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青林
編輯:紫岸
蠻久前就聽過這部片子,也有朋友推薦過,一直認為里面講的東西自己應該都明白,所以一直沒去看。
昨天去參加一個項目路演,創(chuàng)始人其導師講讓其回去好好看幾遍《天道》,看懂了可以帶他見馬云,重點不在于見馬云,而是一部片子能達到這種狀態(tài),和這么多牛人推薦,調足了我的好奇心。當時路演干貨還是蠻多,其實把這部片子也忘記了。
碰巧今天事情空檔期時間想到認知,百度下可以提高認知的書,天道(天道是電視劇,根據(jù)《遙遠的救世主》改編)在一個有關認識書籍清單的第一位,那就不能不看。
影視劇是一種藝術,藝術要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藝術也需要套路,比如天道第一集就采用了各種埋伏,生死愛情等等套路,埋下無數(shù)伏筆。
而套路這詞語,在我內心一直是貶義,推崇的是真誠。接觸一些高人之后,發(fā)現(xiàn)我原來并沒有好好思考過套路真誠之間的關系。套路是一定需要的,或者只是階段不同,策略不同罷了,也或許應該是對不同的人應該采用不同的策略。也有可能應該在不同的場景采用不同的策略,褒義上的套路其實就是策略。
整部片子我看到的則是對事物規(guī)律的討論,展現(xiàn)丁元英對經(jīng)濟,人性和法律的高度認知。神即道,道即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的人就是神。神可以制定規(guī)則,讓“其子民”們按照這個規(guī)則進行游戲過程。
其次還有對愛情美好的詮釋,丁元英與小丹之間是一種極度完美的愛情。理性,客觀,相互之間無保留的付出與理解。只是過于理性,理性的讓人感覺到寒冷。理性到讓絕大多數(shù)人無法理解,無法去欣賞,當然在許多人眼里也美好到不敢奢望。或許真愛就是應該如此,理性,客觀,相互之間無保留的付出與理解。
還有死亡,如果你不曾接近死亡你就無法讀取生命。下面講述片中死去的四個人——劉冰、林雨峰、芮小丹和丁云英的父親。
02
劉冰表面上看是被丁元英的謊言欺騙而選擇跳樓自殺。丁元英給劉冰的檔案袋是白紙,劇中丁元英表露的是怕公司踢走劉冰,檔案袋是給他用來保住工作的。并講:“決不能當作要挾別人的砝碼。你行,在哪都能行;你不行,在哪都不行。”
劉冰當然不會體會丁的用意,反而以德報怨,固不得善終。這里是影視劇的藝術夸張,劉冰這個角色正常發(fā)展的話,他不會志氣到自殺。而丁元英這種牛人也末必就心細到照顧劉冰這個舉足無重的小人物,至于唱片的交情,在丁元英的思維體系里,這種關系應該不至于需要他去花多少精力來照顧這種小人物。
因為劇中說了一句,丁元英知道格律詩的事還沒完。我猜想,劇中想表達的是劉冰的死是丁元英意料中的事,來說明丁元英這種牛人的價值觀中,對于一個有希望的公司和一群需要這個項目的農民來說,劉冰的生命不值一提,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再來說說林雨峰,也是自殺。他個性張狂,只在乎手中的矛,永遠都是進攻。面對丁元英時不屑,叫囂著“你親手毀了一個響當當?shù)拿褡逡繇懫放啤?,仿佛他已肩民族正義的大旗;他一口氣賣給格律詩1000套配件,小伎倆的俗用,本質卻是商人的卑劣嘴臉。
當林雨峰以輕佻、蔑視的口吻言出,“這個丁先生,他還當真了”;其時,敗形已露。古人云,恃于藝者死于藝;即是說,“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
丁元英說過:想要干好事,記住兩句話:別把自己太當人,別把別人太不當人了;兩敗俱傷的競爭里,誰能多口氣,誰就是最后的贏家。富人家的孩子可以革命,窮人家的孩子只能玩命。這是現(xiàn)實,有句話講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其實是大于人與豬之間的差別的。
林雨峰是個聰明人,卻搞不懂這簡單的唯物史觀,而他的設定;他不服氣,拿著槍找丁元英,兩人一碰撞,丁元英說:“殺富富不去,救貧貧不離”;道理已講得明明白白,林雨峰似乎還沒聽懂,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就是你最不地道的地方,什么你都知道了,你卻什么都做了”,卻至死不敢讓人知是自殺。
一個只有矛沒有盾的人,一個愛面子內心懦弱的人,面對無法接受的失敗時,只有逃避。林雨峰是死在自己的手里,林雨峰的設定其實是有BUG的,或者說不那么現(xiàn)實,一個成功到行業(yè)第一品牌的人和組織,怎么會在知道如此重要的一場官司的情況下,沒去做做實際調查數(shù)據(jù)就得出必勝的結論,還夸下海口不勝即死。
林雨峰的人物設定,應當是為了對丁元英的烘托,有些太戲劇化了。包括音箱的整個競爭發(fā)展情況,完全是按照丁元英的設定。有矛,有托,有打手,絲豪沒有偏差,戰(zhàn)場和商場中的偶然性全部利用上了。當然畢竟電視劇藝術表現(xiàn)的需要,只是現(xiàn)實中遠比這復雜的多。
林雨峰整個人物戲份不多,但刻化的還是非常成功的,應該可以排到全劇人物的前三。鋒芒,懦弱,極端,尤其是最后死之間的一些對話和留白讓我靜靜抽完了一整顆煙。
芮小丹之死,劇中第一集就講了小丹的死,是因公殉職。原著小說里她是自殺的。劇情里沒表現(xiàn)出小丹的自殺,應當是不想對人的生命價值作過多的討論。
即使她殘疾,我相信即便毀容丁元英依然會愛她。小說中說小丹自殺是覺得自己沒用了。個人認為小丹自殺是為了追求永恒,讓自己在丁元英心中永恒,讓他們之間的愛能永恒。太理性殘忍,回頭再好好看看原著小說。
在他們之前的對話中便對小丹的死埋下了伏筆,也許這就是天道,無奈紅顏薄命。小丹給丁元英打了個電話,丁元英一句話也沒說,很多人不理解他為什么不勸阻小丹,哪怕是一句關心的話也好。
因為丁元英明白這就是小丹跟他的道別,他明白此時此刻小丹必須履行刑警的職責,明白她隨時可能犧牲。他掛掉電話的那個動作便將一切向觀眾解釋了。也有說法這種設定是為了社會價值觀。
丁元英忍著悲痛,跟往常一樣擺弄著茶具,他試圖讓自己的神經(jīng)麻木,卻無法控制五臟的翻滾,一口鮮血噴腔而出。原本以為吐血只是文學描寫的夸張手法,但卻真的開始相信只因未到傷心處。那么灰暗孤獨的人生,那么美好的愛情,一切到了極致的話,傷心到吐血也真的可以相信和理解了。
人生一世,無論是悲喜都應體驗一把。
而強力的殺富濟貧這一說法,或許是許多人推薦此劇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一概念有一定爭議性,殺富濟貧是英雄人物的一貫做法,一種財富快速轉移的手段。讓我想起一句話 天使投資是種地的,VC是打獵的,戰(zhàn)略投資都是養(yǎng)豬的。
看過一篇劇評,提到為什么不能共盈。其實巨烈的沖突多數(shù)是沒辦法共盈的,但更多時間是人不想共盈。
其實第四個人是最先死的,丁的父親。之所以最后寫到他,我一在避諱一些東西,難以表述的一種情愫,最終還是要寫上去是因為朋友說要給這篇劇評起個標題。
據(jù)朋友講,書中并沒有寫這個人的死,是編劇加上去的。我競沒發(fā)現(xiàn)這一點,年紀大了記性太差了,其實記性就沒好過。
丁父的死,只是一個插曲。只是編劇借其死在講述丁元英的一些觀點,同時也在揭示國人在孝這方面存在的問題。
丁元英說:醫(yī)生,那我怎么做才能我父親死?做這種決定,說這種話是需要勇氣的,背負的不僅是不理解和罵名,還有道德和文化底限的譴責,或許丁云英已經(jīng)脫離這這種層面。子欲孝而親不在,也應當分些情況,信息的不對稱造成了看法的不同,人與人之間的絕大多數(shù)誤解都是信息的不對稱而沒有溝通到位造成的。
丁云英說: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和尊嚴為條件的話,我就不知道我是個什么東西了。
孝是在生命無質量存在可能的情況下,寧愿犧牲自己所謂的口碑減輕其痛苦,這才是理智的真孝。
看到孝順是個什么東西,是美德?非得把所有干凈的地兒都弄臟了才踏實了,這句時讓我想起一篇文章的標題,婚姻不是長期賣淫。
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也是一塊基石,百姓通譜網(wǎng)陳希老師曾這樣解讀:“宀”下一“豕”。“宀”,山洞之象形,可以認知為洞穴和房屋;豕,指豬。遠古時期,人沒有定居之時,過著游獵生活,而在游獵的過程中,抓到了野豬,就把捉來的豬綁在山洞里,與人同居一洞。
這樣以來,人也因訓化豬和后來的農作物而定居下來,不再游獵,所以家取音為枷,即枷索,人在給豬帶上有形的枷索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上了無形的枷索,使自己再也沒有游獵時那樣自由了。另外,家音佳,即定居下來,比游獵好;家,音甲,即從此以后,安家成了首要任務;不管這些依據(jù)是否被全部猜中,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人對于家的認知是深刻而全面的,同時對于家的重視也是不比擬的。
家這樣分析來代表著固定,穩(wěn)定,溫暖也代表著枷索。不同的是有人把家過成了溫暖,有人過成了枷索。
看到丁云英說:孝順是個什么東西,是美德?非得把所有干凈的地兒都弄臟了才踏實了,這句時讓我想起一篇文章的標題,婚姻不是長期賣淫。人因愛而成家,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事情,可是家和愛在多少人的婚姻中變成了枷索和長期賣淫,這是文化也是人性里的悲哀,人真的非得把所有干凈的地兒都弄臟了才真踏實了。
丁云英說:盡心盡力是標準,辦到什么程度不是標準。讓我想起改過鋼鐵是怎么練成的一段話:當我臨死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我無愧于我的生命和所愛過所恨過的每一個人。那再改一下這句話:活到什么程度不是標準,用心活過是唯一的標準。
如果你養(yǎng)兒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你養(yǎng)來養(yǎng)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曾經(jīng)我思考過一個問題,雷鋒以助人為樂,如果他幫助別人的結果是一直是痛苦的,他還會幫助別人么?
有多少人的愛情是是真愛而不是交換,芮小丹對丁云英應該就是真愛,芮小丹前期知道留不住丁云英只是想疼這個人而已。而中后期開始貪心天長地久,如此理性的一個人都會如此,可見每一個俗人都是貪心的。
片中的后半部分略顯拼湊,尤其是小丹西安辦案,我基本上全跳過。跳過的原因是因為我急迫想看到更多有關人性,規(guī)律的對話及內容。
每個人在這部片子里看到東西都不會完全一樣,騙子看到的是騙術,道者看到的是道,滿足于生活的人看到的小丹可以選擇的生活事實,失敗者看到的是葉曉明等人的無知和逃避,追求生命價值與意義的人看到的是對生命的討論和痛苦。其實,你看我是佛,你亦是佛,每個的看到的都是自己內心想要看到的。
這部片子于我的意義不僅是引出了對文化和所謂的天道的思考,同時也讓我明白了:我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活明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