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開 竅 藥
學(xué)習(xí)目標:
1、掌握開竅藥的含義、功效、適應(yīng)范圍居伍方法、使用注意及其性能特點。
2、掌握:麝香、冰片、石菖蒲。了解:蘇合香、安息香。
概述
【含義】 凡具辛香走竄之性,以開竅醒神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開竅藥。
【性能功效】 本類藥辛香行散,性善走竄,皆主入心經(jīng),功能通閉開竅、蘇醒神志。
【適應(yīng)范圍】 本類藥主要適用于熱陷心包或痰濁阻蔽等所致的神昏譫語,以及驚癇、中風(fēng)等病出現(xiàn)的突然昏厥之證。
【分類】 分為溫開藥與涼開藥兩類。
溫開藥皆性溫或熱,寒閉證用之為宜,除本章所列麝香、蘇合香、安息香及石菖蒲外,還有它章的細辛、蟾酥等。
涼開藥皆性寒或涼,熱閉證用之為宜,除本章所列冰片外,還有牛黃等。
【配伍方法】 神志昏迷有虛實之分,實者即閉證,治當(dāng)開竅醒神;
虛者即脫證,治當(dāng)回陽救逆、益氣固脫。
閉證又有寒熱之分:
寒閉者面青身涼、苔白脈遲,當(dāng)選用溫開藥,并配伍溫里祛寒藥同用;
熱閉者面赤身熱、苔黃脈數(shù),當(dāng)選用涼開藥,并配伍清熱解毒藥同用。
若為神昏閉證又兼驚癇抽搐者,則須配息風(fēng)止痙藥等。
【使用注意】 本類藥只適用于神昏閉證,一般不用于神昏脫證;本類藥為救急、治標之品,只宜暫用,不宜久服,以免耗泄元氣;本類藥大多辛香,易于揮發(fā),故內(nèi)服多入丸散,僅個別能入煎劑。
麝 香
【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歸心、脾經(jīng)。
【性能特點】 善通閉開竅。既為開竅醒神之良藥,治閉證神昏無論寒熱(熱閉配合寒涼藥,用其開竅)均宜;又為活血通經(jīng)、止痛之佳品,治瘀血諸證無論新久皆宜。取其活血通經(jīng)之功,還常用于瘡腫、死胎及胞衣不下等。
【功效】 開竅醒神,活血散結(jié),止痛,催產(chǎn)。
【主治病證】
① 熱病神昏,中風(fēng)痰厥,中惡神昏。
②瘡瘍腫毒,癥瘕,經(jīng)閉,心腹暴痛,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痹痛。
③胎死腹中或胞衣不下。
【用量用法】 0.06~0.1g。入丸散,不入煎劑。
【使用注意】 本品走竄力強,故婦女月經(jīng)期及孕婦忌用。
冰 片
【來源】 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樹脂加工品或其樹干木屑經(jīng)蒸餾冷卻所得的結(jié)晶,習(xí)稱龍腦冰片;或由菊科植物艾納香葉的升華物加工而成,習(xí)稱艾片;現(xiàn)多用松節(jié)油、樟腦合成,習(xí)稱機制冰片。
【性味歸經(jīng)】 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辛香走竄,藥性微寒。雖功同麝香亦為開竅回蘇之要藥,但藥力較遜而為涼開之品。此外,外用還能清熱消腫、防腐生肌。
【功效】 開竅醒神,清熱止痛。
【主治病證】
①熱病神昏,中風(fēng)痰厥,中惡神昏。
②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耳道流膿。
【用量用法】 O.03~0.1g。入丸散,不入煎劑。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走竄,故孕婦慎用。
石菖蒲
【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歸心、胃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辛香溫通,歸心胃經(jīng),性善走竄。既善化痰濕、開竅閉,又能寧心神、和胃氣。
【功效】 開竅寧神,化濕和胃。
【主治病證】
①痰濕蒙蔽心竅之神昏,癲狂,耳聾,耳鳴。
②心氣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恍惚。
③濕濁中阻之脘腹痞脹,噤口痢。
【用量用法】 5~9g。鮮品加倍??扇爰鍎?br>【使用注意】 辛溫香散,易傷陰耗氣,陰虧血虛及精滑多汗者慎用。
【附注】 據(jù)古本草記載,本品根瘦節(jié)密一寸九節(jié)者良,故處方中每寫九節(jié)菖蒲。但現(xiàn)今所用九節(jié)菖蒲為毛茛科植物阿爾泰銀蓮花的根莖,性能功效有別,不得相混。
蘇合香
【性味】 辛,溫。
【功效】 開竅辟穢,止痛。
【用量用法】 0.3—1g。入丸散,不入煎劑。
【使用注意】 辛香溫燥,故陰虛火旺者慎用。
安息香
【性味】 辛、苦,平。
【功效】 開竅辟穢,行氣活血。
【用量用法】 O.3~1.5g。入丸散,不入煎劑。
補虛藥
第十七章 補虛藥
學(xué)習(xí)目標
1、掌握補虛藥的含義、功效、適應(yīng)范圍、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分類及各類的性能特點。
2、掌握:人參、黨參、黃芪、白術(shù)、山藥、甘草、鹿茸、肉蓯蓉、淫羊藿、杜仲、續(xù)斷。補骨脂、益智仁、蛤蚧、菟絲子、當(dāng)歸、熟地黃、何首烏、白芍、阿膠、南沙參、北沙參、麥冬、石斛、黃精、枸杞子、龜甲、鱉甲。
熟悉:西洋參、刺五加、大棗、巴戟天、鎖陽、骨碎補、冬蟲夏草、核桃仁、紫河車、沙苑子、天冬、玉竹、百合、桑椹、墨旱蓮、女貞子。
了解:太子參、白扁豆、蜂蜜、仙茅、狗脊、海馬、龍眼肉。
3.掌握下列各組藥物功用的相同和不同點:人參與黨參,白術(shù)與蒼術(shù),熟地黃與生地黃,白芍與赤芍,南沙參與北沙參,龜甲與鱉甲。
4.熟悉麥冬與天冬的相同和不同點。
5.掌握下列各組藥物的配伍意義:人參配附子,人參配蛤蚧,人參配麥冬、五味子,黃芪配柴胡、升麻,甘草配白芍,當(dāng)歸配黃芪。
概述
【含義】 凡能補充人體物質(zhì)虧損,增強人體機能活動,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虛弱證候的藥物,稱補虛藥,習(xí)稱補益藥或補養(yǎng)藥。
【性能功效】 本類藥能補充人體氣血陰陽之虧損而治各種虛證。補氣和補陽類藥大多藥性甘溫,能振奮衰弱的機能,改善或消除機體衰弱之形衰乏力、畏寒肢冷等癥;補血和補陰類藥藥性甘溫或甘寒不一,能補充人體陰血之不足及體內(nèi)被耗損的物質(zhì),改善和消除精血津液不足的證候。
【適應(yīng)范圍】 本類藥主要適用于各種虛證,而虛證有氣虛、陽虛、血虛、陰虛之別。
氣虛證:脾氣虛之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脫肛
肺氣虛之少言懶語、久咳虛喘、易出虛汗等。
陽虛證:腎陽不足之畏寒肢冷、陽痿遺精、宮冷不孕、夜尿頻多
脾腎陽虛之泄瀉肺腎兩虛之喘嗽等陽虛證。
血虛證:心血虛或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黃、唇甲蒼白、頭暈眼花、心慌心悸,以及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
陰虛證:肺陰虛之干咳少痰、咽干喉燥。
胃陰虛之口干舌燥、胃中嘈雜、大便秘結(jié)、舌紅少苔。
心陰虛之心煩不眠。
肝腎陰虛之腰膝酸痛、遺精滑精、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眼目干澀等。
【分類】根據(jù)本章藥物的藥性和臨床應(yīng)用的不同,分為補氣、補陽、補血、補陰四類。補氣藥功主補氣以增強臟腑機能活動,主治氣虛諸證;
補陽藥功主溫補人體之陽氣,主治陽虛諸證;
補血藥功主養(yǎng)血,兼能滋陰,主治血虛、陰血虧虛等證;
補陰藥功主滋陰補液,兼能潤燥,主治陰液虧虛諸證。
【配伍方法】氣虛常致陽虛,而陽虛多兼氣虛;
血虛易致陰虛,陰虛多兼血虛。
故補氣藥和補陽藥,補血藥和補陰藥,往往相須為用。
若氣陰兩虛,宜補氣藥配補陰藥同用;
氣血雙虧,宜補氣藥配補血藥并施;
陰陽兩虛,當(dāng)并用補陽補陰藥。
根據(jù)兼證的不同,進行適當(dāng)配伍。如氣虛兼氣滯者,應(yīng)與行氣藥同用;
陽虛而寒盛者,應(yīng)與溫里散寒藥同用;
血虛兼見失眠者,當(dāng)配安神藥;
陰虛兼內(nèi)熱者,在用滋陰藥的同時,配以清虛熱藥;
陰虛陽亢者,當(dāng)配平肝潛陽藥等。
【使用注意】本類藥為虛證而設(shè),凡身體健康而無虛證者,不宜應(yīng)用;
邪實而正氣不虛者,不宜亂用補虛藥,以防“閉門留寇”;
補氣藥多甘壅滯氣,濕盛中滿者忌用;
補陽藥溫燥而能傷陰助火,陰虛火旺者不宜應(yīng)用;
補血與補陰藥,大多藥性滋膩,易傷脾胃,濕阻中焦及脾虛便溏者慎用。
使用補虛藥,應(yīng)注意脾胃功能,使補虛藥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補氣藥
第一節(jié) 補 氣 藥
人 參
【性味歸經(jīng)】 甘、微苦,微溫。歸脾、肺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味甘微苦,微溫而不甚燥熱,功在補氣,藥力強大。既善大補元氣而為救脫要藥,又善補脾肺之氣而生津、安神、健腦益智。
【功效】 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病證】
①氣虛欲脫,脈微欲絕。
②脾氣虛弱的食欲不振、嘔吐泄瀉。
③肺氣虛弱的氣短喘促、脈虛自汗。
④熱病津傷的口渴,消渴證。
⑤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健忘。
【配伍】 人參配附子:人參甘溫補氣,力宏固脫;附子辛熱回陽,補火救逆。兩藥相合,大補大溫,益氣回陽,治亡陽氣脫效佳。
人參配蛤蚧:人參甘溫善補肺氣,蛤蚧性平補肺益腎。兩藥相合,補肺益腎而定喘嗽,治肺腎兩虛,動輒氣喘甚效。
人參配麥冬、五味子(生脈飲):人參性溫補氣,麥冬寒涼滋陰,五味子酸收斂陰。三藥相合,
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渴,為治氣陰兩虛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所常用。
【用量用法】 5~9g,宜文火另煎,對入其它藥湯內(nèi)服用。益氣救脫可用15~30g。
野生人參功效最佳,多用于挽救虛脫;生曬人參性較平和,適用于氣陰不足者;紅參藥性偏溫,多用于氣陽兩虛者。
【使用注意】 為保證人參的補氣藥效,服用人參時不宜飲茶水和吃白蘿卜。因?qū)傺a虛之品,邪實而正不虛者忌用。反藜蘆,畏五靈脂,惡萊菔子、皂莢,均忌同用。
黨 參
【性味歸經(jīng)】 甘,平。歸脾、肺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味甘性平,不燥不膩,補氣力緩于人參,多用于脾肺氣虛之輕證。又兼生津、養(yǎng)血,可治津虧、血虛等證。
【功效】 補中益氣,生津養(yǎng)血。
【主治病證】
①脾氣虧虛的食欲不振、嘔吐泄瀉。
②肺氣虧虛的氣短喘促、脈虛自汗。
③氣津兩傷的氣短口渴。
④血虛萎黃,頭暈心慌。
【用量】 9—30g。
【使用注意】 本品雖性平,但為甘補之品,故實熱證不宜用。
黃 芪
【性味歸經(jīng)】 甘,微溫。歸脾、肺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甘溫升補,主以扶正氣,兼能除水邪。既善補中氣(衛(wèi)氣)、升舉清陽,又善補肺氣、益衛(wèi)固表,還能托瘡毒、利水消腫。
【功效】 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腫。
【主治病證】
①脾胃氣虛之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臟器脫垂。
②自汗,盜汗。
③氣血不足所致瘡癰不潰或潰久不斂。
④氣虛水腫,小便不利。
【配伍】 黃芪配柴胡、升麻(補中益氣湯):黃芪甘溫益氣升陽,柴胡、升麻皆有升舉陽氣之功。三藥相合,功能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為治中氣下陷諸證所常用。
【用量用法】 9~15g。補氣升陽宜炙用,其它宜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甘溫升補止汗,易于助火斂邪,故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內(nèi)停.陰虛陽亢、瘡癰毒盛者,均不宜應(yīng)用。
白術(shù)
【性味歸經(jīng)】 甘、苦,溫。歸脾、胃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甘溫苦燥,主以溫補扶正,兼能燥利水濕。既善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又能止汗、安胎。
【功效】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病證】
①脾胃氣虛之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②脾虛水腫,痰飲。
③表虛自汗。
④脾虛氣弱之胎動不安。
【用量用法】 5-9g。補氣健脾宜炒用,健脾止瀉宜炒焦用,燥濕利水宜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苦燥傷陰,故津虧燥渴、陰虛內(nèi)熱者不宜用。
山 藥
【性味歸經(jīng)】 甘,平。歸脾、肺、腎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jīng)。藥力雖緩,但兼澀斂之性。既善補氣養(yǎng)陰,為平補氣陰之佳品;又能固精止帶,為治腎虛不固所常用。
【功效】 益氣養(yǎng)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
【主治病證】
①脾虛氣弱、食少便溏或泄瀉。
②肺虛或肺腎兩虛的喘咳。
③腎虛遺精、尿頻、帶下。
【用量用法】 9~30g。健脾止瀉宜炒用,補陰宜生用。
【使用注意】 本品養(yǎng)陰收斂助濕,故濕盛中滿者不宜用。
甘 草
【性味歸經(jīng)】 甘,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味甘性平,既能益氣補中,又能緩急止痛、緩和藥性,還能潤肺祛痰而止咳喘。此外,尚善解毒,生用清熱。
【功效】 益氣補中,祛痰止咳,解毒,緩急止痛,緩和藥性。
【主治病證】
①心氣虛之心動悸、脈結(jié)代。
②脾虛乏力、食少便溏。
③咳嗽氣喘。
④瘡癰腫毒,食物或藥物中毒。
⑤脘腹或四肢攣急疼痛。
⑥調(diào)和諸藥。
【配伍】 甘草配白芍:甘草味甘補氣緩急,白芍酸收養(yǎng)血柔肝。兩藥相合,緩急止痛力強,治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用量用法】 3—9g。瀉火解毒宜生用,補氣緩急宜炙用。
【使用注意】 本品味甘,易助濕壅氣,故濕盛中滿者不宜應(yīng)用。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均忌同用。大劑量服用甘草,易引起浮腫。
西洋參
【性味】 苦、微甘,寒。
【功效】 補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
【主治病證】
①陰虛火旺、咳嗽痰血。
②熱病氣陰兩傷,煩倦口渴。
③津液不足、口干舌燥。
【用量用法】 3~6g。宜另煎對服。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能傷陽助濕,故陽虛內(nèi)寒及寒濕者慎用。
刺五加
【性味】 辛、微苦,溫。
【功效】 益氣健脾,補腎安神。
【主治病證】
①脾虛乏力、食欲不振。
②脾腎陽虛的腰膝酸痛。
③失眠多夢。
【用量】 9~20g。
大 棗
【性味】 甘,溫。
【功效】 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緩和藥性。
【主治病證】
①脾虛乏力、食少便溏。
②血虛萎黃,血虛臟躁。
③緩和峻烈藥的藥性。
【用量用法】 3~12枚,或9~30g。入丸劑當(dāng)去皮核搗爛。
【使用注意】 本品甘溫,易助濕生熱,令人中滿,故濕盛中滿、食積、蟲積、齲齒
作痛及痰熱咳嗽者忌服。
太子參
【性味】 甘、微苦,平。
【功效】 補氣生津。
【用量】 9~30g。
白扁豆
【性味】 甘,微溫。
【功效】 健脾化濕,消暑解毒。
【用量用法】 9~20g。健脾化濕宜炒用,消暑解毒宜生用。
蜂 蜜
【性味】 甘,平。
【功效】 補中緩急,潤肺止咳,滑腸通便。
【用量用法】 15~30g。沖服,或入丸劑、膏劑。外用適量。
補陽藥
第二節(jié) 補 陽 藥
鹿 茸
【性味歸經(jīng)】 甘、咸,溫。歸肝、腎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甘咸性溫,藥力峻猛,為血肉有情之品。既善峻補元陽、大補精血,又能強筋健骨、調(diào)理沖任,還能溫補托瘡。
【功效】 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diào)沖任,托瘡毒。
【主治病證】
①腎陽不足之陽痿滑精、宮冷不孕。
②精血虛虧之筋骨無力,小兒發(fā)育不良之骨軟行遲、囟門不合等證。
③婦女沖任虛寒、帶脈不固之崩漏、帶下過多。
④陰疽內(nèi)陷,瘡瘍久潰不斂。
【用量用法】 l~3g,研細末,1日3次分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溫?zé)峋?,故陰虛陽亢、實熱、痰火?nèi)盛以及外感熱病者忌用。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以免傷陰動血。
肉蓯蓉
【性味歸經(jīng)】 甘、成,溫。歸腎、大腸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甘咸性溫,質(zhì)地柔潤,補陽而不燥熱。入腎能補腎陽、益精血,入大腸能潤腸燥、緩?fù)ū?。因藥力較緩,故有蓯蓉(從容)之名。
【功效】 補腎助陽,潤腸通便。
【主治病證】
①腎虛陽痿、不孕、腰膝痿弱、筋骨無力。
②精血不足,腸燥便秘。
【用量】 9~20g。
【使用注意】 本品助陽滑腸,故陰虛火旺、大便溏薄或?qū)崯岜忝卣呒捎谩?br>淫羊藿
【性味歸經(jīng)】 辛、甘,溫。歸肝、腎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辛甘溫燥,作用較強,既能補腎陽而強筋骨,又能祛風(fēng)濕而蠲痹痛。其功力較強而靈驗,故又名仙靈脾。
【功效】 補腎壯陽,祛風(fēng)除濕。
【主治病證】
①腎虛陽痿、不孕、尿頻、筋骨痿軟。
②風(fēng)寒濕痹或肢體麻木。
【用量】 9—15g。-
【使用注意】 本品辛甘溫燥,傷陰助火,故陰虛火旺及濕熱痹痛者忌用。
杜 仲
【性味歸經(jīng)】 甘,溫。歸肝、腎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甘溫,歸肝腎經(jīng),藥力頗強。功善溫補肝腎而強筋健骨、安胎,既為治腎虛腰膝酸痛或筋骨無力之要藥,又為治肝腎虧虛胎漏或胎動之佳品。此外,還能降血壓。
【功效】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主治病證】
①肝腎不足的腰膝酸痛、筋骨無力。
②腎虛陽痿、尿頻。
③胎動不安,胎漏下血,頻慣墮胎。
④高血壓病屬肝腎虧虛者。
【用量用法】 9~15g。炒用療效較生用為佳。
【使用注意】 本品性溫,故陰虛火旺者慎用。
續(xù) 斷
【性味歸經(jīng)】 苦、甘、辛,微溫。歸肝、腎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甘溫能補,苦辛行散,補中有行,補而不滯。入肝。腎經(jīng),既補肝腎,又行血脈,還續(xù)筋骨,為內(nèi)科補肝腎、婦科止崩漏、傷科療折傷所常用。
【功效】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止血,行血脈,續(xù)折傷。
【主治病證】
①肝腎不足的腰痛腳弱、遺精。
②肝腎虧虛的胎動欲墮、胎漏下血、崩漏經(jīng)多。
③跌撲損傷,金瘡,癰疽腫痛。
【用量用法】 9~20g。外用適量研末敷。崩漏下血宜炒用。
補骨脂
【性味歸經(jīng)】 苦、辛,溫。歸腎、脾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苦辛溫燥,入腎脾經(jīng),既溫補又澀納。主能補腎壯陽、固精縮尿,兼以溫脾止瀉、納氣平喘。又名破故紙者,是取其正名諧音之所為。
【功效】 補腎壯陽,固精縮尿,溫脾止瀉,納氣平喘。
【主治病證】
①腎陽不足的陽痿、腰膝冷痛。
②腎虛不固的滑精、遺尿、尿頻。
③脾腎陽虛的泄瀉。
④腎虛作喘。
【用量】 5~15g。
【使用注意】 本品溫燥,易傷陰助火,故陰虛內(nèi)熱及大便秘結(jié)者忌用。
益智仁
【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歸脾、腎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辛溫,歸脾腎經(jīng),為溫補固澀之品。既善暖。腎固精縮尿,為治腎虛遺滑所常用,又善溫脾開胃攝唾,為治脾寒瀉痛或多涎唾之要藥。
【功效】 暖腎固精縮尿,溫脾開胃攝唾。
【主治病證】
①腎氣虛寒的遺精滑精、遺尿、夜尿頻多。
②脾寒泄瀉、腹中冷痛、口多涎唾。
【用量】 3~6g。
【使用注意】 本品溫燥而易傷陰,故陰虛火旺及有濕熱者忌服。
蛤 蚧
【性味歸經(jīng)】 咸,平。歸肺、腎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味咸性平,入肺腎經(jīng),藥力平和。既善補肺、益腎,為治肺虛咳嗽、腎虛作喘之要藥,又能補腎陽、益精血,為治腎陽不足、精血虧虛之佳品。
【功效】 補肺氣,定喘嗽,助腎陽,益精血。
【主治病證】
①肺虛咳嗽,腎虛喘促。
②腎虛陽痿。
【用量用法】 6~9g。研末服,每次1—2g。浸酒每次1~2對。
【使用注意】 本品滋補助陽,故風(fēng)寒、實熱及痰濕喘咳者忌用。
菟絲子
【性味歸經(jīng)】 辛、甘,平。歸肝、腎、脾經(jīng)。
【性能特點】 本品辛甘性平,質(zhì)潤澀斂,為平補陰陽兼固澀之品。既善補陽益陰、固精縮尿,又善養(yǎng)肝明目、補脾止瀉,還能安固胎元與生津。
【功效】 補陽益陰,固精縮尿,明目止瀉,安胎,生津。
【主治病證】
①腎虛腰膝酸痛、陽痿、滑精、尿頻、白帶過多。
②肝腎不足的目暗不明。
③脾虛便溏或泄瀉。
④腎虛胎漏、胎動不安。
⑤陰陽兩虛的消渴。
【用量】 9—15g。
【使用注意】 本品雖日平補陰陽,但仍偏補陽,且?guī)?,故陰虛火旺而見大便燥結(jié)、小便短赤者不宜服用。
巴戟天
【性味】 辛、甘,微溫。
【功效】 補腎助陽,祛風(fēng)除濕。
【主治病證】
①腎虛陽痿、不孕、尿頻。
②腎虛兼風(fēng)濕的腰膝疼痛或軟弱無力。
【用量】 9~15g。
【使用注意】 本品辛甘微溫助火,故陰虛火旺或有濕熱者不宜。
鎖 陽
【性味】 甘,溫。
【功效】 補腎助陽,潤腸通便。
【主治病證】
①腎虛陽痿、不孕、腰膝痿弱、筋骨無力。
②腸燥便秘。
【用量】 9~15g。
【使用注意】 本品甘溫助火滑腸,故陰虛火旺、實熱便秘及腸滑泄瀉者忌服。
骨碎補
【性味】 苦,溫。
【功效】 補腎,活血,止血,續(xù)傷。
【主治病證】
①腎虛腰痛、腳弱、耳鳴、耳聾、牙痛、久瀉。
②跌仆閃挫,筋傷骨折。
【用量】 9~20g。
【使用注意】 本品苦溫燥散助火,故陰虛內(nèi)熱及無瘀血者不宜服用。
冬蟲夏草
【性味】 甘,平。
【功效】 益腎補肺,止血化痰。
【主治病證】
①腎虛陽痿、腰膝酸痛。
②肺腎兩虛的久咳虛喘,肺陰不足的勞嗽痰血。
【用量用法】 5—9g。煎湯或與雞、鴨、豬肉等燉服。
【使用注意】 本品甘平補虛,故表邪未盡者慎用。
核桃仁
【來源】 胡桃科植物胡桃的干燥成熟種仁。
【性味】 甘,溫。
【功效】 補腎,溫肺,潤腸。
主治病證】
①腎虛腰痛腳弱。
②虛寒咳喘。
③腸燥便秘。
【用量用法】 9~30g。定喘止咳宜連皮用,潤腸通便宜去皮用。
【使用注意】 本品性溫滑潤,故陰虛火旺、痰熱咳喘及大便稀溏者慎用。
紫河車
【性味】 甘、咸,溫。
【功效】 溫腎,補精,養(yǎng)血,益氣。
【主治病證】
①腎虛精虧的不孕、陽痿、遺精、腰酸。
②氣血兩虧的面色萎黃、消瘦乏力、產(chǎn)后少乳。
③肺腎兩虛的氣喘咳嗽。
④癲癇久發(fā)氣血虧虛。
【用量用法】 1—3g。研末裝入膠囊吞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溫?zé)幔赎幪摶鹜卟灰藛为殤?yīng)用。
沙苑子
【性味】 甘,溫。
【功效】 補腎固精,養(yǎng)肝明目。
【主治病證】
①腎虛腰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白帶過多。
②肝腎虛虧的目暗不明、頭昏眼花。
【用量】 9—20g。
【使用注意】 本品溫補固澀,故陰虛火旺及小便不利者忌服。
仙 茅
【性味】 辛,熱。有毒。
【功效】 溫腎壯陽,祛寒除濕。
【用量】 3~9g。
【使用注意】 本品燥熱而易傷陰,故陰虛火旺者忌用。
狗 脊
【性味】 苦、甘,溫。
【功效】 補肝腎,強腰膝,祛風(fēng)濕。
【用量】 9~15g。
海 馬
【來源】 海龍科動物線紋海馬等的干燥全體。
【性味】 甘、咸,溫。
【功效】 補腎助陽,活血散結(jié),消腫止痛。
【用量用法】 研末服,每次l~1.5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