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專業(yè)醬香酒,回答非喜勿噴,謝謝?。?!
真正研究酒的話,大家其實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就是似乎從古到今,酒量一直呈下降趨勢。其實并不是酒量下降了,而是酒精度提升了,其實古人也是一直再追求更高的酒精度的,只是一直沒有太多辦法,一直到后來蒸餾酒的出現(xiàn)才解決這個問題,同時也迅速取代了以前薄酒的低位。
春秋時期的孔夫子號稱“無量”,這個無量并不是沒有酒量,有大海無量的意思。他是“不及醉”,也就是從來沒有醉過,孔夫子最不喜歡魯酒,說魯酒太薄,這里還有個典故,因為魯酒太薄而引發(fā)過戰(zhàn)爭。
到了唐朝,杜甫老先生有個著名的詩,《飲中八仙歌》,與諸君分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庫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廢萬錢,飲入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世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fēng)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投筆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據(jù)此歌,焦遂酒量最大,喝5斗還不倒;張旭酒量最小,3杯下肚就找不著北了。據(jù)吳承洛《中國度量衡史》,唐時一斗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5.94公升,焦遂飲酒5斗,當(dāng)有29.7公升,接近60斤。
您會說,這焦遂酒量太大,似乎有吹牛嫌疑。那么好,咱們再挑幾個不太嚇人的。
首先是李白,杜甫說他“斗酒詩百篇”,他自己也嚷著要“一飲三百杯”,看來喝一斗是可能的。如前所述,唐時一斗是5.94公升,裝滿酒至少10斤,說明李白的酒量在10斤以上。
其次是李群玉,此人有詩如下:
晴日熏櫻蕊,豐蒙雪滿林。
請君三斗酒,醉臥白羅岑。
這李某請一朋友對飲,備酒3斗,倆人平分,每人一斗半,即使李群玉少喝一些,也得干掉一斗——再少就不像話了,您試想,一大男人請客,自個拖滑不喝,單把哥們兒往死里灌,多沒意思啊。
再其次是王源中,有回唐文宗賜他兩大盤酒,每盤裝10碗,每碗盛一升,他咕咚一碗,咕咚一碗,喝了個干凈(參見《太平廣記》卷233)。眾所周知,10升為一斗,王源中喝下20升,剛好兩斗,按每斗10斤算,也有20斤。
《晉史》中倆酒鬼,山濤能喝8斗,周顗能喝10斗,貌似比焦遂的5斗海量還要猛,其實不然。按歷代量制,晉斗僅有2.02公升,連唐斗的一半都不到,這樣的8斗酒只有30斤,10斗酒只有40斤。而且據(jù)《魏晉世語》記載,周顗那10斗酒“由旦至暮”,足足喝了一天,現(xiàn)在一個壯年男子,只要身體健康、腸胃正常、對酒精不過敏,在一天之內(nèi)喝完40斤低度酒是可能的。
其實唐以前沒有白酒,唐人詩詞中多出現(xiàn)“燒酒”一詞兒,該“燒酒”是指顏色發(fā)紅的酒,而不是蒸餾酒),上至行政高層,下至黎民百姓,主要喝的是米酒、葡萄酒,還有發(fā)酵后只壓榨不蒸餾的清酒。這些酒的度數(shù)都很低,按沈括在《夢溪筆談》里記載的幾種唐酒造法,酒精度都很低,大約不到3%,也就是清淡的啤酒水平。一直到現(xiàn)在,陜西都還有一種“稠酒”,低的度數(shù)才1.5度,高的也不到10度,這么一看,拋開一喝60斤的猛人焦遂不談,像李白、李群玉、王源中等人的酒量并不特別出奇,至少在大陸北方諸省,我能找到一大批酒鬼可以跟李白一對一單挑。
至于焦遂的酒量,我認(rèn)為可能是杜甫夸大了。退一萬步,即使杜甫完全寫實,在唐朝二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出一個60斤海量的大酒桶也不是不可能。我翻過吉尼斯紀(jì)錄,現(xiàn)而今全世界最能喝的人能干掉147瓶啤酒,比焦遂還牛。
到宋朝,中國男人的酒量似乎驟然下降。鄭獬在其《勛溪集》第28卷中寫道:“小鐘連罰十玻璃,醉倒南軒爛似泥?!敝荒芎?0小杯。曾幾在其《茶山集》第37卷中寫道:“所取何嘗議升斗,一杯未盡朱顏酡?!币槐己炔煌?。
這其實并不代表宋人的酒量下降了,其實是宋酒的酒精度提升了,沈括概述宋朝酒法,有一斛高粱一斛酒之說,原料和成品酒在容量上1:1,即便不經(jīng)過蒸餾,酒的度數(shù)也不低,現(xiàn)在考證的話,宋酒好的能達(dá)到20多度,而28度就可以稱得上現(xiàn)代意義的白酒了。
一直到了明清,白酒開始流行,特別是清朝,現(xiàn)代意義的白酒基本上就完全取代了以前的酒。其實古代文人喝酒追求的是酒后的那種“渾與物齊”的感覺,天地合一,飄飄欲仙!要按以前的度數(shù),實在受不了,所以孔夫子喝不醉并不是他不想醉,而是實在酒太差了,沒辦法喝醉。
最后總結(jié)下,其實白酒的出現(xiàn)是自古以來人們的追求,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