留一帶,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為王姓。
6、出汲郡者王子比干后。此子姓之王。殷末,王子比干,為紂王的兄長(zhǎng),因勸諫紂王被殺,葬于汲郡,其子孫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7、賜姓、改姓、冒姓:《漢書(shū)》燕王丹之玄孫嘉,王莽時(shí)獻(xiàn)符命賜姓王姓氏。又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冒姓王。又五代忘寶義。即劉去非。冒王姓。又南朝梁將王僧辯,本為鮮卑族,姓烏丸氏,后自改姓王
三、王姓君望:《集韻》說(shuō):姓王的世家大族有二十一個(gè):太原王姓、瑯琊王姓、北海王姓、陳留王姓、東海王姓、高平王姓、京兆王姓、天水王姓、東平王姓、新蔡王姓、新野王姓、山陽(yáng)王姓、中山王姓、章武王姓、東萊上姓、東阿王姓、金城王姓、廣漢王此、長(zhǎng)沙王姓、堂邑王姓、河南王姓。
《廣韻》所載有二十一望。太原、瑯琊、北海、陳留、東海、高平、京兆、天水、東平、新蔡、新野、山陽(yáng)、中山、章武、東萊、河?xùn)|、金城、廣漢、長(zhǎng)沙、堂邑、河南。以太原。瑯琊為尤著。
2014年5月1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