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學們,開學已經有一周的時間了,你們已經適應新學期的生活了嗎?
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中語文必修一課本內的文言文重點字詞及其應用,涵蓋各版本教材,以及新修訂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增加的《登泰山記》,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赤壁賦》
蘇軾
(一)、通假字
1.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通“憑”;馮虛:憑空、凌空。)
(二)、詞類活用
1、不知東方之既白:形作動,變白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動?整理)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作狀?向南)
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作狀,向西、向東)
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下、東:名作動,攻占,向東進軍、東下)
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作動,打魚砍柴)
8、侶魚蝦而友麋鹿?(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伴、以……為友)
(三)、重點字詞
1、七月既望:農歷十五
2、舉酒屬客:這里指勸人喝酒
3、徘徊于斗牛之間:移動
4、縱一葦之所如:縱:任憑;如:往。
5、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6、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駕馭
7、桂棹兮蘭槳:一種劃船工具,形似槳
8、擊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9、倚歌而和之:依循;唱和
10、余音裊裊,不絕如縷:形容聲音婉轉悠長;縷:細絲
11、蘇子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12、正襟危坐:危:正
13、山川相繆:繚繞,盤繞
14、方其破荊州:當
15、下江陵:攻下
16、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斟酒
17、固一世之雄也:本來
18、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江中的小舟
19、舉匏樽以相屬:匏樽:酒杯;屬:勸酒
20、哀吾生之須臾:時間短暫
21、知不可乎數得:數得;屢次得到
22、托遺響于悲風:余音,指簫聲
23、盈虛者如彼:盈為滿;虛為缺
24、而卒莫消長也:最終
25、相與枕藉乎舟中:(互相)枕著墊著
《登泰山記》
姚鼐
(一)、重點字詞
1.其陰,濟水東流: 陰(山的北面河的南面)陽(山的南面河的北面)
2.當其南北分者:在,正在
3.自京師乘風雪: 趁著,引申為冒著
4.道皆砌石為磴 :作為
5.其級七千有余:整數后表不定余數
6.崖限當道者 占著,擋著
7.及既上 等到……時
8.蒼山負雪:背
9.明燭天南:照亮
10.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彌漫
11.極天云一線異色:極(盡頭極點)云(云朵)異(奇特的,與眾不同的)
12.或得日或否:獲得
13.其遠古刻盡漫失: 遠(久遠,指時間漫長) 漫(不可辨認)
15.僻不當道者:面對對著
16.皆不及往:趕得上
17.多平方:方形
18.少雜樹:數量小不多 19.生石罅:草木生長,長出
20.世皆謂之天門云:句末語氣詞
(二)、重點句子
(1)道中迷霧冰滑,磴(dèng)幾不可登
一路上大霧彌漫、冰凍溜滑,石板石階幾乎無法攀登
(2)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等到已經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3)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天邊云彩形成一條線(呈現出)奇異的顏色,一會兒又變成五顏六色
(4)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
太陽升起來了,純正的紅色像朱砂一樣,下面有紅光晃動搖蕩著托著它
《勸學》
《荀子》
(一)、通假字
1. 輮:通“煣”,使彎曲。
2. 有:通“又”。
3. 暴:同“曝”,曬干。
4. 知:通“智”,智慧。
5. 生:通“性”,天賦、資質。
(二)、古今異義
1.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博,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
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
參,古義:檢驗;今義:加入。
2. 假輿馬者:
古義:憑借,借助;今義:與“真”相對。
3. 金就礪則利
古義:金屬制的刀劍;今義:金子、黃金。
4. 蚯無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兇。
5. 蟹六跪而二螯:
古義:腿腳;今義:跪下。
6.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古義:藏身;今義:大致指心靈、精神的某種依靠。
(三)、重點字詞
1.學不可以已:停止
2.木直中繩:合乎
3.雖有槁暴:曬干
4.君子博學日參省乎己:參,驗、檢查;省,省察
5.不如須臾之所學也:片刻
6.吾嘗跂而望矣:提起腳后跟
7.聲非加疾也:強,這里指聲音宏大
8.而聞者彰:清楚
10.而絕江河:橫渡
11.風雨興焉:兼詞,“于此”
12.無以成江海:沒有用來……的(辦法
13.鍥而不舍:刻
14.金石可鏤:雕刻
《師說》
韓愈
(一)、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通“授”,教授。2.或師焉,或不焉:通“否”,表否定。3.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通'逗”,閱讀中的斷句。
(二)、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在學術上有所成就的人。
2.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古義:用來......的;今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3. 吾從而師之
古義:跟隨并且;今義:表目的或結果,是連詞。
4. 無貴無賤
古義:不論;不分;今義:沒有。
5.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古義:風氣;今義:道理。
6. 句讀之不知
古義:句子中間需要停頓的地方,讀dòu ;
今義:看著文字發(fā)出聲音,讀dú。
7. 小學而大遺
古義:小的方面;今義:泛指低等教育場所。
8. 圣人無常師
古義:永久的;固定的;今義:平常的。
9.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古義:不一定;今義:用不著、不需要。
10. 年十七,好古文
古義:秦漢的散文;今義:“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統(tǒng)稱。
11. 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普通人;今義:大多數人。
(三)、重點字詞
1.其聞道也固先乎吾:本來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
3.是故無貴無賤:是故:因此,所以;無:無論
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從師的風尚
5.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6.則恥師焉,惑矣:糊涂
7.士大夫之族:類
8.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有專門技藝的人
9.君子不齒:看不起
10.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竟;竟,趕得上
11.其可怪也歟:多么
12.圣人無常師:固定的
13.術業(yè)有專攻:學習、研究
14.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傳:古代解釋經書的著作;通:普遍
15.作《師說》以貽之:贈送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一)、通假字
1.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同矣,句末語氣詞
2.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高興
4.失其所與,不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異義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以為:古義:把......當作;今義:認為。
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義:泛指請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來
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行所帶的東西。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那個人;今義:妻子的尊稱。
4. 亦去之
古義:離開;今義:離開所在地到別處。
(三)、重點字詞
1.晉侯秦伯圍鄭: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無禮于晉:因為
3.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尚且
4.鄭既知亡矣:已經
5.敢以煩執(zhí)事:辦事的官員,這里是對對方的敬稱
6.焉用亡鄭以陪鄰:為什么
7.朝濟而西設版焉:兼詞,于之
8.夫晉,何厭之有:滿足
9.唯君圖之:句首發(fā)語詞,表示希望
1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沒有
11.因人之力而敝之:依靠
12.失其所與:結交,親附
13.以亂易整:替代
14.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的語氣,還是
《荊軻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通“悅”,yuè,高興
2.日以盡矣:通“已”,已經
3.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通“震”,懼怕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 :通“現”,出現
7.秦王還柱而走: 還,通“環(huán)”,繞
8.卒起不意 卒惶急無以擊軻:通“猝”,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2. 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 持千金之幣物
古義:禮物;今義:錢幣。
6. 秦王方還柱走
古義:跑;今義:步行。
7. 諸郎中執(zhí)兵
古義:宮廷侍衛(wèi);今義:指中醫(yī)。
8. 左右既前,斬荊軻
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三)、重點字詞
1.進兵北略:掠奪,奪取
2.微太子,臣愿謁之:微,假如沒有; 謁,請
3.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購,重金征求,懸賞;邑,封地
4.誠能得樊將軍首:如果確實,果真
5.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遇,對待;深,刻毒
6.顧計不知所出耳:不過,只是,表輕微的轉折
7.而右手揕其胸:刺
8.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槌胸,這里形容非常痛心
9.血濡縷:浸濕、沾濕
10.人不敢與忤視:正眼看。忤:逆
11.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預料
12.仆所以留者:我,對自己的謙稱
13.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確實
14.愿大王少假借之:寬容、原諒
15.發(fā)圖,圖窮匕首見:發(fā),打開;窮,全部打開
16.劍長,操其室:握住劍鞘
17.群臣驚愕,卒起不意:料到
18.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舉起;提,擲擊
19.被八創(chuàng):受
20.軻自知事不就:成功
21.乃欲以生劫之:強迫,威逼
《鴻門宴》
(一)、通假字
1. 距關,毋內諸侯:
距,通“拒”,把守。
毋,通“無”,不要。
內,通“納”,接納,進入
2. 張良出,要項伯:通“邀”,邀請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違背
4.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通“早”,早些
5.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通“否”
6. 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通“納”
7.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通“座”
8. 令將軍與臣有卻:通“隙”,隔閡,嫌怨
9. 秋豪不敢有所近:通“毫”
10. 吾令人望其氣……成五采:通“彩”,顏色
11.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通“俱”,全部
12.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參,通“驂”,古時乘車
(二)、古今異義
1.沛公居山東時
古義:崤山以東;今義:指山東省。
2. 約為婚姻
古義:結為兒女親家;今義:由結婚而形成的夫妻關系。
3.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副詞,很、非常。
4. 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古義:黃河以南,黃河以北;今義:河南省,河北省。
5. 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
古義:小人離間之言;今義:仔細說來。
6.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古義:現在別人,指劉邦;今義:現在的人。
7. 沛公已去
古義:離開;今義:從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8. 所以遣將守關者
古義:之所以..是因為...;今: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三)、重點字詞
1.旦日饗士卒 :犒勞
2.夜馳之沛公軍:到,往
3.財物無所取:所字結構,掠奪的東西
4.亡去不義:逃跑;義:符合道義
5.料大王土卒足以當項王乎:料,估量;當,抵擋
6.秦時與臣游:交往
7.籍吏民:登記
8.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偏義復詞,進入
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詳細,完備
10.若入前為壽若,你;為壽,祝健康
11.殺人如不能舉:盡
12.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料想
13.竊為大王不敗也:私下里
14.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責備
15.乃令張良留謝:辭謝
16.坐須臾:片刻
17.相去四十里:距離
18.沛公則置車騎:放棄
19.固不如也:當然
20.君安與項伯有故:怎么
21.孰與君少長:與……相比,哪一個更……
22.人有大功而擊之:卻
23.因言曰:趁機
24.今者有小人之言:時間詞后補足音節(jié)的助詞,無實義
25.不然,籍何以至此:這樣
26.因留沛公與飲:于是
27.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多次
28.因擊沛公于坐:趁機
29.若屬皆且為所虜:你們這些人
聯(lián)系客服